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古代帝王墓現在還保留完整?至今的?

預先推薦


古代帝王的陵寢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但是大多數帝王陵寢被代之而起的王朝、軍閥、農民起義軍等盜掘了,至於至今是否保存完整,這個比較難以判斷,只有國家開掘才能做出明確的答案。

我們理一下根據歷史材料可能保存完整的帝王陵寢。

一、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南依驪山,北靠渭水,驪山的陰面多產金,陽面多美玉,因此秦始皇選擇了這樣一個風水寶地。丞相李斯是主設計人員,少府令章邯是監工,修建人員最多達到72萬。據記載,秦始皇陵“穿九泉”而下葬,也就是說開掘墓地時,打穿了九道地下水,深達500米,在墓地上建設了130多米高的封土堆,封土堆現在看到的是歷代盜掘挖低了封土高度。現在我們看到的秦始皇兵馬俑只不過是秦始皇陵寢陪葬的一部分,盜掘的難度太大沒有成功過。(秦始皇墓復原封土圖)

二、漢光武帝劉秀陵——原陵。

漢光武帝劉秀死後,將陵寢建在黃河邊上,頭枕黃河腳蹬邙山,違反古代所謂風水的看法,這是劉秀和陰麗華的合葬墓,為什麼這麼做到現在仍然是一個謎。劉秀的墓葬主體應該在黃河灘塗下方,盜掘非常不容易,弄不好沒有到達墓葬主體位置就被淤泥淹死了,同時劉秀主張薄葬,墓葬的陪葬比較少。歷代用軍隊盜掘者也望而卻步,即便打開墓葬也有極大可能被黃河水淹沒,費力不討好,因此他的陵寢應該保存完好。(劉秀原陵)

三、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乾陵。

乾陵在黃巢起義軍攻佔後進行盜掘,黃巢曾經發動40萬人挖掘乾陵,但是始終沒有找到墓葬的墓門所在位置;五代時期,軍閥溫韜是一個盜墓高手,熟悉風水埋葬的方法,他也曾經派軍隊盜掘唐皇室的陵寢,但也沒有找到乾陵的入口,估計這座墓葬保存也是完整的。(乾陵無字碑)

四、元朝皇帝陵寢。

元朝的皇帝採取薄葬和密葬方式,不可能派遣大量的人員挖掘墳墓,主要是親信人員參與埋葬。皇帝死後,用直徑較大的整顆金絲楠木從中刨開,做成棺材,用黃金捆住閉合的棺材,防止脫落,然後就派專門的人到秘密地點,開掘十幾米的深坑下葬。這些人要等因為埋葬損壞的草再次長出來,和周圍沒啥兩樣了才回來,幾乎沒有有人知道具體地點。(成吉思汗陵,大都是衣冠冢)

五、明朝皇帝陵寢。

明朝的農民起義軍李自成部隊放火燒了鳳陽朱元璋的祖墳和明定陵(萬曆皇帝墓)的地面建築,但是都沒有開挖墳墓,基本上算完整的。清朝入主中原後,對明朝的皇陵採取保護措施,康熙皇帝還親自祭祀過明孝陵,不止一次,而是六次。取而代之的王朝政府保護前朝陵寢,明確傳遞一個信息——滿漢一體,共同治理國家,籠絡漢族士紳。清朝滅亡後,大多數的漢族人覺著是恢復了漢族的天下,沒人敢去盜掘明朝皇帝的陵寢。(明孝陵)

六、清朝皇帝陵寢。

清朝滅亡後,本來清朝皇帝的陵寢都沒有被盜,不過出了一個孫殿英盜掘了清東陵後,一些清朝皇帝的陵寢被盜掘,此後國民政府也嚴禁盜掘清朝皇帝的陵寢。(清泰陵)

清東陵只有順治皇帝的陵寢沒有被盜,主要還是因為順治時期清朝的國力比較弱,沒有太多財富,不可能厚葬,因此被孫殿英放棄了;清西陵只有光緒皇帝的崇陵被盜。

目前清朝保存完好的陵寢有:清朝皇族的祖陵永陵(瀋陽)、努爾哈赤的福陵(瀋陽)、崇德帝的昭陵(瀋陽)、順治帝的孝陵、雍正帝的泰陵、嘉慶帝的昌陵、道光帝的慕陵。

北宋和南宋的皇帝陵寢最慘,北宋皇帝有“七帝八陵”(徽欽二帝沒下葬於此),都被金國軍隊報復盜掘,後屢屢被人盜掘,幾乎沒有剩下東西;南宋共有九帝六陵,1285年元朝的釋教江南總統楊璉真迦率人公開盜掘南宋六陵,這些陵寢幾乎也沒有剩下什麼東西,連屍骨都被弄走了!

如果準確一點的話,那就要是能考古開掘才能準確瞭解皇帝的陵寢是否被盜,或者用現代科技手段探查是否有盜洞接近墓葬主體,盜洞開掘後的土質結構和周圍是不同的。


穿越再現彼岸



有句話叫做 “七十二行,古董為王”。古時的文物界裡還有個行話,叫 “英雄不問出身,古董不問出處”。

在巨大利益的驅動下,非法盜墓行為屢禁不止。國際上公認的三大文物輸出國,分別是,中國、埃及和希臘。

這三個國家都有悠久的歷史,在歷史的不同時期,都曾經歷過珍貴的古墓葬被盜掘,文物遭掠奪等。在世界範圍內,能躲過被盜掘或戰爭摧毀,還有多少古代帝王墓能保留完整至今的?應該說還有不少。因為範圍過於寬泛,這裡只說說咱們中國的。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上曾有過83個王朝,共誕生了559個帝王。這數字其實是把一些君主、農民起義等建立的政權,也包含了進去。如: 董卓、曹操、黃巢、李自成等。 最為人熟知的朝代,大概要數秦、漢、隋、唐、宋、元、明、清。

秦朝共有三個皇帝,除了大名鼎鼎的秦始皇,還有秦二世胡亥和秦三世子嬰。 歷時39年修建的秦始皇陵,被一直完整保留了下來。

秦二世胡亥的墓,在西安曲安發現有一個,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一個是近年考古發現的,位於長安區的神禾塬。這兩處墓曾都被盜墓賊光顧過,墓裡早就沒多少東西了,說是空穴也不為過。

而只當了46天皇帝的秦三世子嬰,其陵墓至今沒找到。

漢朝開始,盜墓成風。除了民間小打小鬧式的盜墓行為,更出現了軍閥大規模的盜墓活動。著名的有董卓、曹操,還有那個專門派了三千士兵到嶺南,去挖傳說中有103歲的南越王趙佗墓的孫權。而漢景帝的曾孫漢廣川王劉去,盜過的墓更是不計其數,其封地內的春秋戰國墓無一倖免。

漢朝分為西漢、東漢。西漢有十一帝陵,東漢有十二帝陵。

西漢皇陵分別被赤眉軍挖了九座,剩餘的兩座被董卓掏空了。 至於東漢十二帝陵,也全部被盜。

隋朝有隋文帝、煬帝和恭帝三位的帝陵,也遭盜墓挖掘。

唐朝有十八座帝陵,只有武則天與丈夫唐高宗李治合葬的乾陵,成了唐朝唯一未被盜掘的帝陵。



分為北宋、南宋。北宋的徽、欽二帝被金兵擄去,死於五國城外,其餘七個皇帝及趙匡胤父親均葬在同一陵區內,又稱“七帝八陵”,全部毀於金兵之手。

南宋九個皇帝,其中六個葬在今紹興市,被稱為“宋六陵”,元朝時亦全數被盜掘。


元朝如果不算上監國的,共有五位皇帝。元朝幾位皇帝的帝陵,是唯一沒被發現和挖掘過的。

這與蒙古人實行秘葬有關,別說帝陵,就算一般王公大臣的陵墓,也少有被發現。

明朝十六位皇帝,卻有十九座帝陵,最大的明皇陵在安徽鳳陽,是朱元璋父母的合葬墓。

朱元璋葬在南京,北京的海淀還有景泰帝朱祁鈺的墓,另有十三個皇帝葬在昌平, 統稱十三陵,唯一被挖掘的,只有萬曆皇帝的定陵。


清朝皇帝的陵墓瀋陽有兩座,分別是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唐山、保定另有九座帝陵,分為東陵、西陵,除了順治皇帝的陵墓未被盜掘,其餘的都曾遭破壞。最後,還有一位沒有皇陵的溥儀。


夜不閉戶深耕半夜


盜墓團伙的猖獗,使得我國很多帝陵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能夠保存起來且保存完整的,真的是少之又少了。

其中保存的最為完整的就屬乾陵了。我們都知道武則天自己稱帝,後來晚年失勢,才會最終以皇后的身份埋葬。相傳武則天的墓沒有哪個盜墓團伙能夠盜得了,每次盜墓團伙想要準備炸開墓穴或者要盜竊的時候,都會雷聲大作,要麼就會突然死了人,搞的人心惶惶,至今都沒有哪個盜墓團伙盜過。再者,至今都沒有確定武則天的墓的確切位置到底在哪裡,只知道那邊有個無字碑。

接下來再給大家介紹一下歷年來保存比較完整的帝陵。

秦始皇陵,秦始皇陵現在考古學家還繼續在研究當中,至今對外開放的秦始皇陵兵馬俑規模浩大,這些都只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這算是保存的比較完整的了。

元代成吉思汗的墓至今也是保存完好的。

明孝陵,其實並不是盜墓賊不想盜明孝陵,而是明孝陵不太好盜,第一明孝陵採用了橫穴式的開掘方法,所以墓室十分堅硬,此外明孝陵還採用鵝卵石來防止盜墓,一旦盜墓賊挖出一個洞,四周的鵝卵石立馬會把洞填滿。當然近代以後陵墓還是很難抵擋炸藥的威力的,但是由於,明孝陵靠近南京城,所以孫殿英等盜墓賊也怕驚動南京方面,所以也就不敢光明正大的對明孝陵下手了,就這樣陰差陽錯之下,明孝陵才得以保存至今。


歷史在我心中223


汗,這可能考古的專業人士才熟悉,我只能猜囉。

秦始皇陵應完好。

武則天陵可能未動。

明十三陵在清朝保護很好,解放後挖開了一座。

清陵被軍閥及其他盜墓賊破壞了。

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有負邀請。


一片葉兒飛


這個情況我瞭解的很少,前面網友說的很多了。


微道助您創造終生價值


  秦始皇陵

  成吉思汗陵

  明十三陵

  明孝陵

  昭陵

  茂陵

  西夏王陵


貝貝127554956


武則天陵墓~~~~未挖掘未發現被盜過

秦始皇陵墓、成吉思汗陵墓至今沒有被發現所以應該保存的也很完好


茶靡微涼66


目前知道的有秦始皇陵,唐高宗夫妻倆的,明孝陵,還有明十三陵中的十二陵


無慾金剛



劉坤忠120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朱元璋等陵墓都保存很好。還有唐高宗和武則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