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在證券期貨領域的應用分析與建議

無論是應用於管理全球市場的創新金融資產、非金融資產,還是應用於金融監管和金融風險防範,區塊鏈技術正在推動金融行業格局發生變化,並藉此構建新型的信息和價值交換網絡。

區塊鏈在證券期貨領域的應用分析與建議

一、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也稱分佈式賬本技術,是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底層技術框架。區塊鏈綜合了分佈式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和加密算法等技術,是一種多學科、跨領域的綜合創新。

狹義上,區塊鏈是一種以時間順序組織的數據區塊的鏈式數據結構,並輔以密碼學等原理保證的不可篡改、不可否認的分佈式賬本。廣義上,區塊鏈是一種利用密碼學、共識機制、智能合約等方式實現數據的傳輸和訪問、生成和更新、編程和操作,以最終完成信息流、資金流傳遞的價值交換網絡。

短期內,區塊鏈在證券期貨領域的應用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法律法規和監管政策存在不確定性。一旦區塊鏈技術廣泛應用於金融行業,將給現有法律法規和監管框架帶來挑戰。因此,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政府機關和金融監管機構將區塊鏈納入其監管體系之下。

另一方面,區塊鏈技術自身還有待完善。區塊鏈系統實際使用中可能存在節點操縱、交易隱私洩漏以及身份認證機制的中心化等問題。

長期看,區塊鏈多中心、不可篡改、安全可靠和隱私保護等特性,與金融業務痛點緊密結合,未來將會成為關鍵底層基礎設施。無論是應用於管理全球市場的創新金融資產、非金融資產,還是應用於金融監管和金融風險防範,區塊鏈技術正在推動金融行業格局發生變化,並藉此構建新型的信息和價值交換網絡。

二、區塊鏈在證券期貨領域的應用探索

當前證券期貨市場的結構特點是需要權威的第三方機構、信息中介或中央對手方作為擔保,幫助市場參與者實現資產和權益等的價值交換。區塊鏈作為一種跨學科的創新範式,藉助其多方共識機制、不可篡改等特性,能夠實現網絡從中心化信任到弱中心化、多中心化的轉變,也能帶來“交易即清算”的效率提升。

(一)證券期貨領域的交易

國內場外衍生品業務作為新興業務,在飛速發展的同時面臨著很多問題,其中主要有兩個痛點:一是信用風險高,二是缺乏機構間交易市場。

藉助區塊鏈技術,構建一個場外交易平臺,如圖1所示,可以聯結各個市場大量分散的客戶資源,買賣雙方只要對所在節點上的賬本交易數據進行分析就可以查詢履約信息、鎖定交易機會。

藉助區塊鏈場外交易平臺上的智能合約,機構可以在有詢價需求時對全網進行廣播,也可以實時獲取區塊鏈上的交易報價,依照合約中約定的條件自動執行;當智能合約計算出交易對手方信用風險值達到預警線時,會向有關參與交易的機構自動告警。

圖1 基於區塊鏈的場外交易系統示意圖

區塊鏈在證券期貨領域的應用分析與建議


(二)證券期貨領域的結算

2015年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ASX)開始評估CHESS替換計劃,並於2016年1月選擇與Digital Asset Holdings(DAH)合作,使用區塊鏈技術對交易後業務進行原型驗證和測試。2017年ASX完成了區塊鏈技術的自我分析和評估。

新的系統採用受許可的聯盟鏈方式構建,ASX作為鏈中的絕對權威節點,具有授權用戶節點、審核交易等權限。普通用戶可以申請作為記賬節點、參與鏈上的交易發起驗證,也可以不接入區塊鏈,通過API與鏈上交易進行交互。

ASX通過對賬本的控制,保證交易的效率和可用性,其系統的整體架構,見圖2。

圖2 澳大利亞證券交所CHESS系統替換計劃架構

區塊鏈在證券期貨領域的應用分析與建議


2018年,香港交易所也計劃與DAH合作,開發後交易處理平臺,用以解決國際投資者和本地投資者在其滬港通北向交易平臺上的交易結算問題,形成了新一代區塊鏈解決方案,如圖3所示,所有參與方都可以在該平臺上進行即時結算。

在新一代區塊鏈結算系統中,港交所為交易和清算參與者提供統一賬本,併為傳統支付結構提供接口。

圖3 香港交易所新一代區塊鏈結算系統

區塊鏈在證券期貨領域的應用分析與建議


同樣一直關注區塊鏈技術的還有新加坡交易所(SGX)。新加坡交易所與其合作伙伴基於三種不同的平臺進行了不同區塊鏈間交割結算系統原型開發,具體見圖4。該DvP結算系統已經申請專利。新的DvP結算系統將幫助交易參與者履行其義務,減輕主要風險和交易對手風險,認可結算的最終狀態,提高投資者信心。

新加坡交易所的試驗數據表明,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者能夠同時在不同的區塊鏈平臺上進行票據資產的交換以及最終結算。

圖4 新加坡交易所DvP系統結構

區塊鏈在證券期貨領域的應用分析與建議


(三)證券期貨領域的存證

1.期貨經紀業務合同管理

期貨公司對經紀、非經紀業務的電子化簽約需求強烈。利用區塊鏈技術構建期貨經紀業務電子合同平臺,有助於將電子合同生命週期與區塊鏈多中心化、不可篡改、可溯源等特性結合起來,打通身份認證、合同訂立、流轉、簽署、備案以及法律糾紛應對等一系列流程,降低期貨經紀業務的簽約和管理成本,提高簽約效率,促進期貨行業基礎設施建設。

2.私人股權的電子化

目前,未上市公司的股權往往通過協議、資產證明或者紙質證券來證明資產所有權。區塊鏈可以替代紙質文件作為私人股權的電子化載體,規範該類證券的登記和流通,並確保相關過程不存在人為篡改的可能性。

2015年6月,納斯達克(Nasdaq)和區塊鏈初創公司Chain建立合作關係,利用區塊鏈平臺Linq進行私有股權的發行和轉讓。2015年12月,納斯達克報告使用Linq完成和記錄首筆私人股權的交易。首筆交易針對Chain進行,以數字方式確權和記錄私人股權。

藉助區塊鏈安全透明、不可篡改、易於追溯的特點,納斯達克改良了私人股權記錄及其變更歷史,使得股權登記證明更加高效、可信。在不依賴第三方公信機構的前提下,初創公司可以實現證券登記的無紙化、合規化和規範化。

(四)證券期貨領域的其他應用

此外,區塊鏈在證券期貨領域還有諸多其他應用。例如,2016年阿布扎比證券交易所(ADX)發佈區塊鏈投票服務;2017年日本交易所集團(JPX)發佈了在KYC(Know Your Customer)流程中使用區塊鏈概念測試的研究;國內多家交易所也陸續和市場機構開展了高性能聯盟鏈用於主板證券競價交易、區塊鏈應用安全管理、使用區塊鏈技術構建倉單系統等課題研究。

綜上所述,區塊鏈正在重塑金融行業的基礎框架,加速證券期貨業務、產品的創新和迭代速度,在交易前、交易中、交易後等環節全面提高資本市場機構間效率,促進交易所基礎設施的升級改造。

三、區塊鏈在證券期貨領域的發展建議

(一)瞄準痛點,急用先行

作為一項重要的金融科技技術,區塊鏈系統的研發應當以服務業務為目的,結合業務痛點和業務場景開展。境內外交易所的實踐經驗表明,優先從業務需求出發,研究滿足自身或行業應用功能性、非功能性需要的區塊鏈平臺,例如股東投票、私人股權交易、結算等,才能最大程度發揮區塊鏈特性和優勢。

(二)循序漸進,小心求證

區塊鏈技術現階段仍不成熟,市場上雖然平臺眾多,但都還處於演進和迭代過程當中。2015年英國率先推出“監管沙盒”(Regulatory Sandobox)制度。金融核心機構、監管部門可以考慮參照該模式構建“金融科技沙盒”。

在受控的環境下,開展區塊鏈等創新技術POC(Proof of Concept)驗證。一方面,金融科技運營方可以頻繁地向監管部門彙報,隨時接受審查和監督;另一方面,監管機構和金融科技運營方可以更加有效地評估新系統的真實效果。值得一提的是,POC允許失敗,可以避免下一步項目更大的損失。從這個角度看,POC和沙盒是一種保險措施。

(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交易所等金融核心機構應當對區塊鏈等創新金融科技秉持開放、包容的態度。在當前行業成熟應用案例少、研究積累少的情況下,積極探索開放共享的合作研究模式,與專業化的區塊鏈科技公司開展合作,整合科技公司的技術能力和核心機構的資源數據優勢,共同推進區塊鏈技術研究,形成有利於國內證券期貨行業安全、高效發展的技術研究及應用落地成果。


作者:章慶、魯繼東、高劍,上海金融期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原文《區塊鏈在證券期貨領域的應用分析與建議》全文將刊載於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主辦《中國貨幣市場》雜誌2019.5總第211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