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藥業之後,這家公司“倏忽”掉了10個億, 曾踩雷中弘股份

作者 | 市界 彭碩

繼康美藥業“299億”說沒就沒之後,又一家上市公司鬧出了年報烏龍事件。不同的是,這家公司的錢不是少了,而是多了。

5月1日,A股首家上市信託公司安信信託發佈公告稱,公司經自查發現,由於工作疏忽,公司2018年度財務報表的有關賬務處理存在會計差錯,導致2018年度營業收入存在差錯。

經過修改,安信信託的營業收入的營業收入從-8.51億元更正為2.05億元,一下子多了10個多億!此外,“會計差錯”調整中變動幅度較大的科目還有資產減值損失這一塊,修改後,計提減值損失“翻倍”,由此前的11.00億元增加到21.56億元。

康美藥業之後,這家公司“倏忽”掉了10個億, 曾踩雷中弘股份

10個億營收差錯,安信信託只是輕輕的鍋甩給了“會計差錯”。同時,安信信託還特意強調,“上述調整不會對公司2018年度淨利潤及總資產、負債等財務數據產生影響”。

市界發現,在業績鬧出烏龍的同時,受各種因素影響,安信信託11年連續盈利記錄已被打破。2018年,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淨利潤為-18.33億元,較之2017年的36.68億元下滑150% 。一轉眼,安信信託從學霸秒變學渣。

對業績的下滑,安信信託給出了兩方面解釋:一是受行業及監管政策規定影響,公司展業緩慢;二是部分交易對手沒有按合同約定支付信託報酬。

2018年,資管行業進入降槓桿、破剛兌、去嵌套的新規時期。隨著降槓桿政策推進,金融監管嚴格限制非標融資、通道業務,信託資產規模由此縮水。截至2018年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規模減少到22.7萬億元,比2017年四季度末下降了13.50%。

行業大環境下,安信信託自然難以獨善其身。截至2018年末,手續費及佣金只有淨收入15.38億元,同比減少243%。另外,公司管理的信託資產規模增長進入停滯期,2018年總規模2336.78億元,僅比2017年增加了11.27億元。

行業大環境影響之外,安信信託在2018年還連續踩了兩個大雷。

4月30日,安信信託發佈的計提資產減值損失的公告提到,債務人“中弘卓業集團有限公司”因經營狀況持續惡化導致2018年末公司持有的債權到期後發生實質性違約。經審議後,公司擬對該項債權按100%計提減值損失,涉及金額為5.50億元。

相比中弘卓業集團,它的簡稱“中弘股份”則更為知名。2018年,中弘股份成為A股首個一元股退市企業,債務餘額超200億元。長期使用信託計劃向中弘股份提供貸款的信託公司深受其害,其中,安信信託涉及的債務餘額21億元,在與中弘股份存債務關係的信託公司中居第一位。

除了中弘股份,安信信託還在2018年裡踩了另一個大雷——印紀傳媒。

2018年初,安信信託以12.75元/股的價格受讓印紀傳媒1.07億股,初始投資成本13.61億元。未料,在實控人的“帶頭做空”之下,印紀傳媒復牌後出現斷崖式下跌,2018年股價暴跌78.33%。

最終,安信信託對印紀傳媒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9.91億元。

連續踩雷,暴露出安信信託風控的欠缺。

曾有安信信託投資者在“上證e互動”平臺不滿表示:“公司頻繁踩雷,是不是應該檢討下公司的投資流程,怎樣才能更好的進行風控,避免踩雷。”

公司管理層自然是難辭其咎。去年9月份,安信信託副總裁趙寶英、總裁楊曉波分別以“退休”“個人原因”為由,辭去職務。

公司的糟糕現狀也反應到了股價上。4月30日停牌前,安信信託股價遭遇連續2個交易日跌停。

康美藥業之後,這家公司“倏忽”掉了10個億, 曾踩雷中弘股份

復牌之後,公司的走向情況,市界將持續關注。

想探索更多好玩資本故事,也可關注公眾號市界(ID:ishijie20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