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語來源自什麼語言?


滿語來源自什麼語言?


滿文雖化自蒙文,滿語實出自索倫

金梁【1】在《光宣小記.滿洲語》文中贊伊克坦【2】精通滿語,由此他對滿語淵源作以考證:“家文直公(伊克坦)精滿文,文帝師,餘於其邸遇索倫【3】人,問以滿、索語言,乃知滿、索同出肅慎,索倫、女真皆肅慎一音之轉也。嘗以語音證之,如滿、索語呼父皆曰'阿嗎',母皆曰'額莫',面皆曰'德勒',目皆曰'雅薩',乃至山曰'阿林'、水曰'莫仁'、日曰'西'、月曰'必牙',語音皆同也,即鄂倫春、達呼裡亦大同小異,足見同出一源也。滿文雖化自蒙文,滿語實出自索倫,必無可疑。又滿洲初起於俄漠惠鄂多里城【4】,索倫語則曰'我滿都裡',其音頗近滿朱,此當為滿洲名稱之原始,而滿朱、滿住猶屬後起之義,惜餘不解滿文、滿語,不復能詳為之引證耳。又女真其字類隸楷,而女真語其音似滿洲,此亦足為同出一源之證。”


滿語來源自什麼語言?


滿語來源自什麼語言?


注【1】:金梁(1878—1962),號息侯,又號小肅,晚號瓜圃老人,杭縣(今杭州)人,寄居北京。滿洲正白旗瓜爾佳氏。祖父名觀成,號葦杭;父名鳳瑞,號桐山;均為杭州駐防旗人。光緒三十年(1904年)進士。歷任京師大學堂提調、內城警廳知事、民政部參議、奉天旗務處總辦、奉天新民府知府、奉天清丈巨副局長、奉天政務廳廳長、蒙古副都統等。 民國成立後,任清史館校對。後經張作霖保薦,任北洋政府農商部次長。1929年應張學良之邀主辦“東三省博物館”事務。“九一八”事變後來津,與清朝遺老組織“儔社”、“城南詩社”等各類團體。曾為大公報撰社評。工書法,擅篆、籀。著述豐富。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典守瀋陽故宮古物。輿餘鐵珊、金月洲等就瀋陽故宮翔鳳閣一處所藏書畫輯盛京故宮書畫錄,1922年自序成書。《美術年鑑》、《書畫書錄解題》、《盛京故宮考》。金梁在北伐勝利前夕,參與《清史稿》的修改校刻刊行事宜,時人頗有爭議,1937年《清史稿》關外本二次刊印,適逢亂局,其對《清史稿》安全出版印刷保護無疑有著重要貢獻。著作有《清宮史略》、《光喧小記》、《滿洲老檔秘錄》、《黑龍江通志綱要》、《近世人物誌》、《瓜圃叢刊敘錄》,《三壇》、《大北京》、《天壇志略》、《雍和宮志》等幾十餘種。

解放後遷居北京,在國家文物部門任顧問等職。

1962年12月27日在北京去世。

據金梁本人《瓜圃叢刊敘錄》稱:“家父所刊叢書,以關於掌故者為多,原擬名《國故零刊》,瓜圃為龍湫故園名。先曾祖父別號瓜亭,著有《瓜亭雜錄》。先祖父偶亦自署瓜山。家父曾於盛京東陵闢地種瓜,用故園名,自號瓜圃老人,遂以改題所刊叢書曰《瓜圃叢刊》,皆取義於瓜爾佳也。”可見,金梁以及祖上對瓜爾佳頗具思念之情,對瓜圃情有獨鍾,均喜以瓜字為號。


滿語來源自什麼語言?


注【2】:伊克坦(1865-1922年),字仲平,西安駐防旗人,滿洲正白旗瓜爾佳氏。清朝末年大臣,宣統帝師傅。

光緒八年,鄉試第二名中翻譯舉人。光緒九年,覆試考列三等,準一體會試。光緒十二年,登第二名翻譯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選庶吉學堂監督,後升翰林院編修。光緒十九年,任右中允、翰林院侍講。光緒二十六年,任左庶子。光緒二十七年,授翰林院侍讀學士。光緒三十年,授翻譯會試副考官。 光緒三十一年,任光祿寺卿。光緒三十二年,任都察院副都御史。後任正藍旗漢軍副都統。

宣統三年,伊克坦奉命毓慶宮行走,充任溥儀滿文老師。伊克坦與大學士陸潤庠及侍郎陳寶琛,同奉命直毓慶宮,朝夕入講,遇事進言,憂勤彌甚。丁巳復辟,潤庠已前卒,寶琛為議政大臣,伊克坦不爭權位,日進講如故。及事變,誓臨危以身殉。伊克坦忠直有遠識,主開誠佈公,集思廣益;而左右慮患深,務趨避,時復相左。

民國十一年,卒,時年五十八,諡號文直。


滿語來源自什麼語言?


注【3】索倫:索倫部是明末清初對分佈於石勒喀河、黑龍江流域、外興安嶺一帶的鄂溫克、鄂倫春和達斡爾等族的總稱,是黑龍江中上游的土著部族集團,活動地域從貝加爾湖以東、勒拿河以南,經石勒喀河、外興安嶺,到黑龍江中游的結雅河(精奇里江)、佈列亞河(牛滿江)一帶。

皇太極天聰八年清軍徵索倫(鄂溫克、鄂倫春),皇太極對將領的諭旨有這樣的話:“切此地人民,語音與我國同,攜之必來,皆可以為我用。攻略時,宜語之曰:爾之先世,本皆我一國之人,載籍甚明”。

《達斡爾族志略初稿》所載:“索倫、鄂倫春系秦漢之挹婁,東晉之勿吉,北魏之拓跋,隋之靺鞨,唐之女真,宋遼時稱為金國。內分生熟二部,滿洲為熟女真之後裔,索倫、鄂倫春為生女真之後裔,與達斡爾居於黑水之北,稱為黑水部。清為索倫部,鄂倫春附之。”這說明索倫部與滿洲在族緣、地緣、語緣上具有密切的聯繫,同時索倫部中的三個部族在族源、地緣、語言文化上更是不可分割的。索倫人跟滿族人語言相通,語音相同。清朝到乾隆時期完成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任務。索倫部的三個民族即鄂溫克族、鄂倫春族、達斡爾族均是弱小民族,索倫人參加了清朝前後七十多次的內外戰爭,他們的腳步遍及中國二十多個省,還征服了緬甸和尼泊爾,為中國打下了大片的疆土。索倫人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能稱得上“戰鬥民族”的一個群體,後來索倫人強悍的血脈和剽悍的民風,融入我國東北地區。中國有這樣一個強悍的部族,曾經讓俄羅斯哈薩克兵團也害怕不前。常年的征戰,人口大量傷亡,經濟發展落後,但是其至今依然能夠存在於中華民族大家庭裡,可以說是一個奇蹟。這與索倫部的民族意識有關,也與當時清朝的民族政策有關。


滿語來源自什麼語言?


注【4】:清皇室很明確的記載始祖布庫裡雍順所到之處是俄漠惠之野俄朵裡城。

《欽定滿洲源流考》明確指出——“始祖居長白山東俄莫恵之野鄂多理城城在興京東一千五百里寜古塔城西南三百三十里勒福善河西岸”。

廣義的長白山指整個長白山脈,即東北地區東部山地的總稱。北起完達山脈北麓,南延千山山脈老鐵山,長約1300餘千米,東西寬約400千米。所以,也可以說俄莫恵之野鄂多理城在長白山東側。

勒福成河專指牡丹江源頭到鏡泊湖之間,敦化額穆鎮就在牡丹江西岸。清代歷史地圖把額穆鎮標作鄂摩和(額穆赫)索羅,明永樂五年(1407年)設額穆赫索羅驛站。滿語“額穆赫”滿語意為水濱,“索羅”為驛站。

從地圖的直線距離發現,寧古塔舊城到敦化額穆鎮不到100公里,額穆鎮到赫圖阿拉距離是350公里。古代裡的長度和今天的500米的裡不是一樣的,加上實際路線的蜿蜒。而且額穆鎮從方位到距離完全符合,所以可以確定是牡丹江上游的額穆鎮這一帶。清始祖布庫裡雍順最有可能是黑石鄉丹南村上岸。鄂多里是風口之意,從記載的情況看,應該是黑石鄉一帶新建的小城。最有可能是黑石鄉的金溝遺址。

《額穆縣誌》記載:“實今舊縣城北四十里北大秧地,帽兒山下有古城,適合佛納赫之方隅裡至,當即古之鄂多哩···”。現在額穆鎮北大秧的西北岔村東北1公里的帽兒山,有一個規模不大的古城遺址,出土的文物屬於遼金時期。這個地方隱蔽,可能是清始祖布庫裡雍順建立的一個據點,與歷史上的扈倫國地域接近。鄂漠和索羅又作俄漠和蘇魯、俄漠惠,東海女真窩集部落聚集地,今吉林省敦化北部。努爾哈赤1607年兼併瓦爾喀部(在今圖們江下游及沿海地方)。又佔有了赫席黑(今敦化一帶)、俄謨惠蘇魯(今張廣才嶺東北鄂木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