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這個民族尚武嗎?

吳克彪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這是唐朝詩人王昌齡的名句。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是漢朝名將陳湯的名言。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這是漢朝名將霍去病的誓言。

漢軍方至,敵勿動,動則滅國!

這是大漢實力的體現!


數千年來,中國的版圖從中原一隅之地擴張到近千萬平方公里,不尚武如何能夠實現?只不過,作為人類農業文明代表的漢民族,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防守反擊而已。


人類文明的四大板塊――中國、印度、中東、歐洲,只有中國實現了大一統,從此許許多多的征服之戰都變成了內戰,許多名將也因此成為內戰高手。

不是我國國際名將少,而是過早的大一統使打出國門的機會少。西方與此剛好相反,當很容易就能打出國門時,國際名將自然會很多。


但漢民族的尚武在不同階段也有區別。

以宋朝為界,宋以前尚武精神最為突出,強漢盛唐便是集中體現。

衛青、霍去病、竇固、竇憲、李靖、李績、蘇定方、王忠嗣……哪個不是赫赫名將!

宋朝開始,我國開創了人類最早的文官政治,科舉造就了龐大的文官集團。

與漢唐相比,宋朝更為內斂,尚武和對外開拓精神減弱,這是宋朝成為第一個被完全征服的中原政權的根本原因。


明朝的開拓進取,史稱“治隆唐宋,遠邁漢唐”,徐達、常遇春、藍玉、戚繼光,皆為不世出的名將。


漢民族的尚武不同於遊牧民族,也不同於西方,具有強大的整合和融合能力,這一特點造就了我國今天的版圖。


心向青山


我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因此也過來簡單談一談個人的一點看法和想法。

一、本身漢族就是一個尚武的民族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這裡面的其實多數都是漢族。在那個群星璀璨的時代,哪個國家不尚武呢,不尚武就意味著滅亡,更何況國與國之間連年征戰,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作為支撐,誰能夠存活於世?

另外,春秋戰國數百年之爭,沒有哪個國隨隨便便能夠把另一個大國毀滅。

網上曾經有段子,說當年亞歷山大要是來到中國是什麼樣子,我個人觀點是,當時中原大地上的任何一個國家面對亞歷山大,都會是完勝,因為無論從兵力上,還是從裝備上,恐怕亞歷山大都不會佔什麼優勢。

二、文化人也從不是以手無縛雞之力為榮的文化人

我特別反感一句話,百無一用是書生,以手無縛雞之力為榮耀,這是榮耀麼?

春秋戰國時候,是個人物都是要佩劍的,即便是孔子、孟子這樣的夫子級的人物,也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畢竟六藝裡面還有御、還有射,不是隻知道讀大頭書的人。

看看李白,那詩詞當中洋溢著那種氣概,十步殺一人,本身就是一名劍客。辛棄疾,醉裡挑燈看箭,夢迴吹角連營。而且還曾經帶著寥寥數人衝入敵人軍中,萬人中捉得敵叛降!

我覺得這才是真瀟灑,真豪邁!

三、當前的時代更需要尚武的精神

但是不得不說,後期封建時代對人們整體的束縛太大,導致人們已經不再以尚武為榮。

當前的時代,更是洋溢著各種各樣的這種喪文化,男人越來越女性化,之前看到一些視頻節目上的所謂的男明星,說實話,這種審美確實讓人感到危機重重!

如果這些所謂的“男人”佔到主流,那麼國家危難時候,指望他們能夠扛起重任麼,恐實為難也!

少年強則中國強,男人就應該有男人的樣子,這個時代更應該呼喚讓男人迴歸血性,讓尚武的精神重歸於時代,不僅僅是漢族,而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


軍校和入伍指導


中華民族中的主要民族成分就是漢族。佔中華民族中的90%以上。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詩經…小雅…大東》篇講,意思說:天上有條銀河,照耀著人呵在發光,引導前進方向(北斗星)。漢域東,南達大海,西至巴爾喀什湖,費爾幹納盆地、蔥嶺,北達大漠貝加爾湖。漢朝公元前202年建立,統治古中國400餘年後成為一個民族的記憶,成為了一個民族所有的一切,稱漢族人,簡稱:漢;好漢。

漢民族崇尚和平,中庸之道,和諧共生,中正平和。從古中國到現代中國,中華民族從未侵略過任何國家或民族。現代之疆域遠未達到漢朝或清朝早期的國土面積。世界不是不知道,新中國建立才短短70年,清朝滅亡才一百餘年,多災多難的中華民族長期處在水深火熱中,長期處在半殖民,半封建農業農村社會狀態。經濟社會生活十分落後。落後就要捱打。1840年鴉片戰爭揭開併成為近現代中國史的開始,也開始了中華民族百年屈辱史。1840年前英國人開始用鴉片禍害中華民族,因奮起反抗防止亡國滅種危險的發生,中國人林則徐領導禁菸運動,焚燒鴉片,英國人開著軍艦為鴉片商開始報復,英國勝,簽下了屈辱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我們國東,小小的海中之國日本,與我們1895年發生中日甲午戰爭,日本倭寇勝,割讓臺灣並賠款。1931年日夲開始步步侵略,我們用14年開展了中國抗日戰爭,1945年才取得勝利。在古代中國如漢朝時,匈奴人步步緊逼,漢皇帝採取和親政策,在忍無可忍時,漢武帝時才採取反擊,一舉搗毀龍庭,把匈奴人趕到了漠北,擁現出了衛青、霍去病等民族英雄。在古中國的南,北宋朝時,少數民族打的中央王朝不得不遷都逃跑。古人的元朝和清朝皇帝都是少數民族統治中國。特別是清朝後期失去了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至今也沒有迴歸。現在只有靠實力,香港才得以迴歸祖國。臺灣在抗日戰爭勝利後迴歸祖國的。

偉大的新中國是崇尚和平,熱愛和平的。我們的中華民族亦是如此。建立新中國不足一年,1950年美國人領導聯合國軍開到朝鮮鴨綠江邊。我們被迫反擊開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國家在一窮二白,軍人小米加步槍,在冰天雪地中的艱苦條件下,志願軍艱苦卓絕打出國威與軍威並取得勝利。迎來了這近70年和平生活。我們十分珍惜來一之不易的和平環境。建國70年從侵略過任何國家與民族。只有個別不知天高地厚的丶不知感恩的小國,經常騷擾我邊境,以小欺大,還經常壞我們的好名聲,說我們欺負它們。

我們中國人崇尚和平相處,止戈為武,心地光明磊落,從不侵略任何人,任何國。從五年前與世界上開展一帶一路,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最好的說明與體現,分享我們的發展經驗一共享、共贏發展理念,走出一條和平相處,共贏發展模式,發展方向。世界發展趨勢看中國。短短40年已經是赱進世界舞臺的中心。有些人,有些國不適應中國人的發展理念,仍有冷戰思維,怕中國掘起……因為它們曾經侵略過…:…它們的各種博物館裡仍然有大批中華民族的優秀文物與國寶,它代表著我們的民族在敘說著它們是如何侵略中國的,是如何擄奪我們財富經過的!


國達贏五洲


我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學一段毛主席詞《沁園春、雪》裡幾句:“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毛主席在這些詞句中說的就是,為了祖國的大好江山,致使多少英雄好傑你爭我奪,撕殺爭鬥而流血丟命。只可惜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講究武治的多,研究文治的少。連自稱天之驕子的成吉思漢,也只知彎弓射箭,動刀用槍。毛主席最後不無感慨地說,最完美講究文采風騷的還是我們啊!

毛主席提出這幾位歷史赫赫有名的統治者,都是馬上的皇帝,經過幾番征戰奪取江山。

小學學歷史就知道,商湯趕走夏傑,周武王趕走商糾王,秦王贏政統一六國,建立了秦王朝,稱為始皇帝。這些說明,華夏先人是尚武的。

中國的文聖人丶儒家鼻祖孔子出生在武士家庭,他父親孔紇是著名武士,曾雙手托起城門,救出被困軍人。孔子不僅力氣大,還善於射箭。他辦學的六藝:“禮丶樂丶射丶御丶書丶數。"把個人訓練的射和御放在重要的位置。

後人畫標準的孔子像的腰間,都掛著一把長劍。這是因為那個時代,尚武之風盛興,文人佩劍,是高貴的象徵。孔子的學生,很多武士,不單習文,還在習武。所謂“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自古以來,華夏民族不僅講究個人研武練武,還講究大兵團做戰的戰略戰術,孫子兵法丶孫武兵法都是作戰的策略問題,現在世界很多國家都在研究中國兵法。

其實中國過去的歷史,就是一部幾千年的戰爭史。如果國力強盛,兵強馬壯,誰也不敢欺凌,如唐的貞觀時期,漢武帝時期,清朝的康乾盛世;相反國力衰弱,就會受到侵略瓜分。最具代表的就是清未鴉片戰爭以後,世界各國列強都來侵略我們,使我國倫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

毛主席說:“槍桿子裡面出政權。”這是千真萬確的真理。

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的領導下,打敗了日夲帝國主義,打敗了美帝國主義,建立新中國。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中國人民的武裝力量,保衛國家,保衛人民。

事實證明,中華民族是尚武的民族,是敢於和一切敵人戰鬥到底的民族。

當然建設國家單靠武力不行,還必須文治。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我們正在習主席領導下,精力圖治,為強國強軍而努力拼搏!








不老松446


百萬雄師天助雨鋒齊將帥,三千大事國生皇口正乾坤。



華眼總裁周雨鋒


強漢盛唐就是尚武的明證,但到了宋朝,實行重文輕武的國策,範事用銀兩擺平,漢民族失去了血性。毛澤東時代,血性迴歸,抗美援朝,敢於抗擊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把戰線從鴨綠江邊推進到三八線,取得了偉大勝利,打出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全世界對新中國刮目相看。


江山歸一統


獨尊尚文,壓武耽舞,春秋戰火,諸子奔走,奇謀妙計 ,層層疊疊,

秦皇獨出,天下一統,開我山河,

抑武揚文,華夏民族,復興在即……

口占,或不合意,望諒解





伍增傑書法詩詞工作室


漢民族尚武武的不得了跳起來趕上猴子十八般武藝精通打戰不如老鼠催牛比誰都牛什麼孫子兵法嶽武穆嘴上瓜瓜其談就是動作太緩慢。別人做事他搗亂作梗漢人就是牛逼!


自由人84173


漢族乃至整個中華民族自古就是尚武尚德!


白雲歸處3


唐朝以前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