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曹清堯:關注、關愛“臨界貧困”

全國人大代表曹清堯:關注、關愛“臨界貧困”

曹清堯: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榮昌區委書記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統籌銜接,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農民生活達到全面小康水平。“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高度重視,也充分說明了抓好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必須一體謀劃、一體推進。”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榮昌區委書記曹清堯說。沒有貧困人口脫貧,鄉村振興就無從談起。鄉村不振興,貧困人口便難以斬斷窮根,兩者辯證統一、相輔相促。特別是2019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之年,也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決定性基礎的關鍵一年。

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全國扶貧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一批批貧困縣脫貧“摘帽”,一批批貧困人口正在實現增收致富,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指日可待。

“在看到扶貧工作取得巨大成績、貧困地區取得巨大發展的同時,建議給予臨界貧困戶更多關注、更多重視,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曹清堯說,臨界貧困戶(村)在很多地方都是客觀存在的。

所謂臨界貧困戶,是指家庭人均年收入在現行脫貧標準以上10%以內,但生產或生活中仍存在較多困難。如果嚴格按照認定貧困的相關指標計算,可能位於貧困線以上或基本持平,但整體仍處於欠發達、群眾生產或生活中仍存在較多困難的狀況。

以重慶市榮昌區為例,家庭人均年收入在現行脫貧標準以上10%以內的有243戶691人,比現在全區建卡貧困戶還要稍多。

與大力扶持貧困戶(村)相比,臨界貧困戶(村)較少受到脫貧政策的惠及,在發展中受到的關注與支持相對較少。與此同時,僅針對貧困戶(村)的重點幫扶,導致部分臨界貧困戶(村)心理失衡,誘發“爭當貧困戶(村)”現象。脫貧攻堅工作,不僅應該重視建卡貧困戶(村)的幫扶,同時不能忽視臨界貧困戶(村),不能讓他們成為政策遺忘的角落。

倘若對“臨界貧困”現象置之不理,容易誘發較多矛盾及問題。例如,在一些地方,貧困村的交通、環境等有了明顯改善,各類產業扶持政策紛紛落實,取得了較好的發展,村容村貌大幅改善,貧困戶的脫貧速度較快,生產生活條件變化明顯;而一些原本條件相對較好的非貧困村和“臨界”貧困村,由於較少受到政策支持,反倒出現“臨界貧困”村組的發展不如貧困村的“相對貧困”問題。

“解決好臨界貧困戶(村)的幫扶問題,也應是全面小康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因此,建議國家高度重視臨界貧困戶(村),延伸整體脫貧的對象和範圍。”曹清堯說。

例如,及時啟動臨界貧困戶摸底工作。對家庭人均年收入高於現行脫貧標準10%以內的人群進行登記管理,並就家庭基本情況、致貧原因、發展動力和個人意願等進行清查,建立基本臺賬進行動態管理。

及早謀劃臨界貧困戶幫扶工作。在全面打好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同時,大力開展對臨界貧困戶的幫扶工作,建立長效機制。統籌推進脫貧村與非貧困村道路交通、農村水利、環境整治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逐步消除脫貧村與非貧困村的財政投入差異,實現均衡發展,避免出現非貧困村的建設發展不如脫貧村的問題,切實提高群眾滿意度。

強化集體經濟組織建設。通過集體經濟組織統籌貧困戶和臨界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採用股份制的辦法推進共同致富。

大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還應該重視對“臨界貧困”群體的關注,在扶貧攻堅過程中注意方式策略,以免在貧困與“臨界貧困”之間產生待遇的“懸崖效應”,加劇“臨界貧困”群體的“不公平感”。

在針對貧困戶、村組的“特惠”政策之外,有條件的地方,應考慮對“臨界貧困”以及欠發達地區的“普惠”政策的推動。從幫扶貧困戶轉向以貧困戶和貧困村為主、“臨界貧困”人群及村組兼顧,創新探索並推出更多切實舉措。

全國人大代表曹清堯:關注、關愛“臨界貧困”

請掃碼下載“中國人大”手機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