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記憶中的野草野菜

在鄉間長大的孩子,喜怒哀樂多與野草、樹木密切關聯。長在田間地頭的草木,吹過麥田菜園的微風,一直以自己的方式陪伴著鄉村孩童成長。而在孩子眼中,草木充滿靈性,它們用載滿陽光的一片葉子、滿是綠意的一段枝椏傾吐著對生命的讚頌。

麥蒿

童年記憶中的野草野菜

田間的一種雜草,得名大概是因為它多與麥子相伴而生。麥地很少鋤草,所以我們對麥蒿沒有像其他田間雜草那麼深惡痛絕。麥蒿生命力旺盛,會在沒人管的野地裡長成一片,能長到二三十釐米高,綠油油的,自有其可愛之處。初春時節,嚴寒剛一鬆動,麥蒿便開始露頭,等到春風一到,麥蒿便開出黃色的小花。遠遠望去,恍如一片黃雲。

小時候,曾和弟弟躺在麥蒿叢中,拔出一些麥蒿鋪作“床”,以圍在四周的麥蒿為“牆”,以手臂為枕,仰望蔚藍的天,任陽光灑落臉上,那些日子無憂無慮。拔麥蒿時,手常常會被麥蒿染成綠色,但並不難洗。

牛粽子

童年記憶中的野草野菜

學名薺菜花,頂端的葉子(或是果)是三角形的,撐在莖上,形狀像一個個小的粽子,至於為什麼叫牛粽子,大概是因為牛喜歡吃的緣故。牛粽子的生長時間和麥蒿大致相同,長的會比麥蒿矮一些,與麥蒿不同的是牛粽子是可以吃的,嚐起來辣辣的。它的花是白色的,簡簡單單地開在枝頭,吹響了春天來臨的信號。

苦菜

童年記憶中的野草野菜

比起麥蒿、牛粽子,苦菜的萌芽會更早。常在積雪未消時,在不起眼的牆角地頭,苦菜便會露出一抹綠色,它是春天最早長出的野草。苦菜是野菜,它的“信徒”甚眾,等春天一到,心急的人們會拿著小鋤頭,挎著小筐,去田間地頭四處找尋苦菜。用水一洗,盛在碟子裡,新挖出的苦菜便可以吃了。苦菜入口,苦中餘甜,吃的是春天的味道。苦菜的花是黃色的,有點像菊花,但要小的多。

龍葵

童年記憶中的野草野菜

老家的人叫它奄悠(yanyou音,具體哪兩字不知道),紫黑色的小漿果,六七個一簇,長在田間地頭,味道酸甜可口,是不可多得的小野果。奄悠的葉子有種怪味(貌似茄科的很多植物都這樣),它的花細而小,但花瓣、花蕊齊全。

小的時候,找到一棵奄悠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如果它的果實還沒熟,我們會記下它的位置,等成熟後再過來採摘。沒有成熟的果實是青綠色的,酸而苦,再貪吃的小孩也不會去吃。我曾用紙板做過一小小的“升”(一種盛米的容器),將摘到的奄悠放在裡面,就像是待客的果盤。

有段時間,還是孩子的我曾很奇怪奄悠為什麼沒有被培育成水果,因為它的味道是極好的,現在想想它的果實太小,並且不好儲存、運輸,顯然不適宜大規模培育。長大後才知道龍葵可入藥,不由得對其高看一眼。

棉槐

童年記憶中的野草野菜

種小灌木,多被栽在溝邊地頭。有很長一段時間,老家的溝邊種滿了棉槐。棉槐剛長出的時候,枝葉幼嫩,掐斷它會流出紅色汁液,小的時候曾用它作畫,它的傷口很快便會長好,生命的力量是偉大而頑強的。棉槐可以用來編筐,手巧的人用它編成大小不一的筐,盛放各種雜物,經久耐用。

父親曾經和同村的效民等人幹過一陣“買賣”,好像就是收購棉槐,現在已經記不太清。老家最為傳統的糧倉便是用棉槐編成,裡面糊上摻有麥皮的泥土,不過現在都用水泥櫃裝糧食。長得直而高的棉槐可以作“金箍棒”,小孩子拿著它四處揮舞,彷彿自己成了戰無不勝的孫悟空。原來的溝邊栽滿了棉槐,蟈蟈藏在棉槐枝上鳴叫,等到秋末,長了一年的棉槐會被割倒,有人會過來收購,現在的溝邊卻沒有了棉槐的身影。

茅草芽

童年記憶中的野草野菜

我們那把它叫做“姑抵(音)”,在老家方言中di的意思是拔,一聽到這個名字,我腦海中浮現出姑姑給小孩拔茅草芽的畫面。那時候茅草芽絕對算是大自然給孩子的饋贈,印象中很少有孩子不喜歡吃茅草芽。茅草芽多長在河邊溝旁,細細長長,上尖下粗,像一個個小的蘆筍,淺綠色的皮包著白白的芯,入口綿甜。

我們多在上學途中“抵姑抵”,有茅草芽的時候,草還沒長長,所以並不難找。伴隨著“出”的一聲,姑抵就落入手中,有聲有物,看著攢滿一手的姑抵,讓孩子覺得很有成就感。

茅草的根也是個寶,老家的人把它叫“甜根”,咬在口中甜甜的,一節節的,這點和甘蔗相同。茅草芽很快便會老去,變成白色的絨毛伸出頭來,這也提醒我們要珍惜眼前的春光。

萋萋菜(小薊)

童年記憶中的野草野菜

紫色的花讓人印象深刻,葉有刺,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野草。據老人講萋萋菜可以治外傷,我們孩子在地裡玩耍,難免會磕著、碰著,一旦傷口流血,大點的孩子會就地取材找來萋萋菜的葉,將它使勁揉,弄出綠色汁液塗在傷口上,一會受傷的孩子就忘記傷口的存在,繼續在地裡放肆玩兒。

苘菠蘿(苘)

童年記憶中的野草野菜

這種植物雖是一年生的,但能長到一米多高。葉子呈圓形,巴掌大,質地柔軟,長有細絨毛,摸起來很舒服。苘菠蘿的果實可以吃,用手指拔開外殼,就可以吃到裡面的白色種子,味道略甜,談不上很好吃。我們小孩會把苘菠蘿的莖齊根折斷,拔下外面綠色的皮,只玩裡面白色的杆。

後來得知,苘菠蘿的皮可以做麻繩。方悟草木如人,誰都有其獨特價值,不可隨意輕視他人。

小香瓜(馬泡)

童年記憶中的野草野菜

夏末秋初,在地裡收棒子(玉米)、大豆時,會偶爾找到一串香瓜,大人會興奮地呼喚自家的小孩過來,把小香瓜輕輕摘下送給孩子。小香瓜個頭小小的,成熟後呈黃色,聞著很香,但並不好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