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銀行”的神奇KPI

大夥現在去百度一下“傻子銀行”這個關鍵詞,會發現此“坑”已被阿里旗下螞蟻金服主導的網商銀行所牢牢佔據。剛公佈2018年財報的網商銀行,被一眾媒體評價為“傻子銀行”這事兒刷了屏,以至於新任行長金曉龍只好招認了,對,他們就是一家“傻子銀行”。

傻在哪兒呢?媒體們說,網商銀行作為全中國服務小微企業最多的銀行,卻是一家利潤墊底的銀行。

利潤怎麼個墊底法?根財報數據,其2018年淨利潤為6.7億元人民幣,在目前所有已公佈年報的銀行中幾乎墊底。拿網商銀行的淨利潤去比大銀行們動輒幾千億的淨利潤,自然是不科學的,那就比比同屆的民營銀行小夥伴微眾銀行,依然相去甚遠。微眾銀行2018年年報尚未公佈,但據業內估算其利潤較2017年已有較大增幅,而其2017年的淨利潤已有14.48億——同期網商銀行淨利潤僅為4.04億元。

論利潤指標被大銀行們遠遠甩在身後,但論服務的小微企業數,網商銀行卻可以反過來把大銀行都遠遠甩在身後。截至2018年末,網商銀行已累計服務小微企業和小微經營者客戶1227萬戶,戶均餘額僅2.6萬元。

據瞭望智庫近日發佈的《銀行業服務小微實踐調查》,過去一年中,在所有公佈相關數據的銀行中,網商銀行服務小微企業數毫無爭議地位居榜首,是城商行鄭州銀行的218倍,是股份制銀行華夏銀行的171倍,是民營銀行微眾銀行的36倍,甚至是國有大行建設銀行的5.5倍——成為全中國NO.1。


“傻子銀行”的神奇KPI


據《銀行業服務小微實踐調查》,截至目前,網商銀行服務的小微企業數已經超1500萬戶,而全國一共才有小微企業約9000萬戶。話句話說,每6家小微企業,就有一家使用(過)網商銀行。

難怪兩會期間,銀保監主席郭樹清在提及金融機構如何為民營和小微提供服務時,在採訪中點名表揚了網商銀行。

神奇的KPI

KPI考核是一根指揮棒。往往企業的價值觀所向,就是KPI指標所向;而KPI指標定向哪裡,往往員工們就朝著哪裡使勁,業績自然就朝著哪裡增長。

如果網商銀行真成了“傻子銀行”,那隻能說,KPI指標一開始就定得夠“傻”。

“愉見財經”還記得2017年底,從線上走向線下的網商銀行披露線下業務半年業績,時任行長黃浩在那裡一個勁盤算著國內線下具有經營性質的小微商戶近1億,其中4000萬(2017年數據)已經使用收錢碼,言下之意是進入了該行服務“碼商”的目標客戶範圍。

讓人驚訝的是,當時媒體問及利潤會有多少,黃浩竟答不上來,原因是他們“還完全沒有統計過這塊兒盈利”。

就是這麼任性。開展業務先算能服務多少客戶,愣是沒算能賺多少錢。“我的KPI裡從來沒有營收、利潤和貸款規模,我的KPI是用戶數,客戶滿意度。”黃浩表示。

再往前回溯,把團隊都帶“傻”的第一人,可能是任性的馬雲。在網商銀行成立的2015年,馬雲就下了“5年內服務1000萬小微”的軍令,這一路下來,該行不止一位高層,在多場合不止一次表示過,他們不注重短期盈利。

去年6月,在網商銀行成立三週年的大會上,該行宣佈已經提前完成了“服務1000萬小微”的任務。很快,網商銀行給了自己一個新目標:推出“凡星計劃”,服務3000萬小微企業。

“傻子銀行”的神奇KPI


3000萬小微的新目標,就意味著要去覆蓋全國小微企業總量的1/3,光靠一己之力效率雖高卻還不夠,於是網商銀行選擇了“開放”,讓外部金融機構們共享自己的“310”模式,計劃在未來三年合作1000家各類金融機構,去達成服務3000萬小微企業。

所謂“310”,是網商銀行的標誌性貸款模式,即3分鐘申請、1秒鐘放貸、0人工干預,這是網商銀行可以賦能給金融機構的線上數據和決策優勢。而合作機構們具有的資金端優勢,又彌補了所有互聯網銀行都有的短板。

接力棒交到十幾天前剛上任的新任行長金曉龍手上,“傻”的傳統顯然一點都沒變。對於年報中的利潤墊底卻堅持服務更多的小微,金曉龍表示,如果這樣就算傻子,那網商銀行要繼續當一家“傻子銀行”。

“我們的目標本來就是做服務小微企業最多、但利潤最少的銀行。”金曉龍說。

此外金曉龍還在某公開場合自我追加了形象生動的KPI一條:他信誓旦旦,要在未來3年內,讓中國所有(符合資質的)個體戶、路邊攤(諸如路邊的包子鋪、菜市場的小攤主這些“下沉群體”),想貸款都能貸到款。


“傻子銀行”的神奇KPI


對於“凡星計劃”的進度,今年3月1日,金曉龍在北京透露,目前他們已與超過400家金融機構實現合作,服務的小微企業數還在持續增長。

從初期以螞蟻生態內部、藉助阿里在小微商戶B端服務的優勢起步,再到借船“支付寶”移動支付的下沉去往小微“碼商”的藍海,將銀行服務範圍拓展至阿里生態外,再到打開自己、對外賦能、行業合作共生的“凡星計劃”,網商銀行服務之路,也完成了從1.0到2.0的戰略升級。

更“傻”一點

金曉龍的“傻”似乎還更進了一步。因為他不止不以利潤為KPI,不止說到要繼續服務更多的小微商家,還說了——盡力降低給小微的貸款利率。


“傻子銀行”的神奇KPI


其實在2018年,數據作證,網商銀行已經這麼做了。

年報顯示該行在服務更多小微的道路上快速擴表。2018年末其資產規模擴張至958.64億元,較上年末增幅近23%;其中最大頭的增長來自於發放的貸款及墊款,報告期末達476.89億元,較上年末增幅高達近51%。

常規思維必然是,貸款放多了,生息資產規模上去了,利息收入顯然也會跟著大比例增長,怎麼著也該同比增個百分之四、五十吧?然而並非如此。

對比貸款及墊款同比增幅51%,2018年,網商銀行錄得利息收入63.89億元,同比僅增13.8%。也就是說,多放了超過一半的貸款,利息收入只多了一成多而已。

眾所周知,小微企業們是最不具議價能力的長尾群體,很多不能在主流金融體系裡借到便宜錢的小微企業和經營者們,生意上缺頭寸了只好選擇投靠高利貸。網商銀行的利息收入上不去,不是因為他們開不高利率,而是不想開高,甚至在主動調低。

時任網商銀行行長黃浩在去年曾向媒體坦言,在資金端,該行融資成本較上一年平均上升約1個百分點,而在資產端,給到小微商戶的貸款利率下降接近1個百分點。

這種自縮利差導致利潤不佳的行為,真不可謂不“傻”。

由此再說回到KPI。網商銀行的行長可不是隻管拉著更多小微企業來貸款那麼好當的,自縮利差之後,該行得向風控要效益,向基於AI的運營能力要效率。

黃浩曾表示,他們不做大水漫灌式的放貸,方法論是用“碼”來實現線下商家的互聯網化後,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突破了傳統金融風控的諸多限制。


“傻子銀行”的神奇KPI


其實所謂的大數據和用戶畫像也並不都那麼玄乎。雖然那些路邊的包子鋪、菜場的小攤主們,很多是連刷銀行卡的POS機都裝不上的小業主,在傳統視角里,他們的確既缺乏抵質押擔保,外界對他們的資金流和經營情況又摸不清,因此很難判斷他們的信用狀況;但後來,他們收款都用上了支付寶企業“二維碼”呀,數據隨之汩汩而來,網商銀行強大的金融滲透力便會趁勢打開。

亦即,通過線下場景化新零售網絡的社交、交易、金融數據等建立起關係鏈,再通過大數據技術進行畫像、風險控制管理,以此提高信貸效率。

大框架上來說,網商銀行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風控可以分三類。

- 一是身份識別,通過資金鍊,識別商戶交易是不是有效?是不是在刷單?是不是地下黑產?有沒有異常的交易?是個人還是經營者?如果是不同的身份,會有完全不同的風控模型和授信策略;- 二是預測經營能力有沒有出現異常;- 三是行業識別,通過交易模型做算法。

“愉見財經”聽說,目前螞蟻金服在小微金融、數據化風控上有超過10萬的風險指標,有超過3千的風險策略和100多個模型;在線下“碼商”風控體系裡,線下模型已經超過20個,風險策略超過500個。

2018年末,網商銀行的不良率為1.3%。同期我國商業銀行整體不良率為1.89%。

此外,網商銀行的降本增效還在於其是一家將核心系統都建立在了金融雲上的銀行。金融雲計算平臺可賦予銀行處理高併發金融交易、海量大數據和彈性擴容的能力,這也是服務更多小微和個人創業者的技術前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