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一條老工業城區的轉型新路——來自本溪市溪湖區的蹲點報告

4月8日,春風和暖,記者來到本溪市最老的城區溪湖區蹲點調研。一踏入溪湖區地界,道路兩側滿是帶有歷史感的建築,牆面上“您好,本溪湖!”幾個紅色大字,給人一種溫暖的力量。

“南有漢冶萍,北有本溪湖。”1917年,孫中山曾在《建國方略》中提及這片土地。從1904年開始,這裡先後建起本溪湖煤礦、1號高爐,是本溪地區工業的搖籃。新中國成立後,這裡不僅為共和國的煤鐵工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也是本溪最繁華熱鬧的主城區。

斗轉星移,隨著本鋼廠區逐步向西南新建和擴建、本溪主城區向東南轉移,溪湖區優勢漸失。由於資源枯竭和環境治理,彩屯煤礦、本鋼一鐵廠、本溪水泥廠等曾經輝煌一時的老企業陸續關閉,產業空心、城區破舊等問題成為溪湖區的發展難題。

本世紀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溪湖區委、區政府帶領廣大幹部群眾,矢志不渝地探索老城區轉型發展之路,積極落實棚改等相關政策,產業發展、城區面貌、居住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

連日來,在溪湖區的企業園區、社區街道,記者深切感受到老工業城區的變化和幹部群眾昂揚向上的力量。

溪湖,城區雖老,但精氣神十足!

產業轉型瞄準再生資源

4月8日,本溪市推進廢鋼基地建設協調會在溪湖區召開,專題研究如何將溪湖區打造為千萬噸廢鋼鐵配送基地。這不僅是區裡的大事,也是本溪市的產業發展重點。

溪湖區要把廢鋼鐵產業做大做強!

十多年前,因為有鐵礦石、鐵選廠,吃飯不愁,溪湖人的日子還算好過。但這幾年,隨著本地礦產資源逐年減少,產業單一讓溪湖區的日子過得緊緊巴巴,轉型發展已經箭在弦上。

在本溪湖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劉宏偉向記者講述了溪湖人尋求產業突破的過程:2010年,溪湖區建立東風湖鋼鐵深加工產業園,利用本鋼的上下游產業引資建企業,2012年,更名為東風湖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園,重點利用本鋼的工業固體廢棄物鋼渣、水渣、塵泥等發展循環經濟,成立了20多家再生資源企業,2018年銷售收入達15億元。2018年2月,晉升省級園區,更名為本溪湖經濟開發區。

遠通公司是一家廢鋼企業,2012年入駐,是國內第一批具有廢鋼加工資質的企業,因為發展對路,到2018年,生產經營數據攀上新高,年納稅額是上一年的10倍。

遠通的成功,點亮了溪湖區做大再生資源產業的希望!

經過考察論證,廢鋼作為鋼鐵循環使用的優勢再生資源,市場巨大。2018年,溪湖區成立本溪市廢鋼鐵加工配送基地,經本鋼牽線搭橋,面向全國廢鋼企業招商引資。

4月11日,記者來到遼寧吉和源再生資源有限公司,這裡設備先進、倉儲用地開闊。企業負責人張力波告訴記者,企業總投資1.7億元,2018年實現當年簽約、當年開工、當年生產。入駐溪湖區,既是看中本鋼的市場,也緣於溪湖區打造的良好營商環境。

吉和源還以商招商,把中國500強企業——廈門建發集團引到溪湖區。廈門建發通過與吉和源合作經營,把廢鋼鐵產業納入供應鏈運營。4月19日,廈門建發入駐溪湖區的簽約儀式正式舉行,將建設全國廢鋼鐵加工配送示範基地。

一年來,在本溪市委、市政府和本鋼集團的支持下,溪湖區歷經30餘次論證商談、50餘次調研勘察,如今,廢鋼鐵基地已經擁有400萬噸產能。

從靠鐵粉勉強吃飯,到靠發展循環經濟吃飽吃好,溪湖區找到了老工業城區產業轉型之路。

老城區人民收穫幸福感

老工業城區為新中國作出的貢獻,黨和國家始終沒有忘記。

從上個世紀末開始的採煤沉陷區治理,到本世紀大規模的棚戶區改造,溪湖區先後有10萬戶居民受益。

20多年前的溪湖區,到處是低矮、破舊的棚戶區。如今,一片接一片的住宅新區述說著一個地區從衰落走向繁榮的歷史。

在彩屯街道彩進社區,社區黨委書記李廣大告訴記者:“小區於2006年底建成,居民都是從溪湖區彩北、豎井、東風等地動遷上樓的,12年前,居民們告別了低矮潮溼的小平房,搬進寬敞明亮的新樓房,實現了安居夢。今年,政府又對小區各項設施進行了全方位改造。”

走進小區,映入記者眼簾的是粉刷一新的樓體和剛剛更新的89個單元門,兩條平整的瀝青路將小區與周邊相連,不遠處的休閒廣場上居民在遛彎和娛樂……整潔的生活環境、便利的生活設施,讓社區居民收穫了滿滿的幸福感。

4月10日,溪湖區政府召集各街道辦事處和相關部門負責人開會,商議如何鞏固城區治理和環境整治成果,對試探性反彈違建堅決予以清除。兩年前,本溪市綜合整治主城區環境全面啟動,溪湖區先後拆除違建6000多處,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共涉及38個社區,60多條街巷路得到改造,同時結合老城區的歷史傳承、區域文化和時代要求,對主路溪湖路沿街風貌進行了改造。

河東街道辦事處立新社區黨支部副書記韓楊說:“當時,我們小區的40棟樓房附近,有亂建831處,從登記、發動到最後結束,用了三四個月時間全部拆掉,沒有一家是強拆的!”

4月12日,在柳塘社區,記者來到居民李玉蘭老人家探訪。老人說起話來中氣十足,“自打去年進行改造,咱們社區變化真大。不僅水電氣供應全到位,還安上了路燈,居民家裡冬天取暖問題也解決了。去年一冬天,俺家都在20℃左右,身暖心也暖。”

李玉蘭老人所在地區,在當地被稱為“平改平”住宅區。2005年開始的本溪市城市集中連片棚戶區改造,對那些確實無力擔負個人繳納房款的困難戶,都統一安排到這裡居住,270戶居民,每月只需少量租金,便可安穩入住。

去年,經過街道辦事處積極溝通和申請,這裡列入早期棚改小區改造計劃,供水供電管網全部進行改造,供暖設施也在當年安裝完畢並投入使用。記者看到,小區外部硬化美化設施正在施工。“從小破房到大居室,從髒亂差到潔淨美,這日子一天天變好了!”對於未來的生活,李玉蘭充滿了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