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立夏!

今天,立夏!

四月初二,立夏。

請允許我用中華歷來表述節氣。如果說“2019年5月6日,立夏”,總覺得像西裝革履配羽扇綸巾,不是中西合璧,而是沐猴而冠。

今天,立夏!

今年立夏,節氣交換在夜裡,趙友直的《立夏》開篇“四時天氣促相摧,一夜薰風帶暑來”確實是應景之作。

今天,立夏!

這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黃帝內經》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櫻珠紅了,枇杷黃了,梅子青了,麥穗熟了,烏筱筍拔節了,大豆、蠶豆壯滿了……

今天,立夏!

立夏這一天,有“立夏見三新”的說法,家設櫻珠、青梅、麥子供天地菩薩、灶司老爺和祖宗大人。鄉間用鮮大豆、鮮蠶豆、烏筱筍、麥粒和糯米在露天搭灶生火煮飯,稱之為“立夏米飯”,又叫“五樣米飯”。據說,吃了立夏米飯,能強身健體,防疰夏,這樣的風俗,一直流傳至今。只不過現在不種麥了,另外加入一種時令菜蔬——醃芥菜,這樣煮出來的飯鹹淡適宜,口味更佳,也有加紅毛芋艿的,即馬鈴薯,總之,都是時鮮。稱大豆、莧菜、蠶豆為“地三鮮”,櫻珠、枇杷、桑果為“樹三鮮”,螄螺、河豚、黃魚為“水三鮮”……

今天,立夏!
今天,立夏!

又用茶葉煮蛋,稱“立夏蛋”,互相饋贈。有小孩的人家,用綵線編織蛋袋,掛在孩子胸前或帳子上。孩子多以掛立夏蛋作戲,以蛋殼堅而不碎為贏。當日吃“健腳骨筍”。將野山筍整株煮熟,揀兩根粗細相同的去殼,同時吃下,說是能“健腳骨”。這是取筍拔地而起,生氣旺盛之意,寄寓人的雙腳也像筍一樣健壯有力。

母親在這一天給女孩子穿耳孔。也有為家養貓兒穿耳孔、扎紅頭繩的。

今天,立夏!

立夏還有稱人的習俗。吃完立夏飯後,在屋頂橫樑上掛一杆大秤,成人雙手拉住秤鉤、兩足懸空稱體重。孩童坐在籮筐內或者是倒翻的凳板上,吊在秤鉤上稱重。司秤人只能從裡往外打秤花,即從小數到大數,一面打秤花,還要一面講吉利話。稱老人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一百一”;稱姑娘說“一打秤花翹盈盈,員外人家尋上門;探花榜眼勿在心,狀元公子有緣分”;稱小孩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大哉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

清代滸山人高杲的《稱人》詩:“論斤莫過晉王保,充盈博大內無心。甘羅項橐為童稚,滿腹經綸貫古今。”儘管詩意淺顯,倒也不失理趣,特表出與讀者諸君。

來源|稻讀公社 戴維喬

-END-

喜歡本條推送就點右下角“在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