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一對父子的軍旅夢

淇濱區福源社區楊海潮、楊明昊父子

上陣父子兵,兩代人的軍旅夢

鹤壁一对父子的军旅梦

楊海潮及其珍藏多年的書信。

【鶴壁新聞網訊-鶴報融媒體記者 劉倩倩 文/圖】一個用了30多年的茶缸、兩份不同年代的入伍通知書、50餘封紙張泛黃的書信……居住淇濱區黎陽路辦事處福源社區,49歲的楊海潮和22歲的楊明昊是一對父子。5月6日,記者走進這個家庭,瞭解他們的軍旅生活。

“有的家庭三代人當兵,有的兩代人當兵,祖輩、父輩練就的軍人品質轉化為對晚輩的嚴格要求。”福源社區黨支部書記郭銀生說,傳承軍人家風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價值導向,激勵著年輕一代沿著正確的人生方向前進,這在楊海潮父子身上得到了體現。

兩份不同年代的入伍通知書

在楊海潮家的門上,有一個“軍屬光榮”的牌子。雖然春節已經過去很久,但擁軍主題的春聯讓他們家顯得與眾不同。“兩代人都是大家的榜樣,鄰里之間有什麼事情,海潮總跑在前面,沒少給大家幫忙。”鄰居們得知記者來採訪,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說著這對父子。

楊海潮並不善談,採訪剛開始的時候,他略微有些緊張。“我只會幹不會說,當兵是我這輩子最難忘的經歷!”楊海潮邊說邊拿出當年的入伍通知書,“17歲的時候,因為有一個當兵夢,我偷偷跑到鎮上交了徵兵信息表。那時候我很瘦,體檢的人說我體重不夠,我就和他們說自己早上沒吃飯,喝了水吃了飯保準夠。”

後來,楊海潮順利拿到入伍通知書。“這一張是我兒子的入伍通知書,2018年他正在讀大學,也是因為有一個當兵夢,他應徵入伍,家人都支持他。不忘軍人本色,這就是我們的家風!”楊海潮的言語中滿是驕傲,唯一的兒子入伍,他由衷地感到高興。

當兵時發的茶缸,楊海潮用了30多年

“我們家的老物件可不少,他現在用的洗漱茶缸還是部隊發的!”楊海潮的妻子王海風對記者說。“這是我在新兵連發的,已經用了30多年。”楊海潮說起在部隊的生活時來了興致。

楊海潮當的是通信兵,主要負責無線電通信系統。“那時候沒日沒夜地學習和練習,滿腦子都是嘀嗒嘀嗒聲。”楊海潮說。

拿著自己一直在用的茶缸,楊海潮說,兒子楊明昊入伍前對來家訪的人說:“這是我們家的寶貝,一個用了30多年的茶缸。它很特別,藏著父親所有的軍營記憶。對於我來說,它是一種軍人本色的傳承。我要去當兵,帶著自己的夢想和父母的期望!”

珍藏多年的50餘封書信

採訪中楊海潮拿出手機,打開與兒子的對話記錄,“既然來當兵,就不能害怕吃苦,不然就沒有意義了。我很清楚,從踏入軍營的那一刻起,我已不屬於自己,而是屬於我的祖國。”幾句簡單的話語顯示了楊明昊當兵的決心,而楊海潮的眼睛瞬間溼潤了。楊海潮說兒子不怕苦不怕累,一心想報效祖國的志氣像極了年輕時的自己。

“我們家有這種軍人情懷,從父親一代起就不斷有人去當兵。我的一位大伯是1946年當兵的,還參加過渡江戰役、淮海戰役。”楊海潮說。

在楊海潮的收藏品中,有50餘封已泛黃的書信,是父親、叔伯在他當兵時寄給他的。楊海潮回憶,當兵4年,每一個月他都會接到書信,有父親的囑託,有親友的問候……

“現在我和兒子用微信聊天兒,每次我都會囑咐他要努力,為報效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楊海潮說,聯繫方式變了,但軍人的情懷和家風永遠不會變。

總值班:郭紅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