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曾經給地主劉德放過牛,朱元璋當上皇帝以後,地主劉德怎麼樣了?

可愛365


朱元璋真的可謂是草根逆襲,因為他在當皇帝前不但給人家放過牛,當過和尚,還討過飯。今天我們不說朱元璋是如何逆襲也不說他的成就,來說說他是給哪家地主放的牛又是何為,他成為皇帝以後又是如何對待昔日地主的。

朱元璋與地主劉德的過往

朱元璋的父親叫朱五四,朱五四的主要工作是給地主劉德勞作,而朱元璋小時也自然而然的跟隨父親給地主劉德放牛,這一放就放了二十年,而這時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病倒了,且沒撐幾天便走了,那時候的他們是沒有地的,朱元璋心想我與父親都給他幹了二十多年的農活了,雖然平時對我們不怎麼好,但是找他要塊地給父親朱五四做墓地,應該不難吧,結果出呼意料的,劉德不但拒絕的他很乾脆,還惡語相加,還是孩童的朱元璋因他的謾罵與想到父親都走了他們既然無法將他好好安葬,枉為兒呀,便痛哭流涕,劉德看到一點也不感動,反而是地主劉德的哥哥劉繼祖看不下去了給了朱元璋一塊墓地安葬他的父親。

朱元璋成為皇帝后如何對待地主劉德的

與朱元璋有著差不多命運的劉邦,他在成為皇帝后,回到家鄉,將曾經欺負過他的那些人全部殺掉了。而朱元璋成為皇帝以後也回到了家鄉,他回到家鄉首先做的事是宣佈免除鄉親們的賦稅,鄉親們十分的高興,都出來叩謝皇恩。這其中就有劉德,他害怕朱元璋還記得他小時候被他打被他欺負的事,躲在一個角落裡,生怕朱元璋認出了他。可惜事與願違,朱元璋不但認出了他,還當眾喊了他的名字,叫他到面前來。劉德嚇得撲通一下跪在地上說:“皇上饒命,都是小的有眼不識泰山,得罪了皇上。”

朱元璋走過去把劉德扶起來說:“我不是來找你問罪的,你的哥哥劉繼祖呢。”劉德說:“劉繼祖早已逝去。”朱元璋聽後感慨萬分,下令追封劉繼祖為義惠侯,賞賜劉德三十畝地,並免除劉德的賦稅。劉德想到他以前對朱元璋的種種,而如今朱元璋不但不怪罪他,還賞賜他,真的是無言以待,大呼朱元璋乃明君也。

朱元璋不殺地主劉德的原因

朱元璋不殺劉德是因為他心裡明白,劉德並不欠他家的墓地,劉德當初 要是能給他墓地那是情分,不給也是情理當中,也許換一個地主也不會給呢,所以他沒有理由去怪罪人家,相反當初要不是劉德給他碗飯吃算不定他早就餓死了,更何況他給地主劉德放牛也是有報酬的,對於他的欺負他也是有反擊的,例如他與夥伴們不但把地主劉德家的小牛殺了烤著吃了,還騙地主劉德小牛掉山澗了。

朱元章殺劉德只是一句話的事,但是殺了他也許能解他心裡的一時快活,可是世人卻會說他是個小氣的皇帝。如今他的做法不但讓人們說他是個知恩圖報的好皇帝,還因此收買了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羽評郡主


朱元璋出生於安徽鳳陽一個貧困家庭,他的家庭屬於貧困中的極品——赤貧,家中的老鼠都被餓的含著熱淚離開了。

父母沒文化給他起個像樣的名字,只好用數字代替稱呼,朱元璋最初叫朱重八,他家祖輩傳流都是以數字為名,比如他父親叫朱五四,他叔叔叫朱五六,他哥哥叫朱三四……

朱元璋8歲時,為了活命去了地主劉德家放牛,當時他的小夥伴徐達和湯和也在劉德家放牛。

地主劉德為富不仁,每次放牛回去都要看看牛的肚子鼓不鼓,不鼓說明沒吃飽,哥仨免不了一頓毒打,最後還不讓吃飯。



▲地主劉德

哥仨氣得沒辦法,有一天,朱元璋想出了一個制裁劉德的辦法。在放牛時他對徐達和湯和說:“劉德太可惡了,這回咱們把他的小牛犢烤著吃了”。

徐達和湯和聽了急忙搖搖頭說,“劉德每天回去清點,少了牛還不打死咱們?”

朱元璋附在二人耳邊一陣嘀咕,徐達和湯和聽了哈哈大笑,伸出大拇指說,“就你小子壞,虧你想的出來,哈哈……

第二天,三人早早趕著牛上山了,隨後把小牛殺了烤著吃了,最後把現場清理乾淨,唯獨剩下一條牛尾巴。

原來朱元璋想出的妙計是把牛尾巴放在山石縫裡,露出一點點,讓徐達和湯和裝作用力往外拉,然後他急忙跑回劉德家,裝作火急火燎的讓劉德趕緊上山。



▲小時候朱元璋

“小牛犢掉山澗了,幸虧被拉住了尾巴,我們力氣小快拉不住了,德叔快點去吧”朱元璋此時嘴上像抹了蜜,一口一個“德叔”叫著。

隨後劉德隨朱元璋跑到了出事地點。劉德趕到後,徐達和湯和拉出那條牛尾巴,洩氣的說,你們來晚了一步,拉斷了牛尾巴了,小牛犢掉到了萬丈深淵了。劉德望著黑咕隆咚的山澗,心疼的直落淚……

朱元璋哥仨完美的騙過了劉德,這件事在朱元璋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至於35年後,因此事改變了地主劉德的命運。


▲放牛娃朱元璋

劉德35年後被朱元璋厚賞!

(話接前言)轉眼間,朱元璋為劉德家放牛7年多了,公元1343年,安徽鳳陽發生了一場瘟疫,朱元璋的父母染病去世。

朱元璋和哥哥身無分文,於是跪求劉德看在父母一輩子為他打工的面上,給塊墓地好把父母安葬。但是劉德無情拒絕了,並罵罵咧咧把兄弟二人趕了出去。

就在朱元璋兄弟萬般無奈下,朱元璋的鄰居劉繼祖伸出了援手,給了朱元璋一塊墓地,朱元璋的父母得以入土為安,這一年朱元璋16歲。

父母都死了,朱元璋身無牽掛,他發誓不再為劉德家放牛,於是踏上了四處漂泊之旅。



▲乞丐朱元璋

朱元璋當過乞丐,當過和尚,苦難的經歷造就了朱元璋奮發向上的精神,他的世界觀發生了變化——內心強大心懷天下,朱元璋要砸爛舊時代,開創新未來。

經過25年的血雨腥風拼殺,朱元璋在40歲時終於推翻了暴元,在南京建立了明朝。

朱元璋實現了他的帝王夢,榮華富貴不回鄉如錦衣夜行。公元1370年5月,朱元璋御駕回老家鳳陽祭祖,順便看看自己的恩人劉繼祖。

等回鄉後才知道劉繼祖已經作古,追封恩人名號,賞賜他兒子100頃田地,並授其子孫後代世世為官。

當時朱元璋回鄉嚇壞了地主劉德,劉德屁滾尿流跪在朱元璋面前請罪,一邊扇自己耳光一邊痛哭流涕。



▲朱元璋的恩人劉繼祖

朱元璋走上前很大度的扶起劉德說:“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耶?”意思是說,你當年的所作所為也是人之常情,我當時那麼貧窮,你怎麼會知道我今後會做皇帝呢?

最後朱元璋沒有為難劉德,還賜給了他20頃的良田,並免除了5年的賦稅和徭役,這就是劉德最後的結果。

結語: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朱元璋不報復劉德就不錯了。為何還要以德報怨賞賜無數呢?講真他賞賜恩人劉繼祖無可厚非,對劉德這樣做讓人匪夷所思。

其實從頭想想就明白了,當初不是劉德給他碗飯吃興許他早餓死了。別說劉德剝削朱元璋,朱元璋放牛是有報酬的,況且他還偷吃了劉德家的一頭小牛犢。



▲明太祖朱元璋

到後來朱元璋的思想發生了變化,眼界寬了。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一個人的所作所為。當了皇帝就與以往不同了。比如到後來朱元璋禁止吃牛肉,明朝是禁止吃牛肉的,因為當時牛是生產工具,牛皮是用來製作鎧甲的原料。

朱元璋不會對之前的事斤斤計較。講真他殺劉德舉手之勞。朱元璋心想,劉德不欠我家的墓地,劉德給墓地是情分,不給墓地是本分,誰家土地是大風颳來的,都是用血汗換來的。馬雲錢再多憑什麼給你錢呢?想想這些你就能理解朱元璋為什麼這樣做了。


秉燭讀春秋


朱元璋當上皇帝后還鄉,並沒有處死當時的地主劉德。

朱元璋出生於赤貧的農家,小時候是個給地主放牛的放牛娃,當時他在的那家地主叫劉德,劉德和平時大家所想的地主一樣,富的流油,還摳摳嗖嗖的,平時捨不得給朱元璋還有下人們吃飯,所以朱元璋經常飢腸轆轆。

朱元璋小時候其實就很有大無畏精神,因為太餓了,做夢都想吃牛肉,所以一不做二不休,放牛的時候聯合其他小夥伴把地主家牛給吃了,後來地主知道後,把他痛打一頓,還報官捉拿他,朱元璋走投無路,去寺廟當了和尚,後來參加了起義軍,推翻了元朝統治,成為了明朝開國之君,不得不說,朱元璋草根出身,成為九五之尊,讓人不得不欽佩。


估計在當上皇帝以後的朱元璋心裡,童年的陰影一直縈繞在腦海中,揮之不去,可能特別對虐待毆打他的地主劉德最難以忘懷,當了皇帝后的朱元璋來了次衣錦還鄉,卻沒有殺了劉德。

劉德是萬萬沒想到以前的放牛娃竟然當了皇帝的,估計腸子都悔青了,當時朱元璋當了皇帝后,帶了一些官員來到了安徽鳳陽的村子裡,鄉親們看到朱元璋回來都感動涕零,夾道歡迎。

可是劉德就徹底慫了,當時他已經是個老人了,他怕啊,自己把自己鎖在自家屋子裡,生怕朱元璋會對他清算,朱元璋讓手下把劉德帶了出來,當時劉德想的是這下死定了,到了朱元璋面前一個勁的磕頭,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說自己錯了以及求皇帝饒他一次小命之類的話。

朱元璋並沒有殺劉德,還給了他三十畝良田,劉德感情涕零,朱元璋不殺他是因為剛登基要恩澤天下,作為皇帝應該大度寬宏、以德報怨,沒必要和一個小百姓過不去,這樣還能圖個好名聲。

可見朱元璋還是有廣闊胸襟的,畢竟劉德當時苛待小時候的朱元璋也是正常的,誰能想到當時連飯都吃不上的放牛娃,日後能成為九五之尊的大明開國皇帝呢?


小聰歷史客棧


在元朝末年,朱元璋誕生在了一個極其窮困的家庭,他的出身在當時社會上基本可以算得上最底層、最卑微的,那時候,他的家庭卑微到連自己的名字都不能擁有,只能用姓加數字的形式來起名字。

比如,朱元璋的高祖名字叫做朱百六、曾祖名字叫做朱四九、祖父的名字叫做朱初一、父親的名字叫做朱五四,而他最開始的名字叫做朱重八。

朱元璋的家族從祖上三代開始,就一直沒有獨屬於自己的土地,只能幫一些地主幹活維生。

在那個以農業耕種為主流的年代,沒有土地是一件很致命的事情,這就導致了朱元璋的父親沒有那麼多能力養活自己的孩子,在力難從心的情況下,從小就把朱元璋送到了自己幫幹活的地主那裡,幫地主放牛賺取起了維生口糧。

地主劉德是一個非常尖酸刻薄的人,基本上就沒給過朱元璋什麼好臉色,在朱元璋的父親、母親因為自然災難丟掉性命後,朱元璋找到了劉德,想讓他給自己的父母親施捨一塊土地,用來埋葬他們。


但是劉德捨不得給朱元璋土地,於是就非常堅決地拒絕了朱元璋。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劉德有一個很善良的哥哥,名字叫做劉繼祖,他在聽聞朱元璋家中的悲慘事情後,就主動給朱元璋一家送出了一小塊土地,讓其來埋葬自己的父母親。

朱元璋的和尚生涯

在安葬完自己的父母親後,對地主劉德絕望至極的他就離開了村子,最終在一個熟人的介紹下,來到了一座寺廟、剃度當了和尚。

如果是太平盛世當了和尚還好,但是當時時逢亂世,人們根本就沒有多餘的口糧供奉給寺廟,於是在寺廟陷入了缺糧危機後,朱元璋以及其他廟中的和尚就被住持打發離開了寺廟,雲遊天下去化緣維生了。

接下來,朱元璋在外行走奔波、化緣了三年時間,依靠這一路上人們的施捨,總算把自己的性命給保了下來。


三年時間過去後,他再度回到寺廟中,做起了自己的清平和尚。

朱元璋人生的崛起

不過沒多久,一封信的到來改變了朱元璋的人生。

那封信是朱元璋的發小給他送來的,他的朋友在元末亂世首先參與到了起義軍中,因為覺得當起義軍比當和尚更有前途,他就專門給朱元璋寫了一封信,勸他一起參與到起義中。

因此在他的勸說下,朱元璋結束了自己的和尚生涯,加入到了起義軍中。

後來,朱元璋娶了起義軍首領郭子興的養女,憑藉著自己本身的能力以及這份獨特關係,一步步在起義軍中成長了起來。


後來,朱元璋不再滿足於在郭子興的手下發展,於是他脫離了郭子興的勢力範圍,在外組建起了一支屬於自己的軍隊。

在自己的軍隊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他再度迴歸了郭子興的部隊,憑藉著手中的兵權,成為了郭子興部下數一數二的實權派人物。

在郭子興去世後,朱元璋成為了郭子興部隊的實際繼承者,並在戰勝所有江南起義軍後,北上徹底終結了元朝。

朱元璋面對恩人和仇人

朱元璋是個記恩的人,在他衣錦還鄉回到故鄉後,他的恩人劉繼祖已經死去,為了報答劉繼祖的恩情,他就給死去的劉繼祖封了侯爵,讓他在地下世界中享受到了貴族的尊榮。

劉繼祖的兒子則繼承到自己父親的爵位,與其他幾戶村中人口一同被朱元璋安排為了朱元璋祖陵的守陵人,為明朝世代守護起了祖陵。

如果按照朱元璋後來抄家滅口毫不留情的性格來說,地主劉德理應是會遭受到朱元璋的報復、家人理應是小命難保的,但是結局與我們想象中不同,朱元璋衣錦回鄉後不僅沒有給劉德施以懲罰,反而給了他一定的賞賜。


至於朱元璋為何會做出這種超乎常理的事情,我覺得跟幾個原因有關。

第一個原因就是朱元璋感動於地主劉德哥哥的仁慈,在那份濃重的恩情下,自然淡泊了很多懲罰劉德的念頭。

第二個原因跟一些因果關係有關,那個年代的人們是非常迷信的,朱元璋可能覺得如果劉德給了自己父母安葬的土地,在那種風水不確定的情況下,自己可能就沒有後來那樣巨大的成就了,因此這也是一個原因。

第三個原因可能跟朱元璋的境遇變化有關,在獲得了那般巨大的成就後,朱元璋已經不再是當年的那個放牛娃,他的心胸開闊了很多,所以就放過了在他眼中已經如同螻蟻一般的劉德。

第四個原因我覺得有可能是朱元璋的作秀,因為地主劉德對他沒有絲毫的威脅,所以他就沒有如同那些功臣一樣毫不留情面地將其殺掉,而是如同發達後的韓信一樣,放過了他的小命,成全了自己心胸開闊的名聲。

所以說這就是地主劉德最後的結局,以他曾經做過的事情、以朱元璋小時候對他的怨恨、以朱元璋後來的成就,他能活下來,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巨大的幸運。


孤客生


草根皇帝朱元璋出身農家,朱家貧困潦倒,家徒四壁,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朱元璋為了混口飯吃,小小年紀的他,只得替當地的地主劉德放牛。

朱元璋在晨光熹微中,踏著朝露趕著牛群上山,找到早肥水美的地方讓牛兒吃得飽飽的,傍晚披星戴月趕著牛兒回到劉德財主家。

經過劉德的嚴苛檢查,每頭牛的肚子脹得鼓鼓的,才能混口飽飯時,否則,不但沒有飽飯吃,而且不是破口大罵就是一頓毒打。

有一次,朱元璋和湯和等小孩餓極了,便殺了一頭牛犢烤著吃了。

還想了個瞞天過海的方法:把牛皮包上石頭扔進山谷,把牛尾巴插在石壁上,謊稱牛犢掉落山澗。

劉德到現場一看,看出了朱元璋幾個的小伎倆,把朱元璋和湯和等人痛打了一頓,還揚言再犯,就趕出劉家,讓他們去乞討。

屋漏偏逢連夜雨。朱元璋十六歲那年,一場瘟疫席捲了他的家鄉安徽鳳陽,朱元璋的體弱的父母不幸染病雙雙撒手人寰。

然而朱家沒有一寸土地,朱元璋只得求救於地主劉德,想向劉德借一塊地埋葬自己的父母。

然而吝嗇的劉德不但嚴辭拒絕,而且出言相譏,借地,你一個佃農將來拿什麼還?有多遠滾多遠!

朱元璋和哥哥不斷地向劉德哀求,劉德心如磐石,始終不肯借地,幸得劉德的哥哥劉繼祖慷慨相助,才讓朱元璋父母入土為安。

朱元璋和哥哥用爛衣破席捲了父母葬在了劉繼祖一塊菜地裡,千恩萬謝後離開家鄉去皇覺寺為僧。

時事造就英雄,後來朱元璋跟隨農民軍起義奪得天下,衣錦還鄉。

他不但免了家鄉人的許多賦稅,賞賜了恩人家土地100頃,還封了當時送他土地安葬父母的劉繼祖家爵位。自然而然想見一見當年的老東家劉德。

但當年的地主劉德聽聞朱元璋當了皇帝回到家鄉,嚇得魂不守舍,便跑到西坡上躲起來,不敢見朱元璋。

劉伯溫跟隨他送飯的女兒,來到山後一個草棚,終於找到了劉德,聽到皇上要找他,一下子便嚇昏了過去。

劉伯溫趕緊掐緊劉德的人中,他女兒也趕忙喂他茶水,劉德才慢慢地醒來。

劉德想是禍躲不過,便把朱元璋小時候在自己這裡受過的苦一五一十告訴了劉伯溫,同時向劉伯溫討教自己該如何是好。

劉伯溫向他耳語陣,劉德頻頻點頭,隨後跟著劉伯溫前來複命。

劉德見了朱元璋,跪在地上不敢抬頭,只得磕頭如搗蒜,口中不斷地喃喃自語:“草民有罪!草民有眼不識泰山,草民罪該萬死!”

朱元璋一看劉德,這當年高高在上,時常吆喝斥罵自己的地主劉德怎麼變成粗鄙的鄉野村夫。

沒想到二十多年過去,垂垂老矣的老東家居然對自己磕頭認罪。

朱元璋見劉德頭髮斑白,便問道:

“劉德,你還記著朕當年吃你的小牛犢的事吧!”

劉德一邊狠扇自己耳光一邊哭著求饒:“皇上,草民瞎了眼,錯怪了皇上,您還記得村子西邊的牛尾坡嗎?

那頭牛跑了,我追到西坡,就大聲呼喊,我的牛犢呢,只見您向西一指,我就看見牛犢朝石頭縫裡鑽了進去。

我緊緊抓住牛的尾巴,後來這個尾巴就變成了長長的石頭,您出家以後,人們把西坡叫做牛尾坡了。”

朱元璋興奮地說:“劉德,你是不是在給朕講神話?”

劉德連忙拱手作揖說:“皇上,您就是神,您用手一指,我就看見了我那牛犢鑽進了石頭縫裡,要不是我親眼所見,還真讓您背了吃牛的黑鍋了。”

朱元璋見眾鄉親都面面相覷,正等待他的發落劉德,他連忙站起身,扶起白髮蒼蒼大腹便便的劉德說:“嫌貧愛富是人之常情,你當年也不知道我會成為皇帝。”

劉德哪敢站起來,跪在地上拜了又拜,感激涕零地說:“謝皇上的寬宥,皇上聖明,皇上不計小人過,皇上萬歲,萬萬歲!”

朱元璋報之一笑道:“免去你家五年的賦稅,賜良田20頃。”

劉德聽言,又是磕頭如搗蒜,千恩萬謝才退出。

從此劉德一改以往為富不仁的品行,開始一心向善,對鄉親們也寬厚仁慈,和鳳陽的老百姓一起安居樂業。

而朱元璋不計前嫌以德報怨寬恕劉德的故事流傳至今,成為一段佳話。

地主劉德不但沒有受到報復,反而受了賞賜,這雖與劉德的認錯服軟請罪,善於向人請教,說朱元璋未卜先知點石成金有關。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通過這次對劉德賞賜展現了一代帝王的胸襟,獲得家鄉老百姓的好口碑。

有書君認為朱元璋沒有為難報復劉德,有其必然的原因:

帝王形象無小事。朱元璋衣錦還鄉當然是為了讓家鄉父老尊重他,敬仰他。

而不是來興師問罪的,對於一個幾十歲而又對自己毫無威脅的服軟的老人報復他,不如收服他,讓老百姓看到一個寬容大度的好皇帝。

以德立威,獲得良好的聲譽,對於開國之初的朱元璋是有利於樹立偉大的形象,實施政治抱負的。

朱元璋能從一個農民通過起義成為一個開國皇帝,其中劉德的冷嘲熱諷是朱元璋奮發圖強的內驅力,沒有他當年的刻薄寡恩。

朱元璋說不定還安無現狀,不會起義,更不會有今天的君臨天下。從這個意義上說,朱元璋還得感謝劉德把自己逼上絕路。

朱元璋曾經給地主劉德放過牛,他當上皇帝以後,以德報怨,不但不為難地主劉德,還賜了良田。

不僅表現出朱元璋的寬厚仁慈,還讓自己的美名傳播,傳為歷史佳話。這正是朱元璋馭權的高明之處。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朱元璋的早年經歷在歷代開國皇帝中都是極為罕見的,他是完完全全的貧苦農民出身,放過牛,當過乞丐,做過和尚,當過兵,一步步在亂世中殺出一條血路成為大明的開國皇帝,這樣的勵志故事只能用“亙古未有”來形容。也因此,圍繞著朱元璋的傳奇故事特別的多,認真講起來,恐怕講個十天十夜也講不完。

關於朱元璋在地主劉德家放牛的故事在《神機妙算劉伯溫》中有所講述,這裡大體上講一下這個故事: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後的某一天夜裡做夢,夢到了鳳陽老家的鄰里鄉親,二十年前的景象還歷歷在目,熟悉的人兒,熟悉的土地,那是家鄉的味道。於是朱元璋決定回老家。但是朱元璋又不願意看到老家的鄉親們面黃肌瘦的樣子,索性提前半年為回老家做準備,先讓老家的鄉親們富起來。

為此,朱元璋下了《聖心思鄉詔》,讓丞相李善才先行到鳳陽宣旨,聖旨的大意主要是惠及鄉里,每戶給20頃地,給銀200兩。但是地並不需要他們自己來種,他們的任務是看守皇陵,而土地則可以租出去,這樣,家家戶戶就成了大地主。聖旨中朱元璋還提到不願意看見一個人,而這個人就是地主劉德。提前到鳳陽的還有御史欽差劉伯溫和戴慎,他們在鳳陽蒐集龍興故事,然後村民就講到了地主劉德和朱元璋的恩怨。

十五六歲的朱元璋曾是個放牛娃,為地主劉德家放牛。有一天,朱元璋在放牛的時候飢腸轆轆,於是夥同村裡的七個小夥伴將劉德的一頭小牛犢給宰了,然後烤來吃了。回去後,就告訴劉德說牛丟了。劉德不信,就狀告朱元璋偷牛,刑司一頓板子下來,那七個小夥伴都招了。但是說來也巧,在他們偷吃牛的第二天,朱元璋就趕緊跑到了皇覺寺出家,因此躲過了捱打和官司。

這是兩人結仇的其中一件事,另一件事更是讓朱元璋恨上了劉德,當時朱元璋的父母以及大哥因為飢餓和瘟疫在半個月的時間內相繼去世,朱家沒有錢安排喪事,棺材和墓地都成為大問題,朱元璋就跑到劉德家去借地,劉德不僅不借地還把朱元璋罵走了。幸虧鄰居劉繼祖有了惻隱之心借給了朱元璋一塊地,朱家才草草的埋葬了親人。

這就是兩人結仇的事情,因此朱元璋很不願意看見劉德,但是眾人將朱元璋的態度解讀為要殺劉德,因此劉德只能躲了起來。

劉伯溫卻從這件事中看到了一線生機,因為劉伯溫知道一件事,即早在很多年前就有童謠“八個小孩一頭牛啊,日月同行照九州啊……”在流傳,這個童謠不正是說的朱元璋偷牛這件事嗎?於是劉伯溫讓戴慎到時候在朱元璋面前唱這首童謠,這首童謠的意思不言而喻,即改朝換代,朱元璋要做皇帝啊。經過這麼一演義,朱元璋明知道大家是在為他吃牛事件做掩飾,但還是為這首童謠動心,龍興之地,原來早有預言預示他要做皇帝,心裡美滋滋。

所以,朱元璋對劉德的恨意已經減了幾分,後來他召見劉德,劉德又按照劉伯溫的吩咐,再次給朱元璋編織了一個神話故事:丟牛事件發生後,劉德曾外出找牛,看到了朱元璋,然後劉德就邊追朱元璋邊喊他的名字,氣喘吁吁的問朱元璋那小牛犢去了哪裡,朱元璋跑到西坡,用手指了指一個地方,劉德一看正是他的牛犢,只見那頭小牛正鑽進一個石頭縫裡,只剩下了牛尾巴在外面,劉德趕緊跑過去拽牛尾巴,卻怎麼也拽不出來,後來牛尾巴就變成了一個石頭,而這個山坡也就被叫做牛尾坡。

朱元璋一聽,知道這又是一個掩蓋他吃牛才弄出來的故事,於是他也不再計較,讓劉德享有村民們都有的20頃土地,至於銀子並沒有提及,雖然不怪罪,但是總是有區別的,沒有人會大度到完全不計較,朱元璋也不例外。

當然真正的歷史上並沒有這麼戲劇性,也沒有什麼神話故事。1366年開始,朱元璋為自己的父母和兄長修建明皇陵,工程一直持續到1379年。而在1378年,朱元璋怕大臣會在碑文中大肆誇耀,遂自己親自為皇陵撰寫碑文,其中有一段是:

田主德不我顧,呼叱昂昂,既不與地,鄰里惆悵。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黃壤。

這大約就是朱元璋對那段歷史的一個最簡略的回憶了。這些記憶並不美好,甚至很多人在功成名就之後會對這樣的過去極力掩蓋,但是朱元璋並沒有迴避,他將這段過去寫在了碑文中,為的就是讓後世子孫謹記艱苦奮鬥的過去。


蕭曉四姑娘


說到明太祖朱元璋,那可是古代皇帝中一個超級勵志的典型之一了,他和漢高祖劉邦一樣,自小是貧苦出身,乘亂世征戰四方,成為一國之君。但是因為兩個人的性格不同,衣錦還鄉之後,對待幼時欺負過自己的人的態度也不同,劉邦稱帝之後,回到鄉里,把小時候欺負過他的人都殺了,從而被後世留了一個小肚雞腸的印象,而明太祖朱元璋卻與之相反。朱元璋幼時可以說是一段苦難的經歷,家裡有六個孩子,朱元璋就是最小的孩子,父親是一個無地的農民,靠租種地主的地來維持生計。這個地主就是劉德,一家老小都要吃飯,根本就無法飽腹。



朱元璋小時候給地主劉德家裡放牛,跟他一起放牛的大多是貧苦的孩子,一次,大家實在是太餓了,於是朱元璋就指揮大家把自己放的一頭牛給殺了燉了吃,事後害怕遭到地主的毒打,於是朱元璋就把牛骨埋了,把牛尾巴插進石頭縫裡對地主說,牛鑽進石頭裡了,如此雕蟲小技怎麼能騙得過大人,於是劉德便把朱元璋毒打了一頓,還要求他的父親賠償,本來就貧苦的家庭更是揭不開鍋了,幾年過後,家裡的大大小小餓死了大半,當時的朱元璋可以說是走投無路,他跪求地主劉德給他一塊地來安葬自己的父母,但是劉德不僅不答應還把他趕來出去,朱元璋只得把父母草草的安葬在一座孤山上併發誓:如果將來功成名就再來重新安葬!


於是朱元璋就踏上了征程,為了生計他只好削髮為僧,跑去當和尚化緣,後來經過湯和介紹就投身紅巾軍,一路南征北戰,擁有了自己的軍隊和權利!後來他又來到了自己年少時的家鄉,所有的村民們都為他歡呼,只有劉德躲在角落裡生怕被他看見,想起來自己對他做過的那些事兒,說不定命都保不住,但是朱元璋發現了他,並主動把他叫住,還分配了他很多土地,劉德感激涕零的下跪叩謝,周圍的人都被他的心胸開闊而折服,同時朱元璋也贏得了民心!


秦桑之


朱元璋,濠州鍾離(現在的安徽鳳陽)人,因為在叔伯兄弟中排名第八,所以本名朱重八。

朱元璋自幼家貧,其父朱五四靠租種地主劉德家的地為生。朱元璋年少時,也靠給劉德家放牛,賺點口糧。

在民間傳說中,朱元璋放牛時,發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有一次,朱元璋放牛累了,就躺在地上枕著一根大木頭睡著了,恰巧被貶官路過的劉伯溫看到了。劉伯溫看到朱元璋頭枕木頭,四肢張開,仰面朝天的睡在那裡,不由得笑了,突生戲謔之意。劉伯溫撿起一根草枝,搔弄朱元璋的腳心。但朱元璋並未醒來,只是感覺腳心癢癢,動了一下,側過身,蜷著腿又睡著了。

劉伯溫一看,心中不由一驚,掐指一算,才恍然大悟。這個孩子竟然就是將來的天子呀,而他也將是輔佐朱元璋成為天子的那個人。

原來,朱元璋開始的睡姿正好是個“天”字;在劉伯溫的搔弄下,又變成了一個“子”字,合起來正好是“天子”二字。這是上天在暗示劉伯溫要輔佐朱元璋取得天下,成為皇上呀。

劉伯溫就暗中打聽了朱元璋情況,默默的返鄉了。多年後,在朱元璋的邀請下,劉伯溫出山,幫助朱元璋統一了天下。

劉伯溫走後,朱元璋繼續放他的牛。朱元璋在放牛的時候,經常會有一堆小夥伴跟著。這些小夥伴中,就包括明朝開國功臣中的三位,他們就是湯和、徐達、周德興。

當時,他們最愛玩的遊戲就是“當皇上”,而那個“皇上”自然就是朱元璋。朱元璋指著自己坐的大石頭說,這就是我的龍椅,又指著眼前的山谷說,這就是金鑾寶殿。於是,其他人就跪在地上,叩頭,大喊“萬歲”,玩的是不亦樂乎。

到了元惠宗至正四年,天下大旱,糧食絕收,還發生了大飢疫。元朝廷不但不積極救災,地方官吏為了官員、貴族的好生活,反而加強了對貧民百姓的盤剝。

朱元璋為了幫助家人度過饑荒,更賣力的幫地主劉德放牛。因為吃的比較少,體力跟不上,湯和在跟著朱元璋一起放牛時,竟然餓倒了。朱元璋抱著有氣無力的湯和,咬了咬牙說,今天我請大家吃牛肉。

在朱元璋的帶領下,徐達、周德興,還有其他的小夥伴一起幫忙,將正在放牧的一頭小牛犢殺掉,架起來烤著吃掉了。他們一邊烤一邊吃,個個吃得是滿嘴流油。恢復了點力氣的湯和對朱元璋說,劉德發現少了一頭牛,一定會懲罰我們的。朱元璋卻說,不怕,我有辦法。

他們就在朱元璋的指揮下,將現場清理乾淨,並將牛尾巴埋在了石縫中。朱元璋回去騙劉德說,牛鑽進山裡面,只露了一條尾巴出來,他實在是沒法把牛揪出來。當然,這種小把戲當然騙不了劉德。朱元璋就被劉德痛打了一頓。劉德打完了朱元璋,還跑去找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讓他們家賠自己的牛。

此時的朱家,為了給劉德繳佃租,早已經是家徒四壁了,僅剩下的稻穀種子,也被橫徵暴斂的官吏給搶去了。老鼠都不敢在朱家待了,紛紛逃亡,再不跑,小命都沒了,非被逮到吃了不可。家中斷糧,再加上地主劉德也不肯借糧,還恐嚇要他們賠牛錢,朱爸、朱媽和朱哥哥一個接著一個相繼去世,只留下了朱元璋和他的二哥朱重六。

朱元璋的父母、哥哥都去世了,可是連個埋葬的地方都沒有。無奈之下,兄弟兩人只能跑去求地主劉德,希望劉德能夠施捨一塊地,讓他們安葬親人。可是為富不仁的劉德破口大罵朱元璋,說偷牛錢還沒賠,還想要墓地,甭想,直接將兩兄弟打了出來。

恰逢劉德的兄長劉繼祖路過,好善樂施的劉繼祖覺得朱家可憐,就施捨了一塊地給朱元璋兄弟,讓他們安葬了親人。

除了劉伯溫之外,其他人都沒能料到,數十年後,朱元璋竟然建立了明朝,成了大明的開國皇帝。

朱元璋為了祭祖,從南京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鄉親們知道了之後,一個個興高采烈,紛紛跑出家門,到朱元璋面前迎接叩拜。

朱元璋看到剛剛經歷過戰亂的父老鄉親,日子雖然過得還是很辛苦,卻對自己如此熱情,不免心中感動。於是,當眾宣佈免除家鄉父老鄉親們的勞役賦稅。鄉親們聽聞自然非常高興,一個個山呼萬歲。

高興中,朱元璋想起了曾經施地給自己的恩人劉繼祖,他要重謝這個恩人,就詢問劉繼祖是否在。有人說劉繼祖已經去世了,但他的弟弟劉德還在。朱元璋聽到劉德二字,心中一陣波瀾,馬上又平靜下來說,劉德現在哪裡,去找他來。

劉德早聽聞了朱元璋做了皇帝,要衣錦還鄉了,正待在家中惴惴不安呢。聽聞朱元璋傳他,嚇得面如土灰,心想這下完了。但又不能不去見朱元璋,只能瑟瑟發抖的到了朱元璋面前,跪下一邊磕頭,一邊喊饒命。

朱元璋走到劉德近前,將劉德從地上扶了起來,對劉德說,當年蒙你兄長劉繼祖的恩情,得以將父母安葬,而你當時也不知道我現在會做了皇上,以前的事情不怪你。當場賞了劉德三十頃地,並免除了劉德十年的賦稅。

劉德原本以為做了皇帝的朱元璋,肯定會找他算賬,即使不殺他,也會痛打他一頓。可是沒想到,朱元璋不但沒有報當年之仇,還如此厚待他,竟然以德報怨,不免的跪地痛哭流涕,大呼朱元璋為明君。

朱元璋也賞賜了恩人劉繼祖的家人,後來還追封了劉繼祖為世襲侯爵。

朱元璋以自己廣闊的胸懷,以德報怨,不但感化了劉德,讓劉德對自己感恩戴德,還得到了家鄉父老,及天下百姓的敬佩。這才是一代明君雄主該有的作為。

畢竟劉德雖然橫行鄉里,為富不仁,但並沒有犯什麼十惡不赦的重罪。而且劉德的地位也過於渺小,與其小懲,還不如施恩,藉以收服天下人心。反之,如果劉德是功勳重臣,影響力巨大,以劉德的人品,朱元璋必然不會放心這類人存在,必是除之而後快。

劉德正是以自己的渺小,躲過了一劫呀。


奕天讀歷史


在1367年元朝即將滅亡之時,流傳著一首童謠,說是“八個孩子一頭牛,日月通行照九洲”,經算命先生測字算卦,八個孩子一頭牛,不就是朱字嗎?日月是明字,九洲是全國,這就是說,姓朱的要推翻元朝建立大明瞭。這話傳到了朱元璋的耳朵裡,讓他又回憶起小時候的一段往事。

那時他在安徽鳳陽的孤莊村給地主劉德家放牛,放牛時常常和一群窮孩子玩耍,他們最喜歡玩的就是做“皇帝”的遊戲,雖然不知道做皇帝是怎麼回事,但知道皇帝一定是很有權、很有錢的,朱元璋是孩子們的頭,他總是充當“皇帝”的角色,每次做“皇帝”做的過癮時,總會高興地對玩伴說,“朕賜給你們白麵饅頭吃”,一次朱元璋剛說完,一個玩伴就不高興地回道,“你總說給我們白麵饅頭吃,可我們連個窩窩頭都吃不著,下次不跟你玩做皇帝了”,朱元璋一著急,犟脾氣上來了,指著一頭小牛犢說,“我把小牛犢賜給你們吃了怎麼樣?不比白麵饅頭好吃嗎?”,小夥伴們聽了很高興,於是大家一起殺了小牛犢,在火上烤烤給吃掉了。

當朱元璋望著夥伴離去的背影時,才回過神了,完了,小牛犢沒了,怎麼向東家交待啊?他胡亂地想著辦法,慌里慌張地將剩下的牛尾巴夾在山間的縫隙中,就回去向地主劉德謊報說,“小牛犢掉進山崖摔沒了”,當然這點小伎倆瞞不過劉德,結果朱元璋捱了劉德一頓暴打,他的家裡也少不了一番賠償,這給原本就靠給劉德做佃農的父母,又增加了一筆額外的負擔。朱元璋回想著往事,暗數著昔日的玩伴,徐達、湯和、周德興……,加自己正好是八個人,看樣子,當皇帝真是上天旨意。


這則故事多記載於野史,是真、是假誰也不知道,但反正1368年,他確實真的當上了大明王朝的皇帝了,10年後,他回到家鄉祭奠父母時,並親題了碑文,回顧了自己小時候的經歷,這可是貨真價實的,大意是:

當年父母遷居此居住時,靠租種劉德家的土地為生,雖然辛勤勞動,但還常常朝不保夕,有一年一場傳染病流行,奪走了父母及長兄的生命,可由於家境貧寒,無一寸自己的土地,父母連死都沒有葬身之處,於是只好去求助地主劉德,劉德不給,反而遭來一頓訓斥,幸虧同村劉繼祖慷慨相助,父母這才有了葬身之地,……。

從碑文中可以看出,朱元璋的父母是外來落戶的,無一寸自己的土地,可見即使在貧窮的孤莊村,他家也是最寒酸的。當他榮歸故里之時,老鄉們都來叩拜他,朱元璋面對鄉親們,想起的只是鄉里鄉親昔日的恩惠,而將怨、惱恨拋到了腦後,他當場宣旨,免除了大家的賦稅,並給了一定的賞賜,當他看到劉德也跪在那裡瑟瑟發抖時,朱元璋沒有責怪他,而是親自把他扶了起來,並額外地賜給了他30畝土地,劉德本來覺得大禍來臨了,沒想到朱元璋不記前嫌,還如此地大度,不禁感動的淚如雨下,磕頭如搗蒜,事後有人問朱元璋為何如此開恩?他只是淡淡地說,“人在貧窮時,很少會有人來幫助你,這是人之常情,誰也不會知道你日後是否會發跡,更不會知道你還會當皇帝,得饒人處且饒人吧”。



朱元璋回鄉之時,劉繼祖早以仙逝,朱元璋追封劉繼祖為義惠候,子孫享受各種優惠,是鳳陽的第一家,其家族與大明同壽。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朱元璋對待貪官汙吏的態度讓人膽寒,剝皮塞草,讓繼任者坐在上面辦公,但對於老百姓,朱元璋卻胸襟寬廣,這與他早年的經歷有很大關係,暴政讓他家破人亡,所以他痛恨貪官,憐憫百姓。老朱家一直是劉德的佃農,朱重八小小的便去給劉德放牛,無奈暴政一天天加重家裡的負擔,加之天災,朱重八的父母'早早的離開了他,可是窮苦人家哪有土地下葬,朱重八便去求劉德,可這個地主為富不仁,絲毫不念及老朱家的付出與辛苦,面對朱重八的苦苦哀求沒有半點憐憫,後來劉德的哥哥劉繼祖看不下去了,給了朱重八三尺墓地去安葬父母,這件事極大的刺激了朱重八,讓他再一次認清了世態炎涼,發誓不再給劉德放牛,之後去討飯去當和尚,後來在兄弟的推薦下參加了起義軍,憑藉自己的膽識和魄力一步步成為明帝國的開國皇帝,當然,他一直記著讓他深深處於絕望的劉德地主。

在回鳳陽祭祖的途中,他找到了劉德,不用說,劉德已經嚇的失去人色,不住的磕頭賠罪,可是朱元璋說了一句話:而之所為,亦恆情耳。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耶?朱元璋面對曾經的仇人,放下了怨恨,理解了他,理解了當時的社會人心。之後他還找了恩人劉繼祖,可惜人已逝去,朱元璋追封其義惠侯,世襲罔替,還給了劉德數十頃良田,免去數年徭役賦稅。

也許在朱元璋心裡,這個曾經的仇人,當初教會了自己一些東西吧,體驗真正的世態炎涼,冷暖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