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晉軼事:晉陽古城始建於春秋,青石砌基,鍊銅做礎,董安於典故

三晉軼事:晉陽古城始建於春秋,青石砌基,鍊銅做礎,董安於典故

晉陽之名,始見於《春秋.魯定公十三年》:“秋,晉陽趙鞅入晉陽以叛”。晉陽古城的建造者是董安於,他是春秋末期,晉國六卿之一趙鞅的家臣。董安於築晉陽城的時間肯定略早於魯定公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497年,由於歷史遙遠,有些歷史資料的缺失,後人便以魯定公十三年作為晉陽古城的始建之年。

董安於修建晉陽古城,可以用十六個字來概括,那就是:“青石砌基,夾板夯城,鍊銅做礎,牆骨荻蒿。”青石砌基,就是用大青石塊做地基。夾板夯城,就是以夾板夯土為牆體,外面再用大青磚包裹即為城牆。鍊銅做礎,就是宮殿裡的柱子基礎以銅材鑄成。牆骨荻蒿,就是所有宮、室的牆體內添加了荻、蒿之類的荊條。

那麼晉陽古城內宮殿柱子的基礎為什麼要用銅材做基礎呢?所有宮室的牆體內又為什麼要加入荻蒿等荊條呢?這其中隱藏著深遠的戰略意義,一方面是為了宮牆的堅固,另一方面是為了備戰。一旦六卿之間發生戰亂,趙鞅可以退守晉陽且萬無一失,那麼銅材可以用來做箭頭,荊條可以用來做箭桿兒,董安於的深謀遠慮,實在讓我們佩服,在晉陽古城建成後的四十四年裡晉陽古城曾經兩次讓趙鞅避免了滅頂之災,而且是反敗為勝,就是全憑晉陽古城的銅牆鐵壁,開創了戰國七雄的趙國基業!

三晉軼事:晉陽古城始建於春秋,青石砌基,鍊銅做礎,董安於典故

三家分晉,趙魏韓,三晉來歷

趙鞅又名趙簡子,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六卿之一,他的爺爺就是晉國曆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趙氏孤兒趙武,而趙鞅是趙武的孫子,也是名門之後。晉陽古城建成後的當年,也就是公元前497年,裡面是空空如也,趙簡子向遠在河北邯鄲的同族人趙午索要三年前寄放在那裡的500戶奴隸,準備充實到自己的晉陽古城,結果趙午是反臉不認賬,趙簡子非常生氣,一怒之下將趙午抓到晉陽古城殺了,趙午的兒子趙?和家臣涉賓,知道父親被殺以後就在河北邯鄲(趙國都城)發動了叛亂。依據晉國當時“始禍者必誅”之律法,也就是說發動禍亂的人必須處死!當時做為中軍卿的趙簡子命令上軍司籍秦率領晉國軍隊包圍了邯鄲城。

這時晉國六卿中的中行氏和範氏不滿意了,中行氏是趙午的舅舅。“好你個趙簡子,你就再狠也不能殺了我的外甥吧?還想殺我的重外甥,簡直是欺人太甚!你這是要趕盡殺絕吧?”心想著不把你殺掉,早晚會殺到我的頭上!還有一點中行氏和範氏是親家關係,所以範氏自然而然就向著中行氏。於是中、範兩家暗中勾結,準備聯合攻打趙簡子。

董安於意識到了中、範兩家的陰謀詭計,看到了中、行兩家的刀光劍影也預感到了事態的嚴重性,便建議趙簡子先下手為強!一是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二是要先發制人。趙簡子對董安於說:“晉國有一條律法始禍者必誅!所以我是計劃後發制人!”董安於一聽就萬分激動:“主公,現在情況十分危急!與其讓百姓生靈塗炭,還不如讓我來承擔這個亂國的罪名吧!”見趙簡子還是無動於衷,董安於便私自調動晉國的兵甲,積極備戰。董安於的行動很快被中行氏和範氏知道,他們是聞風而動,於公元前497年的九月,把當時的國君晉定公甩在了一邊,發兵攻打晉陽古城。由於中、範兩家來勢兇猛,趙簡子也有點理屈詞窮,但是中、範兩家聯軍面對堅固的晉陽古城是束手無策,且久攻不下。

就在中行氏和範氏圍攻晉陽古城時,晉國都城裡的其他三卿,智氏、韓氏、魏氏就非常不滿意,他們並不想看到趙鞅被殺,所以趕緊聯合起來推舉智氏掌門人智礫,出面向晉定公請命:“當年國君曾經告誡我們,誰先發動禍亂,這個人必須處死!並且把盟書投到黃河裡,現在中行氏、範氏違背盟約,製造禍端我們是否應該將其誅滅呢?”晉定公一聽完全正確,所以馬上頒旨討伐中行氏和範氏。這年11月三家簇擁著晉定公對中,範兩家進行圍剿,中行氏和範氏兩家是頑強抵抗。三家聯軍一時半會還拿不下兩家。可是呢中行氏和範氏兩家已經惱羞成怒,遂決定向國君的隊伍發起了進攻,這時齊國人高強提醒中、範兩家:“攻擊國君那是以下犯上,肯定會成為“眾叛親離的對象”呀!千萬不可胡來!”兩家的領頭人早已經昏了頭根本聽不進去。隨後開始攻打國君晉定公,結果這一舉動激起了整個晉國諸卿的憤慨,走上了眾叛親離的道路,國人也紛紛幫助國君,很快就消滅了中行氏和範氏兩家。餘寇逃到了河南淇縣,在那裡自生自滅。結束這場禍亂之後魏、韓兩家請求國君晉定公讓趙簡子回到了晉陽古城。

第二年春天,晉國的很多“有識之士”,從這場禍亂的平息中,開始注意董安於這個人物了。他們隱隱約約感覺到如果董安於繼續全心全意去為趙簡子服務,那樣趙簡子遲早會獨霸晉國,留下此人對於其他諸侯國和卿大夫們來說是一個致命的隱患。於是當時勢力較大智氏家族的當家人站出來給趙簡子施壓:“中行氏和範氏確實發動叛亂,現在已經被我們平息了。但是要刨根問底還不是因為董安於挑起的事端嗎?我們晉國有明確規定始禍者必誅,如今中行氏和範氏已經受到應有的懲罰,董安於確逍遙法外,你就看著辦吧!”

趙簡子的腦袋“翁”的一下子就炸了,當初遲遲不肯應戰,就是擔心被扣上“始禍者”的帽子,沒想到帽子卻來的這麼快!你不處理董安於吧,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或許還會成為眾矢之的。處死董安於吧!又覺得愧對於他的一片忠心!這就讓趙簡子是左右為難,更是六神無主,心裡是糾結難奈,這件事讓趙簡子是非常棘手!

三晉軼事:晉陽古城始建於春秋,青石砌基,鍊銅做礎,董安於典故

董安於再次成為趙家的中流砥柱,他主動開導趙簡子:“假如我死,能夠使得晉國團結穩定,趙氏家族更加安寧,尤其是晉國的老百姓免遭傷害,我死的其所!人故有一死,關鍵是死的值不值!為了晉國的大局,為了趙王的安危,我決心一死!”說完這慷慨陳詞董安於轉身離去,趙簡子趕緊說:“你等等!”但是董安於象一陣風飄然而去。等到趙簡子再次見到董安於時他已經自縊而死!趙簡子是痛心疾首呀!人們被他的這種仗義的赤膽忠心所感動,紛紛跪在董安於的遺體邊放聲痛哭,是他的這種捨己為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感動著他們!晉陽大地的人天生就具備這種俠肝義膽的素質,待人厚道,對人樸實,為了一個“義”字命都可以不要。智氏,韓氏,魏氏家族聽到董安於的生命已經結束,心裡也安寧了許多。這也為智、魏、趙、韓四家新的聯盟形成奠定了一個良好基礎。

趙簡子對於董安於的死,內心是萬分的愧疚,不久趙簡子把董安於的遺體偷偷運回趙地,並且將董安於的靈位供奉於趙家祠堂,讓趙家的後代祖祖輩輩祭祀著董安於的靈魂,銘記著董安於的恩德!昭彰後人,永祀不忘!

隨著董安於的逝去,風雷激盪的春秋歷史,一幕一幕相繼在晉陽大地上演,而經過一次次血與火的考驗,無不證明當年修築晉陽古城是多麼的深

思熟慮且遠見卓識。在此後的1476年漫長的歲月裡,晉陽古城一直都是北方軍事重鎮,成為了名符其實的“霸業之基,王業之本!”董安於做為晉陽古城的締造者,歷史將永遠銘記著他的英名!

尤其值得我們學習、宣傳、傳承的“捨身取義,勇於擔當”的這種精神,是晉陽大地人民廣泛的共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