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教育諮詢
過早的讓孩子參加課外輔導到底是害孩子還是愛孩子?什麼時候讓孩子參加最好?
先回答第二個問題吧,這個問題比較容易回答
問:孩子什麼時候參加最好?
答:孩子有需要的時候參加最好!
這個“有需要”我需要解釋一下,因為我的一些觀點可能會跟大眾不太一樣——這個“有需要”並不單隻孩子成績不好或者學習有困難的情況。常規參加課外輔導的情況是孩子學習上遇到困難了,但是為了避免被徹底的落下,而單憑孩子自己或者在校學習又很難保障孩子快速追上,那麼這時候給孩子找一個額外的補習方式也就是首選了。通常找在職教師一對一效果是最好的,其次是非在職的一對一,然後才是有針對性的小班課,至於大班課根本不適合“補差”的需求,建議不要考慮了。<strong>
<strong>但是如果你認為只需要補習一下孩子就能提高起來,那麼我覺得這就有點想當然了。
孩子學習效果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先天的學習能力不行,也可能是學習態度、習慣、方法不好,補習只能“救急”但是卻解決不了這些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你不去解決,那麼你只能一直給孩子補下去——我們不說經濟壓力,只說你考慮過孩子未來如果多門課都出現了學習困難的情況,你能補的過來嗎?時間就安排不開了啊,而且一定也會影響其他學習的不是嗎?
所以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還得從孩子自身入手才行的,不能只是依靠補習!
這是一般情況下的“補習”。
但是生活中我們還會見到另外一種“補習”——而這就是我說的“有需要”中的另外一種需要:提優。
這種形式上也是“補習”的學習方式,其目的、學習內容等較之“補差”的補習是截然不同的。它更側重於超前、拓展、提高。通常是那些學有餘力的學生去參加的。
因為我家孩子上了不少輔導班,而且所學的內容都是以提優為目標的,所以我對這塊比較熟悉一些。我能給你的建議就是:孩子在學好課內的前提之下,如果還有精力、興趣和能力,那麼可以考慮給孩子進行一定的拓展和提高。
至於你是選擇報班還是自學,這個看情況:
1、如果你有這個能力,或者孩子有這個能力去做這些事情那麼不用報班也是可以的;
2、如果你沒有這個能力,但是你想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那麼也可以不用去報;
3、如果你想讓孩子系統的去提高,那麼我還是建議報一個吧,畢竟這東西專業的和非專業的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4、如果你知識想讓孩子簡單的提高一些,比如多做點拓展題就行了,那麼不用去報班也是可以的。<strong>
過早的讓孩子參加課外輔導有無必要
我不是很清楚題主對“過早”的定義,因為這種事兒在我看來是因人而異的——因為每個人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是不一樣的,但是接受學校教育的進度大都差不多,所以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學習能力不足的跟不上,學有餘力的吃不飽。
拋開那些“正合適”的不說,光說這兩種比較極端的情況,對他們來說“補習”的早與晚會直接影響後面的整個學習不是嗎?
比如成績差的學生,出現問題了,如果你能夠自己解決那麼固然好,如果不能呢?你會因為別人說的什麼“減負”然後就放任孩子保持現狀嗎?
再比如成績好,你可以不去給孩子提優,但是如果你打算去給孩子“開個小灶”的話,那麼你覺得早點好還是晚點好?
除此之外“早”、“晚”還受到了“班”的本身影響——不同機構、補課老師的水平、能力、態度等對自己孩子幫助到底有多大也會直接影響效果,萬一你點兒背了,幾遍“早”補了,但是選擇的機構、老師有問題,那麼也可能達不到你想要的效果啊。
所以我認為談論“早”和“晚”之前還是要先從孩子的“需求”出發。
對於有些孩子幼兒園就開始了他們的所謂“補習”之路,比如說在一些城市裡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幼兒園的孩子就已經在父母的陪伴下出沒於各個英語機構了。<strong>
而有些孩子他們可能直到考上大學之前都沒上過任何的補習班。
那麼你說早點開始的是愛還是害孩子?從來不給孩子報的是愛還是害孩子?
我這裡有一個判定標準我認為可以作為很重要的參考依據——孩子有沒有興趣?
如果有,那麼就沒問題;如果孩子沒有甚至非常牴觸,那麼家長就應該考慮一下是否還有必要繼續這麼做下去了。
我不能說一定要放棄,但是起碼可以考慮一下是否需要多做一些溝通、引導呢?
關於這點,我想很多給孩子報過樂器類的家長應該深有體會吧?尤其是當我們再要求孩子練習的時候,可能就是一個鬥爭的過程,但是那些堅持下來的人們可能又會發現,原來真的“熬”過那段時間之後,孩子反而又會再次喜歡上……
最後我想說的是,“輔導班”不過是個“工具”,我們在選擇它們的之前應該清楚我們選擇它們的目的是什麼,而不是把所有的希望寄託在上面。無論是學習類的還是興趣類的,不是說報了班就萬事大吉了,千萬不要把輔導班當成了父母逃避自己責任、義務的藉口,也千萬別當成了靈丹妙藥……
<strong>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我認為合適才是最好,不是每個孩子都需要上課外輔導班,也不是每個孩子上輔導班都能提高成績
一個好的輔導老師是一個能讓孩子對學習開悟,能提高孩子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不是單純的補習孩子學校學習過的,反覆重複,只是形成背誦式的記憶。
所以我認為孩子需要上輔導班應該是:
第一,孩子在學習上遇到瓶頸,學校老師起不到作用,需要一個能啟發孩子,為他打開這個結的老師的時候,再去上輔導班。
第二,就是孩子因為一些原因,比如休假或長病了一定時間等,有些功課落下了,需要補習。
第三,有些孩子,就屬於接受慢的孩子,特殊情況,需要老師輔導。
第四,孩子主動要求報班的,這樣的要積極支持。
大多數孩子都能學會,我認為報不報輔導班,有的看不出效果來,只是家長的一種跟風心態,並不見的真有效果。
tianshan9xuelian
題主這個問題有意思:過早,這個界定意思表達很明白了――過於早,什麼問題都有個“度”,這個已經超過合適的“度”了,就是不能採取的做法了。
這個問題可以分解為兩個角度:
1、課外輔導輔導內容是什麼,適合不適合孩子。其實,早教班接收的學生有很多。二胎時代的到來,出現了新的社會需求,也就相應地產生了滿足需求的機構。託養的孩子,據我周圍的朋友瞭解,最小的6個月。沒有看孩子的老人,又沒有能力僱保姆,朋友的同事把6個月的孩子託養到機構了。我在想,這個託養機構也不只是餵養,也會教學點內容吧?算輔導不算?同事孩子膽怯,怕見生人,不到兩歲去了一個口才班,兩三個月還真見效了:孩子敢直視陌生人眼睛大聲說話了。輔導內容適合孩子的,就是可取的。
2、孩子角度適合哪種教育。我同事孩子只喜歡英語,就從兩歲多進入一個收費高點的外教班輔導,快要上小學了,孩子還在堅持上,不容更換。根據孩子自身性格習慣,還兼顧身體發育情況。像這些培養習慣性格補救的,可以早點上,但有些就不適合早輔導。比如鋼琴,需要手指發育差不多,所以有5歲的習慣要求……
愛孩子,是母雞也會做的事情。怎麼適當地科學地愛,確實是值得研究的。我個人不建議5歲前上什麼輔導班,多陪伴孩子,帶孩子接觸自然增長見識,刺激孩子神經的各種興奮點,才是第一位的。
花自香17
每個孩子的智力水平是不一樣的,比如我外甥女兩歲半就能背下完整的成語故事了,而鄰居同齡的孩子還在牙牙學語呢,只會簡單的對話。每個家庭經濟條件也不同,對孩子的期望值也不同,所以什麼時候開始補課,並沒有標準答案。望子成龍的就早一些,佛系順其自然的就晚一些。不能說早補課就有害,特朗普的外孫女四五歲吧,就找家教補中文了,扎克伯格也年薪幾十萬聘中文家教,他們給孩子補的也不可能只有中文。英國王孫五歲,曝光了補習課程,好像有七八個,過早補課如果有害,總統女王富豪們會不懂嗎?普通家庭來說,現在很多從一兩歲開始就補了,很正常,每個年齡段都有相對應的學習特點,專業的人去做肯定比順其自然發展要好
補習機構現在儼然已經成了眾矢之的,成了學生學習負擔重的罪魁禍首,其實補習機構不過是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而已,是學生家長在高考激烈的競爭壓力之下主動去找補習機構給孩子補課的,並不是受到補習機構的“雞湯加忽悠”,被“裹挾”而去的。現在年輕的家長大多都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被欺騙洗腦的可能性有多大? 誰賺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投資孩子的教育,不是害孩子
孩子的學習,確實是可以從胎教開始的。每個階段都有特有的認知特點,我是認可早教的。也認可學齡前提前學習語數知識,而不是學齡前只是玩,上學後零起點。太佛繫了是對孩子不負責,除非是自己能教育孩子,或者家裡有人有礦,不愁孩子的未來
Jim64046356
首先,我想說,每個家長都是愛孩子的,儘管出發點不一樣,但是那份愛,都是最真摯的!
至於說讓孩子參加課外輔導,到底是愛孩子還是害孩子,那就要看怎麼界定這個過早了。
我看到過三歲不到的孩子大哭,死活不願跟父母分開去上輔導班,可是家長覺得既然交了錢,就得去的,這樣的情況,我覺得就有些過分了,孩子的安全感受到傷害,即使學到了知識,也是得不償失的。
但是,現在的家長都怕輸在起跑線上,都想讓孩子早早的接觸繪畫、舞蹈、樂器以及數理化的學習,那到底什麼時候參加最好呢?
我認為,如果是繪畫、舞蹈等業餘愛好的輔導班,應該以孩子的興趣為第一位的,可以在跟孩子提前商量好的前提下,去上試聽課,如果孩子喜歡,並且願意堅持,就可以讓孩子繼續下去,如果孩子不喜歡,那就沒必要強迫了。
如果是數理化等文化課的輔導,應該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而定,最主要的,還是要先分析孩子某一科目薄弱的原因,是基礎概念沒學會還是壓根不願意學,如果能夠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如果能解決孩子的學習態度和學習動力問題,我想,那就根本不需要課外輔導了。
權媽在線
不要強求孩子一切隨眼根據孩子興趣愛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