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劊子手砍頭前為何總要先往刀噴酒?

牛媽love牛牛


劊子手砍頭之前,往刀上噴灑酒水是我們在影視作品中常見的情節,常見的畫面往往是這樣:

滿臉絡腮鬍的劊子手,身穿紅衣,露出發達的胸大肌和肱二頭肌,手拿一柄厚背大砍刀,面無表情的站在法場,只待行刑官一聲號令:午時三刻已到,行刑。

這時候,劊子手不慌不忙的搬出酒罈,灌上一口烈酒,然後雙手舉起大刀,將酒水噴灑在刀刃上,此時鏡頭一般都是對準太陽,以突顯午時三刻這一特殊的時間節點,待一切完畢,劊子手拿掉插在犯人腦後的死刑標籤,再張弓拉箭,擺出一個十分誇張的動作,只待一刀揮下,犯人人頭落地。

當然,如果情節曲折,還會有刀下留人或者劫法場的情節出現。

拋開各種電視劇和文學作品的想象,真實歷史中這種場景基本沒有出現過,即使有,也可能是極為小眾,因為史書根本沒有類似記載。

晚清時期,隨著洋人的到來,許多場景都被以影像的形式記錄下來,義和團運動後,大量的會黨分子被斬首示眾,而在有據可查的資料中,都沒有出現前文描述的場景。

當然,噴酒這種做法即使是想象,也有一定的合理性,筆者大概終結了如下幾條:

(1)噴酒可以壯膽

無論古代現代,殺人都是一件恐怖的事情,即便是專業劊子手,長期從事也難免心有餘悸,。晚清最後一個劊子手鄧海山就曾自言,當年入行的時候師父曾經警告過他,殺到199人就可以了,再多就有傷天和。而酒是消除恐懼的不二良藥,所謂“酒壯慫人膽”,在酒精的作用下,劊子手可以更加放縱的執行任務,不會被恐懼情緒左右

(2)噴酒可以辟邪

酒精可以消毒的原理很早就被發現,但在此以前,多數人以為酒精具有辟邪的功效,久而久之,殺人的刀用酒精浸泡就成為一種飽含宗教儀式的做法,除此以外,酒精噴灑以後,還能在砍刀的表面形成類似疏油層的一層保護膜,避免殺人以後,血液滲入到刀中,不利清洗,這本是一種物理現象,但在科學觀念相對落後的古代,逐漸固化為一種迷信思想。

當然,這些都是後人推測,具體是真是假有待進一步考證,不過劊子手在入行之前要經過一番聯繫倒是真的,據鄧海山回憶,做這一行首先要有好的師傅,然後再進行刻苦訓練,例如有一種方法就是在冬瓜上刻一道線,一刀下去,刀砍過的地方與劃得線完全吻合,只有這樣,才算手藝學到家,可以出師了。

劊子手在當時是一份收入可觀的職業,據鄧海山回憶,每次行刑都有四塊大洋的收入,趕上普通百姓半年的工錢,除此以外,有些家屬為避免犯人在行刑中遭罪,往往提前賄賂劊子手,希望下手利索,更有甚者,希望能借助劊子手的精湛技藝,為親屬留下全屍,頭砍下來,連著一絲皮肉就算可以了。

即便如此,許多劊子手在殺人後也會感到後怕,據說鄧海山每次行刑後都讓人用大木板拍打自己,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減輕自己的罪孽,即便如此,他的晚年依舊十分悽慘,由於職業特殊,沒有女人願意嫁給他,他孤身一人,無兒無女,不知道是不是殺人太多,傷了天和。



日慕鄉關


殺菌,因為沒有酒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