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河:悠悠河水訴說龍門百年歲月

西林河古稱龍門水和九淋水,是龍門縣的母親河,亦是促成珠江三角洲平原的功臣。《清史稿》這樣記載:西林水出西北三角山,合高明、白沙,屈西南,納群溪水、永清水,入增城為增江。

西林河:悠悠河水訴說龍門百年歲月

西林河歷史悠久

西林河一名其實由來已久。明弘治九年(1496年),廣州府析增城縣長沙鄉之西林、平康和開源鄉之金牛等三都,與博羅縣小部分地區組建龍門縣。由於龍門縣址設於西林都七星崗,故緩緩流經龍門縣城的龍門水慢慢就有了西林河的稱號。據《龍門縣誌》,西林河發源於韶關市新豐縣七星嶺,經廣州市從化縣流入龍門縣境,自東北向西南迂迴全縣,沿途還收納了藍田、鐵崗、白沙、路溪、鄧背、藍滘、大陂等溪流,至增城、龍門邊境處與永漢河匯合注入增江,開始了奔流入海的旅程。 在古時,這條全長僅120多公里的西林河並不如現在讓人喜愛。由於地勢的原因,西林河更多時候成為增城水患的策源地。

西林河:悠悠河水訴說龍門百年歲月
西林河:悠悠河水訴說龍門百年歲月

西林河灘險流急

古人對海拔較高的峽谷急流,慣稱“龍門”或“龍口”。西林河的河流坡度有多大,“龍門”一名就足以說明。

據《龍門縣誌》記載,西林河屬山區河,部分河床基岩裸露,在險灘處礁石參差,水擊澗石,駭浪飛湍,還會出現漩渦、倒流、橫射、水跌的險象。這些艱難險阻僅僅從字面上去理解,已經讓人心中發毛,更何況與之搏鬥?但是,自古以來西林河的航運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在民國時期由於陸路交通不便,西林河仍是龍門縣的主要交通要道。直到上世紀80年代,西林河航運才被日益發達的陸路交通所取代。西林河上險象環生的日子也最終一去不復返。

有史料恰恰記載了當年龍門水手在西林河上航行的情景。以前龍華鎮往下有一處螺旋形航道狹窄的螺灘,緊接著又有工字形的工灘,過了工灘就是有名的虎跳潭。那裡浪湧水急,河岸左右和中間各突出一塊巨石,排列屹立江中,形成了只有一丈餘寬的兩個門戶,且門戶上下水位落差竟有三四尺。船經過此地,船工稍有差池就會人仰船翻。因此每到這個時候,船工們都提心吊膽,而乘客則寧願上岸徒步而過。過了險峻的虎跳潭,還要經過一條狹窄而陡峭的航道,這段河床暗礁遍佈,竹、木排通過時經常會撞得四散。只有過了最後這關,下來的航道就平安多了。因此,在東江航運史上曾有“龍門水手好”的說法。放在眼下來說,這個“榮譽”的代價多少帶點無奈。

如今,西林河的航運史早已劃上了句號。但在沙逕的香溪堡旅遊區,你還是可以領略到在西林河上漂流的風情。河岸上偶爾出現的古碼頭,隱藏翠綠之中的古村落,會引發你無盡的遐思。

西林河:悠悠河水訴說龍門百年歲月
西林河:悠悠河水訴說龍門百年歲月

文人騷客爭相吟詠

除了歷史記錄,自然少不了文人騷客為西林河留下傳誦至今的詩詞。被稱為“龍門之大儒”的詩人李壽田是清代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的拔貢生,官至直隸州州判。他在思念故鄉時,也曾以西林河為題,留下“青山綠水兩悠悠,一個漁翁一葉舟;地僻並無人喚渡,底忙飛棹過中流”的詩句。如今,雖已難見“底忙飛棹過中流”,但處處可見群山環抱一河碧玉的西林河畔仍是遊客到達龍門縣後必去的一處佳景。

西林河:悠悠河水訴說龍門百年歲月
西林河:悠悠河水訴說龍門百年歲月

西林河蘊藏著深厚的人文底蘊,緩緩流過的河水訴說龍門百年歲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