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殺一小兵,卻滿不在乎,這個人知道後,下令:遇日本人便殺

日軍殺一小兵,卻滿不在乎,這個人知道後,下令:遇日本人便殺

說起清朝,我們很直接的會聯想到晚期清政府腐敗無能,簽訂了很多喪權辱國的條約,人們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在中國還沉浸在皇帝當家做主的時候,日本已經通過變法使國力強大了。為了擴大自己的領土範圍,日本把目光放到了清朝。

在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入京以後,軟弱的清政府根本不敢反抗,所以日本人覺得中國人是軟柿子,便繼續變本加厲。日本人經過思考以後,決定從東三省作為出發點,隨即對中國實行大範圍的侵略。後來,日本人的計劃得以實現。但是,如果這個人在的話,日本人是不敢輕舉妄動的進行九一八事件的,這個人就是張作霖。

張作霖這個人軍事能力很強,曾經兩次做過北洋軍隊的首領,就連蔣介石都對他讓步三分,可見他確實不同凡響。雖然在前期他為了增加自己的勢力,藉著日本人的力量控制了東北,但是他並不害怕日本人。

日軍殺一小兵,卻滿不在乎,這個人知道後,下令:遇日本人便殺

有一次日本人殺了一個東北士兵,張作霖知道以後去找日本的首領討個說法,沒想到日本人卻不放在心上,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只給了張作霖一張價值幾百塊錢的支票。張作霖回到軍隊後,下令士兵們放假。讓他們去殺日本人,出了事他負責。

後來,張作霖手下的士兵殺了三個日本人。日本首領來找張作霖詢問,張作霖以牙還牙,也給了日本人幾張支票。而日本人看到以後馬上回去了,並且承諾會嚴加管教自己的士兵。還有一次,張作霖在表面上答應日本人在東北修鐵路的要求,當日本人拿來筆讓張作霖籤合約的時候,他卻在簽字的地方寫了一個“閱”字。日本人問他是什麼意思,張作霖卻說字也簽了,還要怎麼樣。如果感覺不行的話,那就打仗算了。日本人看到張作霖的反應,啥也沒說走了。

日軍殺一小兵,卻滿不在乎,這個人知道後,下令:遇日本人便殺

從這兩件事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張作霖是一個很有骨氣的人,他並沒有依靠日本人做事,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還是很有頭腦的。日本人對他心存怨恨,所以最終在他坐的火車上放了炸藥,他被炸死了。在張作霖死後,東北軍事力量變得很弱,日本人很短時間就佔領了東北三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