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鈕祜祿氏會讓那拉氏做皇后?

陳剛舉


真正決定讓嫻貴妃那拉氏當皇后的並不是皇太后鈕祜祿氏,而是乾隆皇帝。至於乾隆以太后的名義立皇后,這只是古代社會的常態,因為古代講究以孝治理天下,皇后作為兒媳,要伺候婆婆並得到婆婆的認可,乾隆立嫻貴妃為皇后時打著太后的名義,言下之意就是說明嫻貴妃為皇后名正言順。<strong>

乾隆十三年三月,乾隆皇帝攜生母崇慶皇太后和皇后富察氏一起東巡,富察皇后一路小心伺候婆婆,在登泰山遊玩途中,皇后感染風寒。但她唯恐敗壞太后遊覽的興致,一直強行忍耐,最終小病拖成大病,到了德州時不治而亡暴死途中。

雖然乾隆皇帝隆重為富察皇后治喪,並給與了她一個美諡孝賢皇后。但根據現在披露的清宮檔案來看,孝賢皇后屍骨未寒、剛剛去世不到七天,乾隆就開始在後宮物色新的皇后人選了,而且迅速選定了嫻貴妃輝發那拉氏為新皇后,並得到太后首肯。至於乾隆在數月之後才昭告天下,那只是公佈程序的滯後問題,實際上孝賢皇后剛死就已經內定好新皇后了。

但乾隆又不想背上薄情寡義的名聲,於是掩耳盜鈴的設置了一個“攝六宮事皇貴妃”尊號,內定皇后嫻貴妃首先晉封為攝六宮事皇貴妃,以皇貴妃身份正式行使皇后權力,並在富察皇后一週年忌日後行冊封禮,孝賢皇后三週年忌日後冊立為皇后。

當時乾隆後宮中和嫻貴妃並立的有比較受寵的純貴妃,而且純貴妃相比嫻貴妃,還生育有子女,那為什麼乾隆最終選擇了嫻貴妃為皇后呢?

孝賢皇后去世時,乾隆皇帝春秋鼎盛,剛剛三十八歲,正當壯年,而他的母親崇慶皇太后也身體康健。正當盛年的皇帝上有皇太后需要兒媳婦侍奉,下有六宮群妃需要統領,因此乾隆和太后確實都覺得宮中需要有一個皇后主婦來伺候自己。

新皇后的人選,不是從外引進就是在後宮舊人中選拔。從外面引進的話,乾隆只能通過八旗選秀這個途徑。參加八旗選秀的秀女年齡一般在十三到十七八歲之間,而乾隆此時已經將近四十,乾隆皇帝本人不願意老夫少妻,他不希望一個少女在名分上能和自己平等匹配。所以他只能從後宮中選擇。

而後宮中的話,嫻貴妃確實是最恰當的人選。首先她出身不錯,清朝皇后一般來自滿洲大族,嫻貴妃是輝發部貝勒王機砮的後代,隸屬鑲藍旗,因此繼後出身可謂滿洲八旗大族。而當時和嫻貴妃同封貴妃的純貴妃蘇氏,雖然誕育了二子一女,但她卻是漢女出身,在家世方面就完敗於嫻貴妃,根本沒有立後可能。

其次,嫻貴妃是雍正帝親自賜給乾隆的側福晉。在雍正十二年的那次選秀中,輝發那拉氏被雍正帝看中,親自指婚賜給寶親王為側福晉,由於“皇考親賜”這層關係,因此嫻貴妃雖然沒有生育,但她超越眾多生育過子女的妃子,長期位列後宮眾妃之首。

嫻貴妃家世不錯、又有雍正親賜這層特殊榮耀,因此乾隆和太后一致認可她是完美的皇后人選。從史料來看,乾隆繼後是乾隆皇帝主動而且心甘情願立的,並非他找藉口和網絡渲染的是在皇太后的壓力下被迫立的,觀者當明知。至於乾隆和繼後日後決裂一事,那是後話。


美映椒房


可以根據《延禧攻略》來分析!

1.那拉氏曾在太后所舉辦的宴會中,挺身而出保護太后(也就是高貴妃推皇后下閣樓的那集),這件事過後,太后對嫻妃那拉氏非常滿意。

2.皇后病重,六宮權柄交給了純妃和嫻妃,但純妃沒用(那時候還沒有黑化,不計較這點權利)嫻妃一人獨攬大權,收買人心。在宮中樹立威望,也為將來封后之路更加順暢。

3.那拉氏孝順太后,時不時孝敬東西給太后,還在太后面前表示很關心皇上。

皇后仙逝後,太后因政治因素覺得後宮不可一日無主。當時的嬪妃要資歷沒資歷,要孝順沒孝順,要威望也沒有。但這些只有那拉氏有,所以太后自然屬意嫻妃那拉氏為皇后

加上當時那拉氏已經是皇貴妃了,皇貴妃位同副後,就算太后不舉薦,那拉氏也會成為皇后的,只是時間早晚而已。所以太后索性順水推舟也賣那拉氏一個好,將來皇后和太后齊心,後宮也能祥和一片。


果子醬先生


慈安是咸豐帝的皇后,慈禧是咸豐帝的懿貴妃,咸豐帝死後,因為慈安未誕下龍子,所以立慈禧之子為皇帝,年號同治。母憑子貴的慈禧成為西太后,而慈安為東太后。


我愛我媳婦兒7


慈禧不是皇后啊,他是懿貴妃,只不過是同治帝生母。

一般清朝皇后一人,正一品,皇貴妃一人,正二品,貴妃二人,正三品,


南朝四百八十寺


慈禧不是皇后,她是貴妃,他兒子同治當皇帝后,她才成太厚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