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皇上用藥,隨時準備自殺,壓力太大,這位太醫崩了

“壬寅宮變”是嘉靖朝撲朔迷離的一頁。《明史》只是一筆帶過:“(二十一年)冬十月丁酉,宮人謀逆伏誅,磔端妃曹氏、寧嬪王氏於市。”

這也是歷史上慘絕人寰的一頁,楊金英等十幾名參與宮變的柔弱女子被押赴刑場,兩個妃子端妃和寧嬪也被“磔”,即同樣被凌遲處死。時京城及郊區出現大霧,似乎迷漫著的都是上天的無限悲憫。

給皇上用藥,隨時準備自殺,壓力太大,這位太醫崩了

有人分析,事變的起因是後宮的暗戰。個人認為,爭寵可能,暗戰竟然採用明火執仗幹掉皇帝的方式,莫非是失心瘋了?以組織十幾個宮女來挑戰皇權,更屬不可理喻。所以,這次宮變只是被逼入絕境的宮女們的一次殊死反抗,她們明知道,事成與不成,等待她們的都是一個極端殘酷的死法,因而抱定了同歸於盡的悲壯之心。

事情的起因是嘉靖皇帝歷年來一直在煉製丹藥,為了採得足夠的煉丹原料,他強迫宮女們服食催經下血的藥物,輕則損傷宮女身心,重則失血過多乃至血崩,許多宮女因此喪命。為了防止煉藥的秘密被洩露,有些取過血的宮女還被秘密處死。

給皇上用藥,隨時準備自殺,壓力太大,這位太醫崩了

《李朝中宗實錄•第99卷》:“蓋以皇帝雖寵宮人,若有微過,少不容恕,輒加捶楚,因此殞命者,多至二百餘人,蓄怨積苦,發此兇謀。”

這裡的記錄應該是迴避了嘉靖殺害宮女們的真正原因,但“二百多人”的數字卻血淋淋地顯現出來,這才是導致楊金英等人捨得一身剮,也要把嘉靖帝致於死地的真正原因。

事發的準確時間是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即1542年的11月17日深夜。

當晚,嘉靖帝召幸曹端妃,宿翊坤宮。

給皇上用藥,隨時準備自殺,壓力太大,這位太醫崩了

凌晨,十幾個宮女悄悄行動,她們準備在嘉靖帝熟睡時用繩子把他勒死!可憐,把皇帝送上西天的辦法有無數種,她們竟然選擇了最不擅長的一種。

繩子已經準備好,是用從儀仗上取下來的絲花繩搓成的。摸進宮裡之後,蘇川藥配合楊金英,把繩子一下子套在了嘉靖的脖子上。嘉靖猛然醒來,姚淑翠用黃綾抹布矇住了他的臉,並緊緊地掐住了脖子。

此時,邢翠蓮按住嘉靖的前胸,王槐香也幫手按住他的上身,蘇川藥和關梅秀按住了他的左右手,劉妙蓮和陳菊花也分別按著兩條腿。看楊金英套好了繩子,姚淑翠和關梅秀就用力去拉。

給皇上用藥,隨時準備自殺,壓力太大,這位太醫崩了

嘉靖帝拼命掙扎,楊金英看一時不能勒死,就馬上又拴了一個結,但想不到,兩個結卻打了架,雖然越拉越緊,卻都不受力,怎麼也勒不死皇帝。另外幾個宮女急了,拔下自己的金釵、銀簪,朝著皇帝身上一頓亂刺,但沒有一個能刺中要害。

也許就是嘉靖命不該絕,有個叫張金蓮的宮女被嚇破了膽,她認為這位“真龍天子”看來是殺不死的,於是跑出翊坤宮,直奔方皇后住的坤寧宮去自首。

給皇上用藥,隨時準備自殺,壓力太大,這位太醫崩了

等皇后帶著一眾人等趕來救駕的時候,這些柔弱的女子們仍然沒有將這位萬歲爺送上絕路。嘉靖帝倒是不掙扎了,但明顯沒有斷氣,應該只是昏迷過去了。

此時,搶救皇帝乃是第一要務。方皇后馬上召集所有御醫會診,但御醫們面面相覷,誰也不敢給皇帝用藥。

別人都能推,只有一個人推不了,他必須作出決斷,這位就是執掌太醫院的許紳。

給皇上用藥,隨時準備自殺,壓力太大,這位太醫崩了

許紳醫術精湛,為人質實謹厚,當時他很清楚,如果用藥不當,皇帝不起,自己必然死無葬身之地。

時任嘉靖朝刑部尚書的鄭曉在事後曾經問過許紳,許紳說:“切念受聖主深恩,當以死報。”

鄭曉就問他用了什麼藥。許紳說當時頂著極大的壓力,給皇帝下了一服“峻藥”,用了桃仁、紅花和大黃等幾味下血的藥材。

給皇上用藥,隨時準備自殺,壓力太大,這位太醫崩了

“藥進,餘自分,不效必自盡。”許紳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賭在了這服猛藥上,如果沒有效果,他就準備自殺以殉。

好在,辰時給皇帝喂服湯藥,過了兩個時辰,到午後未時,皇帝就甦醒過來,“去紫血數升”。又過一陣兒,到申時,皇帝就能開口說話了。

從早上的七點多開始給皇帝用藥,到下午的三四點收到奇效,這中間等待的八九個小時,天知道許紳是怎麼熬過來的?

給皇上用藥,隨時準備自殺,壓力太大,這位太醫崩了

總之,皇上和太醫都大難不死。“又三四劑平氣和血,聖躬遂安。”此時,許紳都不敢說功勞是自己的,除了“賴天之靈”,又說:“天地廟社之靈也。”

但經歷這場驚心動魄的劫難之後,嘉靖沒什麼,許紳幾個月後挺不住了。

鄭曉在他的著作《今言》中記錄了他去看望許紳時的對話。

許紳知道自己這個坎是過不去了,也知道自己的病因,就是那次給皇上用藥,“驚憂所致”。

給皇上用藥,隨時準備自殺,壓力太大,這位太醫崩了

“至今神魂不寧,百藥不效。”他自己應該也是想盡了辦法,開了不少方子,但沒有什麼效果。

“餘即死,主上萬壽,死無憾。”我死就死吧,好在主上平安,我也雖死無憾了。

許紳就是這麼死了,他自認為死得其所。

當然,嘉靖帝還是很感念他的救命之恩,他本是工部尚書,太醫院是他的兼職,當時就加封他太子太保、禮部尚書。他死之後,官其一子,卹典甚厚。

給皇上用藥,隨時準備自殺,壓力太大,這位太醫崩了

​太史叨叨令感言:所謂伴君如伴虎,你救他的命,救不過來,你就得死,當個太醫竟然也是走在鋼絲繩上討生活。

資料來源:《明史》、《今言》、《李朝中宗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