茫茫宇宙中都有些什麼?

噹噹淘知識


宇宙中的東西可多了,我一樣樣來解釋。

第一,恆星,數量最多,也就是像太陽一樣發光發熱的天體,他們時時刻刻向外傳播著能量,從個體上看,太陽這種是比較小的,宇宙中比太陽直徑大得多的恐怖恆星有很多,比如盾牌座UY星,它的直徑是2,377,000,000千米,相當於1708倍太陽直徑,這也是目前發現的恆星中最大的一顆。我們抬頭向夜空,每一顆星星都是一個恆星系統,注意,我說的是恆星系統,因為在宇宙中,除了像太陽一樣的獨行者恆星,還有更多的雙星系統,即兩顆恆星相互繞行,但是在我們眼中看來,它就像一顆恆星,還有三星,四星,以及多星。

第二,行星,根據各種觀測和推算,宇宙中僅次於恆星數量的天體應該是行星了,主要有氣態行星和巖質行星,氣態行星比如太陽系的木星和土星,巖質行星就如同地球,火星,金星等等,有一個固態外殼的。還有包括各種行星的衛星,也大致可以歸為行星一類,總之它們都有一個近似球形的外表,但是不會發光發熱,表面溫度受恆星影響較大,引力比起恆星要小得多。

第三,矮星,這種一般是小個子恆星晚年的形態,當小個子恆星消耗完質量後,核心坍縮,但是由於質量小,達不到黑洞的層次,所以就成了矮星,它們的特點是個子小,殘留的物質繼續發光發熱但是不會很強,最常見的當屬白矮星。

第四,中子星,也稱造父變星,是宇宙中的路標牌,天文學家根據中子星的周光關係,來獲取宇宙中天體的位置和距離,周光關係是指中子星的亮度變化和變化週期之間存在著確定的關係,光變週期越長,亮度越大,根據這種關係,天文學家先找到一顆已經確定的距離的中子星,在發現另外一顆新的中子星的時候,如果它和已知的這顆中子星光變週期相同,但是亮度只有已知中子星的一半,則可以大致推斷它的距離是已知中子星的兩倍,不過這個算法精確度不高,因為亮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

第五,黑洞,不解釋,大家都很清楚的,宇宙中的極端天體。

第六,星雲和小天體,我把這兩個一起說,因為它們都是殘留物質。星雲不是天體,它就像宇宙中的沙塵暴,有些星雲是宇宙早期就形成的,而有些星雲是後來恆星由於各種原因死亡解體後形成的,星雲覆蓋的面積從幾光年到幾萬光年不等,他們是孕育恆星的搖籃,而小天體則是各種不規則的隕石,包括彗星之類的天體。

第七,粒子,宇宙中無處不在的是各種微觀粒子,這些粒子幾乎無處不在,即使是現在拿著手機的你,每時每刻都有無數的粒子穿透你的身體,不過不要擔心,這些粒子太小了,他們絕大部分不會和其它物質發生關係,粒子雖小,但是卻幾乎充斥著整個宇宙。即使在最空曠的星系之間的地帶,也能很容易的找到各種粒子。

第七,能量射線,大部分來自於恆星散發的光和熱,經過了遙遠的距離和悠久的時間,但是他們仍然存在,即使是150億年前大爆炸遺留的微波能量,到現在都還能捕捉到,這就是著名的3K背景微波輻射。

第八,類星體,這種星體和恆星一樣發光發熱,但是他們的機制不一樣,恆星是星體內部核聚變產生的光和熱,而類星體是由於其引力巨大,不斷的拉扯周圍的物質,產生類似於摩擦生熱的過程,不過這可不是普通的摩擦,因為類星體是宇宙中最耀眼的天體,可想而知這種摩擦多麼劇烈。

第九,暗物質,暫時沒有觀測到,所以叫暗物質,有科學家推測,宇宙中可見物質只佔宇宙總質量的百分之十,而暗物質佔到百分之九十,當然這只是一種推測,具體如何還要等科技的發展再論證。

第十,生命和生命造物,我把這個單獨歸為一類,生命和生命造物可能來自行星,但是他們脫離了行星,在這個宇宙中,我不相信只有人類一種智慧生物,應該還有更多的智慧生物,他們和他們的造物也不是一個小數目,尤其是高等級文明。

第十一,其它傳說中的東西,比如白洞,灰洞,更高維度,等等。


星宇科幻


如果簡單精確的回答題主,宇宙裡只有一個唯一存在,就是物質!若以物質存在個體大小分,已知的有,星系網,總星系,超星系團,星系團,星際空洞,星系團,星系群,星系,星雲,星團,星球,星際介質分子,原子,粒子射線以及光波等等。從物態分,有固體、液體、氣體,離子態,等自然常見態,還有其它幾個不常見物態。以上有些物質還可從大小上細分,如星球可分為恆星、行星、天然衛星,星系的分法更復雜,有橢圓星系、棒旋星系、不規則星系等等,星雲也有發射星雲和反射星雲之分,還可分為行星狀星雲,彌散星雲、柱狀星雲,以物狀作比喻的有,蝴蝶星雲、蟹狀星雲、貓眼星雲等,也有以它們所在星座命名的,如獵戶座大星雲,天鷹座大星雲等,還有許多不為科學所知的物質,等待人去發現。


長眉1958


我想宇宙那麼大不會只有我們人類,肯定還有我們的同類


李發剛


二氧化碳及暗物質


YSYSWAIN暖男


有“茫茫”啊


呀搏啦汗窮絲


有星系,黑洞,各種天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