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原生家庭不好,还有救吗?

《都挺好》:原生家庭不好,还有救吗?


《都挺好》:原生家庭不好,还有救吗?

实话实说,我这是剽窃武志红老师的标题。明天下午,武老师会有一场专业的心理学讲座。武

老师是谁呢?抛开他种种显赫的地位,在心理界的崇高威望不说(中国人都知道),他还是我

的偶像。

当年,我从轻度抑郁中走出来的时候,有幸拜读了武老师的大作《巨婴国》、《感谢自己的不

完美》;在他的推荐下,又购买阅读了《原生家庭—如何弥补自己的性格缺陷》等书。今天下

单购买的《为何家会伤人》,希望自己抓紧阅读。

在武老师讲座前面写一点杂想,一是想借借名人的光,嘿嘿,你懂的;二是更希望能够写下自

己的拙见,然后在此基础上,认真去看武老师的讲座,从中去发现差距、修订自己的错误不足,获得认知上的提高。

《都挺好》:原生家庭不好,还有救吗?

01 原生家庭不好?

你的原生家庭好吗?

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抱歉的是,忘记了故事的来源)。

有一对夫妻,都是搞心理学的。因为比较专业,所以时时刻刻,把所学的知识,用来教育、引

导自家孩子,自以为做得还比较到位。不料有一天,儿子和他们发生争执的时候,朝他们怒

吼:“就没见过你们这样的爸爸妈妈!”

心理学爸爸妈妈非常的伤心,也相当的郁闷:“我们做得还不够好吗?什么样的父母才能令你

满意?”

还有一个故事,是身边的朋友分享的:

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抱怨自己的父母:“你们看别的孩子,琴棋书画,各有所长,唯独我一样

都不会。”爸爸妈妈非常委屈:“当时我们送你去培训,你坚决不去,我们只好尊重你的选

择。”小伙子说:“我那时小、不懂事,你们也不懂事吗?你们为什么不强迫我去培训呢?”

在这两个故事中,两个儿子会怎么看待他们的原生家庭呢?

谁的原生家庭不好?我想许多人会举手,或者,默默地在心里举手。

谁的原生家庭好?会有多少人举手?

好与不好,有客观标准吗?没有。我们提供的,只是你我的主观感受。

而且,无论我们的原生家庭好不好,我们都对父母,都有着非常非常强烈和真挚的感受:

爱,和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恨。

恨,也是爱,你相信吗?

看看《都挺好》里面的女主苏明玉,你就知道了。她恨父母兄弟,所以离家出走十年,几乎不

和家人来往。但是,妈妈去世的时候,兄弟爸爸需要她的关键时候,她都在。

是什么在心里,才能够做到这一点?

你是不是也像苏明玉一样?

嘴里咬牙切齿的恨着,手上该干啥没有拉下,心里更是着急得慌。

所以有人说:“爱的反义词不是恨,是遗忘。”

《都挺好》:原生家庭不好,还有救吗?

02 原生家庭不好,还有救吗?

我们首先要问问自己:“你想救谁呢?”

拯救我们自己呢,还是拯救我们所在的原生家庭?

如果我们想拯救的是我们所在的原生家庭,咱们的爸爸妈妈、兄弟姐妹,呃,我建议还是算了

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改变别人,是最困难的、最不可控的,也是最不靠谱的。

比如,脱下来的臭袜子该放在哪里?牙膏该从哪头开始挤?够简单了吧?这些看起来最简单的

小动作,其背后都是几十年的习惯积淀。根深蒂固得像沙漠里的荆棘,撼动都是不易的,如果

你想改变,那还真是比愚公移山还难。

想要拯救自己吗?这个倒是可以探讨。毕竟,我们虽然无力掌控别人,但是可以掌控自己。而

且,现在也有许多从不好,或者不太好的原生家庭走出来的人,仍然身心健康地生活着,并且

给自己的后人,营造了比较良好的家庭环境。

在《都挺好》的最后,明玉似乎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她和同样带着家庭伤痛的小石在一

起,应该是可以相互支撑、相互包容的。我们也可以假设一下,如果明玉和小石有了孩子,他

们应该可以成为充满爱心的好爸爸、好妈妈吧?

《都挺好》:原生家庭不好,还有救吗?

03 原生家庭不好,我们有责任吗?

大家一定要记得,家庭是一个系统。在家庭里面生活的每一个人,都对系统的形成产生着不可

或缺的作用,尤其是成年人。

让我们来看看《都挺好》里面的家庭构成吧。

“啃老一族”苏明成,从小是妈妈赵美兰的“掌上明珠”,宠得不像样。爸爸苏大强装聋作

哑、顺水推舟,哥哥明哲保身,只有妹妹苏明玉,奋力抗争。但是,明玉被另外的四个亲人集

体镇压,最后被逼离家出走。

所以我们可以这么来说,苏明成是老苏家,集全家之力,顶住种种压力,辛辛苦苦宠出来的,

游手好闲公子哥。

我们假设一下,全苏家,哪怕只有一个人,能够和明玉一起抵制母亲、对抗苏明成,情况会不

会有很大的不同呢?

我们再来看一看“耙耳朵”苏大强。他的懦弱是妻子赵美兰最难以容忍的;但同时我们也必须

清楚的看到,这其实也是赵美兰自己在无意识中纵容,甚至培养的结果。

《超越原生家庭》一书指出:在我们的家庭当中有一些“功能过度”者(比如赵美兰),她们

身上过多的承担了家庭的责任和义务。与此同时,家庭中还有一些是“功能不足者”(比如苏

大强)。他们在家庭中参与度很低,被妻子孩子边缘化,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很少。

“功能过度者”与“功能不足者”之间通常会互相抱怨。一方说:“你什么都不干,家里有你

不多无你不少!”另一方回答:“我无能为力”,或者“都是你不让我做”。

让人难以接受的真相是:他们彼此造就了对方,他们彼此离不开对方。

苏家的大事小事,苏大强其实自己心里是有想法的。如果赵美兰没有那么强势,事事做主抢风

头,压根儿就不让老公有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苏大强至于那么窝囊吗?所以,赵美兰去世以

后,苏大强终于“农奴翻身做了主人。”遗憾的是,这个农奴过去被压抑得太厉害了,没有得

到锻炼和成长的机会,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儿童型”家长,自然事事表现得比较“作”了。

“第一次独立当家长,没有经验,多多担待哈!”这一定是苏大强非常想说的心里话。

当然,苏大强自身性格的懦弱、怕承担责任也是成就剽悍“母老虎”赵美兰必不可少的重要原

因。从他自己的角度来说,被老婆管的死死的固然痛苦,另一方面也乐得轻松,因为可以不担

责任呀!

在苏妈妈去世以后,苏大强之所以同明成明哲冲突不断、逐渐升级,固然是因为苏大强“成人

自我”的角色没有成长起来,自身的文化、心理素质不高,他自己还是一个“老小孩;”但

是,明哲明成在潜意识层面对苏大强的无条件的孝敬、纵容,更是导致苏大强得寸进尺、变本

加厉的重要因素。

所以最后,苏大强和明玉一起生活。明玉根本就不搭理他的非正常要求,所以苏大强没辙,只

好做回了一个正常的家长。

不要总是抱怨我们的原生家庭不好。不要以为只有自己是无辜的。

正如一句名言所说:“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都挺好》:原生家庭不好,还有救吗?

04 原生家庭不好,我们怎么自救?

第一.多看心理书籍,多听相关讲座,或者接受专业的家庭咨询,明白自己家庭问题症结所在。

如果我们的原生家庭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我们在成年以后一定会通过各种消极的体验而感受

到。但是,我们如果仅仅感受到痛苦,不知道痛苦的原因、根本所在,我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去入手。

就如同在《都挺好》中,能干的明玉引导蒙总抓住妻弟的把柄,对自己的老婆恩威并施,一举

成功铲除掉自己公司里面老婆的裙带关系。小石问她:“你这么聪明,怎么不把这种聪明用来

解决自己家庭的矛盾呢?”

剧中明玉没有回答。

在我们很多人心中,家庭是讲感情的地方,不是讲智慧的地方。

我想,家庭之中,既讲感情,也讲智慧,更需要我们去经营。

如果我们只讲感情,没有智慧,不懂得经营,那我们往往会陷入到情感的你泥淖之中,牵扯不

清,给自己也给家人带来很多不必要的痛苦。

第二.划清边界,明确家庭中每位家庭成员各自的角色身份、地位、责任。

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是每一个家庭不可或缺的角色。所以,分工明确,各担其责,家庭才

能够正常运转。

同时,我们每个人必须明白自己和家人既亲密,又有边界,不能混为一体、模糊不清,尤其是

和年老的父母居住的时候。老年人和年轻人不仅仅存在年龄的差距,更存在两个不同家庭生活

模式的冲突。如何既保持年轻的家庭的相对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又能够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

年迈父母的感恩孝敬,实现大家族的和谐幸福,值得我们不停地探讨思索。

第三.明白各自心中的价值,在碰撞中探索彼此的底线。

有的时候,家庭成员的关系就像是跳探戈,你进我退,你退我进。在彼此的进进退退中,我们

可以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我们也明白了家人最在意的是什么。一味地退让,既丧失了自

己的独立人格,也纵容了家人的跋扈性格。

第四.和而不同,包容接纳,尊重家人不同的生活方式。

《都挺好》的最后,明玉和父亲解开了心结。回到老宅的时候,纷飞的尘埃中,她仿佛又看见

了母亲。这一次,面对受了委屈的女儿,母亲没有不理不睬,而是关切的问她:“明玉怎么

了?是不是被二哥欺负啦?来,妈妈带你找明成讨回公道。”

幼年的没有被妈妈温暖地抱着,脸上露出了幸福满足的微笑。

这一刻,我们知道了:明玉内心的创伤终于疗愈,她终于获得了来自家人的饱满的幸福温馨。

让我们都成为苏明玉,通过努力,收获属于我们的幸福温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