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對CBA這樣改革,中國男籃會更有機會重回世界前8

中國男籃自從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拿到第8名後,就再也沒有在國際大賽中超越這一成績。

而隨著隊中核心姚明在2011年因傷退役,中國男籃的實力每況愈下。

以往姚明率領的中國男籃拿亞洲冠軍幾乎是沒有懸念的,但他退役後中國男籃後來連亞洲一哥的位置也保不住了,在2017年的亞洲盃更是掉到了第5名。

雖然中國的小夥子在去年的雅加達亞運,歷經苦戰後艱難贏回了亞洲冠軍,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目前的中國男籃離姚明時代的中國男籃差距太大。

問題出在哪裡呢?難道是因為沒有了像姚明這樣的NBA巨星嗎?


姚明對CBA這樣改革,中國男籃會更有機會重回世界前8


在小編看來,問題出在新人沒辦法接班,而不僅僅是因為沒了像姚明這樣的巨星。

而造成新人沒辦法接班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小編認為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新人沒辦法在CBA得到更多的鍛鍊機會。

在CBA絕大部分的俱樂部都以“成績論英雄”,這導致他們為了當下的成績,都更傾向於引進強力外援來加強自身實力,而不是著力去培養年輕隊員。

作為中國籃協的主席,姚明不得不面臨這樣的尷尬:現在CBA的比賽,比他當球員那個時候精彩多了。但是,現在的中國男籃卻比他那個時代差遠了。

那姚主席該怎麼辦呢?


姚明對CBA這樣改革,中國男籃會更有機會重回世界前8


在小編看來,大道至簡,姚主席只要肯對CBA進行下面2點簡單的改革,相信中國籃球重返世界前8不再是夢。

1、每隊在場上比賽的5人當中,只能有1名外援

CBA聯賽目前的規定是:每隊最多可派2個外援同時上場。

各球隊也是充分利用這個規則,基本上都會派2個外援同時上場。

然而,2外援同時上場是一把雙刃劍,表面上他們讓CBA的比賽更精彩了,但是從長遠來看,這種做法對中國籃球弊大於利,畢竟他們嚴重剝奪了本土球員,特別是本土年輕球員的上場時間。

像深圳隊的年輕隊員李慕豪,他的運動天賦比闖蕩過NBA的周琦和CBA本賽季常規賽MVP王哲林都高。

但是,由於隊中外援佔據了大部分的上場時間,他更多時候只能作為替補登場,能得到的鍛鍊機會非常有限。

結果是,現在的他被周琦和王哲林都拉開了很長一段距離。

由此可見,2外援政策並不利於中國本土球員的成長。

當然小編也不鼓勵完全取消外援制度,畢竟老外的水平比我們高,和他們同場競技、訓練,對中國球員水平的提升也是大有好處的。

最好的方法是,每場比賽每隊最多隻能有1個外援在場上。

這樣做,即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比賽對抗的精彩程度,也給了更多本土球員,特別是年輕隊員上場鍛鍊的機會。

因為CBA聯賽舉辦的終極目標,是依靠打造出更多優秀的中國球員(能帶領國家隊在世界大賽多次取得前8名這樣的佳績),從而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籃球強國文化。

從終極目標倒推,外援不過是輔助我們達到這一目標的加速器。

而培養本土球員,特別是大力培養本土年輕球員,才是根本。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中國籃球只有把根本做好了,才能迎來更光明的未來。


姚明對CBA這樣改革,中國男籃會更有機會重回世界前8


2、每場CBA比賽,每隊自始自終要派1名23歲以下的隊員上場

正如上面提到的,既然找到了中國籃球長久發展的根本,那就要多花時間在根本上。

而為了多鍛鍊年輕隊員,就要給他們多在CBA上場的機會。

小編認為最好的方法是,每場CBA比賽,每隊自始自終要派1名23歲以下的隊員上場。

這樣規定的好處是,逼著各隊去大力培養新人。

看過今年CBA的人都看到了廣東隊引發的“青春風暴”。

同樣是徐傑、胡銘軒這些23歲以下的年輕小將,上賽季廣東的主帥尤納斯由於保守不敢用。但是,他們本賽季的主帥杜鋒卻給了這些新人很多的上場機會,哪怕是在總決賽對陣新疆這麼重要的場次,都大膽放手讓新人去衝鋒陷陣。

廣東隊由此得到的回報是新人已經逐漸可以獨當一面,他們為球隊時隔6年立下汗馬功勞。

由此可見,多給年輕人機會,往往會有莫大的驚喜。

廣東隊的成功模式,值得CBA其它球隊學習。

如果姚主席能和籃協官員商議,出臺“每場CBA比賽,每隊自始自終要派1名23歲以下的隊員上場”的政策,我們有理由相信,還會有更多更出色的年輕隊員冒出來。

這難道不是中國籃球的福音嗎?

這難道不是舉辦CBA聯賽的意義所在嗎?

相信有長遠眼光的姚主席,能“以終為始”,對CBA好好改革,給年輕小將更多的上場機會!

對於中國男籃如何重返世界前8,你的看法是怎樣的呢?歡迎在下面留言和我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