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林黛玉才是第一女主,曹雪芹為何要讓薛寶釵做“花中之王”?

曾嘟嘟


其實很簡單,這種象徵的背後就是基於曹雪芹對於正人君子與世俗大道的認識。

敦厚君子與世俗大道

——黛釵花象徵的寓意

一、曹雪芹的斷世標準

在《紅樓夢》當中,賈雨村曾謂世人人行兩種大惡大仁,正邪兩賦就只有高人逸士與情痴情種,而賈雨村的看法其實就是曹雪芹看待世人的標準。其實曹雪芹對於一個人的評判並不是拘泥於世俗的道德標準,而是按照自己的一套,他既憎惡那些作奸犯科的大惡,也不推崇大仁大義的聖人,對於混沌行於世間的俗人也不是欣賞,他所欣賞的就是第四類——既具有善惡兩端又不泯然於世——高人逸士與情痴情種,因此他欣賞的人物並非孔孟聖賢而是柳永、阮籍、宋徽宗、唐明皇,甚至陳叔寶都覺得可愛,這也就是在《紅樓夢》當中可以明顯窺見曹公對甄士隱的認可對寶黛兩個驚世情痴情種的喜愛的原因。

其實就所代表高人逸士的甄士隱與代表官場行惡的賈雨村二人的下場是可以明白曹雪芹在《紅樓夢》這本

自我抒情的小說中大量運用象徵與伏筆來表達自己的斷世標準和與人喜好。

二、薛寶釵的形象與其牡丹花的象徵

在抽花籤的時候,薛寶釵抽到了牡丹花。幾乎從屈原開創的"香草美人"的傳統開始,我國的文學作品就極其喜歡用花草樹木來比喻人,《愛蓮說》可以認為是後世創作當中頗為優秀的代表。其中對於牡丹的描寫是這樣的,"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自李唐以來,世人甚愛牡丹。",這甚愛到了什麼程度?"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很顯然牡丹是被認為人間的富貴花,而且最為世人所喜愛,而在中國的美人當中,最能認為擔得起牡丹花的就是楊貴妃。

第二十八回,描寫寶玉要看寶釵戴的,可是因為寶釵"生的肌膚豐澤",所以好不容易才褪下來。這時,寶玉注意到了寶姐姐的"雪白一段酥臂",雪白豐盈的肌膚想趁著鮮紅的紅麝串就會有幾份活色生香的感覺,是一種明豔的美感,第三十回寶玉說寶釵:"怪不得他們那姐姐比,原來也體豐怯熱。"。可以說這裡曹雪芹直接就只出來了薛寶釵是相近於楊貴妃那一類人間富貴花的模樣,因此給她花中之王的象徵是不出意料的。

其實關於曹雪芹對薛寶釵的人物設置上從對她的外貌上就有了很多的伏筆。第五回中寫道:",生得肌骨瑩潤,舉止嫻雅。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眼如水杏。又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相對於林黛玉的外貌描寫,對薛寶釵的外貌描寫就已經具象化了,"臉如銀盤"倒不是說薛寶釵臉大,而是寫其臉型圓潤是最符合中國傳統審美的臉型,再加上朱唇黛眉杏眼,就是一派明豔端莊的美感,配上肌骨晶瑩舉止端方,這樣的外貌可以認為是在傳統中國社會最被認可的一類外貌,這一點可以仔細觀察賈府眾人對薛寶釵外貌的評價就可以知道,對於薛寶釵的外貌換個詞來看就是"國色"。這樣將薛寶釵比作"真國色"的牡丹就是可以理解的。

當然實話說,無論是將她比作牡丹,還是對於她國色的描寫,本質上還是為曹雪芹對於這個人物想要象徵的一類人來服務的。而薛寶釵象徵的是哪一類人呢?無疑就是曹雪芹所認為的"世俗大道"的那一類人物的佼佼者。這裡"世俗大道"並非貶義詞,很明顯相對於對賈雨村的鄙夷,曹雪芹並未在《紅樓夢》當中對薛寶釵有什麼厭惡的色彩,相反還有幾分的同情。可以說,薛寶釵的熱病就是她所代表的這一類性格的很好的體現,外表端莊不動聲色服用的藥物也是大寒之物,但內裡火熱難以排遣,這就是傳統社會最能如魚得水的一類性格,熱衷功名利祿對外界又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

關於牡丹的傳說神話很多,有一則流傳甚廣,就是當年武則天下令讓百花在冬天開放,面對火刑僅有牡丹不從,頗有一些風骨,因此我認為曹公也是相信這則傳說,所以在講述薛寶釵為人處世的時候雖然是個"冷麵君子",但無論是面對自己的母親兄長還是對寶玉的情難自已還是對黛玉的憐惜,都是在講這個想要"送我入青雲"的女子並非賈雨村一流,而是還是有一些人情氣味的。

因此曹公會選取牡丹來象徵薛寶釵而非林黛玉。某種程度上來講,雖然曹雪芹是不屑於"世俗大道"的但是他又不可以擺脫這種環境,因此他對於薛寶釵的態度就是他對那些身處世俗當中又難以擺脫不得不順從卻又保持幾分真情的人的態度吧。

三、林黛玉與其芙蓉花的形象分析

在《紅樓夢》當中雖然女子眾多,但是林黛玉是女主角是毋庸置疑的。而在抽花籤的時候,林黛玉抽到的是芙蓉花,也就是荷花。這個隱喻其實相對於薛寶釵的牡丹花而言更是容易讓人理解的。

對於荷花的欣賞可以從《愛蓮說》說起,"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對荷花的表述可謂是"花中君子",自此再極為流行的植物喻人當中,

能代表君子的莫過於荷花與竹子,因此林黛玉抽花籤抽的是荷花,而住的瀟湘館處處翠竹。

林黛玉其人是可以用君子來稱謂的,先可以不說她的學識才華,就單單從她為人處世的品性也是頗有君子氣質的。雖然由於某些不知所謂的"紅學家"的不負責言論,讓林黛玉與愛使小性子小肚雞腸這一類形象相勾連,這可真的是極不負責的。

就從與賈寶玉的戀情簡單的來說一下,二人自幼相識,又有前世報恩的因果,再加上二人都是世上難得的情痴,他們的戀愛是非常順暢的,但是又由於不可掙脫的禮教的束縛,和生性的矜持,因此兩人從相知到相戀的過程並非順風順水,而是有過很長的一段試探,也就是因為這段試探,讓人感覺林黛玉是一個小肚雞腸愛使小性子的人,可是這樣子的行為不也就是所有常人面對還未在一起的心上人的那種患得患失的態度麼?在經過那一番試探下來,二人相知相許之後,再來看林黛玉的行為,實際上是極守禮教,與賈寶玉既不像年幼的時候那樣毫無嫌隙的打鬧玩樂,也不像試探期當中的吵鬧與彆扭,而是儘量減少與寶玉的單獨相處,行為舉止也不再極為親密,對於自己的婚姻大事更是靜待大家長們的首肯。因此林黛玉其人是很守禮節的,絕非什麼無所畏忌的絕對的封建叛逆者,她的行為是很是君子之節。

同時在對荷花的印象多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那樣不浮誇而自然可愛清新明朗的,這個可以認為是林黛玉性格上的一種,她天真可愛雖守禮節但又不是迂腐誇張,雖有君子不溶於世俗的孤高,但是面對他人的善意也是溫柔承受,所以林黛玉謂之君子,是那種溫柔敦厚又風光霽月的君子,而不是賈政的那種正人君子不近人情的不可愛的君子。因此會用荷花來比喻,而非梅花更不會是富貴的牡丹。

挺有意思的是,對於林黛玉的外貌描寫。"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病如西子勝三分。 "寫的十分抽象而不是薛寶釵那種可以想象的外貌。但是在通過他人旁敲的眼光來看,林黛玉是那種身形纖細瘦削,一派風流之狀,這樣的相貌實際上是很符合現代人的審美,但是這種相貌在古代只被蘇東坡那一小溜的風流墨客所追捧,相對於薛寶釵的國色,林黛玉的相貌實際上更有宋明清江南花魁歌姬的特點,雖然清麗脫俗,靈動逼人但卻不是豪門正房夫人的相貌,雖然荷花君子之狀但所愛者甚少,縱然牡丹富貴逼人但還是為世俗大道所追捧。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對於黛釵二人不同的婚姻命運在選擇象徵的花上來講就已經埋下伏筆。雖然林黛玉是第一女主君子清潤,但是終歸會被人間富貴花的世俗大道壓倒,因而曹雪芹讓薛寶釵做"花中王"。


一往文學


以物比人,是中國文學的攸久傳統。《詩大序》說:詩人六義,一曰風,二曰雅,三曰頌,四曰賦,五曰比,六曰興。其中的“比”就是以物比人,也就是比喻、比擬。屈原的楚辭,也以香草美人比君子人格,以毒花惡草喻小人品質。

以物比人的關鍵點在於人與物之間的相似性。這種相似,一方面體現在外型的相似性的。比如一個人長的高大威猛,如果再加之身手矯健,人們可稱之為“龍虎之姿”。如果他行動笨拙,人們可戲稱之為大狗熊。但決不會稱之為小花貓,原因在於,二者不像。另外在於內在精神上氣質上的相似性。狡猾的,人們稱之為“狐狸”,遲緩的,人們稱之為蝸牛。這都是所謂的比。

《紅樓夢》中當然保持了中國文學這一攸久的傳統,以鮮花比美人,以香草喻君子。所以,書中也有以花喻人的情況,把花做為主人公人格象徵與其聯繫起來。但是,《紅樓夢》美女眾多,可以說是一個異彩紛呈的百花園,許多人都與花有聯繫。但曹雪芹並沒有特意設計出一個百花譜來,明確的說誰是什麼花。只是某些人物與花之間有某些相關性。比如,香菱與荷花,判詞中有“根並荷花一徑香”;晴雯與芙蓉,在她去世之後,賈寶玉做過《芙蓉女兒誄》;史湘去與芍藥,她曾有過醉眠芍藥茵的故事等等。至於書中的一二號女主林黛玉與薛釵,她們的人格特質,不是用某一種花可以代表的,所以,他們二人都與幾種花相關聯。並不能用某一種花把她們框住,比如林黛玉是什麼花?按書中的說法,她原本是西方靈河岸邊的一株絳珠仙草。香草美人,是君子品格的象徵,而林黛玉對世俗之情,並不熱中,在她的性格中,有明顯隱士的特點。而花中,菊花被稱為“花之隱逸者也”。林黛玉又恰恰以菊花詩奪過魁,“孤標傲世攜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正是林黛玉人格的真實寫照。所以,以菊花比林黛玉,似乎挺貼切。

但在《紅樓夢》中,林黛玉還寫過《葬花呤》《桃花行》,其中所葬之花,肯定不是菊花,更可能的是桃花,因為菊花很難有“花謝花飛花滿天”的景象。所以,林黛玉的與桃花又有交織。那麼她到底是菊花還是桃花呢?答案是,都是,也都不是。都是,因為菊花也好,桃花也好,都只可能是林黛玉人格的某一部分,不可能是全部。菊花代表了她“孤標傲世”的隱逸性懷。而桃花代表了她紅顏薄命的最終歸宿,是一種青春易逝,飄泊無根之象。說都不是,因為林黛玉不是花,而是絳珠仙草。

薛寶釵與牡丹有所交集,在一次行酒令的時候,她抽到了牡丹花的籤。牡丹的氣質與薛寶釵很像符合。周敦頤說:“牡丹,花之富貴者也。”牡丹,在中國文化中,代表著富貴,富貴的特徵就是金玉滿堂。薛寶釵生於富商之家,身佩金鎖,本來就是富貴的形象。這與牡丹的內在氣質相合。另外,薛寶釵與林黛玉比較起來,在外形上,一個豐滿,一個瘦削,一個環肥,一個燕瘦。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審美風格。花中的牡丹是一個富麗堂皇,碩大豐滿的形象。如果從外形上相對比,誰更象牡丹呢?顯然是薛寶釵。

牡丹是富貴花,是世俗之人所欣賞和喜愛的。普通人結婚,都要做床大花被,上面印著牡丹,稱之為“花開富貴,金玉滿堂”,討的是個喜氣。“文人雅士”和“世外高人”們,卻未必喜歡這種俗氣的熱鬧。在林黛玉與薛寶釵之間,林黛玉是“世外仙株寂寞林”,這個富麗堂皇的牡丹肯定不符合她的氣質。

薛寶釵的性格是隨分從時的。雖然她也是“山中高士晶瑩雪”,但她對世俗的觀點,並不反對。能夠合光同塵。因此,無論是外型和氣質上,牡丹都與薛寶釵相符,而與林黛玉不相符。

這裡所謂的“花中之王”,指的應該就是《紅樓夢》書中把薛寶釵比做牡丹一事。這個“花中之王”的稱號,是世俗的觀念。喜歡的人多,並不代表就是最好的。這就好比沒有實現溫飽和富裕的人看來,錢是最重要的。正如牡丹。而在不必為衣食所困的人那裡,還有更高的價值。文人雅士們,喜歡的一般不會是牡丹,他們常常把“梅、蘭、竹、菊”稱為四君子,而玩味欣賞。其中並不見牡丹。

因此,《紅樓夢》中,薛寶釵的花中之王,代表了她是世俗觀念上的勝利者。而林黛玉是精神上的勝利者。二者是春蘭秋菊,各擅勝場,各美其美。她們的結局一樣都是不好的。但這不能否定她們本身的美好。只能反襯社會道德的不合理。


七月流火140400643


真實的曹先生對薛寶釵是很讚賞的,寶釵也是大觀園最完美的女性。知書達理,寬厚謙和,美麗端裝。幾乎沒什麼缺點。惟其如此下場卻最淒涼。為什麼?惋惜之餘,都會有此疑問,這正是曹公用心之處。為什麼呢?這樣好的女子卻遭受這種下場?最後人們終會恍然大悟,社會,制度,才是根源!


明越清泉


因為從得到賈寶玉這個角度來看,薛寶釵最終獲得了勝利,而林黛玉最終香消玉殞。

從現實的角度看,賈寶玉影射了由和氏璧製成的傳國玉璽,象徵著中華皇權,林黛玉影射了明朝亡國之君崇禎,而薛寶釵則有滿清王朝建立者皇太極的影子。


江上神思者


因為黛玉是仙草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