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汶上縣為什麼被譽為“中國佛都”?

汶上縣城西北角有一座十三層的佛塔,老老少少都稱之為黃金塔,是汶上城的標誌性建築。

山東汶上縣為什麼被譽為“中國佛都”?

1994年3月15日,在這塔下的地宮中,發現了歷史上記載的唐朝使者從北天竺犍陀羅獲得的釋迦牟尼佛牙舍利。經中央電視臺《探索與發現》欄目專題報道,一時人、財蜂擁,圍塔復建毀於抗日戰火的大寶相寺,更定塔名為太子靈蹤塔,汶上名聲大噪,因此豎起了中國佛都之號。

山東汶上縣為什麼被譽為“中國佛都”?

下面的知識曾引起世人濃厚的興趣。唐朝高僧義淨的譯著《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中記載:人間佛牙只有兩顆。一在犍陀羅國,後傳到烏萇國(今巴基斯坦境內),又傳到了于闐(今新疆和田縣),中國蕭齊時代(479—502)的僧人法獻從於闐帶回中國,如今供奉在北京西山寺,稱為法獻佛牙。一在羯陵伽國,公元370年由佛牙城王子陀多偕王妃稀摩梨,密藏佛牙於髮髻中逃難至錫蘭,供奉在斯里蘭卡康提市的馬拉葛瓦寺。

而汶上發現的佛牙也說是從犍陀羅帶回中國的。唐朝車奉朝隨使團出使佛國犍陀羅,因病滯留王城,遂出家;返國之時,犍陀羅大國師因當地佛教衰微,將佛牙贈與車奉朝帶回長安。車奉朝獻給唐德宗,德宗為他賜號“悟空”,他帶回的佛牙被稱為悟空佛牙。這枚佛牙先進入皇宮,後供奉在大莊嚴寺佛牙寶塔;唐僖宗攜至成都;五代後唐至洛陽;後晉由洛陽到開封,混入宮中眾多舍利之中,不為人知。因宋太祖之時找到並供奉了一顆道宣佛牙,北宋仁宗朝曹皇后將宮中舍利瘞藏於鹹平縣洪福院,其中就有悟空佛牙。沈括過鹹平再次發現悟空佛牙,執政官王安石取入東府(相府),在上面題下“東府”二字;為避免與道宣佛牙的崇拜衝突,神宗詔留大相國寺建木塔封藏,並命王安石儘快妥善處置。王安石為了爭取後宮對變法的支持理解,將佛牙直接贈送給太后寵信的嘉王。嘉王不敢長期持有。恰在此時,神宗趙頊、嘉王趙頵的五世堂兄弟——遷居汶上趙世昌赴京為兒子謀取“蔭補”功名。他與嘉王交厚,遂受命秘密瘞葬佛牙。趙世昌求在中都縣(今汶上),建造太子靈蹤塔瘞葬。太子靈蹤塔地宮牆壁上墨書題記:“政和二年三月十五日送葬佛牙舍利”。

1994年6月3日,《人民日報》頭版以《汶上將成第二個法門寺——新發現佛牙舍利等141件珍貴文物》向全世界發佈了這一消息。在國內也引起巨大紛爭。很快斯里蘭卡政府照會中國政府外交部,要求中國政府作出解釋。中國政府聲明,中國只擁有一顆佛牙。而北京的法獻佛牙是中央早就確認的,據說周恩來總理也曾驗看。我國佛教界曾先後恭送那法獻佛牙舍利前往緬甸、斯里蘭卡巡禮供奉,在國內的雲南、香港兩地信眾也曾恭迎過它的光臨。

山東汶上縣為什麼被譽為“中國佛都”?

如此汶上的佛牙很難獲得名正言順的機緣,看來汶上這中國佛都的名號也是虛有其表。

其實有塔以來,數以千年,汶上百姓,並不曉得塔與佛陀太子的靈蹤有什麼牽連。先有的大寶相寺,後建的黃金塔。佛塔初建,高聳雲天,塔頂黃色的琉璃瓦,在陽光照耀下燁燁生輝,金碧輝煌,因此得名黃金塔。黃金塔的建築歷經十數年,開有專門的磚瓦廠。很多百姓都會念誦形容其雄偉的半首詩:黃金塔,地接天,壘塔不用刀砍磚。

的確是瘞藏。黃金塔剛剛建成,正逢道君皇帝(徽宗)崇道滅佛:詔令天下“寺院”改稱“宮觀”;釋迦牟尼佛改稱“大覺金仙”;大相國寺供奉的神聖“道宣佛牙”流放大海……在這樣的形勢下,由於趙世昌等人對佛的信仰之堅定,保密工作做得很好。千百年來,多少信徒心目中的稀世聖物就在身邊,汶上百姓竟無一人知曉。百姓不知道也好,否則,對塔的崇敬也只有尊佛的單調,創造不出下面內涵如此豐富的傳說來。

山東汶上縣為什麼被譽為“中國佛都”?

一直傳說此塔是為鎮妖而建。大約在一千四五百年前,汶上縣北境大汶河裡出了一個兇惡的魚精。它體大如牛,性情殘暴,妖術狠毒,一眨眼就刮黑風,一翻身就鬧地震,一擺尾就決堤成災,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實在太大了。後來,汶上出了一位本領高強的英雄和尚,決心帶領黎民除此大害。他走遍汶河兩岸,動員成千上萬百姓向汶河裡撒石灰,把魚燒的焦頭爛額,只好跳上岸來。這時,和尚飛身騎到魚背上,抽劍刺透魚雙鼻,用鐵鏈鎖了個結實。之後,他指揮人們在縣城西北隅挖了一口大深井,將魚投入井裡,用石板層層加封,並在上面築起了寶塔。為防魚掙出井來再度危害,和尚即將寺院建在塔旁,帶人日夜輪番敲木魚唸經防守。傳說和尚多於寺院旁建塔和唸經時敲木魚,即由此而起。這位和尚為民除害的精神和事蹟實在感人至深,可惜他過於仁慈,沒將魚殺死,致留下後患。據說,魚在井裡翻身時,仍能造成地震。一千多年來,魚究竟翻了幾次身,引動了多少次地震,造成了多少樓臺、殿閣倒塌,恐怕誰也說不清。但有一點很清楚:一千多年來不管發生多大的地震,汶上寶塔安然如初。有些善於破解神奇的人說,這不僅是因為汶上寶塔建築技藝高超,也由於那位英雄和尚的神靈日夜防守的緣故。

多麼美好的傳說,儘管與寺廟的歷史有所出入,卻流傳千年而不竭,並無一人刻意訂改。千年如一日,黃金塔和它的故事,始終是汶上百姓的驕傲和念想,飄虛空大的佛都稱號實在是可有可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