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一生充滿罪行,靈魂卻越發美麗

這是一本討論宗教和人性的小說,被譽為美國心理分析小說的始祖。

在開始這本書的共讀之前,讓我們一起來思考幾個問題:

  • 不被世俗接受的愛情,是道德層面上的墮落嗎?
  • 犯下罪孽的人,如何能得到救贖?
  • 當一個人被社會拋棄時,還能否重新得到尊重?
  • 道德管制,在什麼情況下會成為對人性的束縛?


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紅字》這本書吧。


她的一生充滿罪行,靈魂卻越發美麗


她的一生充滿罪行,靈魂卻越發美麗



數百年前的北美洲大陸還是英國的殖民地,在這片被稱為新英格蘭的土地上,生活著一群信奉天主教的清教徒。

他們嚴格遵守教義,限制一切縱慾和享樂行為,任何慾望在他們眼中都是魔鬼般的存在。

《紅字》的作者——納撒尼爾·霍桑,就出生在馬薩諸塞州的一個清教徒家庭。


她的一生充滿罪行,靈魂卻越發美麗



和很多身世悲慘、經歷頗為豐富的作家一樣,霍桑的一生也在不斷地承受著來自命運的折磨。

霍桑年幼喪父,一家人走投無路只能投靠外公,之後母親為父親默默守寡一生,這對霍桑的童年生活帶來了沉重的影響。

清教徒的生活習慣和喪父帶來的陰鬱籠罩著霍桑的家庭。

霍桑從沒有像其他孩子一樣無憂無慮地玩耍過,他整日待在死一般寂靜的屋子中,無法面對屋外歡樂的世界。

很多年後霍桑回憶起自己的童年,甚至說到:“我幾乎害怕走出屋子。”


她的一生充滿罪行,靈魂卻越發美麗


幸而後來霍桑的妻子索菲亞走進了霍桑的生活,給予了霍桑他從未得到過的關懷和鼓勵。

她全力支持霍桑寫作,即使在霍桑因為不善與人交流而弄丟工作時,也從未對他有分毫的責怪。

幸福的婚姻生活讓霍桑的寫作風格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就像曾經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那樣:

“事實上,索菲亞並沒有改變霍桑什麼,她只是喚醒了霍桑內心深處另外一部分的情感。這樣的情感在霍桑的心裡已經沉睡了三十多年,現在醒來了。然後人們在《紅字》裡讀到了一段段優美寧靜的篇章,讀到了在《聖經》之前就已經存在的同情和憐憫,讀到了忠誠和眼淚……”



她的一生充滿罪行,靈魂卻越發美麗



霍桑老年時,厄運再一次找上門來,他的一雙兒女相繼去世。

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痛,如利箭一般深深地刺進了霍桑的心裡,他默默地承受著,連妻子索菲亞也不知道他的傷痛究竟有多沉重。

不到一年,不堪精神重負的霍桑在睡夢中平靜地去世了。


她的一生充滿罪行,靈魂卻越發美麗



除了悲慘的人生經歷,霍桑的清教徒家庭背景也對他的文學思想和創作風格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年幼時霍桑就喜歡看著教區中的男女老少在教堂中做禮拜。

但這並沒有讓他成為一個虔誠的教徒,反而讓生性孤僻愛思考的他逐漸意識到:清教徒的教義和生活方式充滿了對人性的壓抑和摧殘。

但是那時的霍桑還沒有足夠的學識和勇氣來否定傳統的清規戒律。

幸好霍桑是一個好學多思的人,童年時期他經常宅在家中閱讀大量書籍,時常一讀就是一天。

廣泛的閱讀經歷在幼小的霍桑心中埋下了一顆思想的種子。

後來霍桑在親戚的資助下進入一所大學讀書,在他的大學同窗好友中,不乏像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和大詩人朗費羅這樣的大人物。

大學思想自由的環境一點點地改變了霍桑從小耳濡目染的清教徒思維,為他後來的文學創作奠定了基礎。


她的一生充滿罪行,靈魂卻越發美麗



而真正激發霍桑的創作靈感,促使他寫下《紅字》一書的原因,

卻是霍桑的先祖們藉由宗教犯下的種種罪行。

原來,霍桑的祖上是虔誠的加爾文教教徒,先祖威廉·霍桑在移民至馬薩諸塞州後擔任了地方官員,因為迫害和打壓其他教派而臭名遠揚。

而霍桑的曾曾祖父約翰·霍桑則是1692年塞萊姆女巫審判中的三位法官之一,多名女巫枉死在他的判決中。

祖先們殘暴的行為讓霍桑感到恥辱與羞愧,也讓他深刻地意識到宗教的統治對人性的摧殘。

因此他的文字中,充滿了對宗教統治的譴責,對虛偽的清教徒的嘲諷,以及對人性的肯定。

霍桑曾在《紅字》的序言中寫到:

“我不知道我的先輩們有沒有後悔,有沒有祈求上帝慈悲;我現在替他們這麼做。如果有任何詛咒落到我的家族,我請求從今天開始不要得到寬恕。”



她的一生充滿罪行,靈魂卻越發美麗



《紅字》的故事就發生在宗教統治下的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從英格蘭漂洋過海而來的教徒們將宗教統治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生活在這裡的居民嚴守清規戒律,所有與慾望有關的事都被視為無法原諒的罪惡。

清教徒們認為,罪惡與人類如影隨形,有人的地方就存在罪惡,因此他們每開墾一塊新的居住地,一定要建一座象徵罪惡的監獄來警醒世人。


她的一生充滿罪行,靈魂卻越發美麗



就像《紅字》開篇寫的:

新殖民地的開拓者們,不管他們的頭腦中起初有什麼關於人類品德和幸福的美妙理解,總要在各種實際需要的草創之中,忘不了劃出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充當墓地,再劃出另一片土地來修建監獄。


女主人公海斯特·白蘭,卻在這樣談欲色變的環境中犯下了最不可饒恕的罪孽——通姦,並在獄中生下了一個女兒。

《紅字》的故事就從海斯特·白蘭出獄並接受審判這天開始。


她的一生充滿罪行,靈魂卻越發美麗



在關押海斯特·白蘭的監獄門前,早早地聚集了一群波士頓居民。

他們的臉上帶著蔑視和嘲諷,期待著那個身負罪孽的女人緩緩走出監獄,接受每一個“正直”的人對她的唾棄。

人群中,幾個衣著簡樸、身材粗獷的婦女,似乎對即將到來的審判表現出了特別的興趣。

其中一個面目冷酷的老女人說到:

“如果讓這個蕩婦在此接受我們五個姐妹的審判,怎麼會像可敬的長官這樣以輕描淡寫的判斷放過她呢?”

另一個婦女對海斯特·白蘭帶有更大的敵意,她說到:

“這個蕩婦給我們所有人帶來了恥辱,罪當處死。長官們執法不嚴,如果有一天他們的妻女誤入歧途,那是他們自作自受。”


她的一生充滿罪行,靈魂卻越發美麗



在眾人的談話聲中,海斯特·白蘭終於從監獄大門中緩緩地走了出來。

面相兇狠的獄卒抓著她的肩膀,試圖將她拉出,可是她卻甩開獄卒的手,堅持一個人往前走。

這位身負巨大恥辱的少婦,在此時也沒有放下天性中的自尊。


她的一生充滿罪行,靈魂卻越發美麗



此時海斯特·白蘭完全暴露在人群中了。

她胸前佩戴著醒目的紅色A字,代表著通姦(adultery)。

這紅字由上等的紅布製成,做工精巧,佩戴在海斯特的胸前竟成了一件時髦又亮眼的裝飾品,和人們想象中的恥辱的標誌大相徑庭。

海斯特·白蘭身材高挑,儀態萬方地站在人群面前,猶如一名高貴的淑女,和人群中行為粗獷且面目猙獰的婦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她的一生充滿罪行,靈魂卻越發美麗



儘管她感到自己的心正在遭受別人的訓斥和踐踏,可是她仍舊高昂著頭,每走一步都表達了她的不顧一切和孤注一擲,絲毫沒有被恥辱壓垮。

那些看著她緩緩走來的人,無不為她的美感到驚歎,那些包圍著她的恥辱和不幸似乎變成了燦爛的光環。

那些原本認識海斯特·白蘭的人,都感到他們似乎是第一次見到她。

讓我們暫時從《紅字》的故事中走出來,共同思考一個問題:

為什麼霍桑要將海斯特·白蘭這個罪人塑造成女神的形象,而故意把人群中“正直”的婦女們刻畫得粗俗醜陋呢?

這個場景,可能會讓大家聯想到《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中的瑪蓮娜,因為美麗而被嫉妒的婦女們冠以蕩婦的罪名。


她的一生充滿罪行,靈魂卻越發美麗



海斯特·白蘭代表了女性的勇敢與無畏,她被慾望誘惑犯了罪,但是仍能昂首挺胸面對羞辱。

而那些躲在人群中的婦女,對於一個誤入歧途的同胞絲毫沒有同情和救贖之心,只想看到她受罰、受辱,以此來滿足自己可憐的嫉妒之心。

霍桑的作品中總是會體現一個思想:即每個人都是有罪的。

有的人勇敢地面對自己的罪行,而有的人躲藏在虛偽的面孔後面,用醜惡的心看待別人。

從這一角度來說,或許勇敢的海斯特·白蘭擁有更加聖潔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