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岔鎮徐家砭村:黨建領航促發展 鄉村振興普新篇

徐家砭村位於鎮政府以西2公里處,全村轄7個自然村7個村民小組,建檔立卡貧困戶46戶105人,總土地面積22000畝,耕地800畝,歷年退耕還林面積5482.4畝,以山地蘋果、種植、養殖、勞務輸出為主導產業。近年來,該村以黨建為引領,以脫貧攻堅為統攬,以美化環境為抓手,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凝心聚力,真抓實幹,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型農村正在建成。

李家岔镇徐家砭村:党建领航促发展 乡村振兴普新篇

念好“三字”抓黨建。緊扣“學、管、做”三字訣,全面提升黨支部組織力和戰鬥力。一是學,以農村實用技術、惠民政策、上級各類會議精神為重點,依託黨員小書包、遠程教育、“互聯網+黨建”雲平臺、學習強國等信息化載體,採取集中宣講、農村大喇叭、夜話課堂等靈活形式,確保村級帶頭人、黨員隊伍學習教育常態化。二是管,進一步規範黨員活動陣地版牌設置,深化雙諾雙評雙公開、問題牆+迴音壁等品牌載體,嚴格落實村幹部值班坐班、便民代辦、一事一議等制度,全面推行黨務村務財務三公開,村兩委班子組織力、公信力不斷提升,帶富能力全面增強。三是做,以黨員活動日為載體,舉辦發放黨章黨徽、重溫入黨宣誓、黨員志願服務等活動,引導黨員亮身份比作風、亮職責比服務、亮承諾比奉獻,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進一步凸顯。

李家岔镇徐家砭村:党建领航促发展 乡村振兴普新篇

扭住關鍵助脫貧。緊盯扶貧任務,積極探索農村“三變改革”有效路徑,合力攻堅,確保脫貧不返貧。一是創新推行“黨員中心戶+合作社+貧困戶”發展模式,由黨員中心戶韓士誠成立子長縣新田園種植專業合作社,以土地流轉、帶資入股等形式,共吸納貧困戶11戶24人參與經營,發展拱棚蔬菜90座,貧困戶在依法依規取得土地流轉、股金分紅等收益的同時,可優先在合作社打工獲得工資性收入。二是做大做強產業扶貧,圍繞“兩園一區”(兩園即優質山地蘋果園、拱棚蔬菜種植園、一區即生豬養殖小區)發展目標,建成新莊500畝山地蘋果示範園,提升打造集山地蘋果、拱棚、中藥材為一體的農業產業綜合示範園1個,通過周國寶、李俊偉等規模養豬場的示範帶動,全面推行戶均5頭豬、20至50雞的小戶養殖全覆蓋模式,長短產業扶貧模式基本形成。三是抓實內生動力激發,堅持將扶貧與“扶志”、“扶智”緊密結合,紮實開展“好婆婆,好媳婦”、“好鄰居”、“十星級文明戶”等評選活動,持續深化“一約四會”精神扶貧,規範鎮村“愛心超市”運行,建立幸福互助院,逐步增強貧困群眾造血能力,提升自我發展能力。

李家岔镇徐家砭村:党建领航促发展 乡村振兴普新篇

強化措施美環境。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努力營造美麗宜居的新家園。一是狠抓退耕還林補植補造,調運苗木,對全村新一輪退耕還林面積,尤其是縣退耕辦檢查驗收反饋的新一輪退耕還林不合格圖斑,進行全面補植。二是狠抓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全面貫徹“綠色、低碳、清潔、宜業、宜居、宜遊”大理念,制定村兩委委員環境衛生治理聯戶包片、四支隊伍“雙帶雙督”、環境衛生保潔、護林護綠制度,引領動員全村居民美化亮化綠化村莊,累計清理清運河道垃圾及路旁亂堆雜物78處,設置垃圾點19個,栽植常青樹2000棵,種植9個品種的花草216處。三是狠抓掃黑除惡,通過懸掛宣傳橫幅、入戶講解、專題會議部署等措施,全面摸排村上涉黑涉惡線索,出重拳打擊“村霸”、煽動鬧事、強買強賣等行為,優化營商環境,保證人民安居樂業。

李家岔镇徐家砭村:党建领航促发展 乡村振兴普新篇

壯大經濟促振興。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鄉村振興的不二法寶。一是完善基礎設施,積極協調各類項目資金,實施徐家砭、南家砭、薛家渠、黃草灣300畝土地整理項目和菜灣塌飲水項目,新建徐家砭、南家砭自然村便民橋2座,全面實施徐家砭村農電網升級改造工程,磚石硬化巷道2千米,全村基礎設施條件顯著提升,奠定發展村集體經濟的設施基礎。二是建立健全制度機制,發揮村支部對集體經濟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全面完成村級清產核資、成員認定、股權量化、集體經濟合作社成立等工作,探索農村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和運行機制,奠定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制度基礎。三是鼓勵社會人才投身鄉村建設,建立健全激勵機制,研究制定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和管理辦法,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引導和支持有志青年、大學生、退伍軍人等回鄉創業,奠定人才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