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的麵食文化,做法更讓人叫絕!

山西的飲食文化以麵食文化為主,但在"吃"的方面卻並不淺薄,其歷史之悠久,內涵之豐富,積澱之深厚當令世人矚目。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其中融入了山西曆史的、自然的以及商業的精神財富。

山西人的麵食文化,做法更讓人叫絕!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了解山西的麵食文化。

山西人的麵食文化,做法更讓人叫絕!

豆麵抿尖是山西傳統麵食代表作之一,晉語稱為抿圪抖兒;它也是山西省北部、中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家常麵食。 作為山西的傳統麵食,抿尖也是麵粉和豆麵和起來的面口感獨特,易於入口且容易消化,所以受到眾多人民的喜歡。

抿尖的製作(抿尖工具)

山西人的麵食文化,做法更讓人叫絕!

抿尖的“抿”字表示此種麵食的製法,“尖”則是指此種麵食出鍋後的形狀。興縣民間謎語云:“疤女子朝天起,小後生挽佔起,不地不喳鬧打起”,惟妙惟肖地描述了抿尖製作的過程

豆麵剔尖

山西人的麵食文化,做法更讓人叫絕!

豆麵剔尖又稱撥魚、剔撥股,是流行於晉中一帶的傳統經典麵食,簡單說就是“用筷子撥出的麵條”。高手剔出的剔尖,呈中間圓、兩頭尖形狀,用筷子沿盤邊剔面,筋軟爽口,易於消化。配上葷素打滷,吃起來又香又滑十分可口。

山西人的麵食文化,做法更讓人叫絕!

一碗熱騰騰的豆麵剔尖就做好了。

豆麵手擀麵

山西人的麵食文化,做法更讓人叫絕!

小時候也是常吃手擀麵的。經常是看媽媽和麵、揉麵,再拿根長長的擀麵杖,面在擀麵杖下翻飛,很快,案板上就有了切好的面。

山西人的麵食文化,做法更讓人叫絕!

一碗手擀麵,飄著媽媽的味道

酸菜豆麵涼粉夏日爽口開胃,操作簡單,專治天熱沒食慾。吃上一大碗,那叫一個爽。

山西人的麵食文化,做法更讓人叫絕!

揪片

山西人的麵食文化,做法更讓人叫絕!

揪片又稱掐疙瘩,也是晉中民間傳出的一種家常面。當地人講究在婚嫁時男女雙方在啟程前必吃此面,名謂"歲數掐疙瘩"。結婚時的年齡為多少就吃多少片。這裡的"片"是指半成品而言的,即用一小瓢面和好後擀成圓形,切開對摺,然後根據歲數先切成大片,再將大片用手分別揪入沸水鍋內,撈出後約半飯碗。吃此飯有歲歲平安之意

摺疊貓耳朵

山西人的麵食文化,做法更讓人叫絕!

當地人訂婚時,丈母孃一般以貓耳朵招待女婿,其意是讓姑爺聽話。

山西人的麵食文化,做法更讓人叫絕!

做貓耳朵前,將和好的麵糰擀成約半釐米厚的面片,撒上面撲後,切成1釐米大小的面丁。然後雙手拇指壓住小面丁向前推;也有將面用刀切成3釐米寬的長條,然後左手執面片,面片頭端朝上,右手食指和拇指揪下指頭肚大小的面丁,反方向搓捻,使面丁成為貓耳朵形

河撈

山西人的麵食文化,做法更讓人叫絕!

餄餎,古稱"河漏",現在叫河撈,是我國北方一種古老而別具風味的傳統湯食麵點,特別是山西人喜愛吃。

山西人的麵食文化,做法更讓人叫絕!

尤在民間,幾乎家家戶戶,一年四季必食之品,就連乾隆皇帝也特別喜食餄餎,特調會做餄餎的人進宮,因此餄餎作為貢品年年奉旨進宮了 。

很多遊子也是放不下家鄉那碗麵,都很想念“家鄉的味道”。一碗麵可以慰風塵,一碗麵可以暖人心,一碗麵可以憶童年,一碗麵可以寄鄉情。

從遠方回來,你是不是也早已迫不及待想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老家手擀麵?在這個多雨時節,為你奉上一碗走心的回家面,也讓你體會一下“上車餃子下車面”的古老鄉情。

山西的麵食種類很多,小編只是列舉了幾例,歡迎大家在文章下方留言。小編會回覆每一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