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始交,萬物並秀

<table><tbody>

2019年5月6日星期一

立夏 | 天地始交,萬物並秀

己亥年



農曆四月初二


立夏 | 天地始交,萬物並秀

立夏

四時天氣促相催,一夜薰風帶暑來。

隴畝日長蒸翠麥,園林雨過熟黃梅。

鶯啼春去愁千縷,蝶戀花殘恨幾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閒看槐蔭滿亭臺。

立夏 | 天地始交,萬物並秀

趙友直

/<tbody>/<table>

入五月,亦晴亦雨,乍暖時寒。

春日盡,綠肥紅瘦,落花滿徑。

南風起,綠蔭密密,細雨綿綿。

夏始立,雲別春去,炎暑將臨。

立夏 | 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立夏三候

一候,螻蟈鳴

螻蟈,螻蛄也。小蟲,生穴土中,好夜出。《淮南子》曰:螻蟈鳴,邱螾出,陰氣始而二物應之。泥土中晝伏夜出的小蟲,是夏天的信使,一聲聲細微卻清脆的蟲鳴,講述著夏夜的故事。

二候,蚯蚓出

蚯蚓,地龍也。陰物,感陽氣而出。《歷解》曰:陰而屈者,乘陽而伸而見也。

三候,王瓜生

《圖經》雲:“王瓜處處有之,生平野、田宅及牆垣,葉似栝樓、烏藥,圓無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開黃花,花下結子如彈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細而多糝,又名土瓜,一名落鴉瓜,入中藥用。”王瓜的藤蔓,隨著氣溫,不斷攀升。

立夏 | 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此時,太陽到達黃經45度,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 | 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過了立夏,萬物才真正地直立起來。鄉間田埂上,薺菜的莖已經粗壯得足以高舉起花;麥田裡,麥浪翻湧,從新綠變成墨綠,等待著灌漿抽穗。五月的風吹過,吹來樹葉奇異的香,也將蒲公英的種子吹向遠方。

立夏 | 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立夏,學著肆意生長。晚風與流雲揮手,吹來立夏,帶來花的音訊和風候悄悄溜走,人心也熱烈起來。槐樹綴滿米白的小花,薔薇爬滿了牆,慵懶的貓在陽光下蜷成一團。人們換上單衣,內心熱烈而膨脹。不如索性學李漁之“閉藏”,夏不謁客,不設頭巾,不穿衣鞋,或裸於亂荷之中,或仰臥在長松之下,自在逍遙。

立夏 | 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立夏,四月節。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古人解釋夏為“假大”。莊子說:“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生,塵垢也。死生為晝夜。”身體乃是外在物質元素假合而成;外在元素假合而產生的生命,乃是暫時的湊集。生和死就好像晝夜一樣地運轉。生在假借之中,原本虛幻,這就是《詩經》所說的“假哉天命”。夏,寬縱萬物放任其生長,而假使其狂妄而不顧一切。灼熱的人流,綠得發亮的樹葉,聒噪的蟬鳴,冰塊在汽水裡融化,過不完白晝的三十六度五。

立夏 | 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秤人又掛蛋,立夏嘗三鮮

在南方,有立夏過午秤人的習俗。人們在村頭掛起一杆大木秤,秤鉤懸一把凳子,大家輪流坐在凳子上面秤,據說這天稱過體重之後,就不怕夏季炎熱,人也不會消瘦。

立夏 | 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從立夏開始,天氣逐漸炎熱,許多人特別是小孩子容易身體疲乏、腹脹厭食,稱之為“疰夏”。所以家家戶戶煮好蛋,放進用綵線編制的網兜裡,掛在孩子胸前。孩子們不急著吃,常三五成群,進行鬥蛋遊戲。蛋頭碰蛋頭,蛋尾擊蛋尾,蛋殼不碎者為贏。

立夏 | 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立夏時節,江南一帶要“嘗三新”。三新,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三鮮。南京人指玄武湖的櫻桃、高淳的青梅和鎮江的鰣魚;蘇州則指櫻桃、青梅和麥子。無論是何三新,品嚐時鮮,便是立夏的樂趣。硃紅的櫻桃甜蜜可口、青梅酸爽清新、新麥醇香、鰣魚正肥美。無一不透露著夏季的勃勃生機。

立夏 | 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立夏 · 夏始立,夢始生

何以愛夏日

愛夏日陽光播撒下的旺盛生長

愛夏日烏雲蔽日時的憂懼迷茫

愛夏日傾盆暴雨中的不屈掙扎

愛夏日雲開天晴後的坦然豁達

不比立秋的沉穩,立夏的“立“是立足

是經過春天的稚嫩,長成了陰陰夏木

如少年步入社會,是俠客仗劍走天涯

如步入一片瘋狂生長的原始森林

立夏 | 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眼看著陽光明媚,樹木忽然間長滿了葉子

就像電影裡的東西長得那麼快

常常讓人產生那樣的信念

生命隨著夏天的來臨

又重新開始了

儘管寒來暑往、四季更迭

人一天天老去,信念會一點點消散

但只要是在夏天,便會永遠肆意生長

長成夏木之陰陰,生如夏花之絢爛

立夏 | 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青春致敬新時代 | 房山中醫流動醫院的紅色印記

5-4 特稿

立夏 | 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北中醫

5-4 特稿

立夏 | 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北京中醫藥大學2019年第二批博士後招聘啟事

5-2 特稿

立夏 | 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宣傳部

文字 | 常銳博

攝影 | 李敏瑩

排版 | 趙依佳

生命又重新開始了

隨著夏天的來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