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裡,你吃過記憶深刻的東西是什麼?

農友君


我出生在膠東半島的煙臺萊陽一個小山村。

那裡風景優美,村前有一條小溪,夏天那裡是我和小夥伴們最喜歡去的地方,春天漫山遍野的鮮花盛開非常漂亮,我已經有二十年沒有趕在鮮花盛開的季節回去了,雖然我的家長人美,但是那時候的生活是貧困的,肉這種食材只有在過年過節的時候才可能吃上。

不過那時候大家的生活水平都差不多,卻吃少喝的,特別是到了春天,冬儲的菜吃完了,媽媽就開始挖野菜,從薺菜開始,各種各樣的野菜一直吃到自己種的菜長出來,吃過的野菜品種那就太多了,不過這些都不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種蟲子,豆蟲。

說起豆蟲我都流口水了,豆蟲分兩種,一種是長在豆葉上的,這種豆蟲吃起來比較麻煩,需要把它放在水了先把它淹死,然後把頭揪掉,然後用筷子把它整個反過來清洗乾淨,然後再用辣椒剁碎炒著吃。還有一種是地裡的豆蟲,豆蟲長到一定的時候就會鑽到地裡變成蛹,在它變成蛹之前把它挖出來,這種豆蟲不用反過來清洗,直接清洗就可以了,清洗完晾乾後,直接油炸,味道非常鮮美,每次我都能吃好多。

那時候每到秋天,媽媽就去地裡挖豆蟲回來給我們做著吃,還有螞蚱,現在想想那時候好幸福啊,跟在媽媽屁股後面,幹完農活就去搞點野菜,豆蟲之類的回來改善生活,比現在的大魚大肉更容易讓我滿足,有媽的孩子像個寶,真是一點都沒說錯。

回不去的童年,回不去的農村。





山東春雨


在農村裡,你吃過記憶深刻的東西是什麼?


在城裡我們吃慣了大魚大肉,當在異鄉,最想念的永遠是農村兒時每天擺在飯桌前的那一碟下飯菜,在我們這叫它香辣豆豉。這可是我們當地有名的下飯菜,濃郁可口,有時是紅油豆瓣醬,就著熱騰騰的白米飯,讓辣椒的香氣爆炸在口中,回味無窮。每次在外鄉想念家時,都不覺得這是一道菜,這也是對兒時快樂時光的一種懷念了。


記得小時候每次去學校之前,母親總會從大缸裡拿出做好的豆豉,還有自家做的鹹菜,醬瓜等等,切成小丁,在鍋中放入少許紅油,爆炒之後拌上芝麻,放入一個小罐中,我會在包中放幾個饅頭,這是我當天的伙食。雖然它不值錢,但是我童年的所有味覺和美好回憶了,每次想起來都甜滋滋的感覺。

精選黃豆醃製好的豆豉,確保每顆飽滿的前提,再和剁好的幹辣椒爆炒,下一步淋上少許芝麻油,超級下飯菜就這樣做好了。看上去色澤鮮亮,聞上去醇香濃郁、鮮香味美,是一道典型的“湘辣”家鄉美味。當忙碌一天之後,當疲憊的身軀閒下來,一家人坐在一起,用香辣豆豉拌個飯,簡直是一天中最大的幸福。

春天到了,已到做豆豉的好時節。豆豉和臭豆腐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們聞起來臭,吃起來香,凡事吃過的人,絕對不會放過它。香辣豆豉口感純正,香辣撲鼻,雅稱“江湖開胃王”。不管是單吃還是配菜,鹹淡、鮮辣味道都非常到位,反正我每次出車都要帶上兩瓶。

農村老家的下飯菜,那是家鄉的味道。香辣豆豉,已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菜品和調味品。小時候家裡條件差,一碗香辣誘人的豆豉是每餐的標配,沒有葷腥不要緊,白米飯配上豆豉一切都搞定。豆豉香辣可口、入口鬆軟,放入舌根下慢慢品味,讓你的味蕾全部打開。

家鄉的香辣豆豉,就是我在農村吃過記憶深刻的東西!!!


三農土鄉


從小生活在黑龍江的一個小鎮上,那裡山清水秀,人煙稀少。18歲來到大城市學習,畢業後為了生活打拼,再成家,生子就很少回去了。無數個不眠之夜,想念家鄉的山山水水。 記憶中吃過的印象最深刻的東西是家鄉的山上生長的野生的蘑菇。來到城市後,就再也沒吃過那麼美味的野生的媽媽做的的小灰蘑炒辣椒了。印象中記得自己平生第一次去山上採蘑菇的場景。小學五年級的一個暑假,有一天上午,正在家門口玩耍,遇見小學同學蘇桂琴和她的姐姐還有鄰居們一大群大媽們,每人手上挎著一個塑料筐,一看就是準備上山採蘑菇的樣子,於是立馬回家拿起塑料筐跟在她們後面,準備上山採蘑菇。也許是人多上山膽子大,沒多長時間,每人就採了一筐蘑菇高高興興的回家了,於是晚飯媽媽就炒了一盤美味的野生小蘑菇。直到現在,那盤蘑菇的味道總也忘不掉。


洛陽關小艾


在農村裡面你吃過記憶最深刻的東西是什麼?看到這句話不由得讓我陷入深深的沉思,帶入了兒時的回憶中。

猶記得兒時的冰棍:便宜的一角錢能買兩個,大熱的天含在嘴裡,涼在心裡全心身的舒暢。那時最喜歡的是幫母親去打醬油,剩下的錢不多,但足夠買個冰棍的。記憶裡的冰棍甜到了心裡。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冰棍,聖代,冰激凌.......想吃隨時可吃,但是在沒有了兒時的那種滋味。

猶記得兒時的辣椒糖:彎彎的紅紅的辣椒的造型外面裹著一層薄薄的塑料膜,下面有一個木質的小木棒,類似與現在的棒棒糖,但沒有那麼繁瑣精緻的包裝,不過比現在的棒棒糖美味的多啦,看著孩子很滿足的吃著棒棒糖的表情,我禁不住也放了一顆在嘴裡,甜滋滋的.但只能甜到口裡,甜不到心裡。為了兒時的那個記憶,我跑遍了大街小巷的各個角落去尋找,但始終沒又找到辣椒糖,也沒有找到兒時的甜味,不覺有些失望。失望之餘又有些慶幸,找不到一樣的,也就保留了兒時那種甜在心裡的滋味。

芝麻糖也是兒時記憶深刻的東西,現在隨處都能看到買到,但是總也吃不出童年的味道。

猶記得兒時的貓耳朵。這種零食在當時可以算是“網紅零食”來的,基本每個地方的小孩子都喜歡吃,吃起來酥酥脆脆的很好吃。最記得以前每年過年的時候,家裡的桌子上都會放滿這樣的貓耳朵,每次都是吃得好過癮。

猶記得兒時的辣皮,辣條:現在說著就想流口水,童年時一個饅頭加一個辣皮,就是一頓飯,可美味了。那是上學時經常這麼吃,如果錢財上在寬裕些,在買一袋方便麵(那是主要是吃白象方便麵)那就更美味啦。現在也有很多種辣皮,但總覺得不好吃。有一天路過超市,聽到在喊老辣皮,兒時的味道。不由得進去看了看,一看外包裝一樣,就買了一包,到家迫不及待的打開嚐了嚐,結果大失所望。這那裡是老辣皮啊!明明就不是記憶中的味道,太毀記憶啦!

經過這此辣皮事件,我在也不去尋找那兒時的記憶啦,兒時童年那是過去的事情,那時所發生的人.事.物都已過去,那時經歷的一切無論是美好的,還是失望的,終歸都是過去的。是我們人生中不可逆轉的,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記住那美好,不要妄圖去找尋,去擁有。往事不可追尋,努力活在當下。我們之所以無法找尋兒時那美好記憶

那甜蜜的味道,主要是現在社會進步啦,國家富強,人們的物質生活有了很大的進步,現在在吃的方面選擇越來越多,越吃越精細,越吃花樣越多,胃口被養的越來越叼。可能變的不是我們兒時所吃東西的味道,而是在物資貧乏時代所得到的那種珍惜,不易的甜蜜。而現實生活的富足獨獨缺了那份珍惜。


農村小小李


說實話,我從小到大沒有吃過苦,也沒有在農村生活過,但我卻吃過一次‘’憶苦思甜飯‘’,那也是迄今為止我唯一吃過的很難下嚥的飯。記憶之深刻,不想起來則罷,一想起來則記憶猶新,猶如昨天剛剛發生過似的,所有的畫面都歷歷在目。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我正在讀初一,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運動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學校更是不能例外。當有一天老師通知我們會在某天去農村‘’接受再教育‘’並要吃‘’憶苦飯‘’的時候,我和我的同學們都顯得異常興奮。之所以期盼著這一天早點到來,全是因為我們學校裡的學生幾乎都沒有在農村生活過,一是很想了解另一種生活狀況,二是可以不用整天待在學校裡,可以自由自在的玩一天。

左等右盼的這一天終於到了。一大早,我們按照老師的要求,帶上了好吃的早餐(我生活在部隊大院,條件比其他同學要好一些,於是特地帶來烤麵包還有肉包子),興致勃勃地到學校集合,乘車前往目的地。

一路上都興奮著,歡歌笑語,歌聲灑了一路。到了目的地後,同學們都爭先恐後地下車排隊,等候老師分配到戶。我和另外五個同學被分配在一戶嚴姓人家,家裡有五口人,兩位老人及年輕的父母還有一個比我們小一點女孩子。我們很主動地把帶來的食物送給了這家人,然後被引到指定地點(整個年級的學生都集中在一起,以班級為單位,分片劃地)開始幫助幹農活。雖然不怎麼會,但是我們也夠聰明,一學就會。不時有同學受傷(被稻穂刺傷還有不小心走在田埂上扭傷),老師與校醫忙的團團轉。更有意思的是團支部的老師還在喊著‘’輕傷不下火線‘’的口號,那個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就不要提前!

勞動結束後,以班為單位,大家圍坐在一起,聽農民伯伯們講過去的苦難,讚美新生活的甜美。到了吃午飯的時間了,只見幾位奶奶大嬸們端來幾筐菜團,每個學生都得到了兩個。然後老師開始了戰前動員,號召大家一定要把拿去手裡的食物消滅掉,並且以‘’粒粒皆辛苦‘’這首詩結束了動員令。同學們看著自己手裡的菜糰子,面面相覷。有的同學用舌頭舔了舔,立刻露出一副苦相來。好在老師們不辭辛苦,一個一個地督促著讓學生們吃下去,而且再三重申不準吐出來!沒辦法,所有的同學都閉上眼睛強嚥了下去,表情誇張的簡直無法形容,那個菜團難吃極了……。過了很多天後,我們終於知道了那天的菜糰子為什麼那麼難吃,原來學校特意地要求做出最難下嚥的食物給學生們吃,讓我們記住‘’苦與甜‘’!所謂的菜糰子,就是用糠加一點麵粉和野菜摻在一起蒸出來的……

難忘的過去,不悔的青蔥歲月!



手機用戶早知道了


我自小生活在農村,至今到現在還是在村裡生活,雖然結婚時也在市裡買了個簡單的二居室,但也就偶爾去打掃下,媳婦去的多,我甚至一年也去不了幾次!

說起難忘的吃的東西,我還真有幾次印象深刻以及難以忘記!

一個是我姥姥做的餅,用槐花和玉米麵做的餅。小時候八九歲一到暑假就被父母叫去給姥姥家幫忙放牛,很簡單,就十來頭牛,跟著姥姥姥爺去地裡,他們幹活我在不遠處看著就行,拿條牛鞭子!那時農村都不富裕,有的家庭孩子多飯都吃不飽,我姥姥到了春天把樹上的槐花摘下,加上玉米麵,揉吧揉吧做成餅,我不知道怎麼做的,只知道吃起來有些澀。我那時都基本吃白麵了,也就在我姥姥家吃玉米麵,老實說不好吃!不過到槐花季節基本都是吃這個,白麵偶爾換換口味。這麼多年過去了,生活條件好了,基本沒人吃這個了。去年我姥姥還做了幾張槐花餅打電話叫上我小姨們和在家的幾個外甥去吃,哈哈,老實說也就我媽媽吃了多,也吃的正常,因為她排行老大,什麼苦和罪都受過!這個我印象還挺深的!

還有是我媽媽煮的雞蛋,就是平常的煮雞蛋!那時我父親投了錢搞煤礦,沒整成,賠了,家裡困難極了,小學上學學費都是朝鄰居借的,有時困難到醬油都買不起,到現在還記得逮蠍子賣錢讓家裡吃了倆月的“有滋有味”的飯菜!家裡養著12只下蛋的笨雞,下的蛋從沒吃過,都是我媽媽賣給鄰居用來維持家庭開銷。偷著吃了幾次生雞蛋,被打得嘴都破了!記得後來一天父親回來了,應該是轉到點錢,第二天中午媽媽給煮了好多雞蛋,現在的印象裡就是好多好多,在一個小的瓷盆裡,我只記得我好像第一次吃煮雞蛋,吃了多少都不記得了,最後用雞蛋滾著面吃,哈哈,記得兩頓沒吃飯,沒消化了!

最後如果說印象最深刻的話,我想各位朋友和我都一樣,吃過最深刻的就是“苦”!城市也好農村也罷,我想沒有比吃苦更讓人記得深,記得濃!生活不容易,很多東西也來之不易,讓我們且行且珍惜,切勿長奢侈之風!





元謀人的時間


在農村,我吃過記憶深刻的東西是老鼠肉。

印象中應該是六歲左右,村裡家家戶戶都很窮,飯吃的是玉米飯,紅薯飯,勤快點的人家平時到山裡弄得些野兔,有些人家只有過年過節時才有肉吃。那時候村裡有戶人家喜歡弄些老鼠烤來吃(我們這裡的其他人都不吃老鼠的)。一次我跟小夥伴們去他家玩,弄了點老鼠肉來吃完,覺得很好吃,一下子吃了幾隻。出來後才知道那肉是老鼠肉,我當時就吐了,而且過後好幾天都在吐。所以一直記著,而且記憶深刻。


雖然現在很多地方有人在吃老鼠🐭肉,如廣東廣西都有人吃,還是生吃,有道菜是“三吱菜”就是剛生下來的小老鼠🐭,眼睛都未打開。聽說東南亞很多國家也有吃老鼠🐭的,有些旅遊景區的燒烤攤上並不少見。


黔鄉阿榮


說起農村我吃過記憶最深刻的東西那當然還是我們這邊的一種土蠶蛹了,不知道大家對異體蛋白過敏瞭解多少,我本人就是對異體蛋白過敏非常嚴重,而蠶蛹體內就有能導致人過敏的異體蛋白,所以我吃蠶蛹以後會發生特別嚴重的過敏。



我們這邊的土蠶蛹我一共吃過兩次,第一次是我七歲那年家裡忙著摘蘋果所以晚上沒時間做飯,就讓我去我們這邊小飯店要兩個菜晚上回家吃,我拿著錢到了飯館發現菜已經不多了,我要了一個紅燒茄子,然後老闆給我推薦說剛剛炸好的蠶蛹吃起來非常香,因為我看著跟經常吃的金蟬差不多,而且聞起來味道也不錯,於是我就按照老闆的推薦來了一斤,當然回到家以後因為嘴饞就吃了很多。


結果到晚上的時候渾身都起了很多的小疙瘩,然後就是身上特別癢,我睜開眼睛拉開燈看到我渾身都跟水腫了一樣,不過好在這次只是皮膚上過敏,然後大半夜敲開我們村醫生的門給我打了一針治過敏的針,白天醒來就好了。不過這次我第一次吃蠶蛹,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因為吃蠶蛹過敏的,我以為是我白天去某個地方玩耍沾染了過敏源才導致的過敏。

第二次吃蠶蛹是在前幾年高中的一次同學聚會上。那天馬上就要放假了,因為跟朋友一塊在外面租的房子,所以那天晚上我們就約好一塊聚會,在點菜的時候不知道哪個同學點了一盤烤蠶蛹,在聚會期間就吃了兩串。



聚會結束各自回去的路上也沒什麼事,但是到了出租屋我發現情況有點不對,因為我先是感覺嗓子有點癢,後來五官周圍開始起小疙瘩,緊接著就呼吸有點困難了,我急忙呼叫出租屋內的其他同學,同學看情況不是太好就馬上打120把我送去了我們當地縣醫院,當時到醫院基本呼吸就很困難了,說話也不能發聲了,於是醫生就趕緊帶我檢查然後打針做治療,折騰了整整一夜才有點好轉,後來在醫院住了一週才出院。後來醫生告訴我檢查結果說這次過敏是對異體蛋白過敏導致的,這次你的是呼吸道過敏嚴重,所以導致你呼吸困難,如果不及時趕過來還有窒息的可能,聽到這裡我嚇的出了一身冷汗,還好當時朋友及時打了急救電話,不然我可能都會有性命之危。




所以在農村裡我吃過記憶最深刻的東西就是蠶蛹了,不僅現在忘不了,以後我更是忘不了,也不敢去忘掉。


農業經濟第一線


七十年代,我和幾個小夥伴去鄰村樹林偷掃樹葉,被守林人抓住,搶走了我們用來裝樹葉的背篼,我們只好空手回家,給大人說了背篼被強奪走了,鄰居我大爺聽到後,對我們說:‘娃娃們,走,跟大爺去給你們要背篼走’,(我大爺人緣關係特別好,附近各村的人都認識)外面幾個小夥伴跟著我大爺去了鄰村進了一戶人家,那家人特別熱情的招呼我大爺,那時候農村特別困難,不一會兒飯桌上擺上了一盤雞蛋炒韭菜,一半綠一半黃,看的我們只流口水,誰也不敢動手,這時,我大爺說:‘娃娃們,這是有名的黃馬下青川,你們幾個吃了吧’,那時,我們也不知道什麼叫客氣,既然我大爺說了,就吃吧,我們每人只吃了一兩口,盤子已經底朝天了,那個香啊,簡直沒法形容,我心裡想,只可能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了。直到現在我六十幾了,還是忘不了那次吃的《黃馬下青川》。


三川人63


身為一名九零後,在我的童年記憶裡,沒有什麼太多的好吃的零食之類的,小時候媽媽揹著草簍子去地裡挑豬菜的時候,會在路邊的草叢裡抽出一根根的毛安,當然這是我們這裡的老家話,具體普通話怎麼睡那我就不清楚了。毛安,抽它的時候必須得在它最嫩的時候抽取,味道香甜可口,吃在嘴巴里有一種吃棉花糖的感覺,雖然它不是什麼特別誘人的美食,卻是我心中最好吃的。因為那是媽媽對我的愛,是我媽媽每次出去幹農活的時候必須帶給我的,那是獎勵我在家聽話的,是對我的讚許,所以在那個時候每天在家期盼媽媽回來帶給我一把把的毛安是我最最開心的時候了。

其實,現在看來那個時候的我們真的好天真,好快樂,即使沒有現在的大魚大肉,沒有現在的山珍海味來的有誘惑力,卻是我們心中難以忘懷的好東西,即使現在在農村的路邊或者野菜地裡依然可見,卻已然不是當初的那種味道,因為它總缺少了那個年代特有的單純。

願我們永遠擁有一顆童心,願我們父母永遠健在,願我們都能一切安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