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你知道嗎?

龐健40


這是許多人的一個共識,殊不知,這話有瑕疵。

1.一個孩子的成長,包括心理成長和身體成長。心理成長跟身體成長一樣,都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比之身體的成長更重要,更需要歷練,一味地誇孩子,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2.從孩子角度來說,一味地誇,時間久了,孩子在心裡會有一個錯誤的認識趨向:我做什麼都是對的。這很可怕!因為孩子意識裡會混淆是非的界限,沒有一個清晰的是非觀念,自然就沒了評判是非的標準。

有一句話叫做“過猶不及”,就是這個意思。弒母案件中的吳謝宇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從小就是在誇獎語言的海洋中成長起來的,他有一種王者的優越感。所以成人之後,他自以為是,連含辛茹苦養大他的母親都不能違拗他的任何想法做法,不然就要滅之以後快。


3.從家長和老師角度來說,誇孩子是一種語言獎勵機制,都是想讓孩子更優秀,但把握不好時機分寸,不僅起不到作用,反而會讓其他孩子心生嫉妒,引來冷嘲熱諷,或者使孩子的受挫能力降低,難以在社會生活中立足。

所以該誇時誇,不該誇時就閉嘴。

4.誇孩子也要因人而異,這叫因材施教。不能依據孩子特點而誇孩子也不可取。一般缺乏自信的孩子要多誇,膽大妄為之人就要少誇。孔子就是這樣做的。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路一生追隨孔子,但因其行事魯莽,易於衝動,所以孔子就很少誇讚他。而對於做事謹慎、謙恭有禮的顏回經常表揚,激勵其不斷進步。


格超梅上


嗯,其實在大家眼裡呢,我是那種聽話懂事的孩子,我想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經歷吧,他們都會經歷學說話,學走路學吃飯,這個時候呢,大人們經常會說加油,寶貝真棒,從小我們就學會了聽好聽的話被誇獎會開心被批評,難過,因為有你們的誇獎,所以今天的我才會越來越好,在大家眼裡我是一個聽話懂事的孩子,你媽是不是特別厲害呀?是的,我媽媽是很嚴厲的,在別人看起來不起眼的小毛病他都會指出來準確來說呢,我應該是在嚴格的家庭裡被誇讚長大的,其實我小的時候就特別喜歡唱歌,因為媽媽總是誇我唱得很好聽,但是直到有一天我在班裡給同學們演出的時候,我聽到臺下的議論聲,我才發現其實我唱歌並沒有我想象中的那麼好聽,從那以後班裡的同學都給我起了外號,我非常傷心,發誓以後再也不要唱歌,也再也不能相信媽媽說的話了,但是媽媽仍然一如既往的鼓勵我安慰我,慢慢的我重拾了那份自信,因為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所以一開始我節奏抓的很不好,經常會亂了節拍,但是媽媽仍然鼓勵我誇我唱的好聽,讓我多加練習,現在沒有人會說我唱歌唱的不好聽了,記得我第1次上臺演出的時候,我緊張的要死一趟,一趟的跑衛生間心都提到嗓子眼兒了,然後我看到對面的選手都是比我專業百倍的小歌手,我特別的緊張,但是一旁的媽媽看出了我的緊張,她安慰我對我說你是最棒的,你一定可以就算失敗,你在媽媽眼裡也是最棒的,聽到媽媽這番話,我的心漏了一大塊壓力也減少了許多,一開始我擔心如果我唱不好的話會讓媽媽失望,但是媽媽說無所謂結果如何輪到我,我大膽的走向臺前,雖然還有點小小的,但是我還是非常自信的完成了那場演出,下臺後我禁不住擁抱了媽媽,事後在想,如果沒有媽媽的鼓勵和安慰,可能今天的我還是個害羞膽小的小姑娘,今天我自信滿滿的站在這個舞臺上,就是想用我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每個孩子都需要陽光的澆灌,都需要被誇獎和被認同,你的誇獎,我們更努力更進步,謝謝大家。


天庫




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這個命題我不敢苟同!

對小一點的孩子、懵懂的孩子採用誇獎鼓勵,好像一盞點著的燈能照亮孩子朦朧的心靈、暖和孩子清冷的身骨;

對大一些的孩子、較懂事的孩子適時給予誇讚鼓勵,好比給正在短跑線上競技的運動員喝彩一樣讓其信心倍增,堅持到底直到取勝;

對劣性本來就不少、明知有錯還不認改的孩子,你能好歹不分也大加誇獎鼓勵一番行嗎?你若是這樣豈不是助其墮落而成了慢性的、柔情的殺手嗎?所以,誇孩子要因人因時因情而行,不可鬍子眉毛一把抓!誇對了好上加好變更好,誇錯了錯上加錯惹大禍!

好孩子有幾種:性格好脾氣好,不狂不怒,常帶一臉笑容,好習性可誇;學習好做事好,不惹事生非,凡事都往好處想,好人品可贊;身體好心情好,快人快語,幫人行動利索,好思想可誇;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髒不怕臭、愛勞動很勇敢,生怕自己落人後,好行為可贊……

好孩子要正確對待,脾氣好的不光“誇”還要“激”,誇多了久了會“變臉”、會“變懶”,激一激更努力;學習好的常做好事的,不僅要“誇”還要“花”,誇讓其信心更足,上進更快,花要捨得投入,買書買用具買旅遊門票,該花則花不得傷他(她);自覺性強的多替父母老師他人著想的,不但要“誇”更要“加”和“嘉”,誇有孝心、愛心、體恤之心,加指要加大學習範圍、加重承擔職責,嘉獎其成績、嘉慶其美名。

誇出好孩子,是短暫的可怕的行為!一旦誇過分了、誇多了、誇久了,就會滋生出一連串的問題來。如驕傲自滿、沾沾自喜、撒嬌偷懶、貪心不足,自信喪失、心靈失衡、畏懼挫折、沉迷讚譽……最終庸庸碌碌、一事無成!


東方G819


1.一個孩子的成長,包括心理成長和身體成長。心理成長跟身體成長一樣,都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比之身體的成長更重要,更需要歷練,一味地誇孩子,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2.從孩子角度來說,一味地誇,時間久了,孩子在心裡會有一個錯誤的認識趨向:我做什麼都是對的。這很可怕!因為孩子意識裡會混淆是非的界限,沒有一個清晰的是非觀念,自然就沒了評判是非的標準。

有一句話叫做“過猶不及”,就是這個意思。弒母案件中的吳謝宇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從小就是在誇獎語言的海洋中成長起來的,他有一種王者的優越感。所以成人之後,他自以為是,連含辛茹苦養大他的母親都不能違拗他的任何想法做法,不然就要滅之以後快。

3.從家長和老師角度來說,誇孩子是一種語言獎勵機制,都是想讓孩子更優秀,但把握不好時機分寸,不僅起不到作用,反而會讓其他孩子心生嫉妒,引來冷嘲熱諷,或者使孩子的受挫能力降低,難以在社會生活中立足。

所以該誇時誇,不該誇時就閉嘴。


鄉村教師之家


謝謝提問。我認為不一定,凡事都有一個"度",把握一個"分寸"。中午我們同學聚會時就談到這樣的話題。其實,所謂的"賞識教育"過去一段時間還是有部分家長的認同,也有一定的好處,比如說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幫助孩子發現自身的有點等,但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恰如其分"、"恰到好處",不能過猶不及。殊不知,孩子對於誇獎的真實程度分辨率不會太高,往往混淆了他們對事情的是非判斷,混淆了正確的價值觀。

我發現前段時間出現一些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一直處於"被賞識"的情況,無論是家庭、學校都相對養尊處優,學習成績很不錯,後來由於同學之間碰到挫折,做出了極端的事態,或跳樓、或殺人、或離家出走。這種現象說明一個問題,就是平時的處處賞識受到落差,接受不了。

所以我覺得"賞識"要客觀,要把握一個"度",適當的時候可以接受挫折教育,成長更健康。謝謝!歡迎大家互動交流。





鄭能量達人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但是誇獎孩子有訣竅,我覺得一味地誇孩子聰明,對孩子的幫助不大,而且可能會得到反效果!早先我們傳統的家庭教育,對待孩子,提倡不打不成器,後來教育觀念改了,孩子也生得少,每個孩子都是爸媽的寶,哪裡還捨得罵,更別說打了。現在時興愛的教育,用鼓勵和關懷陪伴孩子成長!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怎樣正確的誇獎孩子呢?

  怎樣正確的誇獎孩子呢?

  根據專家長期實驗的結果,一群被讚美“你好聰明”的孩子,數十年過後,相較於另一群當時被讚美“你很努力”的孩子,這些被讚美“具體行為”的孩子,更能面對外界的挑戰,社會成就也相對得高。

  誇獎孩子的幾個示範

  誇讚努力行為

  當孩子做了一件值得表揚的事,如果只是對孩子說“你好棒”,或是“你最厲害了,爸爸都不會”,其實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不知道自己做對什麼才得到表揚。

  爸媽在誇獎前應先停看聽,想一想為什麼要誇獎孩子,然後再發自內心的說出來,例如“謝謝你幫爸爸端菜,你真乖”,“寶寶今天的飯菜都吃完了,真棒!”,具體而事實的讚美,往後孩子就會知道努力的方向!

  誇獎要有前提

  如果孩子考試100分,你可以這麼說“你一定很用心準備考試,得到這個成績爸爸也為你高興!” 讓孩子知道,這個表揚是因為他的努力與付出,從而強化孩子的正向行為。

  別拿孩子跟別人比較

  有些爸媽為了激勵孩子,會用“比較法”來誇獎孩子,例如:你做得比哥哥好,真是我的好孩子!你跑步贏過張媽媽的兒子,真是太強了!

  殊不知這種誇獎方式,最終可能導致手足情感破裂;而經常被拿來跟別人比較的孩子,長大後也會比較缺乏自信。

  不誇外在優勢

  我的觀念是,即使孩子再小,都儘量避免使用空泛的話來誇獎孩子,“你好可愛哦,爸爸最愛你的!”這句話在孩子的感受是:如果我變醜了,爸爸是不是就不愛我了…

  最後,具體要用哪些文字來表揚孩子,爸媽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結合孩子的性情拿個度!


用戶泳方琪琪


我不認同,說是孩子是誇出來的吧,有的時候必須是誇出來的,只是他的,他做的好好的時候說的是他值得表揚的時候,我覺得他應該是都要得到關愛和鼓勵的是不是,但是作為家長的話,我盡力喝哦,要適當的給孩子一點壓力,這樣的話讓他成長的話肯定會更好一點,是不是?畢竟就是說像我們大人一樣的,豬是跟過磨難的,然後出來的。像小孩子的話,它也需要就是說,嗯,去激發他的潛力嗯呢潛意識的能力,所以說我們不要太誇張就可以了,適當的表揚一下還是可以的,誇張的話他會屬於鄉還是會驕傲之類的東西,像我們大人也是一樣的,就是適當的去調節一下您的孩子,多和他溝通一下,這樣可能有時候對於你的孩子各方面的話可能會更完善。


別戀學校


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沒有單一的方法,更沒有具體的模式,“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句話,我有一些看法,與大家一起探討。

1、誇孩子要有一個度。“誇”本來就有擴大之意,過分地誇,容易讓孩子鍺誤地理解為做事情原來這麼容易成功。導致孩子每做一件事都不求精細,敷衍了事;每思考一個問題,不求甚解,表面淺析。

2、誇孩子要分場合。合適的場會進行合適的誇讚,會帶給孩子正能量;如果在不合適的場合給予一味地誇讚,其效果並不佳,甚至是負作用。不該當眾誇的,應該私下單獨誇。

3、誇孩子要因人而異。由於孩子千差萬別,性格、愛惡迥異,有些孩子喜歡受誇讚,越誇讚越有動力;但有些孩子一受誇讚,心就會飄起來,洋洋自得;還有的孩子只圖虛榮,只聽誇讚,受不了批評和挫折,意志十分脆弱。

受誇是人之秉性,但一味受誇未必是一個好孩子。教育孩子應該寬嚴有度,好孩子應該是鼓勵與鞭策出來的!


煙竹塘風情


如何解讀”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句話?

我認為大多數人都進入了一個誤區。也許,最先說這句話的人也和多數人犯了同樣的錯誤。

好孩子之所以讓人們認可,是因為他本身好。而不是因為總誇才好的。這一點是一定要首先明確的。

過度地放大誇的作用是欠妥的作法。

在我們周圍也經常能見到個別的、不那麼優秀的孩子,如果你想誇他,可能還真得用心找一下可誇的東西。即使是誇了,又會有多大用處呢?

所以我認為過度的誇大誇的作用,把孩子的好多歸功於誇是不合適的。

從另一個角度上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應該有多個方面的體驗,即應該有被誇的體驗,也應該有接受批評的胸懷,要有承受挫折的鍛鍊。

孩子應從不同的體驗中學習不同的東西。

對的可以誇,錯的也必須要指出或進行批評才行。

這種教育才真正對孩子有利,才更能增強他們適應未來環境變化的能力。


楊軍9082


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這個觀點我認同。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很多有教學經驗的老師都認同一個觀點,就是鼓勵式教學,就是為了給孩子信心,增加孩子的學習或勞動的積極性,誇獎和鼓勵是為了讓孩子認同老師或家長的意見,達到引導的效果,成為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好孩子。

當然,鼓勵式教學不僅僅是說好話給孩子聽,一味的誇獎就成了討好孩子了,會讓孩子飄飄然的,鼓勵式的教學是讓孩子認識到缺點並能改正和提高,比如孩子寫字不認真,很多家長就會批評:怎麼寫字的,東倒西歪,亂七八糟的,難看死了。

這樣的話說上百遍往往也沒效果,孩子的字該亂還是亂。因為孩子不知道什麼樣的字就是好字,你沒給他一個參考的樣子或標準,孩子都有逆反心理,你越想讓他好好寫字,他越不願意好好寫。

試一試用鼓勵式教學的方法吧,應該這樣說:你的字怎麼寫的怎麼潦草呢,上次不是寫的挺好嗎,又不認真了,你按著字帖那樣工工整整的寫,達不到字帖那麼美觀,也要儘量接近吧,你如果現在不鍛鍊的把字寫好,將來就的花更長的時間,下更多的功夫去練字,你想想應該怎麼做吧。


這樣是說法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越來或上幾次的字是寫的挺好的,我能寫好,只是這次不認真了(即使孩子的字始終很差,也最好別說你寫的爛字沒個改了等類似的話)他會增加信心、增加積極性去寫的好一點,甚至更好,而且他有參考,自己的目標就是家長說的字帖的漂亮字,雖然很遙遠,但孩子有了目標有了標準。

教育孩子時不適用將孩子“一巴掌打死”的教育方法,類似“你這輩子算完了”“你就這點出息了”“死狗扶不上牆”的話,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的,對提高教學質量也沒任何意義。

在鼓勵和關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充滿了愛,就是好孩子、好人,他們以後會積極幫助別人回報社會。相反在苦惱和沒有關愛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會缺乏對社會的愛、甚至會憎恨和報復社會,就成了壞孩子了。


孩子是中國的未來,希望每個孩子都是積極樂觀、充滿愛心的好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