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家長越“不管”,孩子成績越好?

點灬小點


“我每天這麼忙,哪有時間來管你學習?”


這是很多爸媽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很多爸媽確實也是這樣做的。

毫無疑問,這會招來更多家長和老師的聲討:忙是為了什麼?掙錢還不是為了孩子將來更好?因為忙就不管孩子,將來就知道什麼叫本末倒置了……

這樣的聲討,當然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子非魚,安知魚之苦?不同的家庭有不一樣的工作,自己的辛苦別人不能體會…… 不忙著掙錢養家,不要說為了孩子將來更好,即便是現在也不容易做到衣食無憂,拮据的生活模糊掉了我們的長遠眼光…… 這是現實,也是人之常情。

現實往往比想象複雜,有的爸媽是因為苦於生活壓力,忙著掙錢,沒有時間“管著”孩子學習;有的家長是因為忙於加班或者出差,陪家人的時間少,而沒有“管著”孩子學習;當然,還有家長忙於手機,做不折不扣的低頭族,而沒有時間“管著”孩子學習。

平凡的生活中,我們往往有兩個東西很難改變,一是現實的困難我們很難去克服,二是找藉口的習慣很難去改變。於是,很多爸媽,要麼為了孩子變得苦不堪言,要麼為了孩子變得麻木坦然。

所以,“我每天那麼忙,哪有時間去管你學習”,水到渠成。

再說說“管著”這個事兒。

現在不是流行一句話嗎,“如果你連掙錢都要別人開導你,都要人盯著,看著,哄著,鼓勵著,勸你還是別幹了,你就應該窮!”

我把這句話改一下,你看是不是這個理:“如果你連認真學習都要別人開導你,都要人盯著,看著,哄著,鼓勵著,勸你還是別幹了,你就應該平庸!”

在同學和家長們眼中,周老師我從來不是一個非常嚴格的老師形象,要去嚴格的“管著”孩子學習,坦白的說我做不到,線上線下的那麼多孩子分佈在成都和全國各地,沒法管,也管不了。其次,從初高中孩子內心來說,沒有誰願意被別人管著,這不符合人性邏輯,就像你在公司被Leader“管著”一樣。

除了講知識講方法拿高分,我需要做的是用我9年的實際經歷和奮的鬥汗水去打動孩子心中那股學習的衝動。有了這個東西,就像砍柴的農夫,眼中不再只是辛勞和汗水,還有滿山的風景可以欣賞。

回到正題,我的意思是什麼呢?爸媽很忙,而且大家真的很忙,真的沒有時間去管著孩子學習。爸媽有爸媽的事情要做,學習的事情本來就是孩子和老師的事情,各司其職,沒毛病。

但是,你要知道,不“管著”孩子學習,不等於爸媽就對孩子學習的事情“不管”了,做爸媽的要時刻提醒自己:這可是,親生的呀!

“孩子自從上了初中,那些物理、化學、英語、數學…… 我們就搞不懂了”,沒關係,你懂的東西,孩子不懂的還多的是,你講給他,你用行動告訴他,你就是一個很稱職的爸媽,可以給更多爸媽做榜樣的那種。

比如,孩子不知道為什麼要學習?學這個有什麼用?你就用你工作中因為英文不好而不敢去看產品說明書,因為學習使用新軟件太慢而被領導罵,因為缺乏對事物的判斷而轉發朋友圈謠言…… 把這些尷尬講給ta;

比如,孩子不知道學習力熱光電原這些東西,將來能不能用得著,你就用你在朋友面前,在孩子他爸面前吹牛,因為一個物理常識的錯誤而被識破,的被嘲笑告訴ta;

比如,孩子沒有搬過磚,除了知道搬磚需要力氣以外,ta不知道搬磚還要面對火辣的太陽、漫天的灰塵、風霜雨雪、還有佈滿荊棘的路……

這些,你都懂,ta不懂,抽空的時候多講講,用舉例子的方法,聲情並茂的講。


我是周庭,物理老師一枚,我把我的初高中原創講義公開出來,希望能夠更多孩子更高效的幫助。覺得回答有用,記得分享給大家。



桔子物理周庭


父母對孩子大撒把,不管不顧,一般而言孩子的學習很少有好的。僅以我周圍知識分子家庭的孩子而言,學霸基本都是父母未雨綢繆及早為孩子進行學業規劃的結果。但是凡事也有例外,比如我身邊就有兩個非知識分子家庭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一個小飯館麵食師傅家的孩子,夫妻兩個都是打工一族,丈夫小飯館打工,妻子賣菜,夫妻倆整天早出晚歸,根本無暇顧及孩子,孩子小的時候夫妻倆也沒有為孩子做過任何學習規劃。但這樣大撒把不管不顧,孩子的學習自覺性卻很高。現在孩子正在上初一,學習的勤奮程度達到了讓父母煩惱的程度:孩子每天晚上12:30睡覺,這麼晚睡覺,除了要做作業,孩子還要拿出相當多的時間對一天的主課、副課(歷史、地理、生物、政治)進行知識點總結和複習。孩子每天早上4:30起床,起床後就開始背誦各科的知識點。父母擔心這樣高強度的學習孩子身體受不了,幾次三番勸阻孩子不要這麼拼,但孩子依然執意而為。當然,孩子的學習很好,基本全年級的前幾名。

案例二:出租車師傅家的孩子,夫妻倆都是初中畢業,丈夫開出租,妻子打臨時工,家庭收入較低,基本屬於“月月光”狀態。孩子從小的學習夫妻倆基本沒怎麼管,對於孩子每次的成績也基本不太在意。孩子在小學學習一般,但升入初中後,孩子的學習自覺性和勤奮程度都明顯提高,學習成績也是節節高,初中升高中,中考成績超出了市重點高中幾十分。

結合這兩個案例,我個人覺得有些孩子“不用管”的學習動力不外乎幾個原因:第一、改名底層家庭命運的動力;第二、興趣動因,有些孩子似乎天生就愛學習和鑽研,能夠在學習中找到自我,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第三、較強的好勝心心理,凡事不甘於居人後。學生時代,學習成績和排名無疑為這種好勝心提供了最佳的舞臺。

總之,“不管不顧”,沒有外力推動下學習依舊出色的孩子,學習更多基於一種“內生型”動因,這樣的孩子對待學習是主動進取型的;與外力推動、處於被動型學習狀態的孩子,這類孩子往往能走得更遠,可期待的成就往往也會更高。

以上,供參考。


孫衛華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看看兩個截然相反的例子。

男生小王:媽媽是小學數學老師兼班主任,從小對孩子的學習非常重視。

小學時,把孩子安排在自己任教的班級,全天侯地在自己眼皮底下學習、生活。在她的悉心教導下,孩子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初中三年,小王成績穩在年級前十。他媽媽經常在家長會上給我們做報告,說她的知識水平已不足以輔導孩子學習了,可是她仍然全情投入,和孩子一起學習。

比如說英語,小王媽媽自己先查詞典,把意思全部弄懂,再把所有新單詞的音標和漢語標註下來,便於孩子學習,有時還和孩子一起背誦課文。

她做的這些讓我們這些“懶”媽媽們汗顏,一度以她為榜樣(幸虧我沒堅持兩天就放棄了)。

到了高中,小王媽媽徹底幫不了他了,可小王的獨立學習能力幾乎為零。離開了媽媽的幫助,小王的學習亂成一團糟,成績直線下降,從入學時的年級前二十名(共1300名學生),降到班級三、四十名。

他媽媽無法接受,那麼優秀的兒子,成績怎麼越來越差。經常找老師輔導,上各種補習班,但還是無濟於事。到了高二下學期,嚴重的焦慮和抑鬱導致小王無法正常上學,只好向學校請假,休學一年。

男生小馬:

從小學五年級開始,他在家寫作業的時候,父母就出去散步或去廣場跳舞,等他的作業寫的差不多,他們再回家給他聽寫、檢查背誦、查找資料。這個時候,孩子已經獨立做完作業、難題也自己動腦子解決的差不多了,父母只是起一個輔助作用。

到了高中,父母徹底放手,小馬的學習完全靠他自己。在學校不懂的問老師、老師也解決不了的回家自己查電腦,至於學習計劃、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學習經驗自己制定總結了一大套,父母只是偶爾問問最近怎麼樣啊,學習累不累啊。這樣放手的結果,孩子的成績卻越來越好,從入學時的班級二十多名,躍升至年級二十多名。孩子自主,父母減負。<strong>

小學階段,家長基本都有能力輔導孩子學習,親自陪在書桌旁,孩子每寫一個字、每做一道題,都在家長的嚴密監視下,很少有家長能在看到孩子寫錯字、做錯題的時候,管住自己的嘴而不去指正,大多數是問長問短,沒完沒了地輔導。

在這個過程中,脾氣不好的家長,會在孩子整個的學習過程中不停地嘮叨、催促、訓斥。結果,孩子學習效率越來越低、作業速度越來越慢。

脾氣好的家長雖然能平心靜氣、和顏悅色地給孩子講解,但時間長了孩子容易產生惰性,一遇到不會的就問家長,沒有自主學習能力,甚至認為學習不是他個人的事,依賴性很大。

到了中學,孩子有了逆反心理,這個時候家長再過多的干預孩子的學習,只會讓他厭煩。他們可能會說:我本來想學的,你一管我,我反而不想學了。如果再有脾氣不好的家長, 因為考試沒考好、成績有些下滑而對孩子訓斥打罵,那會使他們更加厭學,甚至逃學。

管的越多,越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學習能力,越會讓他覺得學習是給父母學的,從而缺少學習的內在動力。而且父母的知識水平有限,不可能一直管到上大學,還不如早早地放手,讓孩子學會自主學習,培養孩子學習的主動性、自信心、自律性和責任感,這樣孩子的成績會越來越好,家長也會越來越輕鬆。


快樂貓錚媽


千萬別誤解了!

不管孩子的家長,要想收穫一個成績好的孩子實際上是看運氣!


有兩兄弟,弟弟和哥哥小時候都很聰明,小學成績都非常優秀。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學習上,父母都不怎麼管。

後來到了初中,哥哥跟著一些愛玩的同學一起玩,成績越來越差;

而弟弟,則一直成績都很好。

同樣的天分不錯,而且小學成績都很好。為什麼到了後來,成績卻相距很大?


在現實中,確實存在家長不怎麼管孩子,而孩子成績很好的情況。但是你如果去研究大量的成績好的學生的家庭情況,就會發現父母在孩子教育上傾注的心血絕對是非常多的。

首先,父母會早早地培養孩子的行為規範。

一個孩子如果早早地形成很好的行為規範,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能夠和大人很好的溝通、配合。這些都是需要平日裡一點一滴地培養孩子。


其次,父母會在平時就培養孩子的思考的習慣。

學習不僅僅是發生在上學的時候,也不僅發生在課本。很多思考的機會,存在於生活中。甚至包括說話的邏輯,就存在於日常的對話中。


被譽為“生理學無冕之王”巴浦洛夫,在年老時回憶起自己的成長過程,就由衷地表示:他的成材與他父親對他開放式的態度和教育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他的父親會帶著他博覽群書,在他讀完書後,父親會讓他試著提出問題並且引導他去尋找答案。

這就是一個例子,當我們看到巴普洛夫如飢似渴地追求知識的時候,實際上跟他父親早期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第三,父母早期已經培養起孩子積累知識,尋找答案的方法

有很多孩子,早早就養成了自己尋找答案的習慣。他們知道如何使用工具,比如課本,參考書,或者是主動問人。這些能力大部分都是後天習得的,而培養孩子具備這樣的能力,則不是一早一夕就能完成的。

當我們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能獨立學習”的時候,實際上忽略了別人父母前面做的大量的鋪墊工作!

可以說:絕大多數好孩子都是父母培養出來的!

但是,這種培養,不是限制,不是逼迫。更多的是通過平時潤物細無聲地感染,來引發孩子內心的學習動力!

當孩子有一些不好的行為表現時,父母的寬容和耐心,能夠幫助孩子慢慢地調整過來!


當然,很多嚴管孩子的家長,也並不一定能夠培養出一個好孩子。因為很多時候,如果管得過多,確實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如何處理好這個問題,實際上很簡單,也很難。簡單一句話,你希望孩子變成什麼樣子,你首先活出什麼樣子,然後你才有讓ta“成為”的底氣!孩子也更容易信服家長的管教!

這也就是為什麼家庭的環境對孩子成長是如此重要的原因!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我就是那種所謂的 家長不管,學習很好的孩子,現在研究生畢業了,說說我的看法吧

1.並不是家長越“不管”,孩子成績越好,只是有這種現象而已。一方面,是因為人家的孩子本身就學習好,家長不用太操心,全靠孩子自覺。還有一大部分家庭是那種,家長不管,學習不好的。

2.孩子學習成績小時候確實看不出來,等到初中、高中才真的能看的出來,那些孩子是真正的學習好的,這些孩子都是小時候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再加上個人的天賦或者說遺傳的智力,共同造成的結果。

3.有的孩子真的不是讀書的料,家長再管,他也去不了清華北大。有的孩子一點就通,家長就算不管,自己也會對學習產生興趣,對知識產生渴望。

4.最重要的是,沒有不關心孩子學習的家長,看似家長不關心孩子學習,其實只是不去盯著孩子寫作業,不去逼著孩子去補習班這些表面現象,聰明的家長要教會孩子學習的方法,而不是去管他每天做多少練習題的。

5.有些家長管孩子,方法不對,孩子出在青春期,叛逆啊之類的,再加上家長的嘮嘮叨叨,跟別人家孩子比較,動不動就打罵,孩子自然就不願意學習,對學習失去了信心和興趣。

所以說,孩子的成績,最重要的是靠自己自覺,其次是父母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方法。而錯誤的“關心”孩子學習,可能會讓他更加不習慣學習。

以上就是我的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90後小萌主


現身說法。

我小學的時候成績比較差,在同學們都考雙百九十多分的時候,我語文也就考個80多分,數學大多數都是70多分,為什麼呢?因為煩我媽,不想好好學··

我媽媽每天一定要監督我寫作業,寫完的作業一定要給她檢查,每次寫作業的時候,站在我身後,一寫錯或者寫得不規範,馬上就嘮叨說:“你這寫的什麼?擦掉重寫!”

每次寫作業都要磨蹭好久,等她不站在我身後時,就快速的寫完,寧願拿給她檢查,一到檢查作業,先開始質疑我是不是做完所有作業,再質疑我的正確率,最後批評一頓!

當時就特別討厭我媽這種行為,你要我好好學,我就給你唱反調,刺激了我當時對學習的逆反心理。

等到了初中,剛初一叛逆期撞上更年期,幾乎是三天一小吵5天一大吵,但到後面媽媽已經看不懂我的作業,無奈只能放手“不管”,但她仍然會督促我每天按時完成作業、預習,短短兩年時間,母女倆的關係緩和了,成績穩步上升,最後以優異的成績進入重點高中,考上理想的大學。

現在大多數的家長學歷都挺高的,在孩子學習這件事上,其實很糾結,既想管又怕管,所以很焦慮,被孩子作業氣得心肌梗塞的父母不少!

所謂的“不管”,不是說一味的放縱不管,而是不要事事插手孩子學習,而是要有目的規劃地去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給孩子學習的自由,慢慢的形成主動學習的習慣,那時才是家長什麼都不管,孩子成績依然不會差,這才是科學的教育方式!


甜甜圈伐木累


如果真的是家長越“不管”孩子成績越好,那育兒真的就變得簡單了。

我們這些做家長的一定拿出十倍的幹勁,去為實現中國夢做貢獻。

問題是,現實不允許啊!

兒子回來告訴我,今天學校電腦課,被“罰坐”了一節課。

你又不乖了?

不是我不乖,是我們全班都太鬧了...

我想,兒時我們也有過此類經歷,老師生氣了,突然一言不發,冷峻的眼神盯著全班。教室從一片喧鬧,漸漸的鴉雀無聲,直到安靜下來,老師開始點名提問,專找幾個鬧得兇的,不會吧,站著聽...

都老實了,那節課的效果也特別好,特別是站著聽的我😓😊。

你們老師算客氣的,只讓你“罰坐”,爸爸小時候,被罰站的,誰讓你們上課講話,不認真。

就你一個人被罰麼?

不是的,我們全班都被罰坐了。

這老師也夠厲害的,不過,根據我的經驗,能讓全班都罰坐的老師,是要有一定水平的。那眼神,絕對能讓學生的心裡打翻五味瓶,自己就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而且,罰坐和罰站是兩碼事,罰站的孩子“鶴立雞群”,再不能偷偷躲著玩,腿痠也只能認真聽,加上有問題指引,老師層層講解下來,聽課效果反而好很多。

有這麼厲害的老師,不愧為重點小學,雖說是個分校。

那你們今天電腦學的什麼呢?

打字!

哦,那學會了麼?

沒有!

都被老師罰坐在電腦面前了,還不好好學?

老師沒有教!

為什麼???

老師說我們太吵,就讓我們在位置上罰坐!

啊,做了一節課,沒有打字麼?

沒有打字。

那你們幹什麼呢?

後來我們又開始講話了,講了一節課。

啊...,那你們老師呢?

老師不知道是在看電腦還是玩手機,下課就讓我們回教室了。

我...去...😡。

打開自己的電腦,放下公司的PPT。

來吧,過來,爸爸教你打字...

這事是否得去學校提個意見啊,又不好去直接找校長,各位,誰有好辦法麼?





拿筆小昕


最生動的一個例子就是我堂妹,99年出生的小女孩兒,前幾年高考以608分的高分考進西北工業大學,她家裡對她就是採取那種“放任式”的,我三叔三嬸有些重男輕女,平時跟我們聊天的時候就說女孩子隨便上個大學就可了,畢業工作幾年趕緊嫁人,基於這種想法,我堂妹在家從來沒有遇到過像其他家庭家長催促自家孩子做作業的情景,一般來講,都是我堂妹自覺的去完成作業。堂妹家裡是做小生意的,但凡是沒空就要去攤位上幫忙,堂妹後來告訴我們說,相比在攤位上,她更喜歡一個人在房間裡面做作業,所以每次放假,她都巴不得老師多佈置點作業。

後來我三叔家添了一男丁,也就是我那個胖子堂弟,從小三叔三嬸都對他疼愛有加,學習上更是不停督促,結果就是胖堂弟不單成績差還迷戀上了網絡遊戲,以至於到現在,上初中的胖堂弟還要三聲單獨抽數時間來看著他(陪讀)。

學得好需要一定的天賦,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大部分人都是資質平平的人,想要在學習上取得成功,努力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個人認為最關鍵的就是要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和一個好的生活習慣。

後來我問我堂妹,怎麼把學習搞好,他皺了下眉頭說就是把作業做完把老師的課聽好這麼簡單。


非著名文案


我想說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好不是管出來的。

我先舉個例子,我的同學,夫妻倆都是老師,她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很好,同學說每天都很忙,哪有空管孩子的學習,都是孩子按照老師說的,讓做作業就做,不讓做就玩,成績不是很好,到了高中成績就特別好了。

另一個小學同學,夫妻倆都是初中畢業,對孩子的學習很上心,給孩子請家教,給孩子報輔導班,每天晚上都陪著孩子做作業,孩子的學習成績一直就在中間,上不去,夫妻倆又著急了,只要是看到孩子就嘮叨,學習啊,你看看那個誰,學習怎麼好呢?結果是孩子的成績越來越差。

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孩子沒有學習的動力,家長管的越多,孩子就以為學習是給家長學的,而不是給自己學的。

學習本來就是枯燥的事情,如果找不到學習的動力,是很難把學習提高上去。

曾經有人提出,把學習當做興趣,孩子自己就去學。家長不管,孩子就會感覺學習是一項有趣的事情,知識很有趣。

家長介入,孩子就有應付家長的心裡,很難有學習的動力。

就說這些吧,我總感覺學習的好與不好,與管無關。有時候,孩子的學習,家長不管成績差,家長管的那個階段,成績就好。

謝謝您的關注,我說不好。


豬媽看世界


這個我還是深有體會的.

1、就拿我來說吧,小時候媽媽經常教導我的一句話是"學習是給你自己學的,你現在不努力學習將來害的也是你自己",因為經常說,所以這句話記得很清楚.媽媽可能就是為了讓我去自主的學習,而不是讓她在後面逼著去學習.這種方法也的確管用,雖然我上小學的時候經常想著玩學習中等,但是自從上了初中以後,我基本上學習不需要老師去逼著、催著,基本上都是自己自主的去學習,初中成績還能保持在班上前十名在開學典禮的時候獲獎也是家常便飯的事情.



後來到了高中的時候,自主學習的習慣更是發揮到了極限,心裡面只是想著學習、考試的事情,最終本來能考普通二本的實力,高考的時候超常發揮考了個一本成績,這都是有父母給我灌輸的自主學習的理念的功勞.


2、鄰居家的孩子小時候經常被他爸媽逼著學習,作業寫完了後還有 佈置的其他習題,還有練習毛筆字,即使家裡面特別忙的時候也不讓孩子去幫忙.但是前些年的時候,我看見鄰居家的孩子週末也出去放羊了,問其父親,說是這孩子不愛學習,現在不管他了,讓他混去.

3、我一個堂哥,小時候的家教特別的嚴格,平常週末都是在家裡寫作業、練習毛筆字;有時候堂哥悄悄的跑去鄰居家玩,被發現的話就是一頓罵、打;記得有一次堂哥悄悄的跟著鄰居家的幾個孩子去山上捉蠍子,後來被嬸嬸發現了,那是我見過打孩子最慘烈的一次.

後來哥哥上高中的時候,聽說其談了個對象;後來順利考上本縣的重點高中,遠離爸媽,好像在高中也談了個對象,結果高考僅僅考了個普通二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