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導師沒有以第一作者發表過SCI期刊,還要不要跟他繼續讀?

田貴溯


大家好,我是有溫度有靈感的高校人才真經,關注高校師生的成長和發展。

考研調劑到雙非院校、然後又被分配了一個年輕導師,最後發現這位導師沒有以第一作者發表過SCI論文,我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題主內心的巨大落差。不過,考研不易,讀研也不易,在這裡,我還是要給題主一些鼓勵和安慰。

首先,這位導師(這裡不確定其職稱是副教授還是講師)沒有以第一作者發表過SCI,並不代表他學術能力差,也有可能是其博士就讀學校和博士導師的原因。

在當前的評價體系下,對教授、研究生導師、團隊負責人等的考核評價一般並不考察論文的署名順序,而主要考察論文質量,以及是否與個人主要研究方向一致。對一個高層次人才來說,如果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研究方向不明確,就算髮再多第一作者論文都沒用。另外,評價考核體系中往往還有人才培養的指標,如果指導的學生沒有像樣的論文,說明導師的指導是失敗的,如果導師還要和學生爭第一作者,更是會受到業界的鄙視。所以,很多導師都不會掛第一作者,而是讓學生掛第一作者(當然,論文肯定也是學生寫的)。但也有特殊情況,一些學校在職稱評審中有第一作者論文要求,而很多導師仍然是副教授職稱,為了評職稱,導師會“厚著臉皮”掛第一作者,反倒讓學生掛通訊作者。除了這種情況以外,我此前招聘時還遇到過一些學校或學院,要求博士的成果必須掛導師第一作者,或者說導師第一作者學生第二作者可視同學生第一作者。如果題主的導師在博士期間遇到這樣的情況,沒有第一作者SCI論文也是正常的。

其次,導師沒有以第一作者發表過SCI,但他可能有其他業績。

雖然這位導師沒有第一作者SCI論文,但他能從一所專業實力還不錯的高校裡博士畢業,畢業兩年後就被聘為研究生導師,這說明這位導師還是有點學術基礎和學術能力的。而考察學術水平,SCI論文只是一個方面,對於做工程應用的人,很多都傾向於發EI、寫專利,或者聯合申報成果獎勵。其中成果獎勵,特別是技術發明獎和技術進步獎,通常都是用於表彰在工程應用方面解決了重大實際問題的研究,這個的分量比SCI論文重得多。另外,做工程應用研究的人在申報自然基金項目方面也不是很擅長,但他們可以做國家重大專項的子課題,這個項目的分量也不輕。由於他畢業時間不長,可能很多項目剛接手或者還沒做完,一些成果可能也還沒有凝練,只要是有項目和團隊支持,將來想湊幾篇SCI應該不是難事。

最後,即便導師沒有以第一作者發表過SCI,指導一個碩士研究生也足夠了。

如果我們拋開上面兩個比較樂觀的猜測,則基本可以判斷這位導師確實學術能力有限,英語寫作能力一般,理論水平一般。實際上,這樣的老師在高校裡很多,很多45歲以上的老教師,當年碩士畢業留校,學術基礎一般,而且當年學校對SCI都沒有要求,所以很多老師都不會寫SCI,但這並沒有妨礙他們培養出一批批優秀的學生。這是因為,在研究生教育中,導師更多扮演的是指路人角色,給你一個方向,給你一點啟發,給你提供一些實驗條件,然後給你一些任務,給你一點壓力,其他的,主要是靠學生自己的摸索。真正合格的研究生,扮演的是導師的助手、合作者的角色。

所以,對題主來說,研究生期間是挑戰和機會並存的,如果導師確實不太會寫SCI,那題主可以主動承擔起來,在導師的短板上多做一些工作,多鑽研一下SCI的寫作套路,把導師的研究成果發表出來,自己得到成長的同時,也幫助導師成長。


高校人才真經


用我的親身經歷告訴你,一定要跟著讀。原因有兩點:

1. 年輕導師拼勁足,為了晉升需要發表大量的文章,如果你導師下邊就你自己,恭喜你!導師發文章就需要許多實驗,你可能需要做的就是做做實驗,處理一下數據,文章老師負責寫,將你列為第二作者,並且你也會得到寫文章的機會,這對你以後的發展大有好處(有多少人想讀博,卻因為沒有文章而對博士望而卻步)。

2. 如果你導師看點事的話,它會幫助你拿很多獎,發文章帶名字的紙基額後果就是學業獎學金你是一等,國家獎學金還有你,這可是一個很好地壯大自己,豐富自己的好機會。

我是一位在讀博士生,有什麼不懂得咱們可以相互交流


一心只做學問人


憂傷啊,明知道這個問答閱讀不會高,還是來嘮嘮呢。

國內博士畢業的要求得看具體的學科,理工科基本都有1篇+的Sci論文(畢業基本條件)。不過你的質疑是導師沒有一作發表Sci論文,就說明他還是有二作的文章。在二本雙非院校讀博,這個情況真的是很普遍。因為他的論文對他的導師同樣很關鍵,只會給他二作滿足畢業條件,不會願意讓出一作的。在二本院校,博士能有幾篇Sci三區文章畢業的話,屬於極為不錯的,不少985高校的博士畢業也就這個水平。

我自己讀博的時候,5篇論文中我自己有4篇一作,導師一篇。我的導師目前已是三級教授,論文對他來說,通訊就足夠,每年我們課題組高倍引論文也有幾篇,他都不和博士爭一作的。在我求職的時候,科技論文必須一作或通訊才算,二作不計數,不清楚你讀研的學校是如何認可的,我在省內的雙非院校求職同樣要求必須一作或通訊。當然綜述類的文章基本我們都是導師一作,沒辦法學生一作投出去就被拒稿(普通博士對某個領域或方向的展望不太被認可)。

我感覺你要是想讀博,或者網上走,在更好的院校讀博,跟這樣的年輕導師有前途,只有他們還有拼的精神,起碼會逼著你做實驗、寫文章,畢業的時候運氣不差的話,起碼是3篇論文在手。這樣說的理由是我有博士師弟和你差不多,已順利通過985高校的博士申請考核。還有就是,既然已經分配,你沒有提前主動選擇,還是別折騰,安心的跟著他讀3年,一起努力,真的不會差的,畢竟他自己也得要求評副教授的。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帥小西De


研究生複試正在火熱進行中,複試通過後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導師選擇(有些學校複試前或報考前導師就確定了),可以說,一個導師的好壞很大意義上決定了你的研究生三年到底值不值!

判斷一個導師學術水平的重要指標就是他的項目數和文章數了。社科類看的是SSCI和CSSCI(南大),理工科看的就是SCI和EI了,按學科不同,數量會有不同,SCI分量要比EI重不少。

985、211高校導師就不用說了,現在能進入的都是國內外高水平博士,這些博士畢業時一般都有幾篇SCI的要求,如果沒有,很難畢業。還可能這個導師是45-50之間的老師,如果沒有讀博,也可能沒有SCI,因為評職稱早,當時需要的文章也不用SCI,現在可能我不太搞科研了,這樣的話我覺得就不要跟他讀了。

現在進入普通二本高校也得是博士畢業,而且對文章都有要求,一般也得兩篇SCI起步,或者是幾篇EI,或者是一篇SCI+兩篇EI等等。所以新進入的博士評上副教授然後有了碩導資格後,一般都有SCI。有兩種情況導師可能沒有SCI,一種是二本學校本校畢業的博士,有些有SCI,但有部分沒有,因為學校對博士畢業沒有SCI的要求,另一種可能是45-55的副教授,他們評副教授早,要求低,有了副教授職稱後就可以上碩導,他們可能SCI、EI都沒有,這類老師一般也不想上教授了,搞科研的激情也不高,所以不建議報考。

選導師時除了注意導師的項目和文章,還要注意質量。有些文章雖然是SCI,但是花錢買的,比如有些數據庫的開源SCI,這些文章還比不上EI,所以還要看看文章是不是發表在知名數據庫(愛思唯爾、IEEE等)的期刊上。

看導師文章還要注意連續性,導師近年是不是有文章,近幾年是不是一直有文章,這也是需要考慮的關鍵因素。

這些只是從導師的學術水平來考慮,師德等也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一葉知秋有仙則名


這個問題真的很蛋疼,普通學校你要是發文章,不管是核心還是sci,導師必須一作加通訊,學生就是個打工的,雖然論文二作在學校評獎可以,但要考博和找工作人家只看一作😂,沒辦法,只有到更大平臺才能改變現狀


珊瑚海rui


分兩種情況

1.老師實力差點,真的發不出去,這樣就算了吧,謹慎選擇,畢竟現在畢業要求那麼高。

2.以我導師為例,教授多年不需要文章,實力很強,所有人發的文章全部學生一作,老師二作+通訊,可以說非常好了。


IT老劍


導師做不到的,只要你努力,你一定會做到,俗話說:沒有狀元師傅,只有狀元徒弟。馬雲老師也沒搞出來什麼物聯網不是?馬化騰導師也沒搞出個騰訊不是?


秋爽171687978


不怕老師沒一作,就怕老師搶一作


大臉151148886


你說的這個我不大相信,沒有一作怎麼當上的導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