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何說:“元以寬仁失天下”?那麼元朝“寬仁”到什麼程度?

歷史一書生


朱元璋沒有說過元朝“以寬仁失天下”,他的原話是“朕觀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寬”。

帝曰:“朕觀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寬。昔秦失於暴,漢興濟之以寬,以寬濟猛,是為得之。今元朝失之於寬,故朕濟之以猛,寬猛相濟,惟務適宜爾。”——《明太祖寶訓》

這裡的“寬”,指的是元朝統治者不作為。

說元朝“仁”的人是宋濂,他從元朝刑法量刑過輕的角度評價了元朝的“仁”。

元之刑法,其得在仁厚,其失在乎緩弛而不知檢也。——宋濂編《元史·刑法志》

並且宋濂認為,“仁”和“寬”的意思一樣,也是不作為,也是元朝滅亡的原因。

舉個例子,元朝統一中原後,在其統治區域內搞“包稅制”管理。比如元滅南宋後,江南繼續實行南宋的“兩稅法”;滅金國後,在金國故地繼續實行當年女真人的分封加流官收稅的“五戶絲”制。

當集團之間,比如漢人和南人,也就是原來金國和南宋的居民發生爭訟時,元朝統治者並不會出面解決,而是採用“約會”的裁判制度,讓各個集團的頭目或長官通過合同協議裁決。

很顯然,這就是典型的分包管理,元朝統治者把全國包出去,採取間接形式,即統治者通過與地方“大族”、“頭目”合作,委任這些地頭蛇幫助自己管理地方。

這樣的管理模式,最大的隱患就在於:地主做惡,官員不管;官員作惡、朝廷不管。貴族和地方豪強把地方治理的一片混亂,整個政權在地方的執行力毫無力度。老百姓看似生活的很寬,其實苦不堪言。

比如元成宗時,朝廷清查貪官汙吏,一次性居然就清查出了18000多起貪汙事件。

可想而知,元朝的老百姓是有多鬱悶。可想而知,朱元璋當年要飯的時候是有多麼憎恨貪汙腐敗的官員。



並且,元朝統治者對讀書人不重視,對民間輿論的管理也非常鬆懈。

蒙古人入主中原後,輕視科舉,認為科舉根本選拔不出人才。就直接把科舉制度給半荒廢化了。元朝97年的歷史,一共就選出了區區1200名進士,嚴重的阻礙了讀書人的上升渠道。

由於讀書人沒有上升的渠道,沒那麼容易出人頭地了,這些人在平日裡便不務正業,天天寫元曲罵皇帝。時間長了,就影響到了更多對皇帝有意見的人。當這些人碰到劉福通造反,天下大亂時,就一起跟著造反,搏一個富貴。

比如說朱元璋造反時,他手下人才濟濟,這要放在清朝完全是不可能的。清朝的讀書人都在組織團練幫朝廷滅起義軍,沒多少讀書人會幫起義軍造朝廷的反。

這就是“寬”和“嚴”的區別。



總的來說,朱元璋所說的“寬”是一個貶義字。別的王朝是“皇權不下縣”,元朝是“皇權不下省”。統治者貌似給了還行一個寬鬆的生活環境,但其實根本不管老百姓死活,而且堵死了老百姓上升的唯一渠道。

至於說元朝“寬仁”到了什麼程度,我覺得朱元璋餓死、病死的父母、大哥、大姐可以發表意見。


Mer86


在所有的封建王朝當中,人們似乎都對清朝和元朝充滿了不滿。畢竟這兩個朝代不是漢人所建立,因此本來莫須有的東西最後變成了一定有


初夜權?殺頭胎?四等人?瓦罐墳?

這是網上有關於元朝“殘暴”的主流說法,這裡給大家大致介紹一下:

何為四等人?統治者蒙古人作為第一等級,按照征服的時間順序,又有著色目人、漢人、南人三個等級。根據不同人的等級,在科舉、做官、刑法等方面有所不同。

何為初夜權?指代的的是漢人和南人在結婚之前,新娘需要先去當地蒙古統治者那裡住三夜,最後才能把他送給新郎(元朝初期每一部分的漢人,都對應一個蒙古人管轄)。

何為殺頭胎?因為蒙古人享有了初夜權,所以很多漢人在結婚之後,有了第1個孩子就會把他摔死。因為有可能這個孩子是蒙古人,並不是自己的血脈。

何為瓦罐墳?是說元朝的時候蒙古人認為,人到60歲就老了,只能消耗不能產出。規定每家每戶把老人放墓裡面,家裡人每天送一次飯,送一次放一次磚,堵上了就算是埋了。

但是實際上的情況真是這樣嗎?我們不置可否,因為歷史實在是太過遙遠。有人說這是後人的抹黑,也有人說可能只是某一段時間裡面出現過。



這裡不是重點,如果單獨從上面來看,元朝人似乎非常“窄”。但是為何朱元璋說出了元以寬失天下?

元以寬失天下——寬的是方方面面!

朕觀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寬。昔秦失於暴,漢興濟之以寬,以寬濟猛,是為得之。今元朝失之於寬,故朕濟之以猛,寬猛相濟,惟務適宜爾。”——《明太祖寶訓》元以寬失天下,朕救之以猛,小人但喜寬。

上面這兩句話是出自朱元璋之口,意思是說元朝之所以失去天下,實在是因為太寬。其實不僅僅是朱元璋,明朝的很多大臣也是持有相同的意見:

元之刑法,其得在仁厚,其失在乎緩弛而不知見也。公志在澄清天下,乃言於上曰:“宋元以來,寬縱日久。

類似這樣對於元朝的評論,在明朝初年的很多文獻中都有出現。如果單獨從這幾句話來看,元朝的寬似乎都是在刑法上面,其實不僅是如此。

元朝“寬”在帝位繼承:元朝作為蒙古人建立起來的國家,也是一個在馬背上建立起來的國家。打天下可以在馬背上,但是做天下就不可以了。

元朝作為一個遊牧民族,並沒有治理農耕文明的政治體系。所以別看他是一統天下,但是治理方面確實混亂不堪,尤其是在可汗位置的傳習上面。

歷往朝代實行的是嫡長子繼承製,就算你是再有錢再有權勢,只要不是皇帝的兒子,你都沒辦法繼承。但是元朝不一樣,每次可汗駕崩,都要爭的頭破血流,在草原的時候就已如此。

元朝寬在“稅賦”:因為南宋作為元朝最後攻克下來的王朝,為了拉攏這一批人,他們大規模減少南宋地區人的稅賦。就有了下面這段歷史記載:

自唐以來,江南號為殷富。宋時畝稅一斗;元有天下,令田稅無過畝三升,吳民大樂業,元統、至元之間,吳中富盛聞天下。資料為證!

這樣似乎很好啊,但是你得看是誰來收租!剛開始還是元朝的政府,但是後來就又成為了個人?這個個人是誰?一般是地方豪強,但是最多的還是元朝安排在某個地區的第一等人。

如果上行下效還好,關鍵是做不到。上面減稅了,但是收著收著感覺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因為地方豪強加稅。但是為何還有“吳中富盛聞天下”? 這裡的吳中富全部都是上層,苦的還是百姓。


元朝寬在“刑罰”:古代沒有完善的法律,為了以正視聽,只能加大刑罰來減少犯罪。比如說1263年一年,某地區記錄在冊的死刑犯在7個人。

不是說元朝殘酷嗎?怎麼這麼好?原來蒙古人雖然看不起“南人、漢人”,但是不代表不需要他們支持。之前是打天下,可以屠城。現在是守天下,子民就是自己的戰力。

還有後來和珅提出來的議罪銀製度,其實最早是來自於元朝這裡。只要你犯了罪,只需要相應的錢來贖罪就好了,最後苦的還是底層人。就算是後來南方大亂,上層元朝還沒有多少嚴酷的刑罰。

(元朝是少有的沒有文字獄的朝代,也很少有人是因為諫言被殺頭。)

元朝寬在治理:其實很多人可能想不到,元朝初年,元朝的行政實權,很大一部分都在漢人手上。一是為了拉攏當時的漢人,二是遊牧文明管理農耕文明還是有差異的。

但是因為1259年李璮造反,最後才被重新收回到蒙古人手上。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元朝皇帝,都是視漢人為眼中釘。


比如說後來的仁宗、英宗和文宗就會重用漢臣,而武宗則是打壓,他在位時期頂級的臣子當中,只有一個是漢人。

不同的政治團體,出謀劃策的內容肯定不一樣,最後的結果就是政策搖擺不定。一會對漢人好,一會對漢人差。

但是差的時候還是居多,因此矛盾越積越多。到了元朝末年就算是全部漢臣集團,也已經回天乏術了。為何這麼說?和狼來了道理一致!

比如某個皇帝時期,漢人集團掌控實權,對漢人政策大好。但是宏觀調控一般是十幾年才顯示出來效果,還沒有成果的時候,皇帝駕崩了,新的集團出現。

原先剛剛建立起來的一點點好感,隨著蒙古人集團橫行,又重新回到最初,甚至是更差。畢竟差了給了點好處會感恩戴德,好了稍微差一點就會哭爹罵娘。

總而言之,元朝一寬在繼承,頂級管理混亂;二寬在稅賦,初衷好結果差;三寬在刑罰,讓人不知畏懼;三寬在管理,民眾哀聲怨道!


史之策


據《明通鑑》記載,明朝立國後,朱元璋詢問元朝舊臣,元朝政事的得失。馬翼回道:“元有天下以寬得之,亦以寬失之。”然後馬翼給朱元璋解釋了一下意思。

朱元璋聽完後說道:“元以寬失天下,朕救之以猛。吾治亂世,刑不得不重。”那我們來看看朱元璋口中的元“寬”到底有多寬?

1264年,推行“行漢法”的忽必烈在部分蒙古貴族和漢大家士族的支持下,建立了元朝。

但同時因為忽必烈拋棄了蒙古老傳統,而同其他汗國產生了決裂,導致元朝戰爭不斷。戰爭需要錢,所以元朝的“寬”主要目的是解決錢的問題。

由於元朝奪得天下前,大肆殺戮,民生凋零。忽必烈稱帝后,推行仁政,讓百姓休養生息,積攢國力。

為解決錢的問題,他主要通過兩種手段:對外戰爭和司法寬鬆。但對外的幾次戰爭都失敗了,所以他集中精力在“司法寬鬆”上。

我們來看幾組忽必烈在位時死刑的數據:1263年,全國只有7人;1265年,全國42人;1269年,全國42人。

元朝疆域遼闊,反元起義不斷,但為什麼被判死刑才這麼一點人呢?主要是因為元朝人犯罪了,甚至謀反罪,都可以通過交納罰金而獲得豁免。

交錢就可以免罪,這就造成了元朝的基層社會非常混亂。但最致命的後果是:有錢的王公貴族、達官貴人可以肆意欺壓百姓,反正壓榨獲得的錢遠超於贖罪所交的罰款。


這直接造成的後果就是:官員貪汙腐敗,忽必烈所推行的“仁政”,實際就成了一個擺設,百姓仍然民不聊生。

這樣只能造成惡性循環,所以元朝缺錢的問題始終沒有解決。到了元朝中後期,為緩解財政壓力,統治者置朝廷法度而不顧,也加緊了對百姓的搜刮。最終導致官逼民反,腐敗的元朝也就滅亡了。

正是有了“元以寬失天下”的歷史教訓,朱元璋才無比痛恨貪官汙吏,他對貪腐的懲治手段也極其殘酷,但對百姓來說,未必不是好事。



花木童說史



老朱總結的元以寬仁失天下,不是說元朝的政策、法律寬仁而老百姓受益,更不是對老百姓太過寬仁把老百姓慣壞了。

元朝的寬仁體現在吏治的寬仁,不是滋生腐敗,簡直就是在促進腐敗。不僅僅是官吏,即便是一個普通的蒙古人,也被分散到全天下,一個莊養一戶蒙古人,菜刀十戶共用,還要接受蒙古人的監督管理。甚至於當地人要娶媳婦,得給蒙古人進貢不說,還要奪去新娘初夜權。漢人老百姓謂之曰:供韃子。如今農村罵人都還帶出這種口頭語。



蒙古人殺死漢人,賠一頭騾子了事,漢人打傷蒙古人就要以命相抵,這算哪門子法律?

然後是對僧侶寬仁:僧侶作奸犯科,姦淫擄掠,無惡不作。不但不受處罰,還得到了元廷的法律保護:凡民毆西僧者,截其手;詈之者,斷其舌。以至於番僧們橫行無忌。


歷史上有名的番僧楊鏈真迦不但扒了宋朝君臣的祖墳,還把宋理宗的頭骨做了溺器。更是強佔土地,搶掠民財,欺男霸女,可謂無惡不作,百姓們敢怒不敢言,但卻怨恨集聚不散。

元朝官吏的特權和寬仁就更不用說了,宋朝時期的人口,經過戰亂和元朝統治,開始嚴重下滑。再經元末的大起義,明朝建立時,人口已經遠遠的不及宋朝興盛時期。


這樣的寬仁要他作甚?所謂“人民如水,統治如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作為統治階級的元廷,無論哪個民族的人民,都是自己的子民,你居然還像以前遊牧時期那種呼嘯而來、呼嘯而去的統治理念和作風,人民把你趕下臺,也是在情理之中。

所以朱元璋上臺後,嚴刑峻法,主要針對的就是特權階層。朱明法律嚴苛、刑罰殘酷,而且昏君迭出,卻也立國276年,其根本原因就在這裡,他畢竟維持了法律的相對公平。



明德山人6998


朱元璋所言的“元朝以寬失天下”是指元朝在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方面的管理強度不夠,導致最終滅亡,而不是僅僅指元朝對百姓寬仁。

朱元璋是在稱帝滅元后,站在統治者的角度總結元亡教訓時說這樣一番話的。

史書上有兩段明太祖總結元亡原因的話:

“朕觀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寬。昔秦失於暴,漢興濟之以寬,以寬濟猛,是為得之。今元朝失之於寬,故朕濟之以猛,寬猛相濟,惟務適宜爾。”

“元以寬失天下,不足法也。”

朱元璋由一名起義者到成為皇帝,統治萬民,他看問題的視角也就不一樣。在他看來元代在對全國的管理方面做得遠遠不夠,“不足法”,明朝不能效法元朝,必須要來一套“猛”的管理措施。

比如元朝實行省制度,這樣設立中書省,地方設立行中書省,以加強對全國的管理。

但是這套管理,在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方面存在很多問題,不夠強化。

中書省的長官是丞相,元代歷史上出現不少權相操弄權柄亂政的現象,這無疑不利於皇權。而地方的行中書省的長官也擁有丞相的身份,權力極大,掌握地方全權,不聽中央號令,容易出現割據問題。

元末農民起義中,就有很多元廷高官割據一方,如同諸侯,不能與朝廷同步來鎮壓農民起義,致使形勢不斷惡化,起義軍坐大。

元朝在加強中央集權方面的確存在不夠強化的問題,所以朱元璋認為元朝以寬失天下,明朝要吸取這方面的教訓。

朱元璋最終在中央罷中書省,廢丞相,加強皇權;在地方廢行省,設三司,將地方大權一分為三,加強中央集權;在軍事上把大都督府分為五軍都督府等等。

這樣,皇帝權力空前強化,地方的行政、軍事等大權也收歸中央,明朝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達到了空前的高度,比之元朝那是嚴了太多太多。


微史春秋


元以寬仁失天下!實際上是朱元璋在奪取了天下之後,總結元朝滅亡的經驗所提到的一句話。那麼朱元璋作為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在說這句話時。到底是出於怎樣的目的?他又對元朝有著怎樣的態度呢?


很多人可能對於元朝的歷史屬於比較陌生的狀態。這其實十分正常,元朝在佔據中原之後享國不過百年,便被全國各地揭竿而起的義軍推翻。而且元朝作為一個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國家雖效仿了歷代中原王朝的禮制,但是又有著許多明顯的不同。這種不同是因為元朝的統治階級一直在堅持著自己的民族傳統,而沒有過多的吸納漢族的文化和禮儀。這點與後來的清朝則有著明顯的不同。

元朝相比較起其他歷朝歷代的法律規範來說,可以說是最為鬆散最為稀少的。這是由於元朝起源於蒙古高原。信奉長生天,最初形成的部落體制和後來的統治體制都是以人治為主。既通過家庭、族裡、里長作為最基層的管理單位。而里長一職一般由蒙古人、色目人擔任。而更為廣泛的漢人和南人一般屬於被管轄的人群。



因此這也就牽扯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社會問題,在元朝時期人是分為三六九等的,人種是以為高貴的是蒙古人。蒙古人作為統治階級,享受著極大的權利和自由,甚至凌駕於法律之上的地位。緊接著是色目人,而色目人指的主要是西域各少數民族部落。第三等是北方的漢人。北方的漢人主要是指曾經被金國統治下的漢人。而第四等人則是的南人。地位最為低下,且受到的約束最多,權力最小。


回到題目本身,從元朝的人種劃分就可以看得出。元朝所謂的“寬”,一方面指法律不夠健全。另外一方面指的是對於少數貴族階級蒙古人的寬容放縱!由此可以看出,朱元璋口中的“寬”,其實並非是一個褒義詞。更可以認為是一種貶義詞。也就說在明太祖朱元璋看來。元朝對於各全國範圍內各人種的不平等對待、給人劃分等級和法律的不健全,以及對於少數統治階級的寬大縱容,才使得元朝享國不過百年而被揭竿而起的義軍所推翻,最終被趕回到了蒙古高原苟延殘喘。


儘管朱元璋在《討元北伐檄文》中承認了元朝曾經入主中原的合法性。“元以北元入主中原,四海之內,罔不臣服,此豈人力?實乃天授!”從這一點上講,朱元璋承認了元朝在初期入主中原的合法性。但是緊接著抨擊了元朝中後期君臣綱常混亂、奸臣當道,欺壓百姓而罔顧人命。最終導致天怒人怨。義軍揭竿而起,推翻暴元!

由此可知,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口中的“寬”,更多的是指元朝的皇帝們寬縱統治階級!置法律和祖訓於不顧。最終導致了元朝的滅亡。


珞珈山的貓


元朝文字獄橫行?敢不敢再搞笑點。

毫不客氣的說,元朝可以說是唯一一個沒有文字獄的王朝。如果和文字獄搭點關係,那就是下面這個例子。但,這不是文字獄。元朝孔齊《至正直記》有一條記載宋遺民樑棟因作詩被仇家誣告,說他訕謗朝廷,有思宋之心。最後禮部判決說:詩人吟詠情性,不可誣以謗訕,倘使是謗訕,亦非堂堂天朝所不能容者。話說這種氣度的王朝歷史上有幾個!

當然,元朝這個寬是怎麼回事?你可以理解為寬縱。

首先,在賦稅上,元朝就是出了名的寬鬆。
明朝範廉
《雲間據目抄》:元入中國,定天下田稅。……賦雖輕,不足法也。
明朝沈德符《萬曆野獲編》也說:前元取民最輕,固不可法。

同樣,李開先在《西野春遊詞序》當中也對元朝讚美有加:元不戍邊,賦稅輕而衣食足,衣食足而歌詠作。元朝不徵發百姓戍邊,那是蒙古人的活;官府收的賦稅不多,老百姓也就衣食飽暖;既然都衣食飽暖了,那咱們老百姓就唱歌跳舞了。順帶說一下,《西野春遊詞序》是李開先在明初的作品。

這就是元朝寬的一個方面:賦稅輕。

接下來要說另一個方面,律法輕。當然很多人會選擇不相信的,因為它們只願意相信謊言。

言歸正傳,元朝對於死刑方面和歷朝歷代一樣都是十分慎重的。

《忽必烈汗:他的生活和他的時代》





《劍橋遼西夏金元史》

根據《中國曆代酷刑》,元朝禁止官府審問犯人的時候拷打犯人,應該感化犯人,讓犯人自己認罪。
但是到了明朝酷刑不僅有所恢復,還有創新。


孫承澤《春明夢餘錄》:天下死囚,審讞已定,亦不加刑,皆老死於囹圄。自後惟秦王伯顏出天下死囚,始一加刑,故七八十年之中,老稚不曾覩斬戮,及見一死人頭,輒相驚駭。可謂勝殘去殺,黎元在海涵春育中矣。這相當於變相廢除了死刑。

由此可見,元朝對死刑可謂是慎之又慎,這是為什麼?世祖謂宰臣曰:朕或怒,有罪者使汝殺,汝勿殺,必遲迴一二日乃覆奏。《元史刑法志》。宋濂是這樣評價的:斯言也,雖古仁君,何以過之。

當然,元朝對於老百姓的反抗至多懲罰幾個帶頭的,剩下的都放了。老百姓折騰慣了,社會新陳代謝也就加快了。真乃大哉乾元!

《大哉乾元---對元代社會的再認識》

正如朱元璋所說,元有天下,以寬得之,以寬失之。這是為什麼?


簡單來說,因為元朝管的太寬鬆以至於寬縱。比如說元朝給了宰相很大的權力、中央過度向地方放權、對社會控制程度較低等原因,使得元朝無法集中資源應對全國的天災人禍,以至於天下大亂,這才給了朱元璋機會。

也正因於此,朱元璋才要救以剛猛。但是朱元璋剛猛過頭了,使明朝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元朝極為寬鬆,而明朝又是極為內斂。

所以題目的描述真是可笑的很!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元朝的寬鬆並不是指他治理民眾的時候,輕徭役,輕賦稅,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朱元璋他們也就別玩起義了,沒有那個民眾基礎,想要鬧國家叛變,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元朝的寬鬆究竟體現在哪裡呢?是體現在給中間階層的利益太大。

我們都知道,元朝的國土面積很大,大到什麼程度,我們去看整個元朝的國土面積的話,應該是中國歷史上面積最大的一個時代!北方貝爾加湖或者更遠一點兒,到達北冰洋沿岸,向南到達東南亞,向東除了日本,其他全部在元朝的統治範圍之下,向西到達中亞地區。

這樣的話導致政策的傳遞,會出現大麻煩,如果說中央發佈一道政令傳達到邊疆地區的話,可能一兩個月就已經過去了!而且元朝本身是蒙古族建立的,蒙古人相比較於人口基數龐大的漢族人而言,人口還是太少了一點,很難進行統一的管理,所以在管理地方政府,地方行政區的時候,元朝的中央政府會給這些地方政府相當大的權利,讓他們自己去管理這件事情。而散落在各個地區的蒙古貴族也會獲得。得相應的特權,包括治理自己名下的那些漢族子民,或者是土地,那個才是元朝政府所謂的寬政!

我們都知道整個封建歷史是中央和地方權力的,你爭我奪的歷史,到了明清時代,那毫無疑問,地方上的權力徹底的收歸於中央,由中央統一說了算,但是在元朝偏偏出現了一次逆潮,地方上的權力竟然回收了,而且是中央特意給他的!這也就造成了在元朝的歷史紀錄裡面,很多地方政府不遵從中央的決議,在那裡胡作非為,自作自受的時候,中央表示管都不想管。元朝政府對於這些地方上面胡作非為的地方勢力,也表示出了足夠的寬容!這個才是朱元璋一直十分警惕的地方。

你說元朝政府他的蒙古人的戰鬥力不強嘛,等到人家退到蒙古高原,朱元璋想派兵圍剿的時候,發現對方的戰鬥力高的有點嚇人,(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這是由於自己所處的環境,導致了安樂窩,最後消磨了蒙古人的戰鬥力。

本來在蒙古高原上面,部落與部落之間相互殘殺,沒有能夠鬆一口氣的時間,所以大家的神經都崩到幾點,但是一旦到了富足的中原地區,美女呀,美酒哇,是美食啊,這些東西把人的戰鬥意志全部都給消磨乾淨了,所以對於管理地方這些蒙古貴族,可以說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該怎麼辦!

再加上蒙古人對於中原人的大範圍的屠殺,中原曾經人口數目達到14000萬,但是蒙古人進入中原以後,人口銳減到7000萬,人變少了可以耕種的土地沒有減少,這樣每個人手裡面擁有的土地數量就增多了,這個社會給人們生存的資本也增加了,人們的生活更加輕鬆。而袁橋政府更希望從這些土地上面徵收到和以前一樣的物資。

所以他們開始所謂的寬鬆的政策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才是元朝政府執行所謂的寬政的真正原因,就是一開始自己造的孽太多了,結果到後來發現不稍微放鬆一點兒,這些人的手腳根本就很難得到你想要的那些東西!所以我就乾脆放權,讓地方政府自己去管理!


漩渦鳴人yy


明太祖朱元璋給地主放過牛,當過和尚,要過飯,後來參見農民起義軍成為優秀的領導者。1368年初,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大明開國皇帝,草根逆襲一舉成功。



1368年8月他令大將徐達率領20萬大軍,勢如破竹衝入元朝大都。元朝皇帝元順帝帶著嬪妃家眷們逃到他們的草原,元朝從此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像夢一樣,朱元璋僅僅用了15年,中原王朝就重新回到了漢人手中。


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難。為了穩固老朱家的江山,以防前車之鑑,老朱很認真地總結了元朝失天下的原因。他說:

“元以寬失天下,朕救之以猛……一二年後寬政可復也”

朱元璋認為,元朝的統治太寬縱,一點都不嚴格,因為太寬縱了,才導致各地的起義不斷。



元朝的寬鬆制度主要表現:

一,法律上

《元史. 刑法志》記載:

“元之刑法,其得在仁厚,其失在乎緩弛而不知檢也”。

元朝的忽必烈,曾告誡大臣說如果在他發怒的時候,下令殺人,堅決不能殺,以免錯殺。如果有人犯罪需要懲罰,例如需要杖責20時,就只打17下。那3下就寬恕了,上天饒恕1次,大地饒恕1次,皇帝饒恕1次。以此類推死刑會減為無期,家裡有父母的犯人,可以免牢獄之苦回家給父母養老,獄官監外管制。統治者禁止對犯人嚴刑拷打刑訊逼供。元朝老百姓作亂層出不窮,平定後也是最多抓些動亂頭子,罰一些錢、物,就放回家了。



二,言論上

元朝有的老百姓不滿元朝的統治,就大罵。被舉報,官府回覆是,這是他的自由,我大元朝不會在乎。有些文人在筆墨之間流露對皇帝的不滿,元皇帝看了不怒而笑說,大元朝豈是一些酸腐文人能撼動的!所以文人可以高枕無憂想怎麼牢騷就怎麼牢騷。

三,對待貪官汙吏上,元朝基本對貪官不管不問,貪官主要都是蒙古內部人

由於太過寬鬆了,元朝皇帝的權利幾乎名存實亡,對地方官吏不能很好掌控,多數官吏們買官賣官,明目張膽地受賄。利用一切機會斂財,明目繁多,老百姓和下層官員拜見他要交“拜見錢”,過節日要給他奉上“追節錢”,他過生日要納“生日錢”,求他辦事要交“例錢”,他家死人要給他上“喪錢”,迎他送他都要交錢叫“人情錢”,結婚生孩要上“喜錢”,論訴繳納“公事錢”……甚至連肅政廉訪官吏(巡查考核吏治的官員,他們的官職相當於現在的省級公、檢、法機關。)也是“所至州縣,各帶庫子檢鈔稱銀,殆同市道”。
這些貴族官吏們對老百姓橫徵暴斂,各種苛捐雜稅多如牛毛,大批的蒙古貴族還搶老百姓的土地,由於災荒嚴重農民租地根本無法生存,老百姓只好無目的地流亡。黃河氾濫時,元朝朝廷開工資徵用老百姓當工人修黃河,結果負責修黃河的官吏貪汙腐化,老百姓的工錢幾乎到不了百姓手裡,一些農民開始起義。

元朝皇族爭皇位內鬥,失權

元朝從1308—1333年,25年換了8個皇帝。為了爭奪皇位,貴族間內鬥,軍政大權被蒙古實力派大臣牢牢掌控。

朱元璋決定對此絕不“寬鬆”

朱元璋一上臺首先懲治貪官汙吏,老朱授意丞相李善長擬定《律令》針對貪汙受賄、謀反等罪,他經過多年的反覆修改,《大明律》登上維護統治的舞臺,老朱考慮到會有一些人鑽空子,所以他又親自編寫四篇《大誥》作為《大明律》的補充。另外還有《醒貪簡要錄》,讓當官的讀,讓老百姓學習。其中200多條刑罰都是針對貪官汙吏的,例如凌遲、去膝、斷手、廷杖、挑筋、刺字、剁指等。他還嫌這不夠厲害又想到了“剝皮之刑、貼加官(我前面文章裡有專門描述這個的)等一系列的酷刑。御史周士良、劉志仁被朱元璋查出貪汙千刀萬剮了。朱元璋還明確規定,貪汙10兩就是死刑,貪汙60兩一律剝皮實草,他在政31年,殺貪官汙吏15萬人。對貪汙犯罪分子起了一定的震懾作用。



除了懲治貪汙分子,朱元璋興修水利,移民屯田,解放奴隸,減免賦稅,獎勵墾荒,興科舉抓教育,設免費養老院,免費醫院,免費公墓等等。

改革官僚機構,監視朝臣,嚴懲謀反

朱元璋對官僚機構進行改革,在中央廢除中書省,處死威脅到皇權的胡惟庸丞相及相關官員至少3萬人。因謀反罪處死藍玉,牽連致死15000人。

設置錦衣衛特務機構暗中監視不法臣子,實施剝皮、抽腸、刺心等種種酷刑,朱元璋對一些大臣在家裡吃什麼,是否喝酒都瞭如指掌。很多大臣在朝堂上被廷杖,活活打死,例如工部尚書薛祥等。大臣們整日戰戰兢兢,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生怕一不小心就小命不保。在朱元璋晚年錦衣衛的一些特權和酷刑逐步被廢除。

元朝政策是過於寬鬆了,但是朱元璋政策也未免太過於猛烈了。元朝失去天下是否真的如朱元璋所認為過於“寬鬆”了嗎?現在有人研究認為,元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天災:洪水、瘟疫的盛行,大家有什麼想說的請評論區留言。


小姐姐講史


明朝立國之後,朱元璋和眾多大臣討論元朝為什麼失去天下,最終大家一致確定元朝失去天下是因為政令過於寬仁。《明太祖寶訓》中曾說;

朕觀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寬。……。今元朝失之於寬,故朕濟之以猛,寬猛相濟,惟務適宜爾。”

老朱說完後,劉伯溫、宋濂等人對老朱的見解也表示了贊同。那麼元朝的法律真的寬仁嗎?






首先給大家講幾個典型的事件。蒙古建國初期非常崇拜各種宗教,尤其是佛教,為此元朝立國之初還專門設立了“國師”的職位,而且元朝政府還在被征服的土地上設置了專門的官職聽命於國師。國師在當時的地位非常高,每次朝會的時候,除皇帝之外,他們是唯一有專座的人員。

忽必烈的國師叫做八思巴,八思巴有一名弟子叫做楊璉真迦,這個人是元朝江南佛教的都總統[大總管],統領江南佛教。

當時楊璉真迦手中握有巨大的權力,所以橫行無忌,膽大妄為。在江南地區糾集了一批土匪惡霸,每天的工作就是公然盜掘南宋的帝王陵以及大臣墓葬,一共挖掘了110多座。

除了公然破壞南宋陵墓外,楊璉真迦還在江南地區欺男霸女,奪取了別人大量的珍寶以及美女。他也因此獲得了金1700兩,銀6800兩,土地23000畝。玉器、珍珠更是數不勝數。另外楊璉真迦與他的“佛教弟子”在搶奪別人財物時發生爭執,他還命人打死了4個人。



除了楊璉真迦之外,佛教一些小頭目也是如此作風。元朝上都有一個開元寺,寺廟裡的和尚入室搶劫別人用來越冬取暖的木柴,百姓迫於無奈選擇到上都留守李壁處告狀。結果開元寺的一大群和尚竟然拿著棍棒闖入府衙,按住李壁的頭就是一頓胖揍,胖揍之後還把上都留守李壁囚禁到了開元寺。

元朝的僧人這麼狂妄,元朝的皇帝聽說後會怎樣呢?答案是沒事。元朝皇帝的一般做法是“詔釋不問”,後來還下旨;

凡民毆西僧者,截其手;詈之者,斷其舌

這也就是說,元朝皇帝不僅對僧人橫行無忌不管不顧,而且還下令保護他們。如果有人毆打西僧則砍下他的手,如果有人汙衊他們,就割掉他們的舌頭。






除了佛教之外,元朝皇帝對蒙古人也非常的“寬仁”。比如任命官員時,蒙古人可以做“達魯花赤”,掌管當地軍政、民政和司法系統,當然他們也負責監督被任命為總管的當地漢族官員。


再說一下網上傳聞的蒙古人打死一個漢人只用賠一頭驢的事,實際上這個說法確實是子虛烏有,因為《元史·刑法志》中明確記載;

諸蒙古人與漢人爭,毆漢人,漢人勿還報,許訴於有司。諸蒙古人因爭及乘醉毆死漢人者,斷罰出徵,並全徵燒埋銀

這也就是說,蒙古人毆打漢人可以,漢人是不能毆打蒙古人的。另外,如果蒙古人將漢人毆打致死不用賠驢,只用賠償喪葬費即可。






說到這兒大家看明白了吧,元朝的法律是對那些“特權階層”的寬仁,寬仁到了超出我們的想象。

那麼元朝為什麼會對這些特權階層如此寬仁呢?

元朝立國雖然在馬背上奪天下,但卻不能在馬背上治天下。統一中原後,他們同樣需要考慮人心向背的問題,所以為了治理天下,他們選擇縱容一些特權階層,讓這些特權階層成為他們代言人,替他們治理天下。

所以這些特權階層獲得權力後,開始玩命的壓榨百姓,畢竟天下不是自己家的,誰肯放過這個大好的機會。一時間僧人、道士、官員開始死命的斂財,為此甚至連臉都不要了。1303年時,元成宗曾經整治了一次貪汙行為,一次性查出來了18473名貪官汙吏。此時還是元朝初年,以此可見元朝政策的“寬仁”。






老朱立國之後,發現了元朝失天下的根本原因,所以拼命的集權,並且制定了嚴刑峻法,防止官員搜刮民脂民膏。貪汙超過60兩就會被處死,也正是因此才處決了一批貪贓枉法的淮西勳貴,讓百姓得到了休養生息。洪武25年時,明朝的人口已經超過了元朝鼎盛時300多萬戶。

當然,處決了一定數量貪贓枉法的淮西勳貴後,老朱也背上了屠殺功臣的罵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