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在繼位之後,為什麼首先會逼死自己的生母?

90後女孩打工日記


雍正帝45歲時,他的母親孝恭仁皇后去世了,他每日為亡母上食品三次,哀號痛哭久久不止,群臣感動陪哭。


雍正的娘孝恭仁皇后,在升遷的大道上屬於草根逆襲,1673年剛剛14歲的她被選入宮,她由一個小宮女,努力奮鬥,逐步得到康熙的寵愛。19歲生了雍正皇帝(四阿哥胤禛),“母憑子貴”,第二年她被封為德嬪,她接連為康熙生了3子3女(六皇子夭折),她被封為德妃。四阿哥(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康熙都非常喜愛。但是德妃更喜歡十四阿哥。




德妃雍正母子關係淡漠

因為雍正生下來,德妃因身份低微沒有資格養雍正。雍正就被身份高貴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抱走撫養了,佟佳氏的父親是朝廷重臣,又是康熙的舅舅。德妃的兒子一個被人抱養,另一個兒子夭折,所以她全部的愛都給了小兒子胤禵。大兒子雍正從小不在自己身邊長大,母子感情自然淡薄。

爭權打壓母親的愛子遭母恨

偏偏她的這兩個兒子是爭奪皇位的政敵。德妃夾在兩個兒子中間滋味不好受,她是左右為難,非常痛苦。鬥來鬥去,最後雍正勝出。自己最愛的小兒子被雍正囚禁在景陵,史料記載,1723年,雍正安葬康熙時,就曾下令讓弟弟胤禵守陵,並削去他的親王封號剝奪他的兵權,母子成永別。這讓德妃又恨又氣悲痛欲絕。

親兄弟鬥成這樣,任何一個母親都不希望看到,所以她很傷心很生氣,半年後就鬱鬱而終。

據史料記載,雍正在康熙駕崩後繼位,他料理完康熙後事後,舉行繼位大典。按規矩,登基前先拜母親,再接受大臣朝拜,才能名正言順繼位,但德妃卻說了一句:

“將我子為皇帝,不但我不敢望,夢中亦不思到”。

意思是,欽命吾子繼承大統,實非夢想所期。她夢想當皇帝的必須是自己小兒子。

《清世宗實錄》記載,雍正請求文武百官前去朝拜勸母,她冷冰冰地說:

“皇帝誕膺大位,理應受賀,與我行禮,有何緊要”。

意思是:皇帝繼承大統,當然要接受群臣的朝拜和祝福。你們向我行禮,沒那個必要,也跟我毫無關係。

她決定絕食殉葬康熙,這做法更震驚眾人,

“決意從殉,不飲不食”。

雍正對她母親說,您真要死,我陪著您死,這皇帝我不做了。雍正費了很大的努力才讓母親回心轉意,放棄殉葬,參加雍正的登基大典。


雍正帝即位後,遵奉母親為仁壽皇太后,但遭到了德妃的拒絕。不但拒絕皇太后封號而且拒絕搬到皇太后居住的寧壽宮,她堅持住在皇帝嬪妃住的永和宮。

德妃抑鬱病死,雍正遭非議

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二,德妃烏雅氏患病,第二天凌晨就死了,終年64歲。她走的很急,很突然。歷史上對於烏雅氏的病情卻沒有任何記載。雍正對自己母親的突然離世,悲傷不已,痛哭不止,是演戲?還是對自己命運的無奈?無論怎樣老太太是氣死、恨死、抑鬱死、逼死、她的死都和雍正脫不了關係。


小姐姐講史


雍正繼位後逼死生母?這是什麼情況?是真是假?請跟我走進這個神奇事件的背後故事!

大家都知道,康熙九子爭嫡,最後是四皇子胤禛勝出,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當時雍正有兩個勁敵,分別是八皇子胤禩、十四皇子胤禵!



胤禛和老十四胤禵是同胞兄弟,一母所生,其生母是德妃烏雅氏!按理說,兩人應該同仇敵愾,一致對外,事實卻恰恰相反,雍正和老十四老死不相往來,如仇敵一般!為何會這樣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烏雅氏的不一視同仁!同樣的親兄弟,得到的愛差別太大!

胤禛是烏雅氏的第一個孩子,當時烏雅氏也僅僅才19歲,並未在宮中獲得較高地位,根據清朝後宮制度,低等級的嬪妃沒有資格撫養自己的兒子!於是乎,雍正被交於貴妃佟佳氏養育,這就導致母子兒子僅有生育之情,未有養育之恩,親情也就那樣的清清淡淡,甚至可以用冷漠來形容!

而老十四胤禵就不同了,出生時烏雅氏的地位已經完全有資格親自養育兒子,於是胤禵得到了烏雅氏全部的愛!烏雅氏也在胤禵身上投入了全部的精力,一心一意想要其能在繼承大統上更進一步!而自己的大兒子胤禛卻成為了攔路虎,烏雅氏恨上心頭!



待到康熙離世,遺詔公佈,老四胤禛榮登大位,即雍正!烏雅氏就如吃了個蒼蠅般不痛快,她恨胤禛搶了老十四胤禵的位置,她認為帝位就應該是自己的小兒子,偏心至極!她甚至這樣說:

“將我子為皇帝,不但我不敢望,夢中亦不思到。”

當然,雍正也不是善茬,沒看母親面子和念及兄弟之情,“新官上任三把火”,把敵對勢力一網打盡,老十四胤禵自然也在其中,被囚禁在景陵,削去一切職銜!

這就如同火上澆油,烏雅氏徹底瘋了,對雍正的種種親近拒不接受!

雍正尊其為仁壽皇太后,烏雅氏拒絕!

雍正請其居住到寧壽宮,烏雅氏拒絕!

雍正求其主持登基慶典,烏雅氏拒絕!

從雍正即位的那天起,烏雅氏與雍正處處作對,哭鬧著要殉葬,要陪著康熙帝而去!雍正卻是做到了一個兒子極盡的本份,對烏雅氏百般尊敬與妥協!雖說是因為要做出一個仁德皇帝的表率,但是起碼做到了!總不能為了母親開心,放棄自己得之不易的帝位吧!



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二日,烏雅氏鬱鬱而終!由於雍正帝與母親的關係之差,加上烏雅氏死的很突然,因此民間一直流傳著雍正帝逼死母親的流言,也就是提問者所言!

總結:烏雅氏太偏頗老十四,俗話說偏心的老人不得善終!平常百姓家如此,何況帝皇家呢!當然,烏雅氏的突然死亡,真相到底是什麼,我們不得而知,民間傳說亦有其一定道理!

參考資料:1.《清世宗實錄》;2.《永憲錄》;3.《清列朝後妃傳稿》


瀚海說史


首先要說明的是:胤禛之生母,德妃烏雅氏,在雍正繼位後,封尊仁壽皇太后。也就在雍正繼位即雍正元年,烏雅氏於5月23日(公曆1723年6月25日)在永和宮逝世,而就在半年前,也就是康熙六十一年(公曆1722年12月20日),她的丈夫康熙皇帝駕崩。胤禛生母德妃烏雅氏的去世在歷史上也成為一宗懸案,有說是太后病逝,有說是雍正逼迫她,生氣之餘撞柱而死,到底烏雅氏的死因如何,還有待考證。

在這裡,提問者說雍正繼位之後,逼死自己的生母,是不科學的,因為缺乏有力的歷史證據。

一、謠言起於何處

為什麼很多人說雍正逼死自己的生母呢?原因大概有這些。

1.烏雅氏身體一向健康。史書記載:“皇太后身體素康健。”康熙剛剛去世半年,史書也未見烏雅氏有何舊疾,從她起病到逝世,只有十來個小時。

2.烏雅氏的一系列行為令人生疑。作為雍正的生母,自己的兒子榮登大寶,本來是一件十分高興的事情,可是烏雅氏的一系列舉動讓人感到疑惑。

一是雍正即位的時候,她居然公開表示胤禛即位不是她所想。群臣請求朝拜皇太后,她竟然直接拒絕,還下懿旨說欲隨先帝而去。

二是雍正想封她“仁壽皇太后”,搬到寧壽宮去住,烏雅氏以在先帝喪期為由拒絕。

三是烏雅氏生日,雍正給她辦萬壽節,雖然答應了,但卻不接受群臣跪拜。

3.雍正後來的行為同樣令人生疑。烏雅氏逝世三週年後,如此重視孝道的雍正卻以天熱為由沒有去祭拜,就是祭日前雍正寫的哀悼詩也平淡無奇,難有感動。雍正還鼓吹烏雅氏與允禵母子關係不和,與自己反而很好等等,以及對曾耽誤允禵母子見面的李如柏進行提拔等等。

二、太后之死還原

烏雅氏的生日,雍正給她辦了一個萬壽節,即烏雅氏去世前一個月。一個月後,烏雅氏生病。作為母親,烏雅氏實際上和小兒子允禵的關係最為要好,原因很簡單,允禵是自己親自撫養長大的,而胤禛,是由孝懿仁皇后養大的,所以,雍正與生母的關係並不是很好。

因為這時候允禵已經被雍正罰去守陵了,生病的烏雅氏想看見自己的小兒子。雍正再心狠,也不會置之不理,於是,就派人前去湯泉(允禵守陵處)找允禵回來。

然而烏雅氏左等右等,就是沒看見允禵回來,為什麼呢?

1.傳信使者之謎。

雍正派去傳信的使者不是宮中的太監或者衛士,而是粘杆處的侍衛。粘杆處,是雍正年間的特務組織,起源於雍正當皇子時候的雍和宮,雍正繼位後,將粘杆處改名為尚虞備用處,隸屬於內務府,實際上是為皇帝服務的特務組織,十分隱秘低調。

當時雍正派去的兩名粘杆處侍衛,一個叫吳熹,一個叫朱蘭。雍正為什麼要派粘杆處的侍衛去,可能是考慮到粘杆處辦事的效率高,速度快,另外辦事機密,不會擴散什麼消息。

吳熹和朱蘭趕到湯泉,說自己是粘杆處的,是奉皇上的命令帶允禵回京。當時在湯泉看管允禵的叫李如柏,見二人什麼文書都沒有,就拒絕了兩人的請求,還將吳熹和朱蘭給捆綁起來了,並給雍正上摺子說有人冒充國家秘密機構的幹部想帶走皇子允禵。

雍正見這事兒辦砸了,只好重新寫了一道聖旨,另派人前去帶允禵,這一去一來路上往返就將近半月,等允禵回京的時候,烏雅氏已經病逝。

烏雅氏病逝後,雍正可謂大操大辦,堅持素服齋局三十三月,以示孝道。

但民間卻起了謠傳:說是烏雅氏想見小兒子允禵,雍正不允許,所以一怒之下,撞柱而死,就是被雍正逼死的。

2誰在謠傳?

對於這個謠言,雍正派人進行了調查,並且還查出了結果,這些謠言來自於宮中的太監或奴才,他們是:於義、何玉柱(允禟的心腹太監),八寶(允䄉的屬人),關格(允䄉的親信太監),馬起雲(允禩的太監),馬守柱(允禵的太監)等人,這些人據說是親眼看見過永和宮柱子上有血跡。

一看這些人,都是“八爺黨”的人,到底是不是他們真的看見了還是雍正皇帝找出的幾個替死鬼,最後把髒水潑向“八爺黨”不得而知。

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烏雅氏因為要見允禵和雍正發生過矛盾,是什麼矛盾?是否因此起了衝突?現今都難以判定,而且,雍正為什麼要派粘杆處的人去傳信?為什麼沒有出聖旨?事後,雍正為什麼對對誤事的李如柏還進行了表揚和提拔?這都已成秘密,也正是因為如此,太后之死,才顯得更為詭譎難辨。


青燈問史


雍正登基後,逼死自己的母親,這個鍋實在是有點大。清朝野史上關於雍正的不良傳言實在太多,矯詔篡位就是他這一生都無法洗脫的,雍正皇帝從登基到死亡,歷史彷彿都對他充滿了敵意,讓他的短短12年皇帝生活充滿了迷霧。

在今天的深圳市檔案館,有一幅存在了200多年的“康熙傳位遺詔”,詔書上用滿、漢、蒙三種語言書寫了同一內容, 漢字大概1700多字,詔書的最後總結了:“雍親王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繼皇帝位......”。這從段話就可以 看出,雍正的繼位是合法的。

儘管野史誤解頗多,但是正史卻是承認雍正的繼位合法性的,但是有一個人卻並不這麼認為,她就是雍正的親生母親烏雅皇太后。

後宮女人都是母以子貴,為了自己的兒子能成為皇帝,讓自己老有所依,後宮的女人總是費盡心機, 使盡手段。

雍正的 母親烏雅氏為德妃,原是隸滿洲正黃旗包衣,官書上只提其屬正黃旗,護軍參領威武之女,卻絕口不提孝恭祖父額參曾任膳房總管,其本是內務府包衣。

雍正對於自己出身微賤的事實也是一種隱痛,為了政治需要,所以他必須抬高自己的母家地位,或許 也是為了緩和母子間緊張的關係。

而實際上,雍正並不是由烏雅氏所養大的,而是由孝懿皇后養大的,所以雍正和烏雅氏的感情並不好。

而烏雅氏一生為康熙皇帝生育了3個兒子,分別是胤禛、胤祚、胤禎。畢竟大兒子不在自己的身邊養大的,對自己也感情淡漠。而她最喜歡的是自己的小兒子皇十四子胤禎,將全部的愛都給了小兒子。

按理說兩個都是自己的兒子,在皇家爭權奪利中,親兄弟應該是互相幫助的,但是她的這兩個兒子卻是相反,名義上為親兄弟,而實際上卻是兩個 不同的黨派,老四是標準的太子黨,而老十四卻和老八是一黨。

親兄弟在為了皇位繼承斗的不可開交,反目成仇,親生兒子對自己卻並不待見。這是任何一個母親都不願意見到的。

相信喜歡看清宮劇的人都知道,烏雅氏一心想要的是自己的小兒子當上皇帝,沒成想,最後繼位的卻是大兒子。

而雍正繼位後,卻對自己的親兄弟並不仁慈,而是直接圈禁,都是一母同胞,如何能不生氣。

如前文所述,歷史對於 雍正的誤解實在太多,而《清世宗實錄》記載的關於雍正登基時其母烏雅氏的言論是乎更證實了他逼死母親的行為。

而實際上,我們 僅從一個母親的角度分析:

“將我子為皇帝,不但我不敢望,夢中亦不思到”

當時最有可能成為皇位繼承人的有3個,分別是老四、老八、老十四,而最有可能的是老十四,然而結果卻是自己最不喜歡的大兒子成了皇帝,她從來沒有想過雍正能成為皇帝的,因為雍正確實不是她的期望之中,這對她來講,屬於意料之外,非情理之中。

雍正繼位的時候,烏雅氏也已經63歲了,在當時也屬於高齡了,同時面臨了喪夫,最愛的兒子被圈禁,這樣的雙重打擊下,抑鬱而病,所以雍正逼死自己母親猜測是不合理的。

第一:雍正的親生母親為什麼會對自己有敵意?

自己作為正統繼位的皇帝,親生母親不理解自己圈禁老十四的做法,對雍正有敵意,但是這是從母親的角度出發,別說是皇家,就算是平民百姓家,任何 一個母親也不能接受自己的兩個兒子相互殘殺,無論誰有道理,母親都不能接受這樣的做法。

第二:雍正殺母的動機在哪裡?

雍正對於自己母親的出身低微,都如此介意,通過史官來抬高自己的母家的地位,又如何能做出弒母的事情來讓後世詬病。

所以關於雍正逼死自己的母親這種說法,是完全 不合理的,這鍋對於雍正而言實在是背的冤枉。


浩瀚文史


1722年12月27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週日,四阿哥胤禛繼承大統,是為清世宗。1723年6月25日(雍正元年五月廿三日)週五,雍正帝生母太后孝恭仁(皇后)烏雅氏駕崩。福垊想說的是,皇后、太后、太皇太后、皇帝去世都是用崩或駕崩的。

疾亟,帝問所欲言。曰:“願陛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子孫皆賢,臣民得所而已。”是月丙戌崩,年五十一。《明史.列傳一(馬皇后)》

從雍正帝繼位到太后駕崩,只有短短地半年。這位清朝史上出身最卑微(內務府正黃旗包衣)的太后,這位清朝史上生子女最多的太后,這位堪稱清朝史上最幸運的太后,健健康康的,竟然在兒子繼位後,活不過半年,享年64歲。結合母子不睦的歷史,時人後人不斷猜測,會不會是雍正皇帝逼死自己的母親呢?

應該說烏雅氏之死,的確跟雍正有關係,但要說雍正逼死母親,雍正也是非常冤枉的,儘管烏雅氏的表現甚至還不如後媽!烏雅氏能從康熙眾多嬪妃中脫穎而出,很明顯是一名懂規矩、有計謀的絕色佳人。可她在對雍正的態度上,簡直讓雍正寒心。烏雅氏對幼子的寵愛和對長子的冷淡,就感覺胤禛是寤生一般,就感覺要把皇位讓給十四阿哥胤禎她才滿意。對於一個嬪妃而言,最大的成功莫過於兒子當皇帝。然而四阿哥當了皇帝,烏雅氏竟然公開說:“讓我兒子當皇帝,並不是我的大清夢。”這話說的,就好像雍正的皇位得到不正常似的。

欽命吾子繼承大統,實非夢想所期。《清實錄》

後媽都不會這樣說,那她這個親媽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對生下就被包養走的胤禛沒感情,其實胤禛對她也沒什麼感情,更何況胤禛不苟言笑,生硬古板。養育之恩大於生育之恩,更何況養育他的人還是貴為皇后呢!胤禛為了感謝皇后,為了自己的前途,全力支持這個不成器的太子胤礽。而十四子胤禎是烏雅氏養大的,十四子聰明熱情。而老八為人精明世故,深受朝野推崇,十四阿哥就為了前途跟自己哥哥較勁。後來,十四阿哥讓老八他們跟老四鬥,自己領兵打仗,握有軍權,坐收漁利。

第二、不僅親媽不喜歡胤禛就是康熙也未必喜歡,因為他這個皇位還真不正常。為什麼老四和老十四名字同音?《永憲錄》上記載老十四的胤禎的名字老四的。後來胤禎成了老十四的名字,而老四叫胤禛。有人分析實際情況是胤禛不叫胤禛,也不叫胤禎,霸佔了親弟弟的名字,為得是奉(jiao)詔(zhao)繼(cuan)位(wei)。胤禎與胤禛不僅漢語同音,滿語也同音,胤禛的原名不得而知。繼位後將胤禎還給弟弟,並以避諱的名義將胤禎改為允禵。知道真相的親媽對於喜歡的兒子不能繼位,討厭的兒子卻能搶到位,能給好臉嗎?死的心都有,烏雅氏一直都有殉葬的要求。

聖祖升遐,予即欲相從冥漠,予子皇帝再三諫阻,以為老身若逝,伊亦欲以身從,雪涕含哀,情詞懇至,予念先帝付託之重,宗社攸關,勉慰其心,遂違予志。《起居注》

雍正帝好不容易勸說讓她想開些(不要殉葬),她也想開了(不再殉葬),就給她臉(哄她開心也是慣例),皇帝率領文武百官向太后行賀禮。太后烏雅氏,直接拒絕了。意思簡直就是你當皇帝跟我有什麼關係。

《清世宗實錄》皇帝登大位,理應受賀。至與我行禮,有何關係?況先帝喪服中,我心實為不安。著免行禮。

第三、胤禛並沒有不看僧面看佛面饒了自己的弟弟。

太后之所以辦他難看,除了討厭老四,對老四無奈的抗議外,還有就是打造一副不合作的態度。迫使雍正讓步,繼而最大程度地保護自己的小兒子,不清算十四阿哥跟八阿哥的那些事兒。對於親弟弟,雍正並沒有免於處罰。因為他想到當初自己繼位時,親弟弟各種不服(估計皇十四子也明白了本來皇位屬於他),頂撞雍正,逼迫雍正殺身邊心腹。老八一句話,老十四子就跪了。雍正當時那個心,既是哇涼哇涼的,也是滾燙滾燙,滾燙地想發火。胤禛逼迫親弟弟改名,並將親弟弟幽禁起來。老實說,如果一點都沒看烏雅氏的面子的話,十四阿哥會更慘。當然烏雅氏並不滿意,雍正帝也很委屈甚至很生氣。母子間不僅會冷戰,也會吵嘴。老太太也就越來越不配合,不住慈寧宮,不要太后徽號。

總結

雍正試圖改善母子關係,但基於他的性格以及權利的需要,他的讓步是有限的。而其母親烏雅氏基本可以說從來沒給過他好臉,雍正是真的好生氣。但要說他存心氣死甚至逼死母親,那就太冤枉他了。他一直在哄母親,可母親不是小女孩,哄得結果總是打臉,總是心碎,他也就失去了耐心,甚至跟他母親頂嘴。而這讓本來都很傷心絕望甚至不想活的烏雅氏,更加悲傷,更加絕望,由斷腸變成了病亡!


福垊


與其說是雍正逼死自己的生母,不如說的雍正的生母苛待長子,寵溺幼子的緣故。在雍正繼位後處處作對並以死相逼,不承認雍正的皇帝位置,在她心中幼子才是最佳帝位的人選,是個偏心眼的母親。


不得不說雍正的生母太死心眼,手心手背不都一樣,誰做皇帝自己不也是皇太后嗎,真是有失皇太后的德行。


迴歸正題,雍正繼位後到底有沒有逼死自己的生母,個人覺得雍正是個非常聰明的人,不會做搬石頭砸自己腳的事。


雍正和生母之間到底有什麼隔閡?

這要聰雍正的出生說起,當時清朝的祖制是後宮妃嬪生子,位分地下的妃嬪是沒有資格撫養自己的親生孩子,要寄養在位分高的嬪妃處長大。

雍正的生母由於當時位分底下,雍正就被當時貴為妃子的佟佳氏撫養長大,所以雍正母子是沒有多少感情的。


但到了雍正親弟弟十四阿哥時候,雍正生母已經位列四妃,身份尊貴,十四阿哥理所當然的在母親得親手撫養下長大了,感情自然很深。



母子二人真正有矛盾要從兩人成年以後,當時康熙對德妃的兩個兒子都很看好,認為兩人皆有成為帝位繼承人的可能,在某劇的電視情節中可以看到。


但德妃在康熙面前總說幼子的長處,並讓康熙對幼子委以重任。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十四阿哥確實文武雙全,能力出眾,在康熙晚年被封為“大將軍王”率兵出征西北。


由於康熙的突然死亡,讓空懸的皇位成了眾矢之的。


對於雍正的皇位有很多說法,其中傳的最多是雍正聯合養母的弟弟隆科多篡改了遺旨,把本該是十四阿哥的皇位改稱了“於四”雍正的。


而雍正的生母德妃也一直認為康熙對幼子非常器重,皇位是被自己大兒子改動過,所以才有了雍正繼位後,德妃對雍正的不配合。



雍正生母烏雅氏的舉動是間接否認雍正皇帝的身份,包括雍正做了皇帝后每日的請安問候,烏雅氏從來都是愛答不理,一點也不給雍正留面子。

雍正知道生母的“軟肋”是什麼,在繼位後第一件事就是命人奪了十四阿哥的兵權,並讓人押回京城待審。


烏雅氏知道自己引以為傲的幼子落在了雍正手裡,態度再也沒有之前的強硬,畢竟愛子的是生是死都再雍正手中。


據說雍正把十四阿哥罰去給康熙守陵,對此烏雅氏曾找雍正理論,並說雍正刻薄寡恩,對待自己的手足竟然如此之恨,希望雍正能看在親兄弟的份上把十四阿哥安排個好差事,好像被雍正給拒絕了,烏雅氏對此心裡非常不滿。


雍正元年五月,烏雅氏還沒有住進象徵皇太后的慈寧宮裡,半夜突然在原來住的永和宮裡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突然去世,留給後人對此浮想聯翩。


微風之語


雍正生母即孝恭仁皇后烏雅氏。烏雅氏於康熙十二年入宮。康熙十七年,烏雅氏生皇四子胤禛,康熙十八年,烏雅氏進為德嬪。之後,烏雅氏又相繼為康熙誕下二子三女,烏雅氏也進位成了德妃。雍正登基後不久,皇太后烏雅氏就殯天了。這也因此為後世留下了許多想象和造謠的餘地。



謠言止於智者。雍正逼死母親定是謠言無疑。為何如此一說呢?首先,據《清史稿•后妃傳》記載,雍正的母親德妃烏雅氏是在雍正元年五月去世的。此時,雍正已經登基日久,乾坤已定,逼死自己母親毫無意義,徒添罵名,既然能在九子奪嫡中脫穎而出,聰明的雍正不會幹此等蠢事。

其次,從德妃烏雅氏這位母親的角度考慮,胤禛與胤禵都是自己的骨肉,手心手背都是肉,誰當皇帝不是當呢。說雍正逼死母親的,大多認為烏雅氏責怪雍正搶了弟弟胤禵的皇位。這就大錯特錯了,母愛是無限的,母親只會希望孩子們合睦相處,越來越好。在母親眼裡,是沒有親疏之分的,這也是人的天性。




其三,從雍正的性格與行為判斷,雍正也不會逼死母親。“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也”流傳下來的《上諭檔》告訴我們,雍正是位性格直率的皇帝,對待寵臣田文鏡都是掏心掏肺的,又怎會捨得逼死自己的母親。再有,雍正的一系列新政,攤丁入畝,耗羨歸公,士紳一體當差納糧,這一切都是為了國計民生,為了老百姓能過得更好。老百姓都事母至孝,古代又是以孝治天下,如此為民的雍正皇帝,是不會違背綱常禮法,去迫害自己母親的。



既然如此,那些關於雍正的謠言又是如何產生的呢。作為皇帝,雍正要肅清寰宇,改革弊政,自然要得罪不少人,更何況,反清人士何其多也,雍正的背後,詆譭與中傷是少不了的。

雍正四年,雍正處置八爺黨,八爺的門人在流放途中極力造謠。這些深宮謠言,在民間廣泛傳播。後來,雍正六年,也因此發生了曾靜策劃川陝總督嶽鍾琪謀反一案。雍正寬恕了曾靜,並編寫了《大義覺迷錄》一書,對民間種種傳言進行澄清。

在《大義覺迷錄》一書中,就“逼母”一事,雍正給予明確說明。

“朕受鞠育深恩,母后哀痛深至,決意從殉,不飲不食。”

雍正將母親的心情合盤托出,這其實也是一位皇帝的無奈。

“再四哀懇,母后始勉進水漿。母后素有痰疾,又因皇考大事,悲慟不釋於懷,於癸卯五月,舊恙舉發。朕侍奉湯藥,冀望痊癒,不意遂至大漸。”——《大義覺迷錄》

按照雍正的說法,母親烏雅氏是痰疾復發病逝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愚以為雍正是一枚鐵骨硬漢,雍正逼死母親的說法,既不合情,亦不合理,更不合古人的孝道禮法。雍正是否篡位都有待考究,雍正逼母的傳言也就更加離譜了。


風雪夢不逝


雍正繼位之後,德妃娘娘並沒有被逼死,而是當上了太后。可能作者是想演皇上善良的一面吧。也許史書記載的是雍正皇帝把自己的生母給活活逼死了,但是這個也是可以理解的。

為什麼兩人的關係如此僵硬,以至於逼死自己的母親呢?其實德妃娘娘,也就是雍正的親身母親,剛出生時還是很喜歡雍正的,後來雍正給了另一個妃子撫養,就因為雍正小的時候嫌棄了德妃,所以德妃才恨雍正的。

雍正長大後,德妃娘娘只是表面應對雍正,並不真心待他,而且處處都寵愛她的另一個兒子十四阿哥,就連皇位都想讓十四阿哥坐,而且還設計利用雍正來幫助十四阿哥奪得先皇的信任與愛戴。所以說雍正十分的痛恨自己的母親,同時也羨慕十四阿哥能得到母愛。

我覺得正因為雍正皇帝和德妃娘娘有這麼深厚的隔閡,心裡的疙瘩也是多年烙下的,所以才最後導致雍正皇帝會逼死德妃娘娘,因為痛恨所以殺之。當然這只是我的猜測而已,不一定是真實的。


河南新衡


雍正殺死自己的生母是沒有正史記載的,但雍正生母死於非命是真的。小編認為是雍正的養母幕後黑手嫁禍的雍正,因為從小就跟著養母學習文化,雍正的皇帝之路離不開養母的培養,生母一死對於養母就沒有後顧之憂,這樣對自己的皇太后地位就沒什麼威脅了。個人之見,不喜勿噴!


拍客大山


雍正雖然心狠手辣但對待生母還是優待處之,在孝道上為上品,因為這與政治不同之處,若忠孝不能兩全,實質上雍正是有廣闊的心胸及開放的視界和一流的心機/當然過而不及非常人所為者大多為不幸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