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丨儘快明確核電重啟後的發展定位

2019年以來的諸多跡象表明,我國沉寂三年的核電核准在重啟中。

較受業界關注的依據是,生態環境部3月8日公示的兩份環評文件顯示,福建漳州核電廠1號機組和廣東太平嶺核電廠1號機組計劃於2019年6月開工;權威媒體報道稱,國家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今年會有核電項目陸續開工建設”;基於此,有關核電專家預計,年內將有8~10臺機組獲批。從2015年年底起,我國未核准新的核電機組,上述系列信號讓市場對重啟預期不斷升溫。

實際上,環評文件並不是核電機組獲批的標誌,但我國繼續發展核電的態度明確,三代、四代核電技術上不斷厚植的優勢需在產業實踐中釋放,照常理,核電重啟只是時間早晚問題,不必驚怪。要早作計議的是——儘快確定核電重啟後在我國能源體系中的定位。畢竟,進入新時代,我國能源經濟形勢以及核電產業發展進展已與“十二五”末有很大不同。

先放眼全球。以清潔、低碳為主要特徵的全球能源轉型正加速推進,核電作為清潔能源,在運約450臺機組,提供全球10%以上的電力供應。預計未來20年全球能源需求將增長25%~35%,諸多國家有核或有意發展核電,如不發生嚴重核事故,核電無疑將在多元化能源結構中繼續扮演重要角色。

再看國內。在運和在建機組56臺,機組數量已達到世界第三位,但核電發電量佔比約4.2%,距離世界平均水平還有差距。總體上,我國核電的技術積累、建造能力、安全運行等內功,以及在優化能源結構、改善大氣環境等方面的外用,讓其成為我國能源轉型的有力支撐。同時也要看到,我國核電發展面臨規劃目標不清、發展節奏不穩、經濟性有待提升、先進機組運行效果待驗證、“走出去”競爭激烈等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在明確發展定位後跟進解決。

第一,加強核電發展的頂層設計。首先要重新明確我國核電發展的技術路線(堆型)。不同堆型涉及不同的核電工業體系,堆型不能多,否則會造成人財物資源的分散浪費。我國在建機組以壓水堆為主,第四代高溫氣冷堆1臺,高溫氣冷堆有“固有安全性”之稱,該給其多大空間?其次要重新確定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目標。在能源經濟大系統內、不同能源全生命週期下、權衡安全風險和多重效益中綜合評估核電發展佈局與目標,平穩發展節奏,最好能再對不同機型的適用優先級有所排序。

第二,促進核電產業提高經濟性。儘管為提高核安全水平,我國已投運和在建的先進核電機組成本較高,但隨著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深入和新能源成本持續下降,今後核電發展的市場空間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核電的經濟競爭力。要完善核電價格形成機制,給予核電企業合理收益預期,既調動其發展積極性,又倒逼其加強核電工程造價控制,做好工期優化和設計優化等。同時在技術創新等方面加強財稅支持。

第三,重視先進三代機組的安全驗證。安全是核電的生命線。目前,中國已投運和在建的三代核電機組已達10臺,佔世界三代核電機組的三分之一以上。環評文件顯示待核準機組也採用三代技術。而AP1000、EPR全球先進三代核電機組2018年在我國先後落地,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國和一號”示範項目尚在建設中,這意味著,我國先進三代堆的投運時間不滿一年,未進入商用成熟階段。在此之前,三代機組規模化推廣不宜操之過急。

第四,支持核電“走出去”。我國已成為全球少數幾個擁有完整核電工業體系的國家之一,而且是推動三代核電發展的主要國家,並在第四代核電技術上處於領跑梯隊,長期投入和產業積累需要在國際舞臺上尋找價值補償,促進全球能源轉型。在核電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形勢下,美國宣佈了支持本國核電發展的最新計劃,我國也有必要通過多種途徑支持核電“走出去”。

核電雖好,仍需科學定位、有序發展。要未雨綢繆,做好核電重啟後的各項工作,保障能源系統協調、均衡發展,將能源革命推向深入。


原文首發於《電力決策與輿情參考》2019年4月12日第14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