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鄉魏文獻:縣人大代表唱響“鄉村振興”大戲

內鄉縣人大代表、岞曲鎮魏營村黨支部書記魏文獻為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鄉村振興20字總要求在魏營村落地生根,魏文獻帶領支村兩委一班人演活這場大戲。

“實現鄉村‘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核心。目前魏營村發展大部分靠農民背井離鄉,外出打工,村裡只留下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村子自然就演變成“空心村”。唯有鄉村產業興旺,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的社會問題,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魏文獻深切地感到只有抓住回鄉創業的東風,為人才回鄉創業拓寬服務,大力發展符合當地實際的支柱產業,鄉村振興才是有源之水、有土之木。

魏文獻帶領領村支兩委一班人引導群眾發展農業支柱產業及相關工業企業唱活產業振興戲。一是大力發展菸葉經濟農業產業,全村種植菸葉800餘畝,群眾通過種植菸葉可直接收益320萬元,村集體每年也可獲得稅收獎勵15萬元;發展茶葉500畝,群眾務工收入30萬元。 二是招引天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設光伏發電項目,租賃當地荒山荒坡500餘畝,使當地群眾每年直接租賃受益達25萬元。三是招引仙鶴切紙扶貧車間入駐魏營村,使當地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務工。 現在魏營村外出務工人員也紛紛返鄉創業或務工,家家戶戶基本都有了自己掙錢的“小門路”,部分群眾也成了光伏發電、扶貧車間的“上班族”。

“實現鄉村‘生態宜居’,是農村農民的夢想,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生態環境是宜居的根本,只有生態環境得到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才會得到保障。”魏文獻深切體會到當今人們對環境質量的渴望,以村容村貌、戶容戶貌和白色垃圾集中整治為抓手,著力改善人居環境。 同時,著力在優化生態環境上下功夫,在公路沿線率先規劃了長4000米、兩側各30米寬的綠色生態長廊,共植樹12000餘棵。在此基礎上,通過積極向上爭取,全村所有通往自然組的道路全部實現的硬化、綠化,部分村民小組還實現了戶戶通水泥路,建文化廣場3處,群眾全部實現了安全飲水,魏營村小集鎮也繁榮起來,安裝了路燈,承載了群眾的基本消費,魏營村現在是“顏值滿滿”。

“實現鄉村‘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靈魂。富口袋也要富腦袋。”魏文獻從群眾點滴小事要求,從改變群眾生活習慣入手,大力倡導和弘揚社會正能量。深入開展“三帶五聯奔小康”活動,通過“聯學、聯保、聯幫、聯爭、聯創”等措施,定期開展“十星級”文明戶、最美小康戶、最美脫貧戶、最美幫扶戶、最美和諧家庭戶等評選活動,引導廣大群眾自尊、自愛、自立、自強,大力倡導自力更生、吃苦耐勞、勤儉持家、尊老愛幼的良好風尚。同時,村自籌資金3萬餘元購置獅子、高蹺、旱船等服裝和道具,成立了民間文藝專業隊,自編自演了“農村春晚”。目前整個村子的鄉風都帶動起來,鄉親們在一起談的不再是家長裡短,而是致富信息;鄉親們聚在一起不再是打牌閒逛,而是吹拉彈唱、載歌載舞!

魏文獻牢記加強幹部隊伍建設 ,始終把黨建工作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 堅持把“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的運用落到實處, 抓幹部作風提升求實效、 全面實行黨務公開、村務公開, 努力營造風清氣正、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作為縣人大代表的魏文獻談起魏營村的變化充滿希望,從他堅毅眼神中看出:魏營村這場鄉村振興大戲一定能唱得更響……(決策探索雜誌 全媒體記者劉振偉 通訊員時蘭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