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生活是平凡的,但你能不平凡地度過它

1953:生活是平凡的,但你能不平凡地度過它

1953年,《中國青年》響應國家號召,刊登了一篇名為《中國青年要在祖國建設的新時期中奮勇前進》的文章。文章指出:“一九五三年,是我國開始大規模的有計劃的經濟建設的第一年,它標誌著一個偉大時期的開始。那些規模巨大的近代化的廠礦企業,就要逐漸地在我國的土地上建設起來,我國的工業生產就要不斷地增長起來。隨著工業的發展,我國國防建設也將更為加強,農業也會跟著發展起來。當我們的國家建立成為工業化國家的時候,我們就要進入更美好的社會主義社會。隨著經濟建設的高潮,必然要到來文化建設的高潮。大規模建設的開始,就指明瞭新中國無限光明的發展前途,指明瞭中國青年無限美好幸福的將來。”

這一年,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之年,《中國青年》刊登了題為《慶祝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的文章,指出:“不實現國家工業化,我們就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經濟落後的面貌,不迅速消除經濟上的落後,我們的國家就仍然有捱打的危險……祖國建設事業的速度,是與青年一代各方面成長的速度分不開的。如果廣大青年不能成為生產上的能手,本行的專家,並且具有高度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思想,以及具有勇敢、堅定、不怕困難的品質,偉大祖國的建設事業便要受到嚴重損失。”

這段論述中提到建設事業所需要具有的“勇敢、堅定、不怕困難的品質”,作為一種精神力量,成為《中國青年》探討的重點。鞍鋼黑色冶金設計公司選礦燒結科燒結小組全體同志寫了名為《生活是平凡的,但你能不平凡地度過它》一文,他們說:“從表面上來看,我們的工作是相當單調的,沒有想像中那樣火光四射,鐵水奔流的場面。但是,我們非常尊重自己的工作、熱愛自己的工作,因為這是祖國託付給我們的任務。每當我們想到,我們要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按照蘇聯最新的技術標準,設計一座世界上第一流的燒結廠時,透過了黑暗的廠房,我們看到了工廠的未來和祖國的遠景。我們知道,我們的努力是不會白費的。到時候,燒結機在轉動,吐出了一車車的燒結礦,它將煉成鋼,變成奔馳在公路上的汽車、田野中的拖拉機和衝鋒陷陣的坦克車。每當想起了這些,我們就忘記了工作中一切不順利的事情,加倍努力地工作。”

1953年的中國青年,為了建設一個“美妙的新社會”,紛紛投身到火熱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中國青年》號召 “青年學生也必須努力學習,首先要為了祖國當前的需要而學習,積極地響應祖國的每一個號召,努力學習文化,學習科學和技術,切實地掌握各種知識,準備更好地為祖國服務”。這一情形,穿越70年光陰,同樣適用於今天的實際。教育部最新公佈的2018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顯示,在京高校共新增98個本科專業,其中新增備案本科專業79個、新增審批本科專業19個。不少新增專業與眼下大熱的“人工智能”“大數據”密切相關。

核心技術領域的突破成為時下年輕人大有作為的地方,也有更多年輕人投身到這些高精尖領域,為國家在世界佔有領先優勢做出自己的貢獻。(文-董鐵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