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頂級風投A16Z:你永遠猜不到它的下一步是什麼

硅谷頂級風投A16Z:你永遠猜不到它的下一步是什麼

近日,Forbes發佈封面報道稱,硅谷著名風投機構A16Z剛剛完成了20億美元的融資,在管資產增加至100億美元。此外更為重要的消息是,這家以非傳統投資者形象面世的基金,在上個月已經向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申請,將公司註冊為財務顧問(RIA),放棄了風險投資基金(VC)的身份。對此,A16Z合夥人Jeff Jordan在4月3日發推表示,A16Z的本職工作並未改變,現在、未來仍將是一家風投公司,全力支持最好的科技企業各個階段的發展。今天這篇文章回顧了A16Z的創辦歷史、經典投資案例以及不久前的轉型,由此揭示出A16Z領跑硅谷風投圈的秘密:敢於顛覆自己才能在擁擠的賽道上始終領先。


從資深創業者到風險投資人 A16Z顛覆傳統風投模式


“在擔任CEO的八年多時間裡,只有3天是順境,剩下的8年幾乎全是舉步維艱。”

《財富》雜誌有一期的封面是本·霍洛維茨(Ben Horowitz)的拳擊照。照片中的他雙手纏滿繃帶,表情嚴峻,眼神中透著殺氣。


硅谷頂級風投A16Z:你永遠猜不到它的下一步是什麼

本·霍洛維茨


他在採訪中談到:“創業就像搏擊,不僅僅是因為要不停地痛擊你的對手。創業艱辛而孤獨,需要持續不斷地集中注意力。不論你做得多好,你都必須時刻準備一次又一次地出拳擊打。你被打了,感到痛苦不堪,然後坐在場邊,等腎上腺素消失才會真切地感受到疼痛。接著又去打下一個回合。”

本·霍洛維茨是硅谷資深的創業者。1999年與“網景之父”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共同創立了Loudcloud公司,之後轉型為Opsware公司。在互聯網泡沫的惡劣環境下,幾度帶領公司起死回生,最終以16億美元的高價將公司賣給惠普。

霍洛維茨到惠普負責軟件業務後,仍然沒有停止覆盤此前的創業經歷,“是不是每個CEO都會遇到相同的困難”“為何新興公司的顧問和風投資本家很少有親自辦公司的經驗”等問題一直縈繞在他的腦海中。

思來想去,最後他給搭檔馬克·安德森發了一條信息:“我們應該創辦一家風險投資公司。選擇合夥人的宗旨就定為有經驗者優先,並給那些打算創辦公司的人提供諮詢,你本身就得有管理公司的經驗。”馬克·安德森的回答有些出乎他的預料:“我也有同感。”

於是,一家日後迅速成長為硅谷頂級風投的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誕生了。藉助老式計算機編程對編碼進行“國際化”加工的做法(比如“國際化”internationalization一詞簡稱為“I18N”,即英文單詞首尾字符中間加18個字符),公司的網址命名為“A16Z”。

公司創建之初,馬克·安德森的名字比任何人都能換來更多關注。國內“創業導師”李開復去年率團奔赴硅谷,拜訪的第一位風雲人物就是馬克·安德森。

在李開復看來,安德森做了三件開創性的事情:第一,他做了世界上第一個瀏覽器,動搖了微軟在操作系統領域的壟斷地位。第二,在尚未出現雲計算的時候,就成立Loudcloud公司做起了雲計算。( “雲”cloud這個詞此前從未被用來描述過一個計算機平臺)。第三,便是在2009年同霍洛維茨一起創辦了現在硅谷最火的風投公司:A16Z不僅對科技有更多的掌控、對趨勢有更好的判斷,它還對投資項目有非常深的投後服務和幫助。


硅谷頂級風投A16Z:你永遠猜不到它的下一步是什麼

左:馬克·安德森 右:本·霍洛維茨


一批創業者不會為大支票所動搖,他們通常希望投資者也有經驗,比如曾將一個未經檢驗的概念轉變為成功的企業。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馬克·安德森、本·霍洛維茨,還有PayPal兼LinkedIn聯合創始人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是最受歡迎的硅谷風險投資者。

風險投資者不僅僅是要一個董事會席位,更應該幫助創業者發展公司,這一點是A16Z兩名創始人覆盤所得經驗,對於創業者來說也很有吸引力。A16Z會給創業者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包括為他們介紹可能成為潛在客戶的企業高管。

安全軟件開發商Tanium創始人奧賴恩·欣達維(Orion Hindawi)曾坦言:“光靠我自己,我肯定得不到跟那麼多企業高管會晤的機會。”2015年以來,A16Z給他引薦了數十家潛在的企業客戶,幫助他獲得了價值數百萬美元的新業務。

在很多人眼中,A16Z更像是一家創業公司,而不是傳統的投資機構。公司團隊有150人,其中投資夥伴只佔十分之一左右,剩下的絕大多數員工都在全職幫助被投企業提升技術和業務能力。其他VC儘管不願意公開承認安德森-霍洛維茨基金的運作模式,但它們顯然在效仿。


從風險投資轉向註冊投資顧問 A16Z或將再度顛覆風投行業


雖為後起之秀,A16Z的投資業績卻很耀眼,投資過的成功案例包括Facebook,Twitter,Pinterest,Instagram,Airbnb,Reddit等。

安德森曾經計算過,任何一年中風投行業96%的回報只來自15筆交易。如果不能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就會在這15項投資中失去佔據一席之地的機會。

A16Z在投資上亦有其獨特的甄選流程:如果公司決定不予投資,就會在見面幾天之後給遭拒的創業者發一份手寫備忘錄,詳細闡述拒絕的原因。而對那些前途被看好的公司,A16Z則會對創業者反向推銷自己,積極促成投資協議。

創立於2008年的GitHub允許大量開發者為源代碼貢獻新代碼,因此逐漸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開發者,演變為軟件開發者社區。前不久,一名中國程序員就是在該平臺上註冊了“996.ICU”域名反對“996”工作制,一個小時後即獲得上千個標星,從而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這也意外提高了GitHub在大眾間的知名度。而A16Z正是最先發現GitHub潛在價值的公司。

2012年8月21日,在GitHub的商業盈利模式尚未明確的情況下,A16Z在A輪投下了1億美元。在此之前,GitHub沒有進行過任何外部融資,而這也是A16Z當時開出的最大一單支票。當時負責該項目的管理合夥人還面臨1億美元是不是“過度支付”(overpaying)的質疑。


硅谷頂級風投A16Z:你永遠猜不到它的下一步是什麼


後來的故事我們也知道了:2018年6月,微軟以75億美元股票收購Github,A16Z成為這筆收購背後的最大贏家。

成立於2012年的Lyft是美國第二大共享出行平臺,旗下業務包括網約車、共享單車、共享踏板車等。其全球化步伐較為謹慎,目前運營區域集中在北美地區。

不過今年3月,Lyft卻搶先Uber登陸二級市場,市值達222億美元。A16Z位列Lyft的大股東名單中,持股6.25%。

Flickr創始人Butterfield後來創辦的企業內部溝通協作平臺Slack,是有史以來增長最快的SaaS公司。僅僅五年,Slack公司的估值就從0增長到51億美元。A16Z參與了該公司2014年第一輪的融資。

從事風投業將近十年,安德森說自己忙於經營公司以至於都沒有什麼愛好,他引用最愛的一部HBO連續劇中的一句臺詞來描述成功所需要的心態:“如果你不能同時駕馭兩頭大象,你還呆在馬戲團裡做什麼?

或許在這個時代,變才是最大的不變。

A16Z成為另類投資人,為被投企業提供一條龍的投後服務,完成了對傳統VC的第一次顛覆。如今,它從風險投資轉向註冊投資顧問(Registered Investment Advisor),將更多的資金押在前途難測的虛擬貨幣上,這或許又是一次顛覆性的探索。

就在去年,A16Z設立一隻獨立的加密貨幣投資基金a16z crypto,規模為3億美元,專注於投資區塊鏈企業、代幣和技術協議等。成立該基金正是為了應對SEC法律制定的“風投公司手中持有的流動性證券不得超過20%的上限。”目前,基金已經投資了9個主要項目。(如圖)


硅谷頂級風投A16Z:你永遠猜不到它的下一步是什麼



加密貨幣作為一款金融產品,其歷史只有短短的十年。2008年,一位署名為中本聰的隱居密碼學家對傳統的金融體系感到不滿,因此希望創建一種不依賴中央運營商的電子現金,並且不受政府或中央銀行的控制。

現在,加密貨幣已衍生出繁多的種類,任何投資者都可以權衡比特幣、以太幣、門羅幣、達世幣、萊特幣和其他數千種選擇。

2018年底,A16Z提出了它在2019年的投資上參考的五大趨勢,其中就包括生物醫療、加密貨幣、金融科技等行業。(截圖如下)


硅谷頂級風投A16Z:你永遠猜不到它的下一步是什麼



A16Z對科技行業大趨勢的判斷是:一切都在變化,新事物的出現將是顛覆性的,就像十年前看準趨勢搭上了移動互聯網的快車一樣,今天的A16Z要敢於自我革新

對於該公司的此次轉型,國內不乏從業者評論“在意料之中”:觀察近年來A16Z的投資動態可知,它的下場是要投資加密貨幣,而目前傳統的VC模式會成為它的“絆腳石”。


硅谷頂級風投A16Z:你永遠猜不到它的下一步是什麼

A16Z合夥人Jeff Jordan的推文截圖


當然,A16Z不會跟傳統風投業務完全say goodbye。其合夥人Jeff Jordan稱,A16Z未來依然會全力支持最好的科技企業各個階段的發展。

敢於顛覆自己,才能在日益擁擠的風投賽道上保持領先。A16Z向來不缺乏這樣的勇氣。

本·霍洛維茨在《創業維艱》中袒露過作為掌舵者的心理:“做事情時,我遵循的是武士道的第一條原則:勇士之道,即始終將死亡銘記於心。如果一名武士始終將活著的每一天當成自己的最後一天,他就會在自己所有的行動中把握好自己的行為。”


硅谷頂級風投A16Z:你永遠猜不到它的下一步是什麼

雙湖資本是中國大陸家族財富管理的先行者,創立於2013年,目前在北京、香港、舊金山均設有辦公室。作為大陸長青基金的代表,雙湖資本致力於在全球範圍尋找優秀的投資家和創業者,以深耕中國的實業資源與經驗,幫助被投企業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