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一詞謂來已久,一般說是自鳥名而來。先秦《逸周書》所著“倉吾翡翠,翡翠者所以取羽”,東漢《說文解字》謂之“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為翡鳥與翠鳥,合稱翡翠,又因其公母,於是業內就有了翡為公,翠為母說法。
翡翠風靡盛行,始自清朝延續至今。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演變出了各種各樣的行業術語就是如今“黑話”。很多小夥伴就選購翡翠的時候,大多會被各式各樣的玉器及價格再加上賣家的一頓亂侃搞得雲裡霧裡,不知所擇。
所以人們常說翡翠“水”深,深在哪裡?主要是在不懂,其實這不懂只是在兩方面:一是“看不懂”二是“聽不懂”,那今天就跟著小編由簡到難,為大家一層一層揭開翡翠的神秘面紗吧。
材質篇:一種二色三工藝
在選購翡翠是講究“一種、二色、三工藝”,其次是大小重量,均度,淨度,柳裂及美觀感。種老色辣形容的是翡翠原石的品質,
“種”即為各種礦物集合的緻密程度,“種”越老說明密度越,密度達到一定程度會有鋼質之聲,是評價翡翠好壞的首要標準。“種”等級從高到底為:老坑玻璃種,水種,冰種,冰糯種,糯種,其它種,其它種高低主要看色了。當種老、料細膩則翡翠通透,即所謂的“水頭足”了,透明度高則叫水頭長、水頭足,透明度低則叫水頭短、水頭差。還有一種幾分水的說法,是指用聚光電筒(點光源)來觀察翡翠的透明度,並且用光線照入的深淺來衡量水頭的長短,如3mm的深度為一分水,6mm的深度為二分水,9mm的深度為三分水。翡翠顏色優劣講究“濃、陽、正、和”。“濃”指顏色深綠而不帶黑。“陽”指顏色鮮豔明亮。“正”指綠色鮮豔純正。“和”指綠色均勻而不花。好料配好工,一件精美的翡翠絕對離不開好的設計、雕刻,玉器整體不僅構圖精美和諧,工藝上還要精雕細刻,撫之溫潤脂滑者為上品。價格表達篇
在購買翡翠交易中,有不少剛接觸的朋友對商家說的“小六價”這樣的價格感到很茫然,其實準確講它不是價格,是價位區間。價位表示法:1、2、3是小,4、5、6是中,7、8、9是大,五、六是價格位數(比如10000,是五位數),結合起來,大五是70000~99999元,小六是100000~399999元。
某某價多少開:如小六3開,就是小六價裡3開頭的,即300000~399999。
小中大混合:如大中五、小小六分別指中五價裡的大數(60000~69999)、小六價裡的小數(100000~199999)。跟上面的“多少開”意思差不多。
A貨B貨C貨
A貨:指僅經過機械加工,其顏色、結構、透明度等均保持天然狀態的翡翠,即天然翡翠;
B貨:是指將低檔翡翠經過強酸處理漂洗,去除雜質、汙點後,用膠或還氧樹脂膠等材料填補經酸液浸蝕損失的空間,經這類處理的翡翠,鑑定證書會註明“翡翠B貨”或“翡翠處理”;
C貨:指人工添加外來染料或藥品處理後的翡翠及其成品。其方法是借高溫高壓將染色劑滲入原來無色的翡翠中,使它的全部或局部染成翠綠色或紫色等,但其色澤會隨時間轉淡及變暗。
翡翠特性篇
鋼性、剛性:翡翠晶粒間結合非常緊密,且高硬度,通過拋光達到最佳的光線、形體和工藝完美統一,光感清晰銳利,反差對比強烈,極度純淨的翡翠表面使折射率作用顯著,所產生的光學效應使人在感官上感受到如鋼的表面一般堅硬剛毅、寒光泠泠的感覺。
起瑩:翡翠透明度高,水頭好,顆粒細膩,且排布均勻有序,當光線穿過這樣的翡翠,邊緣會折射出一條亮線,即我們叫的瑩光,在有一定弧度、弧面的翡翠上更容易起瑩,它是一種光學表現。
起膠、膠感:顧名思義就像凝固的膠水,當你轉動它時,隨著表面光線的作用,看起來就會像流動的膠水一樣,光線在翡翠的表面所折射出來是整塊的、連綿不絕。
地(底):是指翡翠的質地,主要由翡翠的結構、透明度和所含雜質的情況決定,專業描述是指翡翠除綠色之外的其它所有方面的綜合表現。
坑:一是指礦床的不同,礦床在沖刷、搬運中形成時,原石種細、水足、顏色好的稱為老,反之則叫新坑。二是指礦床開採時間不同,即早開採的叫老坑,晚開採的叫新坑。老坑、新坑現在的最大意義是料子的品質不同,老坑料種非常細、水頭長、顏色正,新坑料則種粗、水差、色差。但老坑、新坑並不是絕對的。
棉絮、綹裂:翡翠的棉是一種絮狀、無色的的包裹體,以半透明至微透明存在於翡翠 的顆粒、縫隙之間。常見的棉呈絲狀、帶狀、條帶狀、團塊狀、雲霧狀等等。棉幾乎存在於所有翡翠中,極品至老坑玻璃種也能微弱看到晶體中的棉。長於內部的、摳不到的是綹,外部的能用手摳到、摸到的叫裂,綹裂則是內部生長且在外表都能摸到的。綹裂是翡翠的天敵,因為有裂的翡翠價值會驟減。
厚樁、對樁:厚樁,翡翠成品的長度和寬度的綜合厚度,即有一定的厚度同時要橫向面也要比較大。簡單點理解就是又厚又大。對樁,翡翠行裡,客人在挑選寶貝里,看上眼了、感覺看對了,第一感覺是喜歡的,那就說這個寶貝對樁了(合你心意了)。
其他
1、開門:由成語開門見山演化而來,通常形容那些一看便知的真品。不開門指的是仿品。
2、撿漏:是指以較低的價格,慧眼識寶,買進了價值較高的收藏品。
3、走寶:指一件較好的玉石以低價出售了,對於買者而言,就是揀到寶了。
4、搬磚頭:類似於掮客的職業,專靠販賣信息做生意。
5、壓堂:意為鎮店之寶。
6、繃價:在市場上要高價。
7、包漿:器物表面長時間氧化形成的光澤。
8、吃藥:形容上當受騙買到了假東西。
9、掌眼:請別人幫著看真假好壞。
10、有一眼:東西不能確定為仿品,有真的可能性。
11、土咬:玉器表面遭到土壤中的酸性物質侵蝕形成的凹坑,又稱土吃,土蝕。
12、留皮:在器物上保留原石的表皮。
13、飯滲:肉眼觀察玉石內部有如同稀飯裡的飯粒狀的白色斑塊。
14、提油:一種人工染色的方法。
15、熗綠:熗翠也叫熗綠,是偽造品,一種人工加色的翡翠。它跟C貨差不多一個道理,只是熗翠專門染綠色。
翡翠簡單鑑別
1、光:翡翠經強酸鹼浸泡處理後,結構疏鬆,沒充填之前表面見溶蝕凹坑,使之產生漫反射,光澤變弱。加入樹脂或塑料等有機充填物後,翡翠常有樹脂光澤、蠟狀光澤或者是玻璃光澤與樹脂光澤、蠟狀光澤混合。
2、色:由於翡翠結構被破壞,內在原有的光學性質也發生了改變,所以“B貨擴翡翠的顏色分佈無層次感。雖然這種方法處理的翡翠的綠色仍為原生色,但經過酸性溶液的浸泡,基底變白,綠色分佈較浮,原來顏色的定向性也被破壞了,看起來很不自然。
3、結構:翡翠受到強酸強鹼浸泡腐蝕後,有部分物質帶進帶出,在表面及內部沿礦物晶體間形成溶蝕,產生內部的連通式裂隙。在透射光照射下,可見內部縱橫交織的裂隙。在反射光條件下,表面的溶蝕凹坑或蛛網狀網紋清晰可見。
4、表面特證:這種方法處理的翡翠由於充填物與翡翠本身的硬度差別較大,在原生的裂隙處呈較明顯的凹溝,充填物明顯低於兩邊,許多綹裂組成了縱橫交錯的誓溝渠”。較大的“溝渠”中可見膠結物或殘留氣泡。加工技術較好的漂白加充填處理的翡翠表面非常光滑,無上述現象,須更加仔細地觀察和測定。
5、密度、折射率: 漂白充填處理的翡翠多數密度、折射率略低。密度為3.00~3.43g/cm,折射率為1.65左右(點測)。但是由於翡翠的礦物組成複雜,某些天然翡翠的密度和折射率值也可能偏低,所以密度和折射率只能作為參考數據,通常不能作為判定翡翠是否經過充填的依據。
6、熒光性:無或弱至強的紫外熒光,熒光分佈均勻或呈斑雜狀。早期“B貨”翡翠絕大多數有熒光。短波:弱,黃綠或藍綠(藍白);長波:中至強,黃綠或藍白色。但這種方法處理的翡翠通常熒光強度較弱或無熒光。
7放大檢查放:放大檢查放大檢查是鑑定這種處理翡翠的有效方法。分為表面觀察和內部觀察。
8、熱反應:“B貨”翡翠加熱200~300℃後膠質發生碳化。
9、敲擊反應:經過漂白充填後的翡翠,其結構被破壞,礦物顆粒間被膠質充填。因此輕輕敲擊後發出沉悶的聲音,與天然翡翠清脆之聲有明顯的區別(此法主要適於翡翠手鐲的鑑別)。
因篇幅有限,只是粗略的做了介紹,如有玉友想要再瞭解細一些,可關注小編私聊我,我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是漢語詞彙,拼音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小編還可以免費幫忙鑑定玉器是否是真假喲,如有需要可以來私聊小編。
文 | 蝸大頭
閱讀更多 辨工識玉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