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河南鞏義市康百萬莊園,體味“留餘”裡的人生哲理

河南鞏義市的康百萬莊園比喬家大院大了19倍,這才叫叫天外有天。 康百萬莊園就座落在河洛交匯處的鞏義市康店鎮。20世紀六七十年代,它就和四川的劉文彩莊園、山東的牟二黑莊園並稱全國三大莊園。“康百萬”是明清以來對康氏家族的統稱,因慈禧的封賜而名揚天下。

遊河南鞏義市康百萬莊園,體味“留餘”裡的人生哲理

這座北方大型地主莊園始建於明末清初,康家從六世康紹敬到十八世康庭蘭,一直富裕了12代400餘年。到了康應魁這輩兒,他利用清廷鎮壓白蓮教之機,供應百萬清兵棉花、布匹達十年之久,靠“盡忠”發財,富甲三省,船行六河,土地達18萬畝,兩次懸掛千頃牌,民間稱其“頭枕涇陽、西安,腳踏臨沂、濟南;馬跑千里不吃別家草,人行千里盡是康家田”。

遊河南鞏義市康百萬莊園,體味“留餘”裡的人生哲理

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攜光緒帝西逃西安,返京時,康家殷勤迎駕,花費100多萬兩白銀修行宮、架御橋、鋪御道,並捐贈白銀百萬兩和“一桶江山”給朝廷。康家由此受到慈禧太后“康百萬”的封賜。

遊河南鞏義市康百萬莊園,體味“留餘”裡的人生哲理

“康百萬莊園”牌匾懸掛在主宅區寨門之上,由著名古建專家羅哲文先生題寫。穿過30餘米長的寨門洞,一個佈局嚴謹、豪華雅緻的庭院便展現在遊客面前。這是典型的豫西地區兩進式四合院,既象官府園林又象軍事堡壘建築。整組建築群中各類磚雕、木雕、石雕華麗典雅,造型優美。漫步在這座藝術宮殿中,你看到的是一幅被歷史塵封的民居、民俗畫卷。你甚至嗅到了老宅院那獨有的味道。

遊河南鞏義市康百萬莊園,體味“留餘”裡的人生哲理

康百萬莊園靠山築窯洞、臨街建樓房,瀕河設碼頭,據險壘寨牆,體現了古人“天人合一、師法自然”的文化思想。這個大型地主莊園集農、官、商於一體,有比較完備的區域系統,住宅區、棧房區、飼養區、作坊區、造船廠等應有盡有,完全能夠自給自足,自成一個小社會。陪同我們的焦先生介紹說,康百萬莊園目前保存下來的有10個部分,共33座庭院、571座窯洞和各式房屋,建築面積有6.43萬平方米。

遊河南鞏義市康百萬莊園,體味“留餘”裡的人生哲理

莊園裡的院落,院院獨立,又院院相通,能啟能閉,啟則渾然一體,閉則各成體系。莊園古香古色,透著一種滄桑感,而各個院落的名字也同樣叫的書卷氣十足,主宅區北部依次排列著花樓重輝院、秀芝亭院、克慎厥猷院、知所止院和芝蘭茂院。僅從這些院名上我們也能夠感受康家對文化崇尚和重視。

遊河南鞏義市康百萬莊園,體味“留餘”裡的人生哲理

康家做為巨賈豪門以經商賺錢卻教育子孫從儒進仕,講究儒家提倡的君臣父子、忠孝節義。這種說法在康家莊園許多地方都可以得到印證。說到這裡,我想起了喬家大院在中堂上的一塊牌匾《光前裕後》,大意是,光宗耀祖,造福後代。

遊河南鞏義市康百萬莊園,體味“留餘”裡的人生哲理

一副對聯是這樣寫的“志欲光前惟是讀書教子,心存裕後莫若勤儉持家”,由此不難看出康家耕讀傳家的家風。留戀在莊園裡,你除被它的恢弘大氣震撼外,遍佈園內的磚雕、石雕、木雕又會帶給你輕鬆愉快的藝術享受,裝飾在建築物上的各種雕刻構件如人物、瑞獸、花卉等刀法細膩、匠心獨具、靈動傳神,透著一股難以言傳的藝術韻味……

遊河南鞏義市康百萬莊園,體味“留餘”裡的人生哲理

讀康百萬莊園彷彿讀一部史書、一部哲學著述,它牽引你在古代和現代的時空中交替行進,使你不光眼球變得敬業,思想也變得活躍。康家的崇尚中庸、耕讀傳家、樂善好施,相信都會給我們帶來一些思考。

遊河南鞏義市康百萬莊園,體味“留餘”裡的人生哲理

在莊園,留給我印象最深的,當屬懸掛於主宅區首院過廳內那塊康家教育子弟的家訓匾。如今,這塊流芳百世的《留餘》匾已經被當地有關部門製作成一種旅遊紀念品,上凹意為:上留餘於天,對得起朝廷;下凸意為:下留餘於地,對得起百姓與子孫。匾上共七十四個字,除標題“留餘”二字為篆書外,其餘為字體流暢的行楷。

遊河南鞏義市康百萬莊園,體味“留餘”裡的人生哲理

他們認為,財富是有限的,不能不加限制的使用,應該留有餘地,給子孫後代留下繼續富裕的資本。做事不可做絕,必須給自己給別人留有餘地。“器滿則盈、物極必反”這是一種樸素的辯證法,緣於康家對生活的深刻領悟,也是他們的處世準則。萬事留有餘地,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果能夠輕鬆地做到,康家則不會將其做為家訓,代代相傳。

遊河南鞏義市康百萬莊園,體味“留餘”裡的人生哲理

“留餘”裡包涵著給人啟迪的人生哲理。走進康百萬莊園,我看到的不僅是恢弘氣派的建築群,還有那個用心靈可以感受到的思想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