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櫻桃”做出脫貧致富“大文章”

“小樱桃”做出脱贫致富“大文章”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林

5月6日,鄭州櫻桃內第十三屆櫻桃節大幕拉開,看著遊人如織,村民紅霞樂得合不攏嘴,她說:“櫻桃節越辦越大,我們村民脫貧致富日子越過越好。”

紅霞是兩個孩子的媽媽,現在櫻桃溝景區內一家專做創意私人訂製布袋的璞誠制袋公司裡工作,和她一起的還有當地十幾位婦女,她們最大的感觸就是能在家門口工作,一天百十塊錢,不耽誤照顧家人,下班時間還能在社區活動中心唱唱戲,幸福的不得了!

十幾年前,紅霞剛嫁到櫻桃溝時,可沒有這樣樂呵的日子,那時還要為孩子的上學錢犯難。“櫻桃雖小,可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紅霞說。

“小樱桃”做出脱贫致富“大文章”

1999年開始,櫻桃溝開始在櫻桃上做文章,改良櫻桃品種、擴大櫻桃種植、開辦“鄭州櫻桃節”,打造鄭州人休閒娛樂的後花園。到2018年,櫻桃溝核心區域櫻桃種植面積已擴展至4000畝,外圍景區櫻桃種植面積達到7000畝,年產櫻桃近200萬公斤,建立足球小鎮實現全域旅遊轉型升級,成為全省唯一一家政府開辦的免費全開放無任何隔離的4A級鄉村旅遊景區,該年接待遊客超過170萬人,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660萬元。

“小樱桃”做出脱贫致富“大文章”

櫻桃溝的櫻桃不一般,不僅味道美,還有很強的“吸引力”。

從2015年開始,櫻桃溝景區陸續出現了藝術鄉村、彩色小鎮。優質的生態自然環境、具有鮮明特色的農莊民居成了“磁石”,吸引大批藝術家入駐進行藝術創作,涉及根雕、木雕、絞胎瓷、鐵藝、油畫等眾多藝術領域。櫻桃溝搖身一變又成為民間藝術家產生和孵化的搖籃。

“小樱桃”做出脱贫致富“大文章”

文創藝術帶動產業轉化、勞動力轉移,實現風景為表、文化為裡的文旅結合,達到融合發展、多業並進的良好效果,自首屆鄭州櫻桃節至今,櫻桃溝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4396元增長至22829元,脫貧致富成效明顯。

2018年,阿里研究院發佈《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2018)》。報告顯示,河南淘寶村數量有50個,位居中西部之首。其中鄭州市有15個村上榜,櫻桃溝景區就佔了3個,紅霞所在的璞誠制袋公司就在淘寶村。

“現今櫻桃溝的農村電子商務如火如荼,管委會正幫著爭取各項政策和資金,吸引‘城歸’‘雁歸’‘新農民’等群體返鄉下鄉利用電子商務開展創業創新,我們櫻桃溝的小櫻桃今後還要做出更大的文章呢!”說話的紅霞,聲調裡是足足的底氣和滿滿的喜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