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州治理“消落帶”成果漸顯

開州治理“消落帶”成果漸顯

開州治理“消落帶”成果漸顯

開州治理“消落帶”成果漸顯

開州治理“消落帶”成果漸顯

湖中水鳥(資料圖片) 記者 葉娟 攝

開州治理“消落帶”成果漸顯

開州治理“消落帶”成果漸顯

基塘荷花(資料圖片) 記者 劉康 攝

開州治理“消落帶”成果漸顯

開州治理“消落帶”成果漸顯

植樹造林(資料圖片) 記者 葉娟 攝

開州治理“消落帶”成果漸顯

開州治理“消落帶”成果漸顯

湖中彩林(資料圖片) 記者 劉康 攝

“消落帶”這個名詞,不知道大家是否聽說過。三峽工程建成後,冬季蓄水發電水位在175米,夏季防洪水位則降到145米,岸邊30米高的落差區域,就叫“消落帶”。而“消落帶”的治理,被稱為世界級難題。近日,中央電視臺“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欄目走進地處三峽庫區的重慶市開州區,就如何破解“消落帶”治理之困進行深入採訪。

重慶開州是三峽庫區“消落帶”面積最大的區縣,“消落帶”共有40多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在澎溪河流域。在2010年的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由於一些“消落帶”植被覆蓋稀少,造成沿岸水土流失,水體汙染。

“消落帶”治理難,首先難在改變人們的意識。按規定,“消落帶”不能耕種,但村民們看著家門口的水退了,忍不住要在地裡種莊稼。

除了不斷巡護勸阻,治理團隊還想了個辦法。治理“消落帶”的一種辦法就是挖池塘栽種水生植物,團隊就引導村民一起栽種類似荷花這樣的植物,既能淨化水質,生長的蓮藕還能幫他們增收。

重慶市開州區渠口鎮劍閣樓村村民朱逢寶:這是種的藕,大基塘種的菱角,菱角一般賣七八元一斤,比種水稻、玉米、花生都划得來些。

三峽蓄水前,澎溪河流域有20多家採砂廠,而蓄水後,這些採砂廠的區域劃為了溼地保護區。在修復長江生態的過程中,治理“消落帶”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重慶市開州區林業局局長肖仁海:堅決走生態發展的道路,實現可持續地長遠發展,它兩者不是矛盾的,採砂廠該搬遷的必須搬遷,該重新選址的重新選址,所以從2016年開始到現在,一直重拳出擊。

目前在澎溪河流域,已經看不到採砂廠的影子。但在這樣的砂石環境下,如何恢復溼地功能,治理團隊還在探索,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參照。

重慶市開州區林業局副局長楊泉:我們要做的就是恢復溼地的功能。

澎溪河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黃亞洲:恢復功能?植物都存活不了,這地方我們因地制宜嗎?這地方是砂。

楊泉:我們可以通過工程措施來恢復溼地功能。

黃亞洲:我不看好。

黃亞洲認為砂石環境很難留住水,應該先鋪層土,再栽樹。楊泉則認為直接挖池塘,栽水生植物,更利於恢復溼地功能。

這兩種辦法治理“消落帶”都成功過,但在砂石環境下都沒試驗過。今年栽種的季節就要過了,必須馬上拿出一個方案。最終大家決定採納楊泉的方案,挖池塘試一試。

楊泉:我覺得冒這個風險是值得的,對整個消落區的治理來說,本來就沒有經驗可循。

八年時間裡,“消落帶”治理的每一次探索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每年,大家都在試驗田裡栽種多種可能適合生長的植物,次年找出能在“消落帶”真正成活的種類。

黃亞洲:這個地方也是我們來得最多的地方,是最開始的一片試驗田。退水的時候,我們就在這片林子裡面一株株地查看樹到底死了沒有。我們在這個地方嘗試很多種的喬木,可能有十五六種喬木灌木,但是最終存活下來的不多。

2011年,黃亞洲他們在一片“消落帶”上種植了5米高的中山杉,中山杉耐溼性強,生長得不錯,2013年確定成功。於是,在這片澎溪河溼地保護區面積最大的“消落帶”上,去年也種植了近600棵同樣5米高的中山杉,沒想到今年卻出了意外。

黃亞洲:樹皮全部乾枯,肯定不會存活了。我們費了很大心血把大樹栽下去,是我告訴他們怎麼打窩、怎麼栽,然後每棵樹又用了營養袋。造林能想到的辦法都用到了。

黃亞洲在失敗中總結經驗,這片“消落帶”的海拔不同於之前地區,中山杉被水淹的高度也有所不同。而這種5米高的中山杉,抗淹性又不如小苗子,所以今年換較小的中山杉繼續試驗。

這樣的不確定性也是治理“消落帶”的一大難點,每年植物被水淹的高度、時長都不同,所以即使是同一個品種,在不同海拔種植,結果也可能不同。

黃亞洲:我們發現這幾種樹,包括中山杉、落羽杉,還有水松,特別適合這個地方生長,至少有六七種可以選擇,不像最開始就一兩種能夠栽活。我們看到了希望,所以每年試種不同的植物,就這樣堅持下來。

如今,這些栽種成功的樹有的已經長到了八九米,並在“消落帶”深深紮下了根。

黃亞洲:我們看到這下面長了很多的呼吸根。

記者:我看到這些好像一個小的石頭,這些都是呼吸根嗎?

黃亞洲:對,它現在如果出現這種東西,說明這種樹已經完全適應了我們這個地方的生長條件。

冬天的時候,這裡就成了一片漂亮的水上森林,也是不少越冬水鳥的棲息地。

這些年來,飛到開州的水鳥越來越多,每發現一種鳥,黃亞洲都會拍攝下來,如今已經記錄了290種了。隨著“消落帶”治理項目的實施,15平方公里水域面積的漢豐湖,庫岸生態得以修復,未來當地還將對砂廠搬遷後的400餘畝“消落帶”進行修復。

黃亞洲:只要有樹在我們的努力下存活了,就說明我們治理“消落帶”總是有希望的,總是有辦法的。國家對生態環保的力度特別大,我們有更多機會來嘗試更多的方式、更多的模式,現在我們也能收穫更多的成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