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茌平縣賈寨鎮:大棚裡的青年“圓桌會議”

□本報記者 林金彥本報通訊員 劉曉暉

5月3日上午,茌平縣賈寨鎮耿店村耿付建的蔬菜大棚內,十幾名青年圍坐在一起,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青年“圓桌會議”。

當天,聊城團市委書記楊曙光帶領部分青年代表和市青聯委員來到耿店村,圍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與“棚二代們”展開了一場深入的對話。

“這幾年,我們享受到了返鄉創業的紅利。”棚二代耿付建說,去年,他承包的5個尖椒大棚,純利潤達到了十五六萬元。2010年,20歲出頭的耿付建決定結束在外漂泊的5年打工生涯,回到家鄉耿店村建大棚種蔬菜,拉開了本村“棚二代”返鄉創業的序幕。如今,耿付建返鄉創業已是第8年,村裡蔬菜種植蔚然成風,並且註冊了“棚二代”商標。“現在收入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是種植結構調整仍然依靠市場調節,滯後性明顯,跟風效應普遍。”耿付建說,希望政府部門能健全市場調節機制,運用大數據和智慧農業等互聯網手段,指導未來農業種植,增強市場抗風險能力。

“付建說的問題,是蔬菜種植存在的共性問題。大家可以暢所欲言,我們會發揮團組織聯繫青年的橋樑紐帶作用,讓大家的意見建議得到及時的反饋和解決。”楊曙光鼓勵在座的青年。

“蔬菜種植中,市場調節滯後問題需要解決。但是我們也要更加註重品質把控,建立農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另一方面,也要拓寬銷售渠道,實現銷售多元化。”耿付徵從前在外地從事電腦維修、網站建設等工作,回村創業後不僅承包了大棚,還與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合作,建起了村裡的電子商務中心,嘗試採用電商手段銷售蔬菜。“但是我們現在遇到的問題是,蔬菜保鮮難,運輸困難。”耿付徵說。“電商銷售蔬菜生鮮,確實是一道難題。”參加座談的電商從業者任華恩接過了話茬,向耿付徵支招:“可以通過短視頻類的自媒體,對自己進行有特點的包裝,面向周邊地區精準的客戶群體推廣,這樣或許是一個不錯的出路。”

經過多年發展,耿店村的蔬菜種植已經實現了從單純追求數量到提高質量的轉變。以西紅柿種植為例,目前已經採用了蜜蜂授粉、椰糠栽培、水肥一體化等技術,特色明顯。長期從事農業領域創業的市青聯委員郝利說:“只有有特色的產品,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勝出。打造過硬的蔬菜品質,形成‘棚二代’知名品牌,耿店村的特色蔬菜種植之路才能越走越寬。”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交流思考和體會,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不知不覺間,時針指向了12點。與會青年還舉起右手,面向團旗,一起重溫入團誓詞。

“我們開展這次活動,目的就是學習貫徹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經常到青年中去,同青年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貼身服務青年成長、成才,讓他們感受到黨對青年的關愛,並鼓勵他們發揮特色、勇挑重擔,為聊城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楊曙光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