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經》第十四——請問善大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經》第十四——請問善大

《四十二章經》

第十四章 請問善大

沙門問佛:

何者為善?

何者最大?

佛言:

行道守真者善,

志與適合者大。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經》第十四——請問善大

前一章講的是“守志行道”。守真奉道,與道會合,離不開淨心、守志、守真。

善,莫善於真修;大,莫大於實證。

世間人行善有很多種出發點:有人為名,有人為利,有些人則是因一時憐憫而行善。雖然都名之為善,但是並非真善。要能行道守真,本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心懷,從自己的心,推到整個家庭,再推及社會、國家乃至普天下,腳踏實地去力行,並且無求無私,如此,才能稱為“真善”。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經》第十四——請問善大

佛弟子問:“什麼最大?”

最大的善事,莫過於所行與道相應,恆時安著出離解脫心上,將過去所發誓願與欲證道果能夠吻合,心法相融,願心與果位相符,此為最大。猶如虛空,大而無外,包容一切。出離菩提心、願菩提心與最終獲得聖義菩提心相符,此為解脫道中最尊、最上、最貴、最大。

志與道相合就是大。任何事情,都是從立下堅定的志願開始。佛教所謂的聖人與凡夫,區別就在於志向。

人若不肯立志則容易沉迷;若能堅定志向,如法實行,就能真正證入法的境界,這樣才叫“大”。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經》第十四——請問善大

志與道會合,應用後所得到的感受就稱為“證”,由實踐當中而去惑證真,這是最重要的,所以說“大莫大於實證”。

譬如有人,發無上菩提心欲成佛果,此為誓願,依照修持,最終獲證道果,所發廣大無邊的誓願心與所證實相、法身相合,此為最大。

修行的目的,不是為了名利,或者是想逃避一切,而是要身體力行、自證教人,也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若能言行一致,並能守住一念真心,就能達到真誠、至善、美滿的境界,這樣就與宇宙間的一切至善大道會合了。

古人云:“理通,萬理徹。”志與道會合,理就通,也就是法界體圓。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經》第十四——請問善大

何謂“法界”?

宇宙間包括有情、無情,一切人事、物理的實相統稱為“法界”」。“法”包括宇宙一切諸法;“界”是分別的境界。十法界中,眾生的境界各自不同,但佛性不二。

例如十法界中“六凡”——天、人、修羅、地獄、餓鬼、畜生的境界各自不同,但本性卻相同。墮地獄是自己造了惡因,而結下墮地獄的苦果;若是認真守志修行而到達佛的境界,也是自己所造的,所以,本性都相同,只是心靈境界不同。

凡夫因為迷失了法界、不能明白本性常住的道理,因而生起三業:起惑、造業、受苦,這就是輪迴的境界。修行,是為了徹法界的道理、覺悟法性的存在。所以,在瞭解佛法之後,要守志奉道,藉身體作載道器(修行的工具),將教法善加運用而不牴觸,這才能逐漸進入佳境。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經》第十四——請問善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