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五常:深圳將超上海和硅谷 成地球經濟中心

更多資料請參考艾媒諮詢發佈的《 》,點擊文末下方“瞭解更多”即可獲取下載通道。

艾媒網4月22日獲悉,4月20日,在“大灣區與深圳的未來”高峰論壇上,國際知名經濟學家張五常發表了《深圳是個現象嗎?》的演講。在演講中,他表示,“記著我說的吧。你們這一剎那站著的土地(深圳),就是這一點,分寸不差,有朝一日會成為整個地球的經濟中心”。

張五常,1935年出生於香港,是新制度經濟學和現代產權經濟學的創始人之一,以《佃農理論》和《蜜蜂的神話》兩篇文章享譽學界,被譽為“中國經濟制度分析的第一人”。

演講中,張五常回憶了兩年前自己同美國一些舊同事和學生到深圳來開的一個關於其博士論文《佃農理論》的會議。期間,他帶領朋友在海邊散步,並對深圳的未來做出預判:十年後深圳一帶會超越美國的硅谷。“兩年前我推斷十年後深圳一帶會超越美國的硅谷。雖然目前中國的經濟不好,還有八年我認為在時間上這推斷不需要改。”

張五常肯定地推斷深圳將會超越硅谷,主要是硅谷沒有一個像東莞水平的工業區。“不僅今天沒有,永遠也不會有。”東莞不是一個普通的工業區,不像溫州那樣專於小商品,不像蘇州工業園那樣名牌滿布,不像陽江那樣專於一兩項行業。東莞(某程度也要算進同在深圳隔壁的惠州)是無數種產品皆可製造,而且造得好、造得快、造得便宜的城市。

張五常表示,做出這個推斷其實並不難。國際經濟發展的中心歷來要靠一個灣區。粵港澳當然也是一個灣區,只是“深”字不在其內。無可置疑,名字打不進“粵港澳”的深圳將會是這灣區的龍頭。今天還在發展中的深圳的經濟不僅超越了香港,也超越了整個臺灣。“三十年前我推斷上海的經濟將會超越香港;今天我推斷深圳一帶會超越上海。困難重重,但假以時日,我應該對。”

據相關數據顯示,深圳去年的GDP首次超過香港,2018年深圳市GDP為24221.98億元,增長7.6%。

在演講的最後,張五常自問自答:“深圳是個現象嗎?應該是。如果前海能成功地把人民幣推出國際,不管用哪個法門,一定是。”

粵港澳大灣區指由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形成的城市群,世界第四大灣區,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將推動“9+2”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向更高層次、更深領域、更廣範圍發展,其輻射半徑將延伸至東南亞國家,成為聯通“一帶一路”的重要門戶,推動粵港澳企業聯合“走出去”。

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總量已達到10.9萬億元,較2017年增長8.0%;預測未來4年經濟總量仍保持穩定增長,2022年粵港澳經濟總量達到14.76萬億元。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總量已緊近紐約灣區,以目前快速的增長速度,有望在5年內超越東京灣區,成為世界經濟總量第一的灣區。

張五常:深圳將超上海和硅谷 成地球經濟中心

(艾媒諮詢是專注於新經濟領域的數據挖掘分析機構,每年公開或定製發佈行業前沿研究報告超2000份,覆蓋人工智能、新零售、遊戲、音樂、教育、VR、房產、金融、汽車、醫療、網絡安全等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