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產業資本的動向 預示了A股的什麼?

這兩個月以來,A股熱鬧非凡,一邊是股市紅彤彤如春花爛漫,一邊是媒體和機構們對牛市的吶喊震破了喉嚨。如同魔術一般,股市一走牛,似乎什麼都好了,似乎一切都好了:壞的都是好的,好的就更是如錦繁花啦。那剛剛才過去4個月的、漫長的、無比艱難的股市歲月,好像都已經是很遙遠、很遙遠的過去,已經是發黃的日曆、褪色的記憶啦。

一個多月以來,我一直不想寫有關股市的文章,也不想對股市發聲,我只是默默地做一個吃瓜群眾。因為,看到朋友們興高采烈的樣子,我也高興,當然就不想掃了大家的興。在大家都高興的時候,如果我還說些不合時宜的話,那多“沒勁+沒趣”啊。

但是,我並沒有停止觀察,我做一個默默的觀察者,也做一個默默的思考者。有一些現象,也不斷引起我的關注和興趣,更引發我的認真思考。

鑑於這幾天通過微信和短信向我訴苦的、虧錢的,而且虧了很多錢的朋友多了起來,甚至還有些朋友發來持倉的截屏給我看,說好慘好慘云云。比如,華友鈷業明明公告了那麼大的利好,可是一個朋友短短几天卻虧了20%以上。這樣的訴苦很多。我感覺,上個月的畫風變了。因此,我現在才想說幾句我的一些思考。權當參考。

我看到了益生股份關於其實控人曹積生先生的減持公告。這位先生在3月8日、11日、12日、13日、14日五天,以37.04元~44.82元的價格,減持了662萬股,減持套現2.48億元。而這5天恰恰是益生股份股價的最高位,3月14日後,短短一週多時間,公司股價從最高點54元跌到了33元。

看到這個情況,我突然想起了A股市場的一個超級大鱷賈老闆。他當年一邊在“戲臺”上作精彩的、動人的、讓賣方研究員和股民們熱血沸騰的“生態化反”演講,一邊在最高位幾乎減持了全部的樂視網股份,那可真的是“鬼子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啊。而樂視網停牌前的收盤價是:1.69元。一個字,牛!兩個字,超牛!

進一步觀察發現,益生股份的曹老闆,是在剛剛完成前一輪減持計劃後,立刻公告了新一輪的減持計劃:未來6個月內擬減持股票數量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3%。大老闆就是大老闆。這些場景感覺都是如此雷同。

益生股份曹老闆的減持只是一個縮影。這幾個月來,上市公司實控人的減持成為一道風景:田中精機、中興通訊、通化金馬、立訊精密、美盈森、佳創視訊、仟源醫藥、廣生堂、光韻達、裕興股份、信維通信、同方股份、完美世界、順豐控股等等,還多得很啦,都是很牛的上市公司,其實控人的減持計劃一波兒連一波兒的,像水波紋一樣漾開來、漾開來。

有媒體統計,今年以來的減持規模已經超過了370億元。後續還有上千億元的減持計劃源源不斷地趕來。而這370億元中的主要部分是在3月份完成的——也就是股市單邊大幅上漲的月份。

據媒體統計,今年以來有679股發佈了1464項減持計劃,其中有103家上市公司的股東發出了162項清倉計劃,股東擬出售所有直接持股。

今年前4個月的減持量,已經超過了2017年全年,而且也超過了2018年全年減持量的一半。

但是,另一道風景卻是:這邊廂產業資本(甚至是實控人老闆們)在開啟“拼命賣”的模式;那邊廂呢,散戶股民們卻在氣喘吁吁地加緊跑步入場。

有媒體報道說有上億的休眠賬戶在4月甦醒——它們的這個冬眠可夠長的啊。在這個春天,它們也和大地萬物一起,從冬天中醒來了(千萬別剛剛復甦醒來就又被倒春寒凍壞啦)。散戶們要麼自己親自提槍上陣,要麼通過買私募或者公募基金披掛登場。

於是,我們以往熟悉的場景又出來了——公募基金一日售馨、私募基金的募集遭遇哄搶等新聞不斷出現。有的明星基金經理一日吸金超過700億元。多個基金產品不得不提前結束募集。今年偏股型基金已經募集金額超過500億元。高槓杆配資的新聞也不斷被渲染,前些日子聽說有10倍槓桿的配資出來了。想想2015年股市調整的時候,那麼多人在配資上遭遇的那個慘痛啊!可惜,股市的人們永遠是健忘症的高頻患者,健忘症也是股市裡無法根治的“疾病”。

作為吃瓜群眾,我在一邊閒看著也覺得好玩。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的那句話咋說來著?哦,對了,“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各人想法不同、追求各異也非常正常。只是啊,歸故里的人們庭月秋花、採菊東籬;趕科場的人們觥籌交錯、身心俱疲,最後不一定還能全身心而退。

我在想,在這個生態繁複的A股市場裡,誰最瞭解公司的現狀和未來?誰最瞭解股市的狀況?因為股市首先而且必然是受到所有上市公司經營合力的影響,這是基本面中的最基本面。

我認為,那肯定還是樂視網的賈老闆們最瞭解自己公司的現狀和未來。否則,賈老闆怎麼可能在2014年左右,當時那麼多的所謂TMT明星研究員都在瘋狂地吹捧和推薦樂視網,甚至為樂視網加冕冠名為“創業板第一新藍籌”的時候,賈老闆們卻“打槍的不要”,悄悄地開溜了呢?樂視網危機還未爆發之前,賈老闆通過減持和質押幾乎全部套現了呢?現在的樂視網完全就是一地雞毛。NO!我說錯了,如果是一地雞毛,那些雞毛收起來還是會有些斤兩,而現在的樂視網完全就是“一根鴻毛”了啊!

如果行情這麼好,一切都這麼好,產業資本大佬們卻不看好自己的股票,那能說明什麼呢?

通過各種自媒體和正規媒體對研究員和研究觀點的大量報道,我略微知道了這幾個月研究員們的興奮,各種閃亮的詞彙和扯眼的標題閃耀在研究員們的文章中,給牛市添柴澆油。

我從2008年起就不再看賣方研究員的研究報告了。原因很簡單,本來嘛,研究員的“研究”這兩個字何等嚴肅尊貴!但是我知道現在的不少賣方研究員,他們雖然不是媒體,但是比媒體還要媒體。他們懂得如何宣傳,而且深知宣傳效應是他們最大的資本(這就是為什麼新財富評選被停掉了),為了扯眼球,標題和文字恨不得把讀者的眼珠子都扯下來;為了博取轟動效應,恨不得讓你激動興奮得把血管撐破。但是,這個市場就是這樣,雖然有些人厭煩,但是很多人喜歡和需要他們。

可是,一個好的市場,是需要客觀地引導,特別是需要研究員們和新聞媒體良性理智引導的。

經過4月份下半月來的股市走勢,很多朋友的小心肝又受不了啦,他們對牛市的信仰又在慢慢打折扣了。

很多朋友問我情況,我直接說,不要問我了吧,因為我確實也看不清。但是,從我內心來考察,我總覺得年初以來的這波牛市,和以往的所有的牛市沒有任何區別。套路都是一樣一樣兒的。就連新聞媒體的報道,也和近30年來,股市新聞報道的套路一樣一樣兒的。

比如,4月下旬很多媒體報道說,這波大跌是因為監管層放鬆了發行審核標準、新股可能大量放行而導致的,那個週六就被監管層闢謠。這時候套路出來了——甚至很多的專業媒體都用上了諸如“證監會緊急闢謠,A股週一必將大漲”之類的語言,“監管層呵護牛市之心如何如何的迫切”云云。我每每看了這類“話語系統”,先是無奈地搖搖頭,繼而啞然失笑:股市都這麼多年了,我們的思維方法、報道方式,能不能不這麼幼稚和模式化啊!如果幾天前股市跌了,是因為發行審核標準放鬆的緣故,那我們判斷股市的漲跌也太簡單了;如果因為週末證監會緊急闢謠,第二天股市就會大漲了,牛市的信心因而也就恢復了,那我們判斷股市的漲跌不是太容易了嗎?(事實上那個週一大跌啊,300只股票跌停!這臉打得啪啪的)

其實,我深深地為股民們感到憂慮。因為不論是一波牛市還是一波熊市,他們總是在媒體和研究員們推波助瀾、搖旗吶喊、誇大其詞中,經不住各種喧囂的誘惑,而不斷成為從眾的羔羊,最終的結局都是被宰割。

其實,我不是嫌棄牛市,更不反對牛市,相反我也渴望牛市。但是,我反對像這種幾十年不變的、像“套路貸”一樣的“套路型”的牛市。因為這樣的牛市,是少部分人贏多數人輸的牛市。

我希望並擁抱一個平穩而健康的牛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