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為何土耳其屢次叫板沙俄?

內心Blank


土耳其,現在的國土不大,但放到歐洲,除了俄羅斯也沒有國家的面積比它更大。

土耳其有過輝煌的歷史――奧斯曼帝國,曾經是令整個基督教感到恐懼的地跨亞歐非的大帝國。


土耳其強大之時,地中海、黑海、紅海均在其掌控之下,所以在歷史上土耳其絕對有挑戰沙皇俄國的實力。

兩國相爭的緣由有三

1,宗教問題

奧斯曼土耳其是伊斯蘭教遜尼派,俄羅斯屬於東正教,而東正教源自東羅馬帝國。


在這個星球上,基督教和伊斯蘭相爭已超過千年。

2,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的繼承問題

公元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破君士坦丁堡,千年拜占庭滅亡。

之後,奧斯曼土耳其號稱同時繼承了東羅馬帝國和阿拉伯帝國的衣缽。

公元1473年,沙俄伊凡三世迎娶拜占庭末代公主索菲亞,從此俄國自稱“第三羅馬”。


也就是說,奧斯曼土耳其繼承了拜占庭的地盤,沙皇俄國繼承了拜占庭的信仰和文化。

為了爭奪正統,戰爭遂不可避免。

3,地緣矛盾

奧斯曼帝國曾經很強大,但周圍也並非軟柿子。

所以奧斯曼帝國從建立開始,便戰爭不斷。

在歐洲,奧斯曼滅了拜占庭帝國

在非洲,奧斯曼滅了曾經伊斯蘭世界的救星――馬穆魯克王朝


但有兩大勢力奧斯曼始終搞不定:一個是伊斯蘭什葉派的薩菲波斯,另一個便是沙皇俄國。

奧斯曼與薩菲波斯的戰爭,是為了搶佔兩河流域和高加索地區,爭奪伊斯蘭世界領袖

奧斯曼與俄羅斯的戰爭,是為了搶佔黑海的控制權和高加索,爭奪拜占庭帝國的繼承者身份。


其實,對於土耳其和沙俄來說,宗教和拜占庭的繼承都是虛的,是開戰的藉口,地緣矛盾才是根本。

土耳其和沙皇俄國的戰爭持續了200多年,共12次戰爭。

總的說來,土耳其走的是下坡路,而俄國卻是在上升期,以公元1683年為界,這一年奧斯曼圍攻維也納戰敗,土耳其開始全面衰落,表現在俄土戰爭就更明顯。

若非英國要保持歐陸均勢,防止俄國過於強大,在俄土的克里米亞戰爭中與法國聯手擊敗俄國,奧斯曼土耳其的解體怕是等不到一戰後。

世易時移,在混亂的中東,如今的土耳其怕是很難再有崛起的機會了。


心向青山


這是個有趣而且值得探討的問題,歷史上十次俄土戰爭,沙俄勝多敗少,這也導致了土耳其與沙俄的世仇關係,那麼問題來了,讓我們追溯到第一次俄土戰爭之前,他們是因為什麼而開戰的呢?

種族主義矛盾

為了地緣擴張,所以沙俄長期以來都十分熱衷於鼓吹大斯拉夫主義,希望用這根族群紐帶,來拉近與東歐、近東泛斯拉夫族群之間關係——而上述地區,絕大部分都是奧斯曼土耳其的領土或勢力範圍。


到了土耳其這裡,它玩的也是相同套路。俄羅斯人鼓吹斯拉夫主義,土耳其也大搞泛突厥主義。而南俄、中亞這些沙俄的轄區,恰恰都是突厥語族的聚居區。因為不同種族主義思想爭奪相同的目標,這也導致俄土關係惡劣,引發戰爭。


伊斯坦布爾地緣衝突

奧斯曼土耳其古代最經典地緣政治大國。其首都伊斯坦布爾位於亞歐大陸各大傳統權力路徑之中樞——橫向,它位於歐洲與亞洲的戰略銜接,豎向,它又扼守黑海——地中海的海上地緣通道之咽喉。



對沙俄而言,伊斯坦布爾的戰略意義更是非比尋常。要是拿下伊斯坦布爾,俄由黑海通向地中海的戰略通道從此再無阻礙,俄的船隻能夠任意往返黑海地中海,其之地緣影響力也可以十分便捷的拓展到南歐和北非。而在經濟方面,黑海——地中海航線是俄海上貿易的最主要路線,它的暢通,直接關係到俄的國家安全。因此,收復伊斯坦布爾對沙俄來說十分重要。



當然,原因是多樣,如果您還有其他原因,歡迎在評論區補充發言。


蘑菇雅說


你可能覺得土耳其現在是個小國,怎麼會有力量叫板俄國的。如果講上土耳其的前身奧斯曼帝國,那就挺牛X了,曾經疆域地跨亞非歐三大洲,領土面積達到550萬平方公里。

不是土耳其屢次叫板沙俄,而是沙俄總是要打土耳其,沙俄自稱第三羅馬,就必須要收復君士坦丁堡,這樣沙俄才能名正言順的說自己繼承羅馬遺志。

就連土耳其不也說自己是羅馬繼承人嗎?清真羅馬的畫風著實不敢看,好吧,時間線拉回到奧斯曼帝國!

圖(奧斯曼帝國疆域極盛)

公元1453年奧斯曼滅亡了歷經2232年的羅馬帝國,也意味著歐洲的中世紀結束。此後奧斯曼差點把歐洲給征服了,1683年它在佔領了中歐、東歐的廣大地區後,開始進攻“神聖羅馬帝國”,打到首都維也納,皇帝達官顯貴倉皇逃離,但是最終在波蘭、奧地利、法蘭克尼亞、巴伐利亞、薩克森聯合的援救下,大敗土耳其軍隊,史稱“維也納戰役”。如果這一波歐洲沒頂住,那麼整個歐洲將會伊斯蘭化,也不會有後來的資本主義社會,也沒有西方列強入侵中國,也許我國現在仍是大清呢。

直到現在,意大利的旁邊的歐洲巴爾幹地區(南歐),90年代為什麼爆發大規模內戰?就是因為奧斯曼時期在此移民了大量的穆斯林,穆斯林、天主教、東正教3派在這裡爭奪控制權,所以南歐才有波黑、阿爾巴尼亞、科索沃這些歐洲伊斯蘭國家存在。

說到土耳其那個區域,並不天生就是穆斯林的天下,BC2000至BC600年,也就是從中國夏朝到春秋時期,土耳其、敘利亞地區就曾被喜克索人、胡裡安人、埃及人、赫梯人、亞述人、迦勒底人和波斯人等多民族征服過。後來BC333年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擊潰波斯帝國的軍隊,佔領此地區。BC64年,羅馬佔領敘利亞、耶路撒冷等中東地區,羅馬佔領敘利亞600多年,也就是說從亞歷山大開始,土耳其、敘利亞地區有900多年時間是在希臘、羅馬文明的佔領下。

直到AD636年,阿拉伯崛起併吞並此地區,阿拉伯在此佔領了400年。阿拉伯此時不斷的入侵東羅馬帝國,東羅馬向羅馬教皇求救,教皇才組織十字軍東征的。十字軍從1096年打到1291年,發起了九次東征,打了200多年,敘利亞、耶路撒冷地區在這200多年反覆易手,十字軍國和穆斯林都曾佔領和失去。

圖(奧斯曼建國,在蒙古金帳汗國下面的很小一塊,我用一個小圈標註了)

這期間,被唐朝打的西遷的突厥人,先是遷到花剌子模地區,作為花剌子模王朝的臣屬。13世紀時,蒙古人成吉思汗滅亡了花剌子模,迫使突厥人再次西遷,最初他們依附於塞爾柱土克曼人建立的羅姆蘇丹國,得到了在東羅馬帝國相鄰的薩卡利亞河畔的一塊封地。1299年,這些突厥人趁塞爾柱羅姆蘇丹國分裂,正式宣佈獨立,稱號“加齊”,奠定了土耳其國家的雛形。

然後奧斯曼開始攻打收留他們的羅姆蘇丹國,吞併了羅姆蘇丹國大部分地區。此後,奧斯曼帝國如同開掛一般,不斷的入侵歐洲、中東廣東地區,征服西色雷斯、馬其頓、索菲亞、薩洛尼卡和整個希臘北部,迫使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統治者稱臣納貢。1389年在科索沃戰役中大敗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匈牙利聯軍。這一勝利震動了歐洲各國的統治者。歐洲各國為了拯救東羅馬帝國,派出了援軍。

圖(同是突厥人的帖木兒帝國入侵,奧斯曼已經包圍了東羅馬(拜占庭))

還好這時的另一支突厥人,中亞的突厥人帖木兒帝國強大起來,1402年在安卡拉戰役中,奧斯曼軍慘敗於帖木兒軍,君主巴耶塞特被俘。同是突厥人的帖木兒帝國,挽救了東羅馬帝國。

可是好景不長,1453年,奧斯曼21歲的穆罕默德二世繼位不到兩年,年輕氣盛的穆罕默德二世率8萬大軍進攻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鏖戰53天,於5月29日攻克,並遷都於此,歷經2232年的羅馬帝國滅亡。穆罕默德二世將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爾,土耳其語意為“上城去”。

圖(1683年奧斯曼帝國)

滅亡羅馬帝國後,奧斯曼帝國繼續擴張,將疆域擴至歐洲及北非。1517年奧斯曼滅亡埃及,1526年擊滅“天主之盾”匈牙利君主國,此後奧斯曼持續在亞歐大陸擴張,1683年奧斯曼帝國疆域達到550萬平方公里,地跨亞非歐三大洲。

奧斯曼的衰落的標誌,應該是1683年的維也納戰役,如果維也納沒守住,整個歐洲將會被奧斯曼帝國征服。可是在“天主之矛”波蘭的幫助下,在奧地利、法蘭克尼亞、巴伐利亞、薩克森聯合的援救下,天主教聯軍大敗土耳其軍隊。至此,伊斯蘭世界再也無力抗衡西方文明瞭,這是西方文明第三次遇險。

維也納之戰後,歐洲開始全面反攻,西班牙從東羅馬滅亡後就開啟大航海時代,經過200年的新大陸殖民實力大增,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贏得制海權。而俄國自稱第三羅馬(神聖羅馬帝國也自稱第三羅馬),必然要收復東羅馬的故土,發動了12次長達241年俄土戰爭,如果不是英法想遏制俄國,俄國早就打下君士坦丁堡,把土耳其給殲滅了。

前六次就不講了,第七次俄土戰爭,俄國要打到君士坦丁堡,拿破崙打過來了,還差點把莫斯科打下來。第八次俄國再次逼近君士坦丁堡,奧斯曼帝國求和。第九次俄國再次表明要收復聖地“君士坦丁堡”,但英法兩國參戰,打贏了俄國。第九次俄國損失10萬軍隊的慘勝,再次兵臨君士坦丁堡城下,英國再次派出皇家海軍艦隊,迫使俄國放棄收復君士坦丁堡。本來奧斯曼同意俄國在曾經東羅馬的故土,歐洲巴爾幹半島的一系列佔領條款,但英德出面要求俄國吐出來。第十一次,也就是一戰時期,英法俄屬於協約國,而奧斯曼、德國屬於同盟國,此次俄國再次想佔領君士坦丁堡,但還是失敗了。

圖(第十二次俄土戰爭,紅色區域的大部中東地區、非洲東部被英國佔領)

第十二次俄國爆發十月革命,英、美、法、意、日干涉俄國革命,奧斯曼已經到了被協約國瓜分的境地,但奧斯曼還是跟著英法去敲了一下鼓。此後1920年,凱末爾領導的軍隊擊敗了就要瓜分土耳其殘存領土的協約國軍隊,取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併成為臨時政府的首腦。1921年蘇聯與凱末爾領導的土耳其政府簽署《蘇土友好條約》。1922年11月1日,土耳其的蘇丹制被廢除,最後一任蘇丹穆罕默德六世離開奧斯曼。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就那僅剩的領土一直到現在基本沒變動了。

奧斯曼帝國從盛到衰,猶如我大清一樣,不是英法列強想保持歐洲勢力均衡,可能俄國早就把它滅了。土耳其現在是小國,但它曾經也是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強國,只是那時代漸行漸遠,土耳其現在正在從一個世俗國家變回伊斯蘭原教旨國家,南歐巴爾幹地區的波黑、阿爾巴尼亞、科索沃也開始變回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隨著中東難民不斷湧向歐洲,十字軍和新月的恩恩怨怨還得繼續糾纏這一個千年。這不,這2天斯里蘭卡又發生針對基督教堂的爆炸襲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