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象棋中的“楚河漢界”,具體位置在哪裡?

“楚河漢界”這四個字源自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楚漢相爭”,那麼“楚河漢界”在哪裡呢?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鴻溝而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

司馬遷說的鴻溝就是“楚河漢界”,歷史上的楚河漢界在古代豫州滎陽成皋一帶,它北臨黃河,西依鄺山,東連平原,南接嵩山,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之所以這裡成為“楚河漢界”,源自項羽和劉邦在此兵戎相見。

衛星圖片↓

中國象棋中的“楚河漢界”,具體位置在哪裡?

地圖↓

中國象棋中的“楚河漢界”,具體位置在哪裡?

衛星圖片↓

中國象棋中的“楚河漢界”,具體位置在哪裡?


公元前205年四月,劉邦聯合了五路諸侯,乘項羽攻齊之機。從洛陽出師東征。劉邦率聯軍56萬,在路上又收附了彭越的3萬餘人,一舉攻入彭城(今徐州),佔領楚都。

得勝的劉邦陶醉於一時的勝利,放鬆戒備,天天擺酒慶賀,恣意享樂。項羽聽到彭城失陷的消息,一面分兵繼續攻齊,一面自率精兵3萬回救彭城。項羽由魯(今山東曲阜)出胡陵(今山東魚臺東南),進至蕭縣(今蕭縣西北),出其不意,由西而東襲擊聯軍的側背。從早晨戰至中午,大破聯軍,殲滅聯軍10萬餘人。聯軍向西南敗逃,楚軍乘勝追擊,在今縣城北渠溝一帶將漢軍團團包圍。

劉邦所率聯軍由五個諸侯國軍隊臨時組成,軍令不能統一,既不能相互配合,又矛盾重重,抵擋不住楚軍凌厲的攻勢。聯軍濉(suī)水被圍後,劉邦驚魂未定,還未來得及組織反攻,各路諸侯軍便爭相逃命,慌不擇路,互相踐踏,死者無數。楚軍乘聯軍混亂之機發起猛攻。3萬精兵一陣猛殺,聯軍又死傷數萬人,屍首棄入濉水,“濉水為之不流”。恰巧此刻颳起西北大風,一時間,天昏地暗,飛沙走石,劉邦忙率殘兵且戰且退。及至突出重圍逃到下邑(今碭山),身邊僅有數十騎。

濉水一戰,項羽以精兵3萬大敗劉邦幾十萬軍隊,為後世留下了“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劉邦被迫退守滎陽(今河南滎陽市)。

中國象棋中的“楚河漢界”,具體位置在哪裡?


此後,項羽和劉邦在滎陽一帶互相攻伐,持續了兩年之久。後來,劉邦趁機攻下了楚國的成皋,並屯兵廣武山。

公元前204年楚軍包圍了滎陽,劉邦感到形勢危急,向項羽求和。項羽聽從謀士范增的計策,拒絕漢軍的講和要求,並決定乘勝追擊。劉邦勢單兵弱,但非常善於用計謀之人。他接受謀士陳平建議,對楚軍實行反間計,設法離間項羽和范增的關係。項羽雖勇卻無謀,不知是劉邦的計策,果然對范增生疑,並把他驅逐出軍。范增蒙受不白之冤,含恨離開,途中病死。從此,項羽失去了智多星,多誤戰機。

當時楚軍銳氣正旺,對滎陽加緊了圍攻,形勢對漢軍非常不利。相貌酷似劉邦的大將紀信為解漢王安危,為了漢軍的生存,決定犧牲自己,建議劉邦逃走。劉邦在陳平的勸說下,深被紀信之舉所感動,於是讓紀信穿上漢王服乘漢王車扮漢王出滎陽東門詐降,自己則趁機從西門出逃至成皋。項羽發現上當後即焚了紀信,攻破成皋。劉邦又迅速從成皋逃出,北渡黃河,軍至修武,得到韓信的援助,勢力又壯大起來。他接受以往教訓,決定採取深溝高壘和項羽作持久戰,以消耗楚軍兵力。同時,又派兵襲楚燒其糧草。

中國象棋中的“楚河漢界”,具體位置在哪裡?

秋天,項羽率兵東進開封、商丘一帶作戰,留部將曹咎守成皋。並再三囑咐無論如何不要與漢軍交鋒。漢軍得知情報後,多次到城下叫陣謾罵,曹咎不忍羞辱,怒而率部出城,欲渡過汜水與漢軍作戰。當船至河中時被漢軍突襲而敗,曹咎後悔不迭,自知無顏見項羽遂自殺身亡。劉邦復取成皋,屯兵廣武,取敖倉之糧而用。

項羽聞知成皋失守,急回師廣武,劉邦閉城不出。楚軍糧食缺乏不利久戰。為了迫使劉邦投降,項羽據城東把俘虜來的劉邦的父親拉至廣武山(今霸王城)上,隔澗要挾劉邦說:“你若不及早投降,我就把你父親下鍋煮死。”劉邦故作鎮靜地說:“當初咱二人共同反秦,在懷王面前誓盟結為弟兄,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如果你要煮咱們的父親,別忘了給我一碗肉湯”。聽後項羽更加惱怒,決定殺掉劉太公。這時,項伯勸項羽道:"殺太公不是時候,也對楚軍不利。"項從其言,太公倖存。

此後不久,劉邦兵分兩路,一路仍在滎陽同項羽相持,一面派大將韓信抄楚軍後路,佔領河北、山東一帶。從此漢軍有了更為鞏固的後方,關中的蕭何更是源源不斷地運來兵員、糧餉。而此時項羽則補給困難,危機四伏,形勢發生了逆轉,楚軍漸弱,漢軍日盛。公元前202年秋,楚軍糧盡,無奈之下與漢軍講和,雙方約定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以西為漢,以東為楚。這即歷史上著名的“楚漢相爭,鴻溝為界”故事的由來。

中國象棋中的“楚河漢界”,具體位置在哪裡?

從此之後,鴻溝就成為了“楚河漢界”。對了這個鴻溝並不是一條河,而是一條寬約300米的大溝,位於今河南滎陽城東北的廣武山。

中國象棋中的“楚河漢界”,具體位置在哪裡?

滎陽之戰過後,劉邦與項羽便以戰國修建的運河為界,劃分天下。正當漢軍打算西歸之際,陳平與張良二人卻提議撕毀條約,趁楚國軍隊筋疲力盡之時發動襲擊,認為天下諸侯皆不依附於楚,而是選擇了漢,這是上天要滅亡楚,於是提出了“不如因其機而隨取之”。劉邦聽後十分心動,劉邦集結彭越和韓信二人,約定一起襲擊楚軍,然而彭越和韓信卻未能如約出兵而是選擇了旁觀,導致劉邦再次兵敗。劉邦為了可以打動韓信、彭越二人出兵,便把大片領土分給了彭越和韓信,這也為日後不和留下了伏筆。

公元前202年韓信、彭越、英布和劉邦一起合擊項羽,項羽被迫退回垓下(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沱河北岸)之城。夜間劉邦讓漢軍唱起了楚國的歌聲,楚軍皆以為漢奪得了天下之地,士氣大崩,這便是出名的四面楚歌。

項羽指揮二十八騎兵一同殺出重圍,向南疾走,逃至烏江一帶,項羽一個人便殺了漢軍數百人,最後由於身上受創過重,自刎江邊一代傳奇落幕。

中國象棋中的“楚河漢界”,具體位置在哪裡?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