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五代(3):理想主義者唐昭宗的奮鬥與朱溫專權

公元888年,胡鬧了整整15年的唐僖宗終於在顛沛流離中撒手而去,宦官們見大臣們鐘意的吉王李保難以控制,便自行擁立唐僖宗的弟弟李曄登記,是為唐昭宗。和糊塗的父親哥哥相比,唐昭宗志向遠大、飽讀詩書,志在將風雨飄搖的大唐帝國重鑄輝煌,但是,這個爛攤子實在是爛到無以復加,哪怕太宗再世,也不能挽大廈於將傾了。但即使如此,理想主義者唐昭宗還是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挽救行將就木的帝國,哪怕輸了個徹頭徹尾。

大話五代(3):理想主義者唐昭宗的奮鬥與朱溫專權

剪滅宦官

昭宗繼位後,汲取了僖宗皇帝過度依賴和仰仗宦官田令孜的教訓,對於擁立他的楊復恭,在表面上十分尊敬,但卻在權力和政治上,疏遠楊復恭,只與大臣商議政事。同時,他又在暗中拉攏楊復恭的乾兒子楊守立,使得他們父子反目,讓楊復恭在長安孤立起來。更重要的一點是,宦官集團的胡作非為引來了朝臣和各路節度使的眾怒,他們紛紛明裡暗裡以各種態度支持昭宗對付宦官集團,給了昭宗強有力的信心。

受到疏遠的楊復恭認為昭宗忘恩負義,忘記了自己的擁立之功,開始攛掇其他節度使對抗朝廷,甚至自己也搞起了罷工,以向唐昭宗示威。這正給了唐昭宗打發他的藉口,不僅沒有安撫他,還趁機奪了他對禁軍的掌握權。走投無路的楊復恭狗急跳牆,最後逃出長安,夥同龍劍節度使楊守貞等人謀反,最終被各路節度使和朝廷禁軍打敗。

楊復恭集團被剪滅後,困擾了唐朝皇帝近百年的宦官專權問題終於得到了緩解,朝廷的權力開始回到昭宗手中,但是,由於缺乏有效的制衡手段,宦官集團的覆滅卻讓原本就尾大不掉的藩鎮勢力進一步抬頭,如河東節度使李克用、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宣武軍節度使朱溫等人,他們的勢力和聲望隨著鎮壓楊復恭反叛而進一步增強,重威脅朝廷的權威。

誤於朝臣

解決完宦官問題,就輪到了困擾唐王朝更久的藩鎮。在中晚唐時期,雖然藩鎮已經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勢,但仍然在某種程度上聽從朝廷調遣,並沒有太多出格之舉動。但隨著龐勳、黃巢等幾次大規模起義後,藩鎮們的勢力越來越強,對朝廷和皇帝的態度,也愈發地不恭敬和狂妄。

在大臣的建議下,昭宗下令在長安一帶募集禁軍,很快就達到10萬之眾。此時,劍南西川節度使陳敬瑄割據西川,不聽號令,正好給了朝廷那他開刀的機會。但是,唐昭宗卻把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了對戰事一竅不通的文人韋昭度,使得王建在討伐西川的過程打著朝廷的名義擴充勢力,並將一部分新練的禁軍據為己有。

大話五代(3):理想主義者唐昭宗的奮鬥與朱溫專權

在禁軍討伐西川的過程中,四面樹敵的河東節度使李克用遭逢新敗。對於李克用的態度上,唐昭宗又聽信了張浚等人的讒言,將禁軍召回討伐李克用,卻被李克用打得大敗。

這兩次失敗後,不僅新練的禁軍損失殆盡,更讓唐昭宗和朝廷在藩鎮面前顏面掃地,威信盡失。

漁翁得利

唐昭宗豢養禁軍的計劃失敗後,整個中央朝廷在藩鎮眼中已經形同虛設,李茂貞、韓建等人對昭宗肆意欺凌,甚至還打算帶兵進入長安,廢除唐昭宗,改立吉王李保。而在這種時候,之前一直倔傲不遜,不聽從朝廷指揮,屢次叛唐的河東李克用,卻成了唐昭宗的救命稻草。

在李克用的護送下,唐昭宗才回到了長安。但李克用一走,韓建、李茂貞等人又捲土重來,夥同宦官廢掉了昭宗,改立太子。隨後幾年,唐昭宗成了藩鎮和宦官集團爭奪的對象,肆意凌辱,而在這個過程中老謀深算的朱溫一直沒有行動,他趁著原本實力最強的李克用四面樹敵、佔據地利的李茂貞多次欺辱皇帝之際,大肆發展自己的力量。終於在天覆三年一舉擊潰李克用,並兵圍鳳翔,迫使李茂貞交出了皇帝。

大話五代(3):理想主義者唐昭宗的奮鬥與朱溫專權

至此,在各藩鎮來來回回被當作籌碼一般的唐昭宗,落到了朱溫手中。而坐山觀虎,坐收漁翁之利的朱溫則一舉成為諸藩鎮中最為強大的力量,且挾天子以令諸侯,北方大地十有七八,都落到了他的掌握當中。

白馬驛之禍

大概是為了報答朱溫對自己的營救,唐昭宗加封朱溫為梁王、四鎮節度使,並賜“迴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的金牌。但此時的朱溫佔盡了形勢,狐狸尾巴再也收不住了。

天祐元年,朱溫將唐昭宗挾持前往洛陽,並於次年將昭宗皇帝及諸皇子全部殺死。立僅存的第九子李柷為帝,是為唐衰宗。不久,他又將朝廷中的大臣全部殺死在白馬驛,並拋屍黃河,讓他們和這滾滾濁流,再也無法分開。

公元907年,朱溫經過長時間的準備和計劃,終於將忠心唐室的殘餘勢力全部誅滅,正式登基稱帝,國號為梁,是為梁太祖,拉開了五代十國更迭往復的大幕。

偉大的失敗者

雖然最終沒有挽救他的帝國,但和歷史上其他亡國之君相比,唐昭宗做到了他所能做的最好,並傾盡全力去改變複雜和紛亂的局勢。但在形勢面前,他的作為只能為自己蒙上一層悲情色彩,成為一個讓人尊敬的失敗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