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的我在焦慮什麼!

差不多1個禮拜沒閤眼的我,面色蠟黃,坐在市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的醫生對面。

“小夥子,說說吧,怎麼了?”醫生眼睛盯著手機屏幕。

“醫生,我失眠,很嚴重的失眠,整宿都睡不著覺,白天感到莫名的焦慮,頭像炸掉一樣,我受不了了”。我像望著最後一顆救命稻草一樣望著醫生。

“怎麼個失眠法啊?”

23歲的我在焦慮什麼!


“每次快睡著的時候,就會突然的感覺到喘不上氣,像是被人掐住了脖子,很痛苦。”

“哦~發生什麼事了?是有什麼壓力讓你產生焦慮嗎”醫生這才抬起頭來漠然的看著我

“我……我也不知道,其實也沒大有什麼……”我支支吾吾,回答不出個所以然。

“好了,我知道了。你這種情況很常見,開點藥回去調理一下就好了。”醫生動作熟練的在電腦上操作著開藥的流程。

23歲的我在焦慮什麼!


走出醫院,陽光刺眼。病例上“焦慮障礙”四個大字異常顯眼。

其實這些日子我也常常在問自己,我到底在焦慮些什麼?我為什麼而失眠?我的壓力從何而來?

我勸自己看開一點,可我偏偏又是強迫思維的人,我常常感覺思想不受我的控制,這樣下去,假如發展成分裂特徵,我想到這裡又開始焦慮了。

23歲的我在焦慮什麼!

23歲的我在焦慮什麼!


經濟學家盛洪說,年輕一代應該學會在有缺陷的社會中努力。我試著去解釋給自己:“這個社會是畸形的,這個社會是不公平的,每個人的壓力都不比我小,這只是成長的一部分。”是的,我面臨著工作、生活、感情等方方面面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

工作任務繁重;房租水電,信用卡賬單等明晃晃的數字在我腦子裡反覆出現;身邊的同學都比我有背景,有關係,看起來每一個都混得比我出色;這些都給了我無形的壓力,使我焦慮,而且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23歲的我在焦慮什麼!


我要找到根源,不能再像是貧窮大漠裡一粒被風席捲的沙粒,不能再盲目的從眾,要給予自己新的動力源泉。

我需要錢,只有金錢才能使我開心;只有0負債才能讓我感覺到沒有壓力。工資存入銀行?積蓄放進餘額寶?這些途徑我都試過,結果大相徑庭,3到5年百分之二、三的回報率太少太少,像我這樣的小戶,根本沒有效仿的必要。好在最近在一個叫進錢網的網站上,參與共享活動,邀請1名好友註冊實名打卡後,邀請人即可獲得千分之一的獎勵,最理想的情況下能日賺萬元,當然我不奢求這麼多,能夠讓自己的資金安全高效的利用起來我就覺得足矣。

23歲的我在焦慮什麼!


現在想起來,當初找工作的過程漫長而又痛苦,不知道該幹什麼,也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還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那時因為自己面臨就業,想的就是未來的事情,所以焦慮的就是未來可能發生的負面事件。那個時候我處於天天在“躺屍”,玩手機,當迷弟的狀態。隔三差五要自己一個人出去看個電影,回到家打一下游戲,不停地舔屏;現在的焦慮,是自己對自己不能找到致富途徑,早日出人頭地,成為富人的焦慮。你要問我,有錢就等於有尊嚴嗎?我的回答是:沒錯,現在看來的確是這樣。

23歲的我在焦慮什麼!


身邊人進步帶給自己的焦慮。理智上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情感上卻要求自己全知全能的勝過別人。希望自己能真正接受自己,而不是活在別人的陰影下。現在看來,只有理智的思考和持之以恆的堅持才能收穫財富,放棄無用的焦慮,23歲的我,正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